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全文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全文
意思是:生命如蝼蚁般弱小,但应当具备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的雄心。
时运不济待我们像纸片一样薄情,但应当具备不屈服命运安排的心。
鸿鹄之志,比喻有远大志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典故: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涉,他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
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
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鸿鹄之志的近义词
青云之志
拼音:qīng yún zhīzhì。
释义:指远大的志向。
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译文: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坚持才有故事
不屈才有灵魂
无论岁月如何蹂腻你都不要忘了
生命的那束光
破釜沉舟
拼它个日出日落
背水一战
干它个无怨无悔
你还年轻
不能轻易认输
更不能纵身一跃
你还年轻
不懂得饥寒交迫
不懂得生活心酸
不知道什么叫做扁担把脊背压弯不懂得什么叫做脚板把木屐磨穿又怎么有资格去纵身一跳。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见《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这句话出自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陈涉世家》一篇。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本文是记这次起义的领袖陈涉、吴广的传记。
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
《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惠子的一句话,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
麻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麻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麻雀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意为小麻雀如何能够了解大鸿鹄的志向。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小事物往往难以理解大事物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和引申:
1. 鸿鹄之志: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鸿鹄(hóng hú)指的是大雁,因其高飞远翔、志向远大而成为象征。
鸿鹄之志即表示追求卓越、远大志向的抱负。
2. 麻雀:麻雀是一种小型鸟类,与大雁相比体型较小,飞行能力也较弱。
在这句话中象征着小事物、平凡之人。
3. 内容的比喻: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诉人们小事物难以理解大事物的远大志向。
就像麻雀难以理解大雁的高飞和志向一样,平凡的人往往难以理解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人。
4. 引申意义:这句话还可以引申为一种警示和劝勉,表达了对于个人应有的追求和奋斗的意义。
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心安理得,应该有追求卓越、远大志向的精神。
5. 道德教诲:《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关于政治、道德和人伦等方面的教诲。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十七章,是孔子对于学习和追求的一种教导,鼓励人们要有远大志向,不被小事物所困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故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寓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故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寓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拼音】yàn què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简拼】yqaz
【近义词】燕雀不知鸿鹄志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例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1。
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历史典故

《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历史典故》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呀,就是说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那鸿鹄是什么呢?鸿鹄就是大大的、飞得很高的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陈胜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给别人种地干活。
有一天,他和一起干活的小伙伴累了,坐在田埂上休息。
陈胜就叹气说:“咱们以后要是富贵了,可别忘了彼此呀。
”小伙伴们都笑他:“咱们就是给人种地的,怎么可能富贵呢?”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就是小小的麻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后来呀,陈胜真的带领大家起来反抗秦朝的统治,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勇气和志向让人佩服。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有像陈胜那样的远大志向,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哦。
《说说鸿鹄之志》
小朋友们,咱们来说说“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就是有大大的梦想。
以前有个叫陈胜的叔叔,他种地的时候,和小伙伴说以后要富贵。
小伙伴都笑话他。
可是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就好像小鸟不知道大鸟能飞多高多远。
陈胜后来真的去做大事啦。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大梦想,好不好?
《讲讲鸿鹄之志的意思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说的是志向特别远大。
有个陈胜叔叔,干活累了和别人说以后会富贵。
别人都不信,还笑他。
陈胜就说小鸟不懂大鸟的志向。
后来陈胜勇敢地去反抗不好的统治。
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他很勇敢。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陈胜叔叔一样,有大大的志向,去努力实现它。
鸿鸪之志的意思

《鸿鹄之志》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鸿鹄之志”这个词。
你们知道吗?“鸿鹄之志”说的是远大的志向。
鸿鹄呀,是一种飞得特别高、特别远的鸟。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发明能治好所有病的药,这就是鸿鹄之志。
就像我们的周恩来爷爷,他小时候看到祖国很弱小,被别的国家欺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就是大大的鸿鹄之志。
还有我们熟悉的孙悟空,他一心想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打败了好多妖怪,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这也是一种鸿鹄之志。
我们也要有鸿鹄之志,不能只想着每天玩耍。
比如,你想当画家,画出最美的画,让大家都喜欢;或者你想当老师,教小朋友们好多好多知识,这些都是很棒的志向。
有了鸿鹄之志,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它,就像小鸟努力学习飞翔一样。
小朋友们,让我们都有自己的鸿鹄之志,然后加油去实现吧!《鸿鹄之志》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鸿鹄之志”。
鸿鹄是大大的鸟,能飞得又高又远。
那“鸿鹄之志”呢,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像鸿鹄飞得那么高远。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梦想着长大后成为宇航员,去太空中探索神秘的世界,这就是鸿鹄之志。
古代有个叫陈胜的人,他年轻的时候给别人种地。
有一天,他和一起干活的伙伴说:“要是以后谁富贵了,可别忘了大家。
”伙伴们都笑他:“咱们都是种地的,怎么会富贵呢?”陈胜就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小小的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后来陈胜真的带领大家起义,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有个小哥哥特别喜欢足球,他的梦想是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杯比赛,为祖国争光。
他每天都刻苦训练,不怕累不怕苦。
小朋友们,咱们也要有自己的鸿鹄之志,然后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哟!《鸿鹄之志》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鸿鹄之志”。
你们看,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有的飞得不高不远,有的却能飞得又高又远。
鸿鹄就是那种能飞得特别高、特别远的鸟。
“鸿鹄之志”说的就是像鸿鹄飞得那样高远的志向。
比如,有个小姐姐特别喜欢唱歌,她的梦想是站在大大的舞台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她的歌声,这就是鸿鹄之志。
【优质文档】鸿鹄之志的意思-word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鸿鹄之志的意思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比喻远大志向。
近义词:青云之志、雄心壮志、壮志凌云、胸怀大志反义词: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胸无大志1、他虽然年少,却有着将来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
2、纵览古今创伟业做大事的人,无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
3、不从小事做起,纵有鸿鹄之志,也难实现。
4、年轻人要有鸿鹄之志。
5、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6、李白青少年时代就胸怀鸿鹄之志,明确制定了自己的理想图式。
7、既然立下鸿鹄之志,就该脚踏实地,奋发努力,否则只是好高骛远而已。
8、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友,以前车之鉴为镜,以小心谨慎为兄,以鸿鹄之志为哨!9、一个人要先立鸿鹄之志,将来才能建烜赫之功。
(中国作文网 )10、那青郁的松树,摇曳着我们的学习激情,我们学习的环境如此优雅清静,我们的老师如此孜孜不倦,我们也应该具有鸿鹄之志。
11、陈胜少时,虽给人佣耕,却怀着自己的鸿鹄之志,与吴广一同发起了"农民起义",名垂青史。
12、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锲而不舍,中大的鸿鹄之志,终必得竟其成!13、我没有回答,但心里却想:燕雀焉知鸿鹄之志!14、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习,用“心”去面对一切,必然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毛遂自荐求展鸿鹄之志,诸葛尽瘁图报知遇之恩”。
15、你空有鸿鹄之志,却不肯努力求学,如何能够实现呢?16、他虽然家境贫困,却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17、大学宿舍有一君早上不起床,其他人拿书准备去上课,并暗自哂笑他,他来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8、我不要求对方有鸿鹄之志,潘安之貌,却渴望对方是那个可以在我迟归的时候为我点亮门口的那盏廊灯的人。
鸿鹄之志完整句子简短精辟

鸿鹄之志,源自《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名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壮志凌云、远大抱负的意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鸿鹄之志,是一种高远的志向和抱负。
拥有鸿鹄之志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困境和挫折所打倒,他们胸怀大志,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种精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能够激发我们内在的潜力和动力,促使我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简短精辟地表达“鸿鹄之志”,可以是“志存高远,勇往直前”,或者是“胸怀壮志,不畏艰险”。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拥有远大抱负和不断努力追求目标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鸿鹄之志”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和理想,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追求卓越。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高远的心,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鹄之志
1、《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1]2、《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唐·卢肇《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4、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亦省作鸿鹄志。
5、《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鹄志哉!
6、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壠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7、郁达夫《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相关词语典故溯源《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成语故事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自称始皇。
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
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
秦二世时,实行残酷的刑罚,沉重的赋税,名目繁多的徭役,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他还大兴土木,四处征伐,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为首的是两位贫苦农民,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鸿鹄之志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
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
有一次,陈胜把农具往田埂上一扔,忿忿不平地在那里发呆。
忽然,他对和他一块儿耕种的人说:我们大家日后如果谁富了,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在一块儿耕种的这些穷哥们儿。
听了陈胜的这些话,有些人想想自己受贫穷、受压迫剥削的地位,笑着说: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的意思是小小的燕雀怎么能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地方官员派了两个军官监押900名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戍边。
陈胜、吴广也在被征发之列。
然而,军队行进期间,突然遇上大雨,道路被淹,无法行军。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
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说:误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
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
听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
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
大家都很赞同。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
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
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
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有一天,陈胜把押解他们的官员杀了,接着,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
鸿鹄之志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就这样,在生死攸关之际,陈胜、吴广发动反秦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燃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
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
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了鸿鹄之志这句成语,比喻胸怀远大志向。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在被征调戌地途中,率众揭竿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暴政,并于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
后失败,被叛徒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