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学总论试题A

合集下载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案:刑法学总论是研究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科,主要包括研究刑法的犯罪和刑罚的本质、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刑法的适用原则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是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体系,探讨刑法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和实践运作的规律。

刑法学总论在刑法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它为其他各个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是刑法学体系的“总纲”。

同时,刑法学总论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刑法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如法理学、刑事政策学等,形成了刑法学的完整体系。

试题二: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

逻辑分析是刑法学总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方法,通过梳理刑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分析刑法的内在逻辑和法律体系的结构。

历史分析是通过对刑法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刑法的演变和变革,了解刑法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比较研究可以借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刑法制度,对刑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证研究是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科学方法,对刑法的实践运作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为刑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刑法的本质和目的,明确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价值取向。

其次,研究刑法学总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刑法学体系的理解,帮助我们把握刑法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统一体。

再次,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可以为刑法的制定和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推动刑法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试题三:简述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的实践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刑法学总论对犯罪和刑罚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司法机关正确认定和定性犯罪行为,保证刑法的准确适用。

其次,刑法学总论研究了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引导刑罚的量刑原则和具体操作,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年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方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2.以下是所有犯罪均需要的构成要件(D )A 故意B 犯罪目的C 精神智力完全正常D 主观具有罪过3.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 ) 。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D.危害行为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4.甲在15周岁时盗窃他人2万元人民币,但在其17周岁时案件被侦破,对甲应( D )。

A按盗窃罪从轻处罚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C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5、对于单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 A )。

A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B以单罚制为主,双罚制为辅C一律实行双罚制D一律实行单罚制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故意杀人的,( D )。

A构成故意犯罪但应当从轻处罚B构成过失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处罚7.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小孩遇到危险,甲(会游泳)怕连累自己未救,致使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中的义务来源是( D )。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8、.按《刑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D )。

A.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 B.犯罪的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C.犯罪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D.行驶在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的犯罪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A《刑法》第14、15条规定的结果是物质实害结果B故意犯罪均要有结果才是既遂C司法实践需认定危害行为与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的结果指物质性结果D过失犯罪的结果均是物质实害结果10、周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庆贺生日。

《刑法学》A标准答案

《刑法学》A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从旧兼从轻原则3、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4、犯罪审判5、行凶杀人绑架6、6个月15年20年7、5年8、5年1年9、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1、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4、一般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消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5、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6、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三、简答题(36分,每题6分)1、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答: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2、简述犯罪集团的含义和特征答:犯罪集团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建立起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XXX 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

XXX 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

XXX 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刑法学总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卷考试对象:法学本科及试验班一、单项选择题(20×1=20)1.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其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同时规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我国刑法还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犯罪行为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4个空格中,有1,3处填写“罪刑”,有2处填写“罪行”。

2.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

外国人甲在国外寄送含有毒药的营养品到中国,意图毒死中国人乙,乙一直没有饮用,一年后甲到中国旅游,中国司法机关对甲没有刑事管辖权。

B。

外国人甲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法定刑最高为两年有期徒刑的,不适用中国刑法。

C。

我国船舶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两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XXX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经假释回国后,我国法院不能再对甲进行起诉、审判。

D。

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劫掠中国船只。

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等人没有刑事管辖权。

3.以下情形中行为人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的是?A。

甲男与XXX谈恋爱并商量准备结婚,乙威胁甲称:“你家不给买婚房的钱我就跳楼。

”甲对此置之不理,乙真的站在阳台护栏上,甲没有制止。

乙从5楼上跌下受重伤,对甲的不制止行为。

B。

乙在甲经营的饭店里吃饭时喝多了酒,出门时殴打街上无辜的行人丙,甲在一旁围观未制止,乙将丙打成重伤,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C。

母亲甲不喂养自己亲生的婴儿乙,继而将其弃置家中,导致以饿死,对于甲的不喂养行为。

D。

甲见邻居家8岁的小男孩乙在河里游泳而不制止,乙游进深水区后被淹死,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4.关于首要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刑总-刑法学总论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刑总-刑法学总论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总论》(30401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哪些选项不是罪刑法定原则应有的内容()A.禁止习惯法B.禁止扩张解释C.明确性原则D.禁止事后法2、下列关于刑法空间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普通公民甲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司法机关对甲无管辖权。

B.我国军人乙某在邻国A国旅游期间对韩国人B某实施一侵害行为,该行为按A国刑法不构成犯罪,但按我国刑法规定则构成犯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

则对乙某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

C.毒贩丙某(C国人)来我国旅游,虽然丙某不是我国公民,亦从未在我国境内贩毒,但对其贩毒行为仍可适用我国刑法。

D.丁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如其回国,不可再受我国刑法追究。

3、陈某于1997年1月至6月(当时其未满16周岁)多次盗窃他人财物5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根据1979年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陈某承认自己构成犯罪,但以量刑过重为由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于1997年10月13日审理该案,此时新刑法已生效。

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

则对于新刑法溯及力说法正确的是()A.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应依行为时刑法即79年刑法对其定罪B.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审结C.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可考虑新刑法的因素对陈某判刑从轻或减轻D.新刑法具有溯及力,应按“从旧兼从轻原则”判决其不负刑事责任4、胡某逗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强玩,胡某提着小强的双脚将其倒悬在河边,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下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 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B. 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

A.罪刑法定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某一行为。

新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院按新刑法定罪量刑。

法院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7、某一行为虽然中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社会危害性很大。

某法院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群众拍手称快。

法院的做法()A.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B.体现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8、为了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做了灵活性规定,对某一行为,“依法严惩”,但没有具体的刑种和刑度。

这种规定()。

A.符合中国国情 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总论试题 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立法解释B 、司法解释C 、学理解释D 、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 、从新原则B 、从旧原则C 、从新兼从轻原则D 、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 1985年 5月生, 1998年 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 2380余元; 1999年 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 1200余元; 2001年 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 被抓获。

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 、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 、抢劫和绑架行为C 、盗窃和绑架行为D 、绑架行为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 、犯罪预备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执行 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 、 10年以上 15年以下B 、 5年以上 15年以下C 、 5年以上 11年以下D 、 6年以上 11年以下7、防卫过当是指(。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 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 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 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A. 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10.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 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C. 不发报酬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11.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 趁机将乙装有 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A. 共同犯罪B.非共同犯罪C.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12. 某甲在 1997年 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 1999年 4月归案。

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A. 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3.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A. 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B. 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C. 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D. 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14. 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A. 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B. 间歇性精神病人C. 又聋又哑的人D. 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15.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A. 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C.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16. 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A. 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B. 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C. 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D. 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17.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A.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C. 武器装备肇事罪D.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18.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

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 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

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 甲所投放的“ 毒药” 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

甲的行为属于(A. 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9. 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A. 以拐卖妇女罪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 以强奸罪从重处罚C. 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D. 按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20、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A. 有条件逃跑、报警B.直接对抗危险C. 进行正当防卫D.出于迫不得已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 2—— 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 1.5分, 共 30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B 、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C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

A、故意形式 B、过失形式 C、作为形式 D、不作为形式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A、法定的义务B、道义上的义务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5、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

A、犯罪时空上不同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C、犯罪的结果不同D、犯罪的行为不同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不构成共同犯罪。

A、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 B、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C、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D 、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8、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

A、一次或分期缴纳B、强制缴纳C、随时追缴D、减免缴纳9、刑罚裁量原则是:(。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犯罪事实为根据D、以刑法为准绳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

A、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B、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C、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D、父母送子女归案的 1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 。

A 、时间效力B 、对地域的效力C 、对人的效力D 、追诉时效 1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 。

A、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着手实施某罪的实行行为13、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C、帮助犯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14、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防卫B、假想的防卫C、防卫挑拨D、事后防卫 15、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B、以犯罪事实为根据C、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1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D、胁迫犯 17、缓刑的适用对象是( 。

A、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B、被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18、数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有(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D、吸收犯 19、我国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体现在( A、适用条件的限制C、适用程序的限制B、适用对象的限制D、执行制度的限制。

20、以有无犯罪组织为标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犯罪集团 B、一般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简单共同犯罪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

( )3、犯罪对象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 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5、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6、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 6 )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8、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9、一般累犯的构成,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3年内。

()10、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任选其中的五个题去回答。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谈谈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3、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那些条件? 4、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

5、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被告人朱某,男,28 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 年 9 月 25 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

同年 10 月 25 日,朱某见韩某的 10 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 13 岁的小儿子替父报仇,叫儿子去打韩某的男孩。

小儿子受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 对准韩某男孩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

邻近的群众见状,急忙将男孩送乡医院抢救,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问:(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2)对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2、被告人郑某,男,53 岁,某建筑材料厂更夫。

7被告人郑某,多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次因抓窃贼时,手被窃贼砍伤。

此后,郑某在打更时便带一把刀用以防身。

1998 年 4 月 10 日深夜,郑某听到仓库内有响声,并见仓库内有个黑影,即大声发问:“谁?” 对方不应。

这时,郑某便拔出尖刀向仓库内的黑影走去。

盗窃分子突然跃出,向迎面走来的郑某脸部猛击一拳,郑某情急之下,不及招架,便举刀向对方刺了两刀。

然后便奔出仓库,边喊“来人,抓贼!”边跑向宿舍去找人。

人们闻讯赶来发现盗窃分子被刺后已倒地身亡。

郑某见盗窃人已死,便持刀去公安机关自首。

问:被告人郑某的行为是构成防卫过当呢,还是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