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房春事⼆⾸(其⼆)》岑参《⼭房春事⼆⾸(其⼆)》岑参 岑参的《⼭房春事⼆⾸(其⼆)》写梁园的春景,前两句从正⾯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来加以衬托。
⼭房春事⼆⾸⑴ 其⼆ 梁园⽇暮乱飞鸦⑸,极⽬萧条三两家⑹。
庭树不知⼈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⑺。
【注释】 ⑴⼭房:营造于⼭野的房舍、别墅。
春事:春⾊、春光。
⑸梁园:兔园,俗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
园中有百灵⼭、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⑹极⽬:尽⽬⽽望。
萧条:冷落荒凉。
⑺发:绽放。
【⽩话译⽂】 梁园之中⼣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 放眼望去满⽬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家。
园中树⽊你怎能知道,⼈已散尽失去了繁华, ⼀年⼀度春风⼜吹过,依然开着昔⽇的鲜花。
【创作背景】 这两⾸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致,可能不是同⼀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
开元⼆⼗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梁。
次年春,游梁园,第⼆⾸诗即作于游梁园后,⽽第⼀⾸可能作于此前。
【赏析】 这是⼀⾸吊古之作。
梁园⼜名兔园,俗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
园中有百灵⼭、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云集。
这样⼀个繁盛所在,如今已是:“梁园⽇暮乱飞鸦,极⽬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勾勒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凝视前⽅,⼀⽚萧条,唯有三两处⼈家。
当年“声⾳相闻”、“往来霞⽔”(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存。
未⾔感慨,⽽今古兴亡、盛衰⽆常的感慨已在其中。
⼀⽚聒噪声,引得诗⼈抬起头来,因此先写空中乱鸦。
“⽇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可想见地上少⼈,从⽽⾃然引出第⼆句中的⼀⽚萧条景象。
山房春事其二阅读答案

山房春事其二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八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_________:校学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a. 地窖不可明状精疲力竭豁然开朗b. 瓦砾锐不可挡永垂不朽凄风苦雨 c. 寒噤落英缤纷月明风清选贤与能 d. 箱箧张惶失措眼花缭乱随声附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才四岁的山东小选手,语重心长....地说起了山东快板。
b.作为初三学生,我们的学习任务很重,每天要做大量的练习,真是日理万机....。
c.世界上的好书、好文章都是用“心”写成的,都是作家们呕心沥血....的结晶。
d.王阿姨穿上了新买的衣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张教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5、下面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b、《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因此他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智者化身。
c、《草房子》中让秃鹤感到最为骄傲的是学校的文艺汇演。
d、《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1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每小题2分,共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唐诗鉴赏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唐诗鉴赏《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唐诗鉴赏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诗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之作。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已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勾勒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凝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未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已在其中。
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因此先写空中乱鸦。
“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片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移目近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
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人不言物是人非,反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不说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反说无知花树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
出语含蕴。
感情极沉痛。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诗人着力描写梁园的萧条。
却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
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却又内在地紧密相连“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
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处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
因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许这首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
”。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年代】:唐【作者】: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内容】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之作。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
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
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
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
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为什么春花却依旧盛开呢?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
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
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
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
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山房春事其二》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山房春事二首⑴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⑸,极目萧条三两家⑹。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⑺。
【注释】⑴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
春事:春色、春光。
⑸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⑹极目:尽目而望。
萧条:冷落荒凉。
⑺发:绽放。
【白话译文】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
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
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之作。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已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勾勒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凝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未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已在其中。
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因此先写空中乱鸦。
“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片萧条景象。
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岑参的七言绝句《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的七言绝句《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两句,写春天梁园萧条破落的景象。
梁园是梁孝王之园林,梁孝王常在梁园中设宴,招待才子官客,场面奢华,热闹非凡。
而如今的梁园,却是另一副景象:日暮时分,园里黑鸦乱飞,放眼一望,满目萧条,只有两三户零零散散的人家。
枚乘在《梁王兔园赋》里形容曾经的梁园为“声音相闻”,“往来霞水”,园内还有各色飞禽,如今全都不见,楼阁亭台也已荡然无存。
这两句情感的基调很低沉,抒发了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两句,颇能令人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只是一个是人,一个是树,殊途同归。
梁园虽然已经败落,可是庭园中的树木繁盛,花开满枝,春色依旧不减当年,这种本该喜悦的景色,诗人却觉得异常的悲凉,丝毫感受不到欢乐的情绪,这仅有的春色反而更加衬托了梁园的萧条和没落。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偏偏赋予庭树以情感,说“庭树不知”。
花木无情,遵循自然规律,开花结果,都非人情所能改变,又怎么能知人世的兴衰呢?这两句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效果,感情极其沉痛,却又相当蕴藉。
扩展阅读:岑参的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山房春事二首》阅读答案

《山房春事二首》阅读答案《山房春事二首》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房春事二首》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房春事二首》阅读答案1山房春事二首【其一】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
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严重破坏,死的人很多,到唐代宗广德二年,全国户口大减,这一年只有二百九十多万户,一千六百九十多万口了。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在这次战乱中所遭到破坏的情况。
不过他不是用数字而是用形象,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景。
唐代封建士大夫都有“别业”,即后来所说的别墅,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山房”。
“春事”,即春天的景色。
这首诗通过山房春色表现了社会的满目凄凉。
西汉景帝时,梁孝王修建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到唐代还是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有许多亭台苑囿(yu),是人烟稠密的地区。
一到春天,风光明媚,游人聚集,十分热闹。
可是诗中写的不是这番景色。
在日落黄昏的时候,这个过去的风景区里,却寂寞无人。
只看见一大群一大群的黑老鸹(guā)落在树上,回到自己窠里。
原有的屋舍楼台不见了,前来游赏的人们也不见了。
望到尽头,也不过是稀稀落落的两三户人家。
多么萧条!诗人写到这里,还只说了现在的凄凉衰败,并没有指出过去的繁华。
下面才进一步反映昔盛今衰的景况。
这里还有树木。
现在春天来了,这些过去庭苑中的树木,还和往常一样,在春风的吹拂下,发芽滋长,繁花满枝,嫩红软白,璀灿成丛。
自然界的春光,依旧是浓浓的。
可是这些花呀,开给谁来欣赏呢?这里已经没有人了,死的死,逃的逃,那么,树木在这儿装点春光有什么用呢!庭苑中的树木,因为没有知觉,并不知道人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