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1.A B项,扮像—扮相,对峙(shì)—对峙(zhì);C项,弦歌不辍(zhuì)—弦歌不辍(chuò);D项,披星带月—披星戴月。

2.C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此处应用“念念有词”。

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说念咒语或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3.A “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都是独立的分句,其间应用逗号。

4.C 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鼓乐唱腔”不搭配,可改为“听到”。

B项,不合逻辑,“唯一”和“之一”矛盾。

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瓶颈”或将“制约着”改为“这是”。

5.D6. (1)豁然开朗;(2)落红不是无情物;(3)烟笼寒水月笼沙;(4)为有源头活水来;(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1)认为美(2)的确(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8.在公共场所中议论、指责。

(共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9.(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共3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虽欲言,无可进者。

(1分)10.(3分)(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2)淳朴淡雅(3)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11.(3分)(1)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2)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12.(2分)“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13.(3分)C(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14.答案:不能删掉。

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15.答案: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以:做《师说》以贻之请以战喻自以为关中之固B.而: 群聚而笑之弃甲曳兵而走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苏秦、杜赫之属奋六世之余烈D.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或师焉,或不焉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鼓动)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王无罪(动词,归罪)岁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4.下面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刘邦安置好随从的车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定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6.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7.下列多义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A.①今者出,未辞也(辞别) ②辞曰,臣之壮也(推辞)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②剑坚,故不可立拔(所以)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D.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送)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范增数目项王。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练习1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1.C(A shǔ、sh、shǔ、shu B ě、w、、 C chāi、ch、cī、chā D xi、s、xiǔ、s )2.C(A pū、p、p、pū B bāo、bō、bō、bō C lio、lio、mi、mu D zh、zhā、zh、zhā)3.D (A jī、q、q、q B jiǎn、jiān、jiǎn、jiǎn C xng、xīng、xīng、xīng D 项均念b)4.C (A kān、kān、kān、kn B pō、pǔ、pǔ、pǔ C 项均念gěngD mn或mēn、mn、mēn、mēn)5.D (A chu、zhu、chu、duo B tiǎo、tiǎo、tiāo、tiǎ; C lio、lio、lio、lio D 项均念xng)6.B7.A8.B9.B 10.D 11.A 12.D 13.B 14.B 15.C16.我们的怀念永远相随,青春的价值常驻人间,崇高的事业后继有人。

练习2 现代文阅读11.特点:春意盎然或生机勃勃。

作用:①烘托(或渲染)欢快愉悦的气氛;②触发(或引发)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④与马兰德的死形成对比(“乐景”与“哀情”对比),表明马兰徳虽死,生活仍将继续。

2.(1)“快感”指摆脱束缚、感到自由的快乐、愉悦,“邪恶”是对自己此时产生“快感”的恐惧和矛盾(或:负罪感;罪恶感;违背伦理)。

(2)与独立的意志与自由的身心相比,爱情是模糊虚幻、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3.①露易丝与别的女人听到丈夫死讯时的表现不同:别人麻木接受,她则疯狂绝望;②姐姐约瑟芬在门外的担心与妹妹露易丝在自己房间里的轻松快乐;③现在露易丝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她还为生命那么漫长而瑟瑟发抖;④激动兴奋的憧憬未来和丈夫突然出现时极度绝望;⑤女主人公其实是痛苦绝望而死,却被医生诊断为极度高兴而死;⑥以前连死的心都有却活得好好的,现在想痛痛快快地活了而死神却突然降临;⑦马兰德给妻子的示爱在露易丝看来却是一种负担或束缚4.本题为探究题,结合文本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言语文字运用(15分)1.C (A tn/tn,n/ru, qiāng/qiǎng;B y/yn, zǐ/shēn, jǐ/jǐ;C b/p, suō/qūn, tiǎo/tiD lng/lng, gū/gū, lěi/li)2.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搅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喜爱容易误写成倍受喜爱,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如今也有另一种较罕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 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能说会道3.B(A语义重复,C有歧义,D自相矛盾)4.资料限制伦理争议法律纠纷(伦理争议1分,资料限制和法律纠纷各2分)5. 例如: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 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每句2分,内容和方式各1分)二、白话文阅读(19分)6. B(依靠)7. C(介词,用。

A介词,跟/比。

B连词,修饰/顺承。

D介词,替/向)8. D(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9.(1)梅公不满事先的朝政,小气激昂想要有所作为。

(扼腕慨然建置各1分)(2)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生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呢?(其抑各1分,出而生匿而死各1分)(3)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居然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听从。

(便剧各 1分,主动句式1分)附参考译文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

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先人。

梅公十岁时父亲逝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同)超越一寸厚。

为人潇洒,威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

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

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竞赛射箭。

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

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下马径自分开。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完整版参考答案语文练习一1. C ( A 伺cì B 炽chìD庠xiáng )2. D (涡--蜗)3. B (大方之家:指道德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4.D (A 不合逻辑。

第一个分句应改为:有了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B 搭配不当。

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不断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 结构混乱。

去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可。

)5. 日本各地都测到核辐射物。

/日本各地核辐射物走出正常。

/核泄漏正向日本各地扩散。

(须包含三个要点:“范围”——日本各地;“主体”——核辐射/核泄漏物;“动态”——检测到/超常/扩散)6. 射场新秀一枪夺首金7. 评分细则:称呼(“阿姨”“伯母”等),1分;委婉、得体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1分;分析“为什么”,1分。

“为什么”参考:别把“家庭教育”仅仅诠释为“家庭学习”;别让家长只是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助教”;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和尊重等等。

8.D9.B10.A11.(4分)道不会生生灭灭,它是永存的;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答出一点给2分)12.(2分)①强调生活没有方向的茫然、孤独和痛苦;②点出心惊胆战的原因;③与“我”重回原野后的感受形成对照。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3.(2分) ①“我”带着比生活更美好的梦进入城市;②城市使人感到气闷与窒息;③对比中重新认识了原野。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4.( 2分)是不断追寻人生方向的群体中的一员。

(答“行者”“漂泊者”或“攀登者”给1分。

)15.(5分)①对景物的人格化描写(或拟人手法),情景交融,意境优美;②象征“我”对人生的另一种认识;③与上文形成对照,突出“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解析:C 怪癖pǐ,摒除bìng,软着陆zhuó2.解析:B 渲泄——宣泄万劫不覆——万劫不复关怀倍至——关怀备至3.解析:B4.解析:B A 项,“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

此处应为“不管”, B 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多贬义。

C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应为“馈赠”,“ 馈赠”指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送的东西、礼品等。

D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不合语境。

5.解析: D A搭配不当。

“实现”和“行动”不搭配,“实现”改为“实施”。

B句式杂糅。

“关键在于土地改革”或“土地改革是很重要的”两种句式取其一。

C语序不当。

把“研究听取”改为“听取研究”。

6.解析:A7.解析:D “东流水”“如苍狗”“一寸金”都是比喻8.D 【解析】 A项不能鼓励超速;B项应为“严禁烟火”;C项考场不应提“失败”。

9.解析:A殊-同愈(进)—退10.D 【解析】A 古义为到达,B 古义为外交使节,C 古义为心腹11.A 【解析】A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12.解析:A B“罪岁”:归罪于收成;C“以身份低的为师,就;以身份高的人为师,就”;D“莫取”:不要去占有13.解析:D14.B 【解析】以为耻15. C 【解析】而:均为表并列的连词。

A.自己的,代词;表反问的语气词。

B.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句末表陈述,语气助词。

D.用在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这些,代词。

16. B 【解析】“作者认为那些老师,只是‘小学’而已”不当。

“小学”是对士大夫之族“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丢弃了”的错误做法的批判。

17.D 【解析】只是消费者的看法,,与塑料袋是否“糟糕”无关。

18.C 【解析】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福”矛盾;D.“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二.填空题(本小题共2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总6分)19.解析:⑴师之所存⑵金石可镂⑶潦倒新停浊酒杯⑷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⑸卷起千堆雪20.解析:鲁迅浙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21.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三)1.(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2.B(2分)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四)1.(3分)C2.(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3.(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五)1.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2.A(“隐”是“遮蔽”的意思)
3.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 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4.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答案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答案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答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五)1.B2.(1)治学严谨。

(开诚先生做学问和写书法都很严谨。

)(2)敬业勤业。

(年老坚持上大课)(3)务真求实。

(细处入手做学问)(4)执著奉献。

(对中国文化工作的挚爱、贡献)(5)淡薄利益。

(免费演讲)(6)尽责尽力。

(关心学生,论文指导认真)(答对一点1分;仅仅摘录而未加概括,答对6点得2分)3.(1)中国文化不是衰败淘汰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

(2)中国文化要国际化,进行国际交流。

(3)中国文化要打开大门,实施“走出去”的文化输出战略。

(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6分;仅仅摘录而未加概括,最多3分)4.B(A本文开头言及襄阳形胜目的不是为塑造钟灵的诗人形象做铺垫,而是是告诉读者诗人的隐居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的。

C“诗的孟浩然”则是指孟浩然在诗歌艺术上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精神。

D作者是肯定诗人冲淡的艺术特色的。

)5.信息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度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虽然身在江湖就可以完全忘却魏阙。

由此可见:诗人尽管白衣一生,但依然有济世的愿望,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所以诗人看到羊公碑,想到羊祜功业流传至今,而自己至今布衣,无所作为,难免死后湮没无闻,,因而伤心落泪。

6.孟浩然描绘景物,往往用出色的白描手法,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于超妙自得之趣。

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却创造出浑然一体、引起读者无穷想象和回味的意境。

这种诗,古人评为“最为高格”,“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文中的“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
第一练
一、基础知识。

1、A2、A3、B4、①书生意气,挥斥放遒。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道之所存。

二、文言文。

5、A6、C7、D8、D9、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10、①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②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三、11.参考答案:①乘风大声呼啸;②蓬头乱发跳跃;③提裙轻舞妖憨惹人笑;④对溪中的影儿哭笑;⑤跟着蛤蟆蹲跳;⑥和着鸟儿唱歌嗓干声嘶;⑦斜视柔云和淡月。

解析:在第(3)(4)两段找出关键语句,再分条列举。

12.参考答案:①内容上:寄情于景,抒发了一种淡淡忧伤哀思的情感。

萧萧的微风、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婉转的鸟声、翩翩的蝶儿、云中的新月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自然图景,浸染着作者的情绪与感受,透露出淡淡的凄楚与悲凉。

②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引起下文的作用,自然引出“我的狂态”的描写和梦见“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等。

解析:一般说来,题目问你“作用”“意图”之类,你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样回答才全面。

散文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①渲染气氛,②刻画人
物,③推动情节,④烘托主题。

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
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景物描写的妙处。

本文开头用了反衬手法,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愁的写法。

理解
时要注意这点。

关于该题结构上的作用,后面的说法还可以这样来
表述:为下文写“我的狂态”及梦见故去的祖母和表弟妹蓄势(张本)。

13.参考答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被我“蹂躏”的青草在春风里
能够恢复生机与活力;实际上是作者希望通过年轻一代的不懈努力和
奋斗改变不尽如人意的黯淡的现状,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句不离段”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
的中心、背景来理解。

本文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作家之一,她
文笔清新,感情细腻,多写自然与博爱的主题。

要搞清“青草”和“阳光”的含义。

14.参考答案:(1)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作者的郁闷与伤感之情。

(2)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苦闷、渴望获得新生的急切心情和强烈
愿望。

四、15、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高稿说(过目),求人解答说(请问),求人指点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

16、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
囚犯喻为(阶下囚)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第二练
三、D(“虽然”改为“纵使”,虽然是条件关系,“纵使”是让步关系)
四、A(B,“再造就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不符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

C、将“所”改为“的”。

D、结构混乱,应去
掉“令人感慨”或把“令人感慨的”放置“一种”后。

)
二、、(1)万类霜天竞自由;(2)无以至千里;(3)无贵无贱,无长
无少;(4)泣孤舟之嫠妇;(5)羡长江之无穷。

三、1、母亲对我的启蒙、教化将引导我毕生的行程,母亲对子
女的深爱和牺牲精神是我毕生的滋养和力量。

2、选材上都选择了父母疼爱子女的生活细节。

这样写真挚、亲切,亲情的温馨,细腻与深远,于细微处见真情。

在写法上注意虚
实相生,将往事与想像融为一体,忆事与抒情互相交融。

深切地表
达了作者对家园的依恋与感激,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

3、“袄”比喻家园亲情给子女温暖。

“鞋”比喻家园亲情激励
子女闯荡人生之路。

“伞”比喻家园亲情为子女挡风遮阳。

“饼”
比喻家园亲情不断地激发子女的精神力量。

“线”比喻家园亲情是
子女无法割舍的珍贵感情。

4、“家园如梦”即家园像梦一样温馨美好。

全文的选材组材都
是围绕家园“温馨美好”来写的。

四、1、D2、C3、C4、A
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
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
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
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
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
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
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第三练
一、1、C2、B3、A4、B二、5、D6、B7、D三、8、C9、C
10、(1)答案一:“薄薄轻轻”和“重重叠叠”这两个叠词用得妙。

“薄薄轻轻”写出了雾的虚无缥缈,“重重叠叠”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这两个叠词写出了山间清秋黎明特有的朦胧美。

(答出两个叠词给2分,分析恰当给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