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开平碉楼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

、
开 平碉 楼 概 况
但 公 交车辆 普遍 残 旧 , 在较 大安 全 隐患 。 存 住宿 方 面 。
虽然 开平 市 区内拥有 多 家酒店 . 碉楼 主要 分布 在 乡 但
开 平 碉 楼 位 于 广 东 省 开 平 市 .鼎 盛 时 期 曾 达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1年 0 01 第2期
Ju a o C ogi n e i fSi c n eho g (oi c ne E i n N .0 2 1 or l f hnqn U i rt o c neadT cnl ySc lSi cs d o ) n g v sy e o a e t i o2 0 1
重点 文 物保 护单 位 2 0 0 7年 6月 2 8日,开平 碉楼 与 “
村 落 ” 赤坎 镇 三 门里 、 I镇 自力 村 、 合 镇 马降 龙 ( 塘S I 百 村 和蚬 冈镇 锦 江里 4个村 落 ) 被联 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正 式 列入 《 界遗产 名 录》 成为 我 国第 3 世 , 4处 世界 遗 产 、
世 界遗产开平碉楼旅游开发存在 问题及对策
易婷 婷 , 晓 宁 , 诗 华 王 许
摘 要 : 析 了 目前 开 平碉 楼 旅 游 开 发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原 因 , 出 了改 善 旅 游 产 品 设 计 、 高 旅 游 基 础 设 施 、 分 提 提 完善 政 府 管
理 手 段 、 养 旅 游 专 业人 才 和 缓 解 过 度 商 业 化 现 象等 解 决 对策 , 世 界 遗 产 开 平 碉 楼 真 实 完整 地 向 游客 展 现 其 独 特 的 培 使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舍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利用一、文化底蕴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
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
开平碉楼是世界先进建筑技术广泛引入中国乡村民间建筑的先锋。
近代中国城镇建筑已经大量采用了国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乡土建筑也大量使用了进口水泥、木材、钢筋、玻璃等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改变了以秦砖汉瓦为主的传统建筑技法,这为更好地发挥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注意形式的变化和美感创造了条件。
二、碉楼的保护(一)申遗保护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申遗后的困境与对策

浅析开平碉楼申遗“后时代”发展困境及对策摘要:“开平碉楼与村落”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其开发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碉楼的开发仍未摆脱“门票经济”的套路,碉楼开发未形成规模效应,成了“半日游”。
留不住人,是碉楼开发中的难言之痛。
本文旨在指出分析现存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开平碉楼;困境;开发对策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世纪初。
据说,历史上开平有 3000 多座碉楼,被民间称为中国碉楼之乡。
根据开平市有关部门的三次普查、统计,开平现存碉楼 1833 座,分布于全市 18 个镇,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岗和长沙五个镇。
2007 年 6 月 28 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于不少景点来说,成为世界遗产就意味会带来大量的旅游收入以及更好的旅游保护与开发。
但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碉楼的开发与保护竟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存在着资金缺乏、托管难和开发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指出分析现存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平碉楼申遗后所面临的现状与困境第一,省级政府重视不够,资金严重缺乏。
三年前,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欢欣鼓舞。
但谁也没料到,多年后,碉楼的保护竟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
如今碉楼保护的资金缺口高达2.3 亿元,全部 1833 座碉楼中只有 37 座政府托管。
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碉楼的维修整治进展缓慢,无法落实。
对于碉楼保护,开平市文物局连叹“压力大”。
3 年来,开平投入碉楼保护的费用都在 300 万元以上。
按照当年申报时做出的承诺,每年投入 2000 万元用于维修、保护,仅由开平一个县级城市承担,负担太重。
相比福建土楼,尽管比开平碉楼晚一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却开发得很好,经济效益很明显。
因为福建在举全省之力推广福建土楼。
而开平碉楼则是仅由开平——一个县级市的财力、物力来发展碉楼。
旅游业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没有大量的资金注入,高产出是不可能的。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摘要: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中西合璧的碉楼与民居,村落附属的建筑、竹林、池塘、河流等构成了和谐而又分层的景观。
在这一“文化空间”里还包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
“开平碉楼与村落”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因此要对碉楼本体及村落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有利于文化传承。
另外,为了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最大化,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
本文主要是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遗产属性和遗产价值,并针对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找到合理的开发对策,最终在“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属性、遗产价值、保护、开发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与新会、台山、恩平、鹤山一起被称为五邑侨乡。
这里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亦土亦洋的碉楼群落堪称建筑和文化奇观。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被民间称为“中国碉楼之乡”。
1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2007年6月28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遗产和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
遗产以旅游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旅游开发“以游养保”既可以满足游客需要,又能解决碉楼保护的经费问题。
_开平碉楼与村落_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经济摘要:“开平碉楼与村落”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旅游开发能实现遗产价值最大化,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遗产保护与管理到位,由于资源的独特性,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要因地制宜。
在保护管理模式上,政府“托管制”与民间“参与式”并举,对碉楼本体以及村落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在景区开发上,建议“建新区,保旧村”,着重打造寻根系列游、休闲度假游、碉楼建筑游和爱国教育游四种类型旅游产品。
关键词: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价值;保护;旅游开发;参与式Abstract:Kaiping Diaolou combines the western ar-chitecture art with the Chinese architecture art, remixing multiplex culture.Kaiping Diaolou is the typical carrier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which with great historical,cultural,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Tourism development can exert the world her-itage to its max value.On the other hand,tourism de-velopment makes use of the world heritage on a commer-cial way,which would do harm to it.So it’s prerequi-site that this world heritage is protected by special law.Because this world heritage is so special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ust base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It’s belived that the government trusteeship model and the folk participation model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gether.Furthermore,It suggests that new resident district should be built so as to preserve the old villages.There are four kinds of tourism products we should build,including roots-seeking,leisure vo-cation,the architeture art of Diaolou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Keywords: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the value of world heritage;protection;tourism development;par-ticipation model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研究

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研究一.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简介开平碉楼前后历经八年时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终于2007年6月28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项世界遗产和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成功申遗与开平市政府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自2000年开平政府启动申遗项目以来,有组织地整治、清理、规划和宣传开平碉楼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2001年8月,开平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制订了《开平碉楼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于2002年2月,召开了高规格的保护规划论证会,以古建筑保护学术权威郑孝燮教授、罗哲文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该保护规划进行了论证,原则通过了该实施规划;随后,又委托华南理工大学根据北大的规划制定了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此外,200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2006年开平市人民政府颁布《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等等,这些保护开平碉楼的规定与保护规划相辅相成,有助于开平碉楼保护行动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平碉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开平市决定重新编制《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
在已制定的保护规划中,对开平碉楼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碉楼维修、环境整治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二.保护性规划有关内容分析(一)保护范围的界定根据制定的保护规划,开平市划定480公顷的碉楼保护核心区和碉楼周围2680公顷的缓冲区为保护范围。
同时规定在碉楼附近的核心区域内,工业项目基本不予以审批,缓冲区域内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不予审批。
核心区楼高不得超过3层、12米,而且规定每次进入碉楼的人数不得超过30人。
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界定明确了碉楼保护的范围,碉楼的保护不仅需要保护单体建筑,而且也需保护好碉楼周围的环境,碉楼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开平地区独特的建筑形态与文化景观。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之我见发表时间:2016-03-16T17:23:44.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李少珍[导读] 开平市华侨博物馆广东开平 529300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防涝、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近现代民居建筑。
李少珍开平市华侨博物馆广东开平 529300提要:本文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珍贵、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护的迫切性,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笔者在开平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开平市文博部门工作多年,从事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对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防涝、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近现代民居建筑。
她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亦中亦西的建筑奇葩。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华侨文化方面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遗产。
今天1833座碉楼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开平大地之间,熠熠生辉,在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彰显出她们无穷的魅力和影响力。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意义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对团结世界华侨、华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凝聚侨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全球有华侨、华人3400万人,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华侨文化遗产,她不同于殖民文化,她是中国草根侨民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将西方先进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见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丰碑。
开平碉楼与村落环境的保护

开平碉楼与村落环境的保护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 世纪初,据说历史上开平有3000 多座碉楼,被民间称为“中国碉楼之乡”。
根据开平市有关部门的三次普查、统计,开平现存碉楼1833 座,分布于全市18 个镇,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岗、长沙五个镇。
2007 年6 月28 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徐嵩龄曾指出:遗产以旅游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旅游开发“以游养保”,既可以满足游客需要,又能解决碉楼保护的经费问题。
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
单从碉楼本体的保护来看,以保护现状为主,加固维修为辅。
在修缮过程中,坚决要保存原有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风格。
而碉楼地处的村落原生态环境,也同为重点保护对象。
1.分级管理,立法保护根据开平碉楼的建造年代、规模、建筑风格和地域分布的差异,制订分级保护措施。
现存的碉楼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在遗产申报的四个提名地即塘口、百合、赤坎、蚬冈四个镇,共有231 座碉楼,占开平碉楼总数的12.6%,这部分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对象;不在提名地但也很具代表性的碉楼属二级保护对象;价值比较一般的碉楼属三级保护对象。
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对碉楼进行保护,可以避免由于人事变“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动或非理性、不科学的行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从而确保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理性和科学地进行。
2.政府“托管制”与欧洲的“信托基金会”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经费由开平市人民政府负责,省人民政府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助。
”类似的模式在国外也有。
欧洲的古堡和开平碉楼有着相似的地方,即它们的所有权大多属于建造者的后代。
欧洲的许多古堡仍属于私人财产,而城堡的维护和开发费用也只能由堡主自己承担,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难度太大了,他们不得不寻求其他出路,和专门的文物研究机构合作,因此,在欧洲古堡的保护与开发中,类似“托管”这种模式就得到了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平碉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07年8月广东省开平市碉楼群申遗成功,近6年来开平旅游业取得很大发展。
2006年开平市接待旅游者1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97亿元;申遗成功后,2011年,旅游者总人数达435.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8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和3.86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0.1%和57.1%。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的困惑。
□刘杰武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一、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困惑
2007年8月广东省开平市碉楼群申遗成功,近6年来开平旅游业取得很大发展。
2006年开平市接待旅游者1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97亿元;申遗成功后,2011年,旅游者总人数达435.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8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和3.86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0.1%和57.1%。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的困惑。
1.旅游性价比不高。
门票价格高与实际游程短导致旅游性价比不高。
开平碉楼在申遗成功后,门票价格上涨非常快,其主要的景区立园门票90元,自力村门票80元,锦江里门票50元,马降龙门票50元,景辉楼门票20元。
但是从游客可逗留时间来看,游客在立园逗留时间在2小时左右,自力村3小时左右,锦江里、马降龙、景辉楼等的可逗留时间均不超过2小时。
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地相比,例如故宫、平遥古城等,从游玩时间方面看性价比略显不足。
2.产业链不完善。
从目前开平碉楼的经营看,门票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其他方面的产业获利较少,从整个旅游行业的角度看,产业链太短,旅游收入过于倚重门票收入,这对于开平碉楼的后续发展不利。
3.旅游参与性差。
目前开平碉楼景区的主要旅游活动是观光,以碉楼的建筑实体为主体,以导游讲解为依托,游客进行相应的参观活动。
从整个旅游过程来看,一座一座的碉楼参观、静态而被动地接受导游讲解,旅游参与性差,仅有的互动环节在立园的碉楼博物馆,但是高科技展示场地过小,游客很难全心参与。
4.未来发展压力大。
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旅游者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参考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看出,开平的旅游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因为开平旅游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大型地产资本尚未介入、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还在摸索。
但是随着开平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者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本地自发的旅游发展将会活跃,外来资本借势遗产旅游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加上开平侨胞众多,未来海外资本以侨胞为纽带进行投资的可能性极大,如何在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前,顶住压力实现开平碉楼遗产地的有序健康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地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必须把握主要发展方向,引导旅游投资,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引导本地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开平应当深挖历史、延伸产业,实现碉楼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二、以史的眼光提升对开平碉楼文化内涵的认识
1.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开平碉楼实际上是中国侨民在世界开拓史的缩影,是中国人在世界艰难前行的奋斗史诗。
在现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能够展现华人世界开拓史的遗产极少,开平碉楼是能够将之联系起来的少数高层次景区。
因此,开平在今后的投资导向中应注重延展华人奋斗历史,并积极将海外华人与广东本土联系起来,共同开发这段历史文化。
2.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看,开平碉楼的背后是实业兴邦“中国梦”的海外探索,是海外侨胞的强国梦的维系。
为了民族的富强独立,开平侨胞们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中捐资卫国。
在近代史上,他们虽然不是冲锋在前的英雄,却是民族复兴的后盾。
因此开平应当深挖中国近代史,突出侨胞为国捐资、舍家报国的历史内涵。
3.从广东及开平本地历史来看,开平碉楼遗产地具备更多的文化含义,有更多的亚文化单元尚待挖掘。
开平现存1800余座碉楼,一座座碉楼,展现的是一个个家族的兴衰史,他们根在开平,人居海外,心系祖国;也是一段段鲜活的人物志,有踌躇满志者,有寂寞深锁者,有怀才不遇者。
在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应当更加注重细分,将不同的碉楼进行分类整理、不同的亚文化进行收集整理。
在旅游开发中应突出“艰辛奋斗、造福乡梓”、“倾家荡产、捐家爱国”的正面历史文化内涵。
管理制度上可以向敦煌莫高窟学习,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不同主题的分类,每个主题以3至4栋经典碉楼进行开放展示,同时针对重点碉楼进行全面修复,对碉楼内部陈设、碉楼主人及家族物品进行更加细致的保护与深入研究,成立开平碉楼文化研究中心,对碉楼文化、侨民文化进行研究推广。
三、延伸产业链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1.特色交通助推遗产旅游。
目前开平碉楼遗产旅游只有两种交通方式:一是景区外以大巴、私家车为主的公路交通,二是以步行为主的景区内交通。
整体而言,交通方式单调而乏味。
实际上开平碉楼处于广东省绿道的主要廊道区域,自行车交通为主结合绿道旅游、乡村旅游作为外部交通非常有利;开平河网密布,敞篷船、竹筏结合滨水景观以及河岸景观可以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水上交通;选择个别碉楼作为典型,采用升降或鸟瞰性的新型交通方式也能从外观方面了解碉楼不同侧面,打破步行的单一体验;博物馆、主题体验区采用旋转空间、地面传送带等也能丰富体验。
2.多样化景区增加旅游性价比。
目前开平旅游集中于被动参观式景点,门票价格与可游时间、欣赏内容不成比例,建议从探索多样化景区的角度出发增加旅游性价比。
首先,整合
目前开平的所有旅游景点,将参与性高的旅游点做强做大,比如温泉旅游、影视城等;其次,引导外来投资向休闲旅游、体验式旅游方面投资,增强开平旅游的可参与性;再次,发动本地民众开发开平特色活动,将节事活动融入开平旅游。
3.差异化住宿留住游客。
开平碉楼申遗成功以来,5年间经历了游客由少到多的暴增,伴随着广东自助游的兴起,也出现了团队游客减少、散客增加的趋势,这就给开平遗产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对于住宿而言却是一大挑战。
针对日益兴起的自助游,开平市应当积极实施差异化住宿策略留住游客,从而增加旅游收入。
一是扩大住宿存量,完善住宿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开平市仅有星级酒店6家,五星、四星各1家,三星、两星各2家,对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旅游地而言,住宿条件远远不足,开平应当扩大现有的酒店存量,解决住宿不足的基础问题。
二是鼓励民宿开发,实行“住宿+旅游”的散点式发展。
借鉴台湾的民宿制度,学习广州“黄埔小镇”及珠海“十里莲江”的做法,充分调动本地人的积极性,利用特色民宿留住游客。
4.原生态美食留下回忆。
开平是珠三角区域内典型的农业生产地,2011年开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
5.25%,城市化在开平并不显著,这使得开平拥有得天独厚的开发原生态乡土美食的条件。
首先,可以利用开平本地菜肴打动游客,其次,总结开平历史上出现过的著名菜肴,尤其是在中西合璧的背景下产生的菜肴,打造极富特色的“开平菜”。
5.本土旅游商品标识开平身份。
开平目前的旅游商品层次较低,建议升级本地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系列。
与碉楼有关的旅游纪念品至今仍然是空白,可开发碉楼模型、碉楼艺术品等旅游商品。
6.体验型娱乐赢得回头客。
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由于严格的保护要求,在其景区内部进行娱乐活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对于整个开平市的旅游而言,其体验型娱乐的开发潜力巨大。
首先,利用碉楼已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开发影视互动娱乐。
开平碉楼遗产地是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和《一代宗师》的主要取景地,依托影视产业,开平可以引导投资转向影视互动娱乐项目,使旅游者获得这方面的体验。
其次,开平碉楼位于开平的乡野之间,天然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积极开发健康有序的乡村体验项目能够让珠三角城市地区的旅游者获得新奇体验。
再次,开平市的“夜间经济”长期处于原始状态,开平可以从温泉旅游、乡野KTV、篝火活动等方面入手增加夜间的娱乐项目。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旅游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