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结稳定度
大气静力稳定度

一.问题的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 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各种雾,层状云,连续性降水等都在较为稳定的 大气中发生; 对流云,阵性降水以至于龙卷,雷电和冰雹等强对 流天气现象,都是在不稳定的大气中发生。
二.知识点介绍
Pro.什么是大气静力稳定度?
大气静力稳定度(static stability of atmosphere) , 表示大气层结 特性对气块铅直位移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又称大气层结稳定度和 大气铅直稳定度。
z
dz
T,P,ρ
T, P, ρ
Z0
T0,P0,ρ 0
T0, P0, ρ0
(1)未饱和气层
气块经垂直位移△Z后 温 度为:T T0 dz
气层在垂直位移△Z处的 气温为:
T T0 z
dw g ( d ) z dt Tv
可见,对于作干绝 热运动气体来说, 大气层结稳定度取 决于与 的对比
微气层静力稳定度的判据
基本判别式: dw a (ρ 1) g dt ρ 将状态方程带入,并利用准静态条件 p p 上式可变为: dw T T g
dt Tv
由此可见,气块是否获得加速度 与气块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 T T 有关
↑ ↓ ↑↑
v
a
v
a
a=0
↑
气块法
假定:1)气层始终静止;2)气块是个封闭 绝热系统;3)满足准静力条件。
绝对稳定气层
条件不稳定气层
绝对不稳定气层
m
d
六.参考资料
1.沈春康, 大气热力学. 气象出版社, 1983 2.网上资料
七.好的想法
认真看书+总结归纳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别

在天气学中,用来判断对流运动发展与否; 在污染气象学中,有助于判断湍流发展与否。
气块法模型:
令气块离开平衡位置作微小的虚拟位移, 如果气块到达新位置后有继续移动的趋势,则此气层的大气 层结是不稳定的。它表明稍有扰动就会导致垂直运动的发展; 如果气块有回到平衡位置的趋势,则这种大气层结是稳定的; 如果气块既不远离平衡位置也无返回原平衡位置的趋势,而 是随遇平衡,就是中性的。
或超过热对流下限温度,那么当天气温就可能达到或超过对流下限温度,产
生热雷雨可能性比较大。
(4)挟卷过程对稳定度影响
观测表明,对流云内的温度递减率一般 都大于湿绝热降温率而与云外温度递减率 接近;云内含水量也比按绝热过程计算的 小;云顶高度则比计算的低。
这说明对流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云内
外空气有强烈的混合,云外空气进入云内 的过程通常称为挟卷过程。
T g ( d ) d T z T z c p
此判据能定性的反 映对流发展的基本条件,
se se ( ss ) z T
广泛应用在天气预报、
云雾物理及相关的污染 气象学的研究中。
2018/7/15
2 条件性不稳定 01
因此很重要
(1)未饱和情况及下沉逆温
若气层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未饱和状态时,稳定度的变化
(1) ΓV 1
γd
大气中通常是这种层结,讨论重点内容。当整层气层下沉
且伴随有横向扩散(水平辐散)时,例如北半球反气旋,气层趋向稳定,甚
至可能形成逆温层;若整层气层被抬升且伴有水平辐合时,例如北半球气旋, 气层稳定度减小。 (2) ΓV 1 不变。 (3)
条件性不稳定也是一种 潜在不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只要有局 地的热对流或动力因子 对空气抬升即可,因而 往往造成局地性的雷雨 天气。
iAAA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

w!%9bE(&61nIxzjuCd0FzpSmGfSY3-gs5!se&byzW1Pz(Vc5%5)+E5*CkGY$jV%- uJ20)luRKEZ)jd8wH)( )sLbkw 4AdC&Swt1O YHmpnVtQp$*6*69Ll HfNLNt sh*DA f4wUz*DPZpJ566+Xy DIld!)2PFfigJ#ntC5x 7qN+rA -sovity tNhyWInn2Xn8Hr3dun+*tWE2LXB 4ZzENv 4h-OV MQ6xw KK334#!AlhqjDU!%b3-o!ul8zAiMc 9zrGP9r %9wc wvOJhX9$(5#FKjXQ5k&!C)$RI9J577(Ts41r CEGHk z%zv*I vIY(w OeKCbaxT)343*9G8Nbpjz31+vdVf8tTHrJDF7eQc *+lvKf $rfkPz5vvJvwv 0H7CF Wny0j53Bg#1#! *cYy zjehS6PsAthb804TnWs3%qw5Wm 0FbGV7WalnA IFTFNU&VuC0%jyr1mGKKM 1HR1mCB$5s yh*e$Oc&x)cr 6$DGC snlnkbI xQmPTN8jt9K#XFt +kJFH8QoPG2%!60Et qH-rJz DRDEw Puti#PmF*J0K PtkO(k &*uxNI&dp(f MOb4bz xhZBr %z%c QM8d!z Pi$oqz q-nlIfPC6W3Y Y6QfEf J34C+2u&4JM AmGU#Ct!sz 32cibGpoYh84T#sXB (jdZxRi G5hP2A *&%64oi&W*YSw8v 9cJX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定及逆温的形成

Thanks!
空气污染案例分析之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空气污染事件
比利时马斯 河谷事件
美国多诺拉 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 事件
北美死湖 酸雨事件
1930
1948
1952
20世纪70年代
思考与讨论:
NASA发布的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定及 逆温的形成
主讲人:许获,崔莉妍,张絮
PPT制作:茆娜
回顾上节课
影响空气污染物散布的主要因子:
理解思路:
•大气中的对流,时 强时弱,持续时间 长短不一,这是什 么原因呢?据研究, 这和大气层结稳定 度有密切的关系。
引言—上节内容回顾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定
定义,分类,稳定度的判定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变
1.一般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风不太大时。 2.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晚。 3.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多云天和阴天。
逆温
1.定义: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造成逆温的条件: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 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
大气静力稳定度

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专业的 大气静力稳定度监测和预报服务,帮 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大气静力稳定度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 发育,进而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
感谢观看
THANKS
特性
大气静力稳定度决定了大气的对流特 性,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
风速
温度梯度是大气静力稳定度的主要影 响因素,温度梯度越大,大气的静力 稳定性越差。
风速对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影响较小, 但风速较大时,可以改变温度和湿度 的梯度,从而影响大气的静力稳定性。
湿度
湿度梯度对大气静力稳定度也有影响, 湿度梯度越大,大气的静力稳定性越 差。
利用四维数据同化技术,将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观测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融 合,提高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分析的时空分辨率。
06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实际应用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静力稳定 度等气象参数来预测未来天气 变化的过程。
大气静力稳定度决定了大气的 对流能力,对天气预报的准确 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预报雷暴、降水、大风等对 流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大气 静力稳定度的变化情况。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分类
绝对不稳定
当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时,称为绝对不稳定。这种情况 下,空气容易发生对流,形成上升气流。
绝对稳定
当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时,称为绝对稳定。这种情况下, 空气不易发生对流,形成下沉气空气 的对流特性不明显。
空气质量预测与管理
空气质量预测是利用大气静力稳定度等气象条件 来预测未来空气质量状况的过程。
大气静力稳定度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进 而影响空气质量。
在制定空气质量管理措施时,需要考虑大气静力 稳定度的状况,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大气层结稳定度

dw 0 中性 dt 稳定
不稳定
(3-23)
表明:当 和 se 随高度分布而减小,是
四.不稳定能量与气层稳定度的类型 1.不稳定能量 把净浮力作用使得气块增加的能量,称为不 稳定能量。 ' p2 1 2 1 2 不稳定能量= 2 w2 2 w1 Rd p1 (T T )d ( ln p)
(2) 饱和湿空气 ( 将 γd换成 γs )
不稳定
(3-22)P72
s 中性
稳定
实际大气 d s
(3)
d (必 s ) 绝对不稳定 (必 d ) 绝对稳定 s
常见:
d
s
对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稳定的,对
饱和湿空气是不稳定的。称之为条件不 稳定。
(3-18)
不稳定, 有利于上升运动
直接在T-lnp图上进行判断——
看状态曲线和层结曲线的位置。 状态曲线: 如γd 、 γs线 层结曲线: 如 γ线
-lnp
层结曲线在状态曲线的左侧(不) 层结曲线在状态曲线的右侧(稳)
γd γ T T΄ T΄ T γ
d 层结曲线与状态曲线重合(中)
3.用
和 se 表示的形式 P72 将位温的公式代入(3-16)得:
dw g dz dt z
(3-20)
0 z
dw 0 中性 dt 稳定
不稳定
(3-21)
将假相当位温的公式代入(3-16)得:
se 0 z
不稳定的。
当垂直方向有加速度存在时,气块满足的方程:
dw 1 p g dt Z
大气湿沉降的气象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湿沉降的气象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大气湿降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液态水或固态水的过程,主要包括降水和云、雾等形式。
大气湿降的气象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气象条件:1.空气中存在足够的水汽:大气湿降的前提是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水汽的来源包括地表水蒸发、植物蒸腾以及水体蒸发等。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就会发生湿降现象。
2.饱和状态下的降温:随着空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
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继续上升的空气将发生降温,导致水汽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形成降水现象。
3.上升运动和抬升机制:大气湿降通常与大气中的上升气流有关。
上升运动可以是地表加热导致的对流性上升运动,也可以是由地形起伏等因素引起的抬升机制。
这些上升运动会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导致湿降现象发生。
4.稳定的大气条件:湿降通常发生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
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空气的上升运动,使湿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二、主要影响因素:1.气温变化:气温的变化是湿降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温的上升或下降会导致水汽的蒸发或凝结,从而影响湿降的形成。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增加会增加湿降的可能性,而湿度的减小则会减少湿降发生的概率。
3.大气稳定度:大气层结的稳定度对湿降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强烈的对流活动会破坏大气层结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湿降的发生。
4.地形和风向:地形和风向对湿降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形的起伏和风向的改变会导致空气的上升运动和湿降的发生。
5.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湿降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污染物的存在会影响水汽的凝结过程,从而影响湿降的发生。
总结:大气湿降的气象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决定了湿降现象的发生和形式。
在气象学研究中,深入了解大气湿降的气象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预测降水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湿降的机制,并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气层结稳定度》课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变化和 趋势。
观测数据利用气象观测站源自卫星和 气象雷达等设备收集大气 层结稳定度的实测数据。
数值预报
使用计算机模型进行大气 层结稳定度的数值预报, 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测信息。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应用
气象业务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研究对于天气预报和气 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分类
1 按时间尺度分类
大气层结稳定度可根据时间尺度分为短期和长期的。
2 按高度尺度分类
大气层结稳定度可根据高度尺度分为较低层、中层和较高层的。
3 按平尺度分类
大气层结稳定度可根据空间尺度分为局地尺度和区域尺度的。
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因素
1
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层结稳定度产
湿度
2
生重要影响,冷空气下沉使空气 稳定。
湿度的变化导致空气的密度和稳
定度发生改变,湿空气上升会产
生不稳定。
3
风速和风向
风速和风向对大气层结稳定度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上的运动。
地形
4
地形的高度和形状改变大气层结
稳定度,如山地容易产生局地对
流层。
5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加热会引起空 气运动,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度。
大气层结稳定度的测量和预报
理论模型
大气层结稳定度根据温 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征可 分为稳定层、不稳定层 和中性层。
大气层的层次结构
对流层
地球最低处,气候变化最为 明显的层次结构。
成本层
是大气层中温度急剧升高的 部分,含有臭氧层。
中间层
温度逐渐下降,气压逐渐减 小。
热层
巨大层
温度不断上升,气压非常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 中性 稳定
2.用 γ 、 γd ( γs )表示形式
(1) 干空气及未饱和湿空气 设:起始时刻气块的温度与周围环境大 气温度相同。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环境T T0 dz 气块T T0 ddz
代入(3-16)得:
dw g(
dt T
d)d
z
(3-17)
d
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
dw 0 中性,对气块垂直运动无作用
2.气层稳定度类型 稳定型:状态曲线完全在层结曲线的左侧
真潜不稳定:A+ > A-
假潜不稳定: A+ < A-
气层不稳定产生的有利条件: A-小, 抬升力大.
暴雨倾盆 南京2008.5.27中午迎来强对流天气 5月27日上午奥运火炬在南京成功传递。在围观火炬传递的群众刚刚
离去不久,中午11点时天气逐渐昏暗。12点20分左右南京城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天色由白天瞬间变成了夜晚,汽车打开了车灯,行人就近 躲雨。
g T T'
为气块在垂直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当 T T ' 或 ',气块有垂直向上的
加速度。
只有当 dw 0 dt
p g
z
换句话说,静力平衡出现在 TT' 或 ' 的条件下。
可见:
气层是否稳定取决于气块和周围的温 度(密度)差。
三. 稳定度判据
1.用 dw
dt
表示形式
dw 0 dt
T
(2) 饱和湿空气 ( 将 γd换成 γs )
不稳定
s 中性 (3-22)P72
稳定
(3) 实际大气 d s
d (必 s ) 绝对不稳定 (s 必 d ) 绝对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见:
d s
对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稳定的,对 饱和湿空气是不稳定的。称之为条件不 稳定。
3.用 和 se 表示的形式 P72
γs
γ
γd
γd γ
B点(气层的高层)干,后达到饱和:一直沿 干绝热线到达 B 点达到饱和。此时底层的气 层已沿着湿绝热线到达了A'点。(图)
γs
γ
γd
γd γ
抬升后:A' B '为整个气层达到饱和时的层结
曲线( 线),可见, s 气层变 得不稳定
了。
γs
γ
γd
γd γ
3.对 流不稳定产生的条件 (1)气层必须是上干、下湿。
dt w0 下沉 当垂直方向加速度为零时,气块是静力平衡的:
0 1 p g
Z
引入准静力条件: p p' pp' 'g
z z
代入气块的垂直方向的运动方程:
d dw t 1'gg g(') (3-15)
代入状态方程: ' p P
RT '
RT
得:
dwgTT' gT
dt T'
T'
(3-16)
将位温的公式代入(3-16)得:
ddw tg
dz
z
(3-20)
0 z
不稳定
dw 0 中性
dt
稳定
(3-21)
将假相当位温的公式代入(3-16)得:
se 0
z
不稳定
dw 0 中性
dt
稳定
(3-23)
表明:当 和 se 随高度分布而减小,是
不稳定的。
四.不稳定能量与气层稳定度的类型
dtdd z t
(2)要有足够的抬升力,使整层抬升 达到饱和。
4. 判据
对流不稳定是整个气层抬升达到饱和时 产生的,只要抬升后的气层满足 s 的条件,对流不稳定就会出现.
而要满足上述条件,气层在抬升前又必
,
须是上干、下湿的特征
即 : qAqB
必有 : se 0
z
对流稳定度的判据:
对流不稳定
se 0 中性
一.基本概念
1.大气层结 2.稳定度 3.大气层结稳定度
大气层结对气块垂直运动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可分三种情况:
稳定平衡态—稳定层结 中性平衡态—中性层结 不稳定平衡态—不稳定层结
二.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定法(气块法)
当垂直方向有加速度存在时,气块满足的方程:
dw1 p g
dt Z w dZ w0 上升
五.对流不稳定
1.定义 P75 2.对流不稳定举例(图3-8 a)
注意点: 抬升前: 气层的层结为AB( ),
气层是稳定的 d ( d 为AO)。 气层上干下湿
qAqB
γs
γ γd γd γ
整层抬升:
A点(气层的底层)湿,先达到饱和:先沿干绝 热线上升,到达抬升凝结高度(O点)后,再沿 湿绝热线上升(虚线)。
其中:
duvw 为全微分算子 dt t x y z
V全风速
uiv jwk V 2wk V2 为水平风速
2
i
x y
j
为水平算子
d dt tV 22w z
表明:个别变化为局地、平流 、对流变化之和。
对T作用 : d dT t T t V 22Tw T z p76
d pdd p zg w 用 状 态 方 程 pw g 代入
dt
稳定,不利于上升运动
(3-18)
直接在T-lnp图上进行判断—— 看状态曲线和层结曲线的位置。
状态曲线: 如γd 、 γs线
层结曲线: 如 γ线
层结曲线在状态左 曲侧 线( 的不)
d 层结曲线与状态合 曲( 线中 重)
层结曲线在状态右 曲侧 线( 的稳)
-lnp γ
γd γ
T T΄ T΄
1.不稳定能量 把净浮力作用使得气块增加的能量,称为不 稳定能量。
不稳定能量= 1 2w 2 21 2w 1 2R dp p 1 2(T T ')d( ln p )
=层结曲线与状态曲线所围面积Rd倍
状态曲线在层结曲线的右侧为正的不 稳定能量 A+,使气块向上的动能增加。
状态曲线在层结曲线的左侧为负的不 稳定能量 A-,使气块向上的动能减少。
z
对流稳定
se
实际计算
se
例:
s e (s )e50 0 (s )e700
当:
对流不稳定
se 0 对流稳定
第七节 局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
一.热流量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3-3)两端 1 得P75公式:
dt
ddQ t cp
dTRTdp dt p dt
表明了单位质量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得(失)热 量与温度和气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上次课重要内容:
1. 湿绝热过程、湿绝热递减率 2. 假绝热过程、假相当位温 3 . T-lnp图的应用
本次课主要内容:
1. 大气层结稳定度概念、判据 2. 条件、对流不稳定 3. 局地温度的变化
淡积云
图中的鬃积雨云正在迅速发展,云的顶部已向左侧伸展成砧状,云的底部已出现降雨。
第五节 大气层结稳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