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8 含答案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2)

语文暑假作业(二)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分泌./沁.人心脾泥淖./尾大不掉.伛偻./不绝如缕.B.姿.势/恣.意妄为静谧./秘.而不宣侘.傺/姹.紫嫣红C.中.枢/一语中.的否.决/否.极泰来枕藉./声名狼藉.D.匀调./调.墨弄笔运载./载.歌载舞愧煞./煞.费苦心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80后”作家郭敬明进入作协的事件,难道能有力证明后人胜过前人,青出于蓝....的道理吗?B.北京奥运会落幕,中国政府恪尽职守....,依据国际惯例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奥运会观众提供了优质服务。
C.发生在四川的“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饿殍遍野....的惨剧,学校的房屋倒塌非常严重,这令人深思。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投资,他们狐死首丘....,要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特侦组侦办国务机要费及前第一家庭疑洗钱,今天传唤前第一夫人吴淑珍的胞兄吴景茂到案说明。
B.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将在今后两年环绕月球,绘制三维地理图,勘察月球表面,为登月做准备。
C.对于有毒牛奶,中国的产品安全声誉一落千丈,降至新低。
缅甸等国家都警告其民众不要食用所有中国奶制品。
D.考古学家在英国史前巨石阵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并认为当初居住在那里的村民就是巨石阵的建造者。
⒋依照下面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3分)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答:。
⒌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精华,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某校校训“见贤思齐”的妙处。
(3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5)

语文暑假作业(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面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暄(xuān)朱拓(tà)谬(niù)种吮(shǔn)吸B.盥(guàn)洗放诞(dàn)间(jiān)或笑靥(yâ)C.跬(guí)步榫(sǔn)头残骸(hái)慰藉(jí)D.渣滓(zǐ) 膏腴(yú) 逡(qūn)巡帷(wãi)幄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讲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________,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先生________,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________地背诵下去了。
前瞻后顾博闻强记连篇累牍 B. 左右顾盼旁征博引连篇累牍C. 前瞻后顾旁征博引成本大套D. 左右顾盼博闻强记成本大套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4分)鉴于有些学生在期末试卷上书写潦草,难以辨认,某大学教授给他的两个研究生布臵了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练字。
对此,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
一个直截了当的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打了个比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5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简述黛玉焚稿的情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一、近义词辨析1、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2、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的过程。
3、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4、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5、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6、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7、反映:*反射*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8、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9、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10、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1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12、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
13、十足: (1 )成份纯(2)十分充分.实足: 确实足数,如“分量~” 、“ ~年齡” 、“~25O人” 。
高中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第一练)

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第一练)第一练一、基础学问。
1、A2、A3、B4、①书生意气,挥斥放遒。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道之所存。
二、文言文。
5、A6、C7、D8、D9、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
10、①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②世人果真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引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三、11.参考答案:①乘风大声咆哮;②蓬头乱发跳动;③提裙轻舞妖憨惹人笑;④对溪中的影儿哭笑;⑤跟着蛤蟆蹲跳;⑥和着鸟儿唱歌嗓干声嘶;⑦斜视柔云和淡月。
解析:在第(3)(4)两段找出关键语句,再分条列举。
12.参考答案:①内容上:寄情于景,抒发了一种淡淡悲伤哀思的情感。
萧萧的微风、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宛转的鸟声、翩翩的蝶儿、云中的新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奇妙的自然图景,浸染着作者的心情与感受,透露出淡淡的凄楚与悲凉。
②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引起下文的作用,自然引出我的狂态的描写和梦见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等。
解析:一般说来,题目问你作用意图之类,你应当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思索,这样回答才全面。
散文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①渲染气氛,②刻画人物,③推动情节,④烘托主题。
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这几个方面去思索,就能比较精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景物描写的妙处。
本文开头用了反衬手法,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愁的写法。
理解时要留意这点。
关于该题结构上的作用,后面的说法还可以这样来表述:为下文写我的狂态及梦见故去的祖母和表弟妹蓄势(张本)。
13.参考答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被我蹂躏的青草在春风里能够复原朝气与活力;事实上是作者希望通过年轻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变更不尽如人意的黯淡的现状,创建光明奇妙的将来。
解析:解答时要留意句不离段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中心、背景来理解。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题及答案今年暑假整理了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做题有能有所提高。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 猿猱(náo) 石栈(jiàn) 飞湍(tuān)B、幽咽(yàn) 乍破(zhà) 商贾(jiǎ) 荻花(dí)C、孝悌(dì) 跬步(kuǐ) 谄媚(xiàn) 膏腴(yú)D、濒临(bīn) 剽悍(piāo) 累赘(léi) 纤细(x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10)

语文暑假作业(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饿殍./蜉.蝣孝悌./涕.零洿.池/跨.越戛.然而止/弃兵曳.甲B.解.释/押解.伺.候/伺.机创.伤/创.造不可估量./量.体裁衣C.镣.铐/瞭.望蜕.变/兑.现编纂./篡.位濒.临绝境/捷报频.传D.嫉.恨/疾.苦悼.念/泥淖.狙.击/诅.咒激情迸.发/齐头并.进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出“泥石流”的三大特征(4分)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97毫米,突然引发了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
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5人,失踪330人。
灾害还导致甘肃省舟曲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供电全部中断,通信基站也受损严重,部分没有受损的基站供电中断,靠蓄电池供电传输信号。
答: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济南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副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这是的故居。
我们学过她的词《》,该词用一连串叠字,写尽了悲秋伤已的情怀。
这副楹联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对仗除外)。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广陵太守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
高一暑假作业答案《语文》

高一暑假作业答案《语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适当的一组是( )(3分)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消除在减肥食物之外,万万碰不得,不然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 ,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华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敌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要是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法办理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适当的一组是( )(3分)我喜欢已经难得再见的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
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殊渴望着下雨。
①让你变得越发芳华妩媚、安定可人②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③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④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乏和冷漠⑤更带给你一份安定的心态⑥找回你那颗失落的通常心A.④②⑥⑤①③B.①⑥⑤②③④C.④①⑤②⑥③D.①⑤②⑥③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将拥有最多元化的视频内容、最成熟的视频技能平台和最强盛的收入转换效用,并将给用户们带来最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B.就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而言,菲方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搅动南海形势,提拔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的符合点。
C.毒胶囊引发了民众恐慌,致使某些人不恰本地服用药物,对此有关部门应实时果然处理终于,尽快减少民众服用胶囊的顾忌和影响。
D.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筹备在南京建立全省首个灰霾监测站,对灰霾举行严密地监测和详细地剖析,从而为灰霾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解析:C 怪癖pǐ,摒除bìng,软着陆zhuó2.解析:B 渲泄——宣泄万劫不覆——万劫不复关怀倍至——关怀备至3.解析:B4.解析:B A 项,“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
此处应为“不管”, B 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多贬义。
C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应为“馈赠”,“ 馈赠”指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送的东西、礼品等。
D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不合语境。
5.解析: D A搭配不当。
“实现”和“行动”不搭配,“实现”改为“实施”。
B句式杂糅。
“关键在于土地改革”或“土地改革是很重要的”两种句式取其一。
C语序不当。
把“研究听取”改为“听取研究”。
6.解析:A7.解析:D “东流水”“如苍狗”“一寸金”都是比喻8.D 【解析】 A项不能鼓励超速;B项应为“严禁烟火”;C项考场不应提“失败”。
9.解析:A殊-同愈(进)—退10.D 【解析】A 古义为到达,B 古义为外交使节,C 古义为心腹11.A 【解析】A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12.解析:A B“罪岁”:归罪于收成;C“以身份低的为师,就;以身份高的人为师,就”;D“莫取”:不要去占有13.解析:D14.B 【解析】以为耻15. C 【解析】而:均为表并列的连词。
A.自己的,代词;表反问的语气词。
B.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句末表陈述,语气助词。
D.用在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这些,代词。
16. B 【解析】“作者认为那些老师,只是‘小学’而已”不当。
“小学”是对士大夫之族“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丢弃了”的错误做法的批判。
17.D 【解析】只是消费者的看法,,与塑料袋是否“糟糕”无关。
18.C 【解析】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福”矛盾;D.“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二.填空题(本小题共2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总6分)19.解析:⑴师之所存⑵金石可镂⑶潦倒新停浊酒杯⑷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⑸卷起千堆雪20.解析:鲁迅浙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21.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暑假作业(八)完成时间:2015.08.17----2015.08.1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分)()《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A.达到溢于言表不置可否 B.达到跃然纸上莫衷一是C.达成跃然纸上不置可否 D.达成溢于言表莫衷一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项是(3分)()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新作出版,诚挚裕各位方家斧正!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赢,是为了。
窗子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能领略到新的境界,甚至亭台楼阁的建造也都是为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意为一座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个小房间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一门一窗都是为了。
①体会无限的时间、空间②获得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③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5.名著(3分)请简述葛朗台的发家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治国安邦原则是什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⑴.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⑵.好学近乎知,行近乎仁,。
(《礼记•中庸》)⑶.,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⑷.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⑸.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⑹.吾师道也,!(韩愈《师说》)⑺.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⑻.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苏轼《晁错论》)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山之子李广田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
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呀!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
”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
”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
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
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
于是我急忙说道:“我一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
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
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讲,我告诉你。
”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的飘摇吗?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戸,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
”一个孩子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
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
悬在陕崖上掘一株百合须费很大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卖得一个好价钱。
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
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
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
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
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