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13-02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城市?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含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城市的发生上看,分哪几个基本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城市地域?分哪几种城市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城市化原理什么是城市化?它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差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与哪些因素关联密切?城市化有哪些类型?如何测度城市化?第四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阶段划分图)第五章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什么是城市的基本与非基本经济活动?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对理解城市发展有什么意义?影响B/N比率的因素有哪些?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划分方法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什么是城市的职能?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有什么区别联系?如何进行城市职能的分类?城市职能分类研究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什么是城市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什么是城市规模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判断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城市规模分布有哪些类型?我国城市规模分布与变化有什么特点?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空间相互作用分类及其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三个基本类型是什么?什么是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是什么?什么是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什么是增长级理论?生长级?核心-边缘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何谓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有哪些特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什么意义?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一般流程是什么?第十、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的两个基本特性是什么?什么是结节地域与均值地域?什么是城市的同心圆结构理论、扇形理论与多核心理论?什么是CBD?商业区、工厂区、居住区的区位分布如何(趋向哪些地段布局)?城市新区布局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经济地租理论?城市土地的经济地租分布如何?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市场空间的研究内容?市场空间的几个流派分别是?邻里、社区,社会去的含义,认知地图或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试题:城市地理学主要从城市内部结构和城市体系两个层面进行城市研究()广州市建成区指的是广州市功能地域()下列关于城市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1.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 2.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3.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 4.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城市网络化: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网),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为基础(络)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6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7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8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10.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 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7.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划分:•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8.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主要由五个要素组成•答:⑴路径⑵界线或边沿⑶区或区域⑷枢纽或节点⑸标志•9.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有•答:、(1)交通堵塞(2)交通事故(3)公共交通问题(4)停车问题(5)交通污染问题•10.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有6 个大都市带,•答:⑴波士华大都市带⑵芝匹兹、美国大湖沿岸都市带⑶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⑷英格兰大都市带⑸西北欧大都市带⑹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推荐 (2013.12.21)

《城市地理学》课程(第1~13章)思考题第1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如何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2.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3.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4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3.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4.举例分析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及其演化模型。
第5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试对比分析中西方城市郊区化的特点、过程、动力等。
第6章城市职能分类1.试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3.举例说明怎样制定城市性质?第7章城市规模分布1.城市规模分布有哪些基本的理论?2.试分析解决发展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
3.公式P i=P1R i-q是城市规模分别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变化的意义。
4.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及利弊分析。
5.你对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方针有什么看法?第8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分类及其产生的条件。
2.简述空间扩散的类型及扩散成功的因素。
3.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网络是怎样形成的?4.简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需求门槛与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
5.试评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
6.试用生长极理论与核心-边缘理论解释某一区域的发展。
7.试描述我们或某省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
第9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的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内容?2.简述城镇体系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第10章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征?2.分析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额影响。
(完整word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
3、哈尔滨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面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
13、哈尔滨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哈尔滨的。
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
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16、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和原则。
城市地理思考题

思考题一.绪论1、城市地理学与主要与那些相关学科有关?答:1、城市经济学2、城市社会学3、城市规划学4、城市生态学二.城乡规划与城市地域1、谈谈你对城市地域概念的理解。
答:亦称城市圈,与农村地域相对称。
广义上指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地域,狭义上则指城市化的地域,也就是市街地化的地域。
有许多农村地域由于城市化的结果逐渐转向城市地域,各国在划定城市地域时以与既成的市街地的通勤关系为指标,确定“城市地域”,日本将大城市周围地域的“人口增加率在0.1%以上,通勤依赖率在2.0%以上的连续范围”都划定为城市地域。
我国通常是以行政区划定城市地域,即市区所属范围都是城市地域。
2、比较美国的UA和MA。
答:UA即为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的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MA即为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大都市统计区。
大都市区的性质是功能地域。
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答:意义:大都市带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必备条件: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交互的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世界都市带: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
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㈠城市化研究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㈢城市分类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2. 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
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3. 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p25)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㈠多核心㈡交通走廊㈢密集的交互作用㈣规模特别庞大㈤国家的核心区域③6大都市带: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㈣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㈤从阿莫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
3、哈尔滨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面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
13、哈尔滨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哈尔滨的。
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
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哪些主要方面?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②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③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④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以下主要方面:①城市化研究;②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③城市体系研究;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1、“城市”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概念?“城市”有哪些显著特征?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城市?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3、从研究内容来看,城市地理学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曾经是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城市地理学与这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
1.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要努力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你赞同这个观点吗?都市圈是在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
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它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增长极。
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都市圈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都市圈经济以自身独特的经济理念,破解了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中观经济”视角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两个)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三个)
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4、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
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
10、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
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门户位置。
2、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3、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
6、试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7、简述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8、美国拉格教授认为,转运功能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9、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10、绘示意图简要说明伯德(Bird)关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模式。
11、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含义。
2、城市化的两个过程: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分别指什么?
3、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什么?
4、城市化空间地域过程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5、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6、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7、简述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8、简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霍尔的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
二、名词解释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三、分析题
根据教材P52图4—1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四、论述题
1、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2、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3、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4、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一、名词解释:乡村城市化
二、简答题
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2、工业社会城市化有何特征?
3、简述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4、试分析战后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5、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6、简述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三、绘图说明题
试绘图说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S型曲线。
四、论述题
1、当代中国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取向是什么?为什么?
2、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名词解释: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基本/非基本比率(B/N)、乘数效应、城市职能、城市性质。
2、划分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有哪些?
3、影响城市基本/非基本比率(B/N)的因素有哪些?
4、何谓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并以公式推导予以说明。
5、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6、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7、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如何?如何确定城市性质?
8、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9、用定性描述方法进行某省、自治区城市职能分类。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名词解释: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比、首位分布、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Rank -Size Rule )
2、试分析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
3、公式Pi = P1 Ri-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变化的意义。
4、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及利弊分析。
5、分别论述大城市重点论、小城市重点论的主要观点。
6、绘制城市规模与费用——效益曲线图。
7、试述巴顿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城市规模的说明。
8、试论述我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发展方针的合理性。
9、谈谈对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观点,并予以简述。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简述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建设部规定的“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3、简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程序。
4、简述城镇体系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1、简述自然环境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2、绘示意图说明盛行风向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3、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性?
4、比较我国与西方对城市土地利用划分的差异。
5、分析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6、简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1、名词解释:城市均质性、城市均质地域、CBD、城市开发区、城中村
2、简述均质性和均质地域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中的作用。
3、绘示意图说明伯吉斯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模式。
4、绘图用经济地租解释同心环模式的形成机制。
5、简述中心商务区(CBD)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的新趋势。
6、城市中心商务区(CBD)鉴定有那些方法?试说明界定CBD的三个指数CBHI、CBII、CBI 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7、绘图说明戴维斯(DAVIES)的CBD中零售商业布局模式。
8、论述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
9、解释“城中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改造对策。
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1、名词解释:邻里(Neighbourhood)、社区(Community)、社会区(Social Area)和社会空间(Social Space)、居民构想图
2、简述城市内部空间的构成。
3、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一般分为哪三种?
4、简述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5、简述广州市城区商业区位分布的特征及原因。
6、城市社区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西方城市社区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7、简述城市社会区呈现出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8、不同种族、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居民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感应有何差异?
9、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10、试举例说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意义。
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1、名词解释:灰区、贫民窟、棚户区
2、简述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对策。
3、简述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对策。
4、目前大城市存在哪些主要城市交通问题?
5、简述国外城市住宅的主要问题。
6、国内外住宅问题的差异分析。
7、西方城市内城问题与我国城市内城问题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