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林水库水利枢纽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总体布置设计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总体布置设计

12 主 要工 程地质 问题 . 12 1 深层抗 滑稳 定 问题 ..
研 究范 围广 的大量研 究工 作 ,通过 多方 案 比选 ,合
理 确定 了枢纽 总体 布置设 计 ,为工 程顺 利建设 实施 提 供 了有 力 的技术 支撑 和保证 。
坝基持 力 层 0 2
至 坝顶 以上 各 岩 层 内软 弱
筑物 ,底孔 位 于河床 中部 ,表孔位 于右 岸岸边 。
方案 3 :右 岸布置 电站 厂房 ,左 岸 布置 泄 洪建 筑物 ,表孔 位 于河床 中部 ,底 孔位 于左 岸岸边 。 枢纽 布置各 方案 比较如表 1 所示 。
表 1 枢 纽 布 置 各 方 案 比较 表
枢 纽 布 置
枢 纽大 坝坝 型为混 凝 土实体 重力坝 ,按 单个 坝 段验算 坝体稳 定 和应力 。设计 拟定 的基 本 三角形 断 面为 :顶 点 高 程 900I,下 游 坝 坡 1 07 0 . I T : .,上 游
面高程 8 00m 以上 为铅 直面 ,高程 80 0~80 0 8 . 6. 8.
为 1 0 1 坡 ,坝 顶 宽 1 . m,向上 、下 游 分 : .5斜 85
别挑 出悬臂 宽 25m 和 10 m。底 孔 坝 段 因设 置 弧 . .
形 闸 门和启 闭机室 ,坝体 消弱较 多 ,其基 本三 角形
断 面 顶 点 高 程 改 为 990 0 . m,下 游 坝 坡 改 为 1 0 : O7 ,折 坡点 高程 改 为 89 0m。左 右 岸 岸 坡 坝 段 .5 8 . 及隔墩 坝 段 因稳 定 要 求 ,下 游 坝 坡 亦 为 1 0 7 。 : .5 电站 坝段及 安装 间坝段 为典 型河 床式 电站 布置 ,厂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施工规划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界牌水库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与河南省罗山县九里村交界处,库区在河南省境内。

大坝在河南与湖北两省交界的界牌关处,坝轴线为两省界线,水库由此得名。

大坝拦截夹咀河,夹咀河是长江流域环水东支的主流。

水库承雨面积50km2,最大库容7770万m3,有效库容5200万m3.水库于1970年底开工,到1972年春竣工.是一座以灌溉、城镇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一座主坝、三座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灌溉渠首等建筑物组成。

(2)交通条件界牌水库与大悟城关有大界公路连接,距大悟城关36km,距离京珠高速公路大悟入口40km左右.工程对外交通比较便利。

(3)水电供应施工、生活用水直接从库内取用。

施工用电可将界牌水库管理处电源梯接至工地。

为满足施工要求,工地设专用配电室,配200KV A变压器一台。

另自备50KW柴油发电机一台。

(4)材料供应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有钢筋、钢材、水泥、油料、块石、砂石料,其中块石、碎石直接在大悟城关镇附近石采场购买,运距在30~35km之间,砂料在大悟大新镇砂场购买,运距约15km。

钢材在武汉购买,运距约180km,其他材料在大悟县城关购买,运距约36km.代料土在库区下游2km处就地开采,粘土则在距主坝约30km处的砖瓦厂购买。

二、合同项目本标段主要的工程项目包括主坝加固、输水隧洞的加固(含闸门及启闭机的安装)工程.具体工程量详见第二章《工程量清单》。

三、施工总体目标在认真研究了招标文件和对施工现场的交通、水电环境等实地考察后,我处郑重承诺:如我处一旦中标,我们将发挥我处的地利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优势,严格履行合同,选派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场施工,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和监理部指示施工,确保实现如下目标:(1)工程质量目标严格按施工图纸和各项技术规范和规程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为优良等级。

江北河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计算书

江北河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计算书

南昌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计算书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江北河水利工程枢纽设计(重力坝方案)学生姓名蒋煌斌班级12水利水电(8)班学号2014110004指导教师周燕红完成日期二零一六年月日江北河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重力坝方案) Jiangbei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gravity damproject)总计毕业设计页表格个插图幅目录第一章调洪计算 (1)1.1计算下泄流量........................................................................................................................11.2设计情况调洪计算................................................................................................................31.3校核情况调洪计算................................................................................................................6第二章非溢流坝计算. (4)2.1基本资料 (4)2.1.1设计依据....................................................................................................................42.1.2地质地形资料............................................................................................................42.2非溢流坝段剖面尺寸拟定.. (4)2.2.1防浪墙与两种工况下水位的高差∆h (4)2.2.2设计洪水情况下的设h ∆设计算..............................................................................62.2.3校核洪水下的校核h ∆计算.. (6)2.2.4坝顶高程的计算........................................................................................................72.2.5坝顶宽度的确定........................................................................................................72.2.6坝体断面选择............................................................................................................72.2.7坝基防渗、排水设施以及廊道位置、尺寸的拟定............................................82.3荷载计算 (9)2.3.1坝体基本荷载............................................................................................................92.3.2基本荷载计算..........................................................................................................112.4抗剪断稳定计算..................................................................................................................182.5坝体应力计算. (19)2.5.1设计水位情况下的应力计算:............................................................................192.5.2校核水位情况下的应力计算:. (20)第三章溢流坝段计算 (21)3.1孔口设计 (21)3.1.1溢流坝单宽流量的确定.........................................................................................213.1.2堰顶高程的确定. (21)2.1.3的确定与d H H max ...................................................................................................213.2溢流坝断面尺寸的拟定.. (22)3.2.1曲线段设计..............................................................................................................223.2.2中间直线段计算.....................................................................................................233.2.3反弧段计算..............................................................................................................233.2.4挑流消能水力水舌挑射距离和冲刷坑深度的计算.. (24)第一章调洪计算1.1计算下泄流量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出的基础资料(库容与库水位,水面面积与水位关系表);表1.1库水位与库容;水位与面积关系表水位(m)315320325330335340345350面积km^2 6.312.823.531.740.957.568.5容积亿m^30.1580.3420.762 1.66 2.89 4.637.159.99可以得出库容与库水位关系曲线以及水位与流量曲线。

龙潭水利枢纽(重力坝)毕业设计——西安理工大学

龙潭水利枢纽(重力坝)毕业设计——西安理工大学

9
表 2—5 分期设计洪水


H6
面雨量
177.2 161.1 138.8 122.7 105.8 84.4 67.9 51.7 23.0
(mm)
点雨量 H3 面雨量
165.6 150.5 129.7 114.7 98.9 78.8 63.4 48.3 21.5 138.5 125.9 108.5 95.9 82.7 65.9 53.0 40.4 17.9
2
1.2.2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铜川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全市正全面打造“一城双心”和“北市 区(老城)—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六点一线’”的城市格局,确 定在全市规划建设新区南部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坡头煤电联营、董家河 铝业、黄堡水泥陶瓷、耀州区惠塬水泥等八大工业园区,以拉动全市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然而随着铜川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 的矛盾已日益突显。作为未来铜川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新区, 其人口、工业、商贸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全市 8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 在铜川新区和工业带所在的石川河流域,缺水矛盾更是显著。因此,为促 进铜川新区和工业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龙潭水利枢纽工程势在必行。
1.2 工程特性表
工程名称
表 1-1 龙潭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龙潭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地点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所在河流
赵氏河
Ⅰ.水文特征 设计洪峰流量(100 年一遇) 校核洪峰流量(1000 年一遇)
Ⅱ.水库特征
669m3/s 1210m3/s
Ⅳ.枢纽主要建筑物
一.挡水建筑物
坝顶高程
717.24m
最大坝高
6
项目
时段

水利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

水利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

水利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一、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某水库工程是河北省和水利部“八·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是以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

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但由于降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必须修建大型控制工程调节水量,丰富的水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水库按满足秦皇岛市生活、工业用水和滦河中下游农业用水的需要设计,工程规模是:正常蓄水位141 m,调节库容7.09亿m3,水库库容系数0.77,水量利用系数为70%。

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20Mw。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的规定,一期工程为二等工程,大坝为2级建筑物,正常应用洪水为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1000年一遇。

辅助建筑物按Ⅲ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Ⅳ级设计。

枢纽建筑物包括电站坝段、底孔坝段,溢流坝段、两岸非溢流坝段及发电厂等部分。

坝型为碾压混凝土坝。

底孔坝块两个,孔口进口后接,深式压力管道,进口底高程90.0m,最大单孔泄流量900m3/s。

溢流坝共x孔,孔宽xm,装设8x8m弧形钢闸门。

溢流面采用WES曲线,堰顶高程??m,最大泄量3200m3/s,下游防洪允许单宽流量160m3/s,泄水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采用宽尾墩与消力池联合消能方式,枢纽工程总泄量5000m3/s。

水电站为3级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为3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200年一遇,电站装机容量2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275x104kwh.。

二、设计基本资料(参见附录一)三、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设计任务本设计是根据实际工程资料进行模拟设计,仿照原设计或采用新的方案进行设计。

设计任务如下:1、根据地形、地质、筑坝材料、水文气象、施工条件和枢纽建筑物的组成等因素进行坝轴线选择。

2、根据已知基本资料选择坝型。

玉林蟠龙水库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玉林蟠龙水库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玉林蟠龙水库规划方案背景介绍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着名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制糖重镇。

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加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玉林市政府计划建设蟠龙水库。

概述蟠龙水库位于玉林市蟠龙镇,总库容量为2.6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包括大坝、泄洪口、溢洪道、水闸等设施。

蟠龙水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其规划和设计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考虑,以确保工程在各方面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玉林市政府设立蟠龙水库,旨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高城市人民生活品质。

规划目标如下:1.建设符合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的水库工程,具有水库的基本功效,如蓄水、发电、航运、防洪、供水等。

2.维护蟠龙水库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设计理念为了实现规划目标,我们在蟠龙水库工程的设计中采用了以下理念:1.安全性: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水库的安全性,以适应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

2.智能化:融合技术创新,利用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运转控制。

3.生态友好型:在开发和建设水库的同时,保障环保与生态平衡。

4.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蟠龙水库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5.可持续性:在规划和设计中强调水库的可持续性,确保工程的长期运行能力。

设计方案大坝蟠龙水库大坝的设计采用了土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坝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大坝的设计中,还考虑了坝址地质情况、附加荷载和岸边稳定性等因素。

泄洪口和溢洪道当水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库需要泄洪,以防止溃坝事故的发生。

蟠龙水库的设计中配备了多个泄洪口和溢洪道,以确保水库安全泄洪,并保持水库运行正常。

水闸在水库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水位进行控制,以满足不同的水文需求,例如向下游供水或防止洪水发生。

因此,在蟠龙水库的设计中,我们安装了并且完善了水闸系统,以便于对水库水位进行调节和控制。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劈裂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劈裂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劈裂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劈裂灌浆技术是我国首创的土石坝除险加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病险土石坝的渗流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创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龙林水库在使用劈裂灌浆后不久,在坝顶挖槽检查劈裂灌浆的效果,被劈裂坝体粘土充填均匀密实,又经过十年运行观测,原来漏水点得到封堵,大坝下游面也没有发现新的漏水点,坝体劈裂灌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说明了该项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良好的效果。

标签:土坝;劈裂灌浆;施工1工程概况龙林水库位于大姚县金碧镇龙林村,属金沙江水系龙川江一级支流蜻蛉河支流。

水库始建于1957年,1990年扩建为小(一)型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㈠型水利工程。

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10.40km2,经复核水库总库容为108万m3,灌溉面积为2250亩,保护耕地0.25万亩。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组成。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25.50m,坝顶长185.00m,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坝肩,输水隧洞布置于大坝左岸山体内。

1993年8月竣工,当年投入运行后就发现大坝有渗透现象,下游坝坡浸湿面积达700m2。

2 渗漏原因分析及危害性2.1 渗漏原因分析2.1.1 由于当地缺乏优质土料,建坝心墙所用的土料中局部夹有含角砾、碎石土,坝壳料采用风化砂质泥岩碴料填筑。

并且,限于无大型施工机械碾压设备,土料压实不规范,施工质量差,整个坝体铺土厚薄不均,碾压遍数不均,含水量控制不严,土料碾压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造成坝体有架空和漏水通道存在。

坝体心墙土质不符合要求及密实度较差是造成坝体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坝基基础土层为碎石土,呈半胶结态,块径一般20~60 cm,最大块径100cm,属中等透水层~强透水层,施工时未进行基础防渗处理,坝基基础也普遍存在分散性渗漏。

2.2 危害性分析2.2.1 坝体渗漏:库内水体透过坝身渗流而造成水量流失。

同时,影响土质坝体的稳定,危害大坝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论文龙林水库水利枢纽设计目录1 设计基本资料 (4)1.1 自然地理与水文气候特性 (4)1.2 工程地质情况 (7)1.3 建筑材料 (9)2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11)3 洪水调节计算 (12)3.1 设计洪水与校核洪水 (12)3.2 拟定水库的重复利用库容 (13)3.3调洪演算与方案选择 (14)3.4 依据调洪演算成果修订溢流堰的尺寸 (15)3.5 依据上述成果确定特征水位和特征高程 (15)4 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16)4.1 坝址及坝型选择 (16)4.2 枢纽组成建筑物 (16)4.3 枢组总体布置. (17)5 大坝设计 (18)5.1土石坝坝型选择 (18)5.2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 (18)6、渗流计算 (20)6.1 计算方法 (20)6.2 渗透变形演算 (21)7、稳定分析计算 (22)7.1计算方法 (22)7.2计算方法 (24)8 基础处理 (25)8.1 河床部分 (25)8.2 坝肩处理 (25)9 细部构造设计 (25)9.1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25)9.2 反滤层、过滤垫层及过渡层设计 (26)9.3 护坡设计 (26)9.4 坝顶布置 (26)9.5 马道及排水沟设计 (26)9.6 排水棱体设计 (27)10 输水建筑物设计 (28)10.1 隧洞选线与布置 (28)10.2隧洞的体型设计 (28)10.3隧洞的细部构造 (31)10.3.1洞身衬砌 (31)11泄水建筑物设计 (33)11.1 溢洪道选线与布置 (33)11.2溢洪道的体型设计 (33)14 参考文献篇目 (41)15 致 (42)前言建设龙林水库,一是有利于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大县力争龙林水库项目的最主要目的。

二是有利于提高下游大、双庙、大战、下各四个乡镇的防洪能力和灌溉保证率。

三是有利于加快下各集镇建设步伐。

四是有利于将大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大县水资源总量24.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98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左右,全市人均占有量的3倍左右,水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建设龙林水库,就是化水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大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同时,龙林水库工程实施后,为将来更好地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资源、实现串联供水、建设大县淡水供应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1、设计基本资料因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县拟在县城东北7km的金碧镇施永屯办事处龙林村兴建一个土石坝型灌溉水库,其基本资料如下。

1.1自然地理与水文气候特性1.1.1流域概况龙林水库地处东经101°19′、北纬25°48′位于蜻蛉河支流西河上游。

蜻蛉河属金沙江水系,为龙川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安、南华两县交界的照壁山以北,流经安、大、永仁,最后在元谋县树村附近汇入龙川江。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10.4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4.14km,河道平均坡度比降18‰。

流域最高海拔2200m,最低坝址处绝对高程1900m,流域平均海拔高程2050m,形状呈扇形[8]。

坝顶仅施工期间有车辆通过,无其它交通需求。

因附近没有法定标高作为参考点,现以坝轴线底部(河床)最低清基位置为相对高程的参考点,指定为相对高程100m(约海拔2000m,两者差值1900m)。

经需水量和径流来水量测算,确定正常蓄水位以上的防洪库容需8.6万m3;水库最大供水流量6.45m3/s;水库兴利库容为96.5万m31.1.2 水文特征经过水文技术人员的分析计算[1],提出龙林水库各组资料对应的汛期洪水过程表(表1.1-4)和汛末设计洪水过程表(表1.2-4)。

水位库容曲线(表1.3)表1.1-4 L01组汛期洪水过程(单位:m3/s)时段(△T=1h)0.33% 0.50% 3.33% 5% 10% 20%1 3.78 3.02 2.86 2.48 0.94 0.542 9.60 8.60 3.96 3.48 2.97 2.543 16.35 15.14 8.84 7.90 4.61 6.874 26.11 24.54 15.93 14.42 10.33 34.265 82.94 79.15 57.19 30.91 43.50 28.186 68.26 64.92 46.69 42.97 35.62 20.327 49.81 47.17 33.55 30.91 25.67 14.288 35.37 33.34 23.50 21.70 18.04 9.989 24.81 23.26 16.35 15.14 12.61 7.0110 17.30 16.17 11.40 10.62 8.86 4.9911 12.14 11.33 8.05 7.55 6.32 3.6512 8.65 8.08 5.80 5.50 4.63 2.7713 6.32 5.92 4.32 4.16 3.52 2.2014 4.78 4.50 3.35 3.29 2.80 1.8415 3.78 3.59 2.74 2.74 2.35 1.6316 3.14 3.01 2.36 2.40 2.07 1.5117 2.75 2.66 2.33 2.21 1.92 1.4618 2.53 2.46 2.34 2.12 1.85 1.4419 2.41 2.36 2.41 2.10 1.83 1.4620 2.36 2.33 2.38 2.11 1.85 1.4921 2.36 2.34 2.34 2.15 1.89 1.5622 2.43 2.41 2.05 2.23 1.96 1.5623 2.38 2.38 2.13 2.24 1.97 1.5124 2.48 2.48 2.15 2.34 1.99 1.58洪峰(m3/s)82.94 79.15 57.19 52.68 43.50 34.26 24h洪量(万m3)141.42 133.62 94.8 88.36 72.04 55.67表1.2-4 汛末(枯期)设计洪水成果(L04组)频率0.333% 3.33% 5% 10% 20%洪峰流量(m3/s) 6.07 4.02 3.74 3.15 2.5424h洪量(万m3) 11.19 7.77 7.33 6.07 4.83表1.3 水位(m)—库容(万m3)关系水位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库容0 0 0.4 0.8 1.6 3 5 7.4 9.8 13 水位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库容16 20 24 28.51 33.55 38.61 44.29 50.29 58.86 63.91 水位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库容74.48 83.41 92.99 103.4 114.7 134.1 160.6 195.1 230.6 267.1 水库吹程0.52k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0m/s,风向垂直于坝轴线。

平均每年泥沙淤积量约0.09万m3。

1.2 工程地质情况1.2.1 区域地质情况测区属于西北面外围的低构造侵蚀狭窄河谷地貌,河谷呈“U”型,山脊呈长垄状,山顶浑圆。

出露地层为“滇中红层”之白垩系杂色泥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

地表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层,为含砾低液限粘土夹碎石土。

水库位于山字型构造前弧构造西翼侧,盾地北端,属大~上叠坳陷三级构造单元[3]。

测区在大、安褶皱带上,该区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

区域构造线呈NW~NNW展布,岩层走向近似EW(倾向348~358°、倾角15~65°)。

受区域构造和局部应力场影响,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区域上无大断裂通过,距元谋活动性断裂约60km,龙林水库区域构造基本稳定[4]。

1.2.2 水库工程地质库区出露白垩系江底河组三段、四段(K2j3、K2j4),上覆第四系松散土体。

库区处于大盆地西北向外围低地带,为一向斜的翘起端,断裂构造不发育。

岩层总体倾向NW,走向NW~SW,倾向348~358°,倾角15~65°,地层岩性较为简单。

库区无断裂构造通过,地下水以碎屑岩裂隙溶孔水为主。

库区两岸植被覆盖一般,水土流失较轻。

龙林水库库盆区两岸山体厚实,分布泥岩、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未发现通向库外的透水构造。

库盆为斜向谷,岩层中缓倾上游偏左岸,本次查勘未发现库水向邻谷及向下游渗漏问题。

但坝区岩体风化强烈,岩体破碎,透水性好,存在坝基及绕坝渗漏条件。

水库库岸为岩质边坡,两岸坡上缓下陡,植被发育。

右岸呈凸形,坡度28~42°,为逆向坡;左岸呈折线形,坡度30~45°。

库区河谷为横向谷,岩层倾角大于坡角且岩层倾向与坡向交角较大,不存在大的不利结构面组合。

岸坡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存在局部剥落。

水库库岸总体稳定性较好。

龙林水库周围植被覆盖一般,水土流失较轻,水库淤积不严重。

1.2.3 坝址地质条件坝址处于河谷窄变的过渡,河谷呈NW向延伸,河床海拔高程约1880m,自西向东迳流。

库岸坡度变化较大,上缓下陡。

坝址区岩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上段K2j3,岩性为杂色粉砂质泥岩夹钙质泥岩、泥灰岩,薄~厚层状,岩层走向与坡向近于直交,倾向上游偏左岸,倾角33~45°,坝址区无断裂构造通过,岩体较稳定,基本没有坝基、坝肩的稳定问题。

坝基河床表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红褐、灰黑色含砾粉质粘土夹砾砂,厚1.3~10.85m。

坝址区基岩上部强风化岩体透水性较强,坝基、坝肩均存在较严重的渗漏问题。

坝址区域的地形地质平面图和各相关剖面图详见附图(共5)。

1.2.4 地震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秒[4]。

1.3 建筑材料1.3.1 土料挖取水库两岸的强风化泥岩类荒坡为坝体主料,储量超过150万m3,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4及《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所示[3]。

1.3.2 粘土料在坝址下游约200—400m处有适合制作防渗体的粘土料场,储量达9万m3,其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4及《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所示。

表1.4 各分区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1.3.3 灌浆粘土料在水库右岸与坝顶高差约80~100m的山坡上选定一个粘土料场。

经取样测试,该土料20~2mm粒径占11%,2~0.005mm粒径占55.5%,<0.005mm 粒径占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