清水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坝型比选分析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龍天(%&’’#),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设计工作。
()*+,-:.&$$"!/0"122345*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坝型比选分析张龍天,李娅(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摘要: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工程任务为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从地形地质条件、坝型特点、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介绍了工程坝型比选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水利枢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比选!工程概况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江流域,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清水河水库总库容为%3!.亿*/,设计供水量为&!6%万*/,灌溉面积!/3!万亩。
电站共装有/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8,工程等别为!等,规模为大(!)型。
清水河水库大坝推荐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63"*,属高坝。
"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3%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南丘河在坝址区走向为9(%$:;9(0$:,在拟建坝轴线附近河道转弯,转角约/":。
枯水期河宽.;%"*,河水深"3$;%3$*。
河谷多呈“<”型,左右岸山体雄厚,基本对称。
左岸山顶高程%0663.*,右岸山顶高程%0’!3’*,两岸坡度一般为!$:;/’:。
两岸零星发育阶地,河流切割深度%.";%6"*。
两岸植被发育,基岩零星出露。
左岸发育略具规模的冲沟共0条,其中规模较大的冲沟%条,位于坝轴线下游约/$"*,其余均位于坝轴线附近上下游;右岸发育规模较大的冲沟%条,位于坝轴线上游约/""*。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中统版纳组上段和第四系,基岩岩性上部为三叠系中统版纳组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属软岩;中硬岩,底部为灰岩夹泥质灰岩,属中硬岩;硬岩。
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布置方案比选

2021年第40卷第1期·DWRHE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布置方案比选张龑王立群李洪蕊摘要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工程任务为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运行管理、投资等方面对引水发电洞布置进行了综合比较,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引水发电洞左岸右岸中图分类号TV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6980(2021)01-0051-021工程概况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江流域,工程任务为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清水河水库总库容为1.26亿m3,设计供水量为9271万m3,灌溉面积1.55万hm2(23.2万亩)。
电站共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0MW。
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大(2)型。
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岸边溢洪道、引水发电洞、放空隧洞、平老泵站、电站、过鱼设施及生态放水管等组成,其中平老泵站、电站采用联合一体布置。
右岸引水发电洞主要承担生态基流下放、城镇供水及灌溉取水任务,考虑到清水河水库对供水对象的重要性、生态水量下放对保证下游生态的重要作用及下游平老泵站的建筑物级别,将引水发电洞(包含进水口)建筑物级别确定为2级。
2引水发电洞布置方案清水河水库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
坝址区河谷呈“V”形,左右岸山体雄厚,基本对称。
左岸山顶高程1477.6m,右岸山顶高程1482.8m,两岸坡度一般为25°~38°。
两岸零星发育阶地。
河流切割深度160~170m。
两岸植被发育,基岩零星出露。
选择隧洞布置方案时,应根据隧洞的用途、运行和施工条件,研究临时与永久相结合以及一洞多用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1]电站与泵站联合布置在坝下河床内。
引水发电洞布置充分考虑与各水工建筑物相互位置关系,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初步拟定左岸引水发电洞、右岸引水发电洞两个方案。
水利枢纽设计 毕业设计

水利枢纽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绪论 (1)第一章枢纽任务及枢纽基本资料 (2)第一节枢纽任务 (2)一、发电 (2)二、灌溉 (2)三、防洪 (2)四、渔业 (2)五、过木 (2)六、其它 (3)第二节枢纽的基本资料 (3)一、自然地理 (3)二、工程地质 (5)三、筑坝材料 (6)四、库区经济 (6)五、其他 (6)第二章主要建筑物型式选择和枢纽的布置 (8)第一节枢纽的建筑物组成和工程等级与建筑物级别 (8)一、枢纽的建筑物组成 (8)二、工程等级与建筑物级别 (8)第二节主要建筑物型式的选择 (9)一、坝型的选择 (9)二、溢流坝泄水方式的选择 (11)三、水电站系统型式的选择 (12)第三节枢纽布置 (12)一、枢纽布置的一般原则 (12)二、各建筑物的具体要求 (13)三、方案比较 (13)第三章挡水坝设计 (15)第一节挡水坝坝顶高程确定和挡水坝剖面设计 (15)一、坝顶高程的计算 (15)二、坝顶宽度计算 (17)三、坝底宽度计算 (17)四、坝面坡度计算 (17)第二节挡水坝的稳定分析和应力计算 (18)一、荷载计算 (18)二、各荷载对坝底形心的偏心距及力矩 (27)三、稳定性分析 (32)四、坝基面应力分析 (33)第四章溢流坝剖面设计 (36)第一节孔口设计 (36)一、泄水方式的选择 (36)二、溢流孔口流量Q溢的确定 (36)三、单宽流量的选择 (36)四、溢流坝段净宽L计算 (36)五、溢流坝段总长度L0的确定 (37)六、堰顶高程的确定 (37)七、闸门高度的确定 (38)八、定型设计水头Hd的确定 (38)第二节溢流坝剖面设计 (38)一、堰顶曲线段 (38)二、反弧段 (40)三、中间直线段 (41)第三节消能计算 (42)一、鼻坎型式 (42)二、鼻坎高程 (43)三、反弧段半径 (43)四、挑射角 (43)五、挑距计算 (43)六、冲刷坑深度计算 (44)第五章坝身泄水孔的设计 (46)第一节泄水孔直径选定 (46)第二节进水口体形设计 (46)第三节闸门与门槽 (47)第四节孔身段设计 (48)第五节渐变段 (48)第六节平压管和通气孔 (50)一、平压管 (50)二、通气孔 (51)第七节消能工型式的选则 (51)第六章水电站坝段设计 (53)第一节有压钢管的布置和孔径的确定 (53)一、压力钢管的布置 (53)二、孔径的确定 (53)第二节有压进水口设计 (53)一、有压进水口的高程确定 (53)二、有压进水口的轮廓尺寸 (54)第七章细部构造 (56)第一节坝顶构造 (56)一、非溢流坝坝顶构造 (56)二、溢流坝坝顶构造 (57)第二节廊道系统 (59)一、基础灌浆廊道 (59)二、检测和坝体排水廊道 (59)第三节坝体分缝与止水 (60)一、坝体分缝 (60)二、止水 (60)第四节坝体排水 (61)第五节坝体混凝土分区 (62)第八章地基处理 (64)第一节坝基的开挖与清理 (64)一、开挖深度的确定 (64)二、开挖形状和坡度 (64)第二节坝基灌浆 (65)一、固结灌浆 (65)二、帷幕灌浆 (65)第三节坝基排水 (66)一、坝基排水目的 (66)二、坝基排水的排水孔的布置及方向 (66)第四节断层的处理 (67)总结 (68)致谢 (69)参考文献 (70)附录一:外文翻译 (71)绪论为了进一步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基础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为了能使我们尽快地适应即将面临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A江水利枢纽毕业设计。
水工建筑物重力坝毕业设计模板

水工建筑物重力坝毕业设计模板××水力发电枢纽工程重力坝设计一、前言1、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是罗江上的一条南北向大支流,河流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
流域形状略呈菱形,上下游狭窄,中游宽大,河道坡陡流急,具有暴涨暴落的特性。
本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对航运和木材筏运也适当加以解决。
水库总库容22.6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4.8万千瓦,灌溉上游农田130万亩,确保减免昌州市(福州市)及附近50万亩农田和南江县(南平县)的洪灾。
2、经水文、水利调洪演算确定:死水位200.15m;发电正常水位215.5m,相应下游水位163.88m;设计洪水位216.22m,相应下游水位169.02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5327.70m3/s;校核洪水位217.14m,相应下游水位169.52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6120.37 m3/s;泥沙淤积高程174.6m,淤沙干容重14.1KN/m3(浮容重=8.71 KN/m3),孔隙率n=0.45内摩擦角为φ=15o;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86.20m(坝式进水口)。
3、气象资料相应洪水季节5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的多年平均值为17.3m/s,相应设计洪水位时吹程2.54km,相应校核洪水位时吹程2.66km。
4、地质勘测资料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46.10m,河床可利用基岩高程为140m,坝与基岩之间摩擦系数为0.7,基岩允许抗压强度为6.3Mpa ,坝基渗透系数(扬压力折减系数或剩余水头系数)α1α2可分别取0.25,0.34。
5、建筑材料有关数据5.1 龄期为90天,强度等级C15标号的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为4.3Mpa。
5.2 砂石料有3个主要料场:5.2.1 房村料场位于坝上游右岸22公里处,与公路边小山丘相连,附近河岸地形开阔,可供加工堆存之用,分布呈长方形,长1350m,宽234m,表土层3~4m,露出水面0~7m。
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设计第三方审查招标公告(2020)

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设计第三方审查招标公告(2020)本招标项目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招标已由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的复函》批准,项目业主为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公司,建设资金来自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
根据《航道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9年第44号令)等文件要求,现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第三方审查进行公开招标,招标人为贵州省航务管理局。
2.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2.1 项目概况清水江是长江支流沅水的上游,发源于贵州省贵定、麻江、都匀三县(市)间的云雾山,黔境内长452 km,流域面积1.71万平方公里,流经黔境的都匀、凯里、剑河、锦屏、天柱等15个县(市),于分水溪(湖南金紫)进入湘境,在常德注入洞庭湖,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是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是贵州省规划的“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中的辅助通道之一。
目前下游湖南境内沅水的高等级航道大部分打通,并已经着手研究解决尚未打通或通航标准低的航段和枢纽通航设施建设、改造问题,将为沅水高等级航道向清水江延伸、打通清水江水运出省入长江干线创造良好条件。
为适应贵州省及清水江-沅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发挥清水江-沅水水运的优越自然条件,提升清水江航道等级,发展绿色交通,实现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建设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是必要的。
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如下:(1)船闸工程:白市电站枢纽新建一座500吨级船闸及相应的管理设施。
(2)航道工程:按照500吨级航道标准,整治白市至分水溪35km航道。
(3)通航隧洞工程: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隧洞长460m。
(4)桥梁道路工程:新建跨清水江白市大桥1座,新建跨船闸桥2座;按标准恢复工程区域原有道路。
(5)配套工程:新建35km航道航标等助航设施、2个航道管理所(白市、瓮洞)、天柱县航道信息监控指挥中心、1个锚地水上服务区(江东镇)及大型货运停靠点1个、中型货运停靠点1个,小型客运停靠点15个。
水利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

水利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一、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某水库工程是河北省和水利部“八·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是以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
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但由于降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必须修建大型控制工程调节水量,丰富的水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水库按满足秦皇岛市生活、工业用水和滦河中下游农业用水的需要设计,工程规模是:正常蓄水位141 m,调节库容7.09亿m3,水库库容系数0.77,水量利用系数为70%。
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20Mw。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的规定,一期工程为二等工程,大坝为2级建筑物,正常应用洪水为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1000年一遇。
辅助建筑物按Ⅲ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Ⅳ级设计。
枢纽建筑物包括电站坝段、底孔坝段,溢流坝段、两岸非溢流坝段及发电厂等部分。
坝型为碾压混凝土坝。
底孔坝块两个,孔口进口后接,深式压力管道,进口底高程90.0m,最大单孔泄流量900m3/s。
溢流坝共x孔,孔宽xm,装设8x8m弧形钢闸门。
溢流面采用WES曲线,堰顶高程??m,最大泄量3200m3/s,下游防洪允许单宽流量160m3/s,泄水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采用宽尾墩与消力池联合消能方式,枢纽工程总泄量5000m3/s。
水电站为3级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为3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200年一遇,电站装机容量2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275x104kwh.。
二、设计基本资料(参见附录一)三、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设计任务本设计是根据实际工程资料进行模拟设计,仿照原设计或采用新的方案进行设计。
设计任务如下:1、根据地形、地质、筑坝材料、水文气象、施工条件和枢纽建筑物的组成等因素进行坝轴线选择。
2、根据已知基本资料选择坝型。
清水江水电站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清水江开建三级水电站 (2008-10-21 11:33:10)转载标签: 流域研究文化分类: 流域研究王燕欣 吴如雄 2007-8-6 记者昨日获悉,沅水支流清水江挂治电站近日正式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大江截流。
据悉,挂治水电站是清水江河流规划的第三级电站,坝址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
该电站是三板溪电站反调节电站,距三板溪电站坝址约30多公里,项目工程总投资9.4亿元。
来源:贵阳晚报清水江天柱水电站右岸施工区场平工程天柱水电站位于沅水干流上游,贵州省天柱县境内,距白市镇约2.5km 。
电站枢纽由混凝土重力坝、河中溢流坝、坝后厂房及垂直升船机等建筑物组成,装机容量3×140MW。
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为季调节水库。
天柱水电站右岸施工场地位于兰溪沟出口段的两侧,上距上坝址坝线350.00~1000.00m 。
场地分为A1、A2、A3、B 、C 共5个区,其中A1、A2区布置高程为267.50m ,B 区布置高程为290.00m ,A3区暂不平整,便于布置砂石加工系统;C 区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台阶布置场地,高程不低于267.5m 。
场地面积为10.89万m2,除B 区全部为挖方外,其它区均为半挖半填。
右岸场平区场地开挖区面积为4.40万m2,开挖工程量为53.49万m3;填筑区面积为6.49万m2,填筑工程量为62.42万m3清水江白市水电站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贵州省清水江白市水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8]731号),清水江白市水电站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
清水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1设计基本资料清水江是我国的一条河流,根据流域规划拟建一水电站。
现对清水江水利枢纽进行设计,其基本资料如下。
1.1水文1.1.1 流域概况清水江是沅水的上游主流河段,沅水是洞庭湖水系四水之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流域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
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海拔高程在200.00~1800.00m之间,周边东部与北部分水岭高程在600.00~800.00m,其余流域边界高程均在1000.00m以上。
清水江有南北二源,南源马尾河,发源于贵州省某县境斗篷山南麓,流经都匀等至岔河口,全长174km,流域面积2708km2;北源重安江出自某县之水头,流经福泉等至岔河口,河长144km,流域面积2799km2。
两源于岔河口汇合后称清水江,河流向东先后纳诸河后至湖南省境内,与渠水汇合后称沅水。
主流河长485km,流域平均宽度约69km。
该坝址位于贵州省某县境内,下距某县约2.8km,控制流域面积16530 km2。
上距梯级电站56.3km,下距梯级电站56.2km,控制流域面积16530km2。
流域内植被状态良好,多为杉、松等用材林覆盖。
1.1.2气象特性清水江流域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暖湿多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流域内设有多个气象站,观测有气温、降水、蒸发、风力、风向等气象要素。
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1℃,历年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4.4℃,7月份最高,为24.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79mm。
一般每年4月份进入雨季,8月份以后雨量逐渐减少,4~8月份降雨量较集中,约占全年雨量的68%,其中5~7月份占46%,多年平均降雨日为183.5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40.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介于0.8~3.0m/s之间,历年实测最大风速28.6m/s,相应风向为北风。
坝址处无实测气象资料,距坝址较近的某气象站,直线距离约28km,坝址气象要素特征值采用该气象站统计,河流水温采用上游干流水文站资料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基本资料清水江是我国的一条河流,根据流域规划拟建一水电站。
现对清水江水利枢纽进行设计,其基本资料如下。
1.1水文1.1.1 流域概况清水江是沅水的上游主流河段,沅水是洞庭湖水系四水之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流域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
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海拔高程在200.00~1800.00m之间,周边东部与北部分水岭高程在600.00~800.00m,其余流域边界高程均在1000.00m以上。
清水江有南北二源,南源马尾河,发源于贵州省某县境斗篷山南麓,流经都匀等至岔河口,全长174km,流域面积2708km2;北源重安江出自某县之水头,流经福泉等至岔河口,河长144km,流域面积2799km2。
两源于岔河口汇合后称清水江,河流向东先后纳诸河后至湖南省境内,与渠水汇合后称沅水。
主流河长485km,流域平均宽度约69km。
该坝址位于贵州省某县境内,下距某县约2.8km,控制流域面积16530 km2。
上距梯级电站56.3km,下距梯级电站56.2km,控制流域面积16530km2。
流域内植被状态良好,多为杉、松等用材林覆盖。
1.1.2气象特性清水江流域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暖湿多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流域内设有多个气象站,观测有气温、降水、蒸发、风力、风向等气象要素。
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1℃,历年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4.4℃,7月份最高,为24.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79mm。
一般每年4月份进入雨季,8月份以后雨量逐渐减少,4~8月份降雨量较集中,约占全年雨量的68%,其中5~7月份占46%,多年平均降雨日为183.5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40.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介于0.8~3.0m/s之间,历年实测最大风速28.6m/s,相应风向为北风。
坝址处无实测气象资料,距坝址较近的某气象站,直线距离约28km,坝址气象要素特征值采用该气象站统计,河流水温采用上游干流水文站资料统计。
成果见表1-1。
表1-1 坝址气象要素特征值表清水江干流、支流先后均设有若干站,沅水干流、支流先后设有一些站,是该水电站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为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某设计院在坝址河段设立了3组水尺,观测水位资料。
1.1.4 径流该水电站坝址河段无实测径流资料,坝址径流采用上下游、干支流控制水文站径流插补计算。
清水江径流由降水形成,径流特性与降雨特性一致,4~8月份为汛期,该坝址4~8月份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8.8%,其中5~7月份占49.7%,平枯水期(9月~次年3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1.2%。
月平均流量1月份最小为119m3/s,6月份最大为809m3/s。
径流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多年平均流量为359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2%,最大年平均流量558m3/s,最小年平均流量217m3/s,最大、最小年平均流量分别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55倍和0.6倍。
1.1.5 洪水清水江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一般出现在4~10月份,大暴雨集中在5~7月份。
年最大洪水自4月至10月份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集中在汛期5~8月份,占总数的87.7%,其中5~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约占77.2%。
该坝址以上洪水以单峰型居多,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7d。
该坝址无实测水文资料,坝址设计洪水依据上下游、干支流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考虑有关工程设计成果,由地区综合法推求。
该坝址设计洪水如表1-2。
表1-2 坝址各频率年最大洪水成果表该坝址无实测泥沙资料,坝址泥沙特征值由干支流、上下游测站及工程设计资料推算,与梯级电站等上下游工程一致,泥沙系列采用1963~1991年。
该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232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0.216kg/m3,最大年输沙量964万t,最小年输沙量49.5万t。
1.1.7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该水电站坝址等设计断面Z~Q关系以相关水文站为依据站,通过水位相关、高水延长计算推求。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见表4-2。
1.2 地质1.2.1 区域地质概况该水电站位于清水江下游河段,为苗岭山脉与雪峰山西南余脉组成的中低山、低山地形,以低山丘陵垄脊宽谷地貌为主,受风化剥蚀山顶浑圆,山脉的延伸与构造线一致,多为北东向,高程一般在300.00~800.00m;区内发育3级夷平面和多级阶地。
河谷多为“U”型谷,河谷高程190.00~300.00m,河道蜿蜒曲折,河床礁滩密布,坡降大,河流冲积物不发育;干流两岸阶地不甚发育,一般为带状基座阶地。
清水江流域梯级电站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二叠系、震旦系、前震旦系,以前震旦系上板溪群最为发育。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的江南台隆次级构造单元。
从大地构造体系来看,位于新华夏系雪峰山褶皱隆起带西南端,隶属雪峰-武陵复式背斜。
基本构造为华夏系构造,主干构造为北东向压性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抬升,断块差异性活动明显。
流域内以加里东期褶皱为主,表现形态为巨型复式褶皱,属北东向构造,为图区最显著的构造形迹,但多数被断裂错切、破坏。
燕山期褶皱多为宽缓的短轴背、向斜。
流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部分属燕山期和挽近期,部分断层具有多期性,以北东组为主。
根据中国地质局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BG18306-2001),该水电站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烈度小于6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1.2.2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区出露地层均为前震旦系上板溪群拉缆组,均由板岩、长石砂岩等相对不透水的区域浅变质岩组成,岩性较单一。
水库渗漏:水库位于清水江的下游中低山、低山区,库岸山顶高程达400.00~500.00m,山势雄厚,构成封闭的水库地形;库盆由相对不透水的地层岩石组成,库岸地下水位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300.00m。
库区虽有破坏性较大的溪口断裂将库岸切断并通向库外,但属压性,断层通过分水岭地段,地下水位远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因此,不会导致水库向邻谷渗漏。
库岸稳定:坝址至远口段两岸为低山丘陵垄脊宽谷地貌,山体呈浑圆状,阶地较发育,水库蓄水后阶地将被淹,其后缘与岸坡接合部的表部覆盖层及强风化岩体在库水影响下产生浅层坍滑和岸坡再造现象,阶地分布之外,岸坡以斜向岩质边坡或反向岩质边坡为主,仅局部为顺向岩质边坡,边坡稳定性一般较好。
远口至库尾段,左岸为中低山台地峡谷地貌,右岸为低山丘陵垄脊宽谷地貌,两岸阶地不发育,岸坡以岩质边坡为主,大部分边坡由板溪群的硬质岩石组成,边坡稳定性较好。
水库淤积:两岸主要为岩质边坡,组成岸坡的岩石主要为中硬、坚硬岩石,抗风化能力强。
库区植被良好,第四系沉积物不发育,固体径流来源少,水库淤积轻微。
水库诱发地震:库区位于完整性较好的稳定地块上,不存在发生强震的活动断层。
水库不具备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因此本工程无高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
1.2.3坝段工程地质坝段位于清水江下游某镇的坪内村长约2.7km的河段,下距该镇1~3.7km。
坝段大致以兰溪口为界,以上为上坝址,以下为下坝址。
地形地貌:坝段内河谷为“U”型河谷,河流进入坝段后逐渐向北西方向偏转,以345°方向流经上坝址,然后在兰溪口附近逐渐向NW偏转,以296°方向流经下坝址,平面上河流呈弧形。
上坝址河谷开阔,宽210~260m,河道顺直,主流偏右岸,水深2~5m,河床左侧为浅滩,水面宽60~100m;下坝址河谷较窄,河谷宽140~170m,主流偏左岸,主河槽水深10~13m,宽55~80m,河床右侧为礁滩。
两岸为低山丘陵区,山体呈浑圆状,山顶高程310~410m,河谷岸坡比高一般60~150m,两岸自然边坡坡度25°~40°。
两岸冲沟发育,地形较零乱,大部分地形不对称。
大部分山脊和冲沟相间出现,沿岩层走向发育。
坝段中部右岸受兰溪切割而成单薄的条型山脊,沿北西方向分布一狭长垭口,沿该垭口方向有贵州至湖南的公路穿过。
地层岩性:区内分布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上板溪群拉缆组第三段(P tbn2L3)的灰色条带状细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呈中厚层状;第四段(P tbn2L4)的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夹少量砂板岩、细砂岩;第四系的河流冲击物、阶地堆积物、残坡积物、崩坡积物、崩积物和地滑堆积物。
坝段内拉缆组第三段地层总体上为岩性单一的板岩,颗粒较细,主要由绿泥石、石英、绢云母矿物组成,属板状构造,岩体岩层较发育。
拉缆组第四段为一套浅变质的砂岩、砂板,岩性坚硬,层面不发育。
地质构造:坝段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南段,处于兴隆向斜的北西翼,NE向褶皱、NWW向断裂两组构造形迹构成了坝段内的构造的基本骨架。
岩石(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明,上坝址P tbn2L3-1、P tbn2L3-2岩组除个别岩样受陡倾结构面的影响而使其饱和抗压强度偏低外,其余均为中硬至坚硬岩石;下坝址P tbn2L3-3、P tbn2L4-1岩组均属坚硬岩石。
根据岩石试验成果,类比有关工程,2个坝址的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表1-3。
表1-3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1.2.4.1上坝址工程地质上坝址大坝轴线拟定在左岸⑤号冲沟和右岸⑩号冲沟的上游侧山坡,地形较对称,设计正常蓄水位300.00m时,河谷宽434m。
左岸地形坡度为22°~38°,右岸地形坡度为30°~40°,右岸地形较左岸要陡,右坝肩上下游侧分布2条深切的冲沟(⑧、⑩号冲沟),地形单薄。
左岸分布Ⅱ级阶地,宽35m,地面高程266m,右岸Ⅱ级阶地不发育,仅宽4m,Ⅰ级阶地宽36m。
坝址基岩为上板溪群拉缆组第三段(P tbn2L3)的灰色、浅灰绿色条带状细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厚层状、厚层状;坪内背斜轴线于坝址中部斜穿两岸,其上游侧岩层产状为N45°~70°E,SE∠35°~65°,倾向上游微偏右岸,属横向谷;下游侧岩层产状为N70°~85°E,NW∠17°~25°,倾向下游,属横向谷。
代表坝线位于坪内背斜轴部上游侧220~280m,为单斜地层,岩层倾向上游,属横向谷;岩层发育少量软弱夹层,以破碎夹层为主,局部见少量破碎夹泥层,厚度一般在0.5~2.0cm,其中左岸较右岸相对发育。
但由于岩层横切河床,倾向上游,倾角35°~65°,因此坝基软弱夹层对大坝抗滑稳定影响较小;坝址区无大的断层构造,发育8条小断层。
坝区岩体强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岸为10~19m,右岸为10~27m,河床砂砾石层以下,多为弱风化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