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规划

合集下载

古村落运营方案

古村落运营方案

古村落运营方案一、前言古村落是中国独有的乡村景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古村落的发展和运营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古村落的运营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古村落的现状分析1. 古村落的资源禀赋古村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同时,古村落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往往非常优美,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2. 古村落的现状及问题然而,由于长期的闭塞,古村落的发展遭遇了很多困难。

与现代城市相比,古村落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都相对滞后。

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一些乱搭乱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古村落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三、古村落运营的理念与目标1. 理念保护优先、发展为辅。

古村落运营应当以保护为首要任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同时推动古村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2. 目标(1)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2)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推动古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四、古村落运营的模式与策略1. 模式选择古村落的运营应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

政府应当作为古村落的统筹者和协调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引导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古村落的建设与运营。

2. 运营策略(1)保护传承:加大对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设古村落保护区或博物馆,推动古村落的申遗工作。

(2)开发利用:根据古村落的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展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3)产业发展:引导古村落中的传统手工业、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产业链,增加乡村的经济收入。

(4)设施建设:加强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条件,提升古村落的生活品质和旅游环境。

古村工程设计规划方案

古村工程设计规划方案

古村工程设计规划方案一、项目概述古村工程设计规划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规划方案主要目的是对古村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建筑风貌、交通布局、环境改善、旅游设施等方面的设计,以期使古村得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项目背景大量的古村庄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着沉寂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提升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需要进行古村工程设计规划。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古村庄的原貌和文化,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

三、项目范围1. 古村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内的所有古村,如村落的布局、建筑风格等。

2. 古村交通布局:规划范围内村庄的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3. 古村环境改善:对村庄内的环境进行改良,如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

4. 古村旅游设施建设:对村庄内的旅游设施进行规划,如旅馆、餐饮、购物等。

四、规划原则1. 保护原貌: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古村原有的风貌和文化传统,不得随意改变。

2. 合理利用资源:对于古村内的资源,要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如土地、水资源等。

3. 环境保护: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持古村风貌的同时,改善古村环境,推动生态建设。

4. 鼓励创新:在规划设计中,鼓励引入现代科技和文化元素,提升古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 公平合理: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公平公正,对整个古村的发展都要进行考虑。

五、规划内容1. 古村建筑风貌设计:对古村内的各类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2. 古村交通布局设计:对古村内的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进行优化规划,提升交通便利性。

3. 古村环境改善设计:对古村内的环境进行改良,如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使村庄更加整洁和环保。

4. 古村旅游设施建设设计:对古村内的旅游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如旅馆、餐饮、购物等,提升古村的旅游服务水平。

古村落活化实施方案

古村落活化实施方案

古村落活化实施方案古村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村落面临着文化遗产的流失和发展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实现古村落的活化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

1. 加强古建筑保护,对古村落内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2. 保护传统手工艺,支持古村落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鼓励当地手工艺人开展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习工作。

3. 弘扬古村落文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古村落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促进古村落的旅游开发。

1.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古村落的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2.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结合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3. 打造特色民宿,支持当地居民将闲置的古建筑改造成特色民宿,提供给游客体验古村落生活的机会。

三、推动古村落的产业发展。

1.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古村落内的农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

2. 挖掘传统资源优势,发掘古村落的传统资源优势,如特色农作物、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产业化开发。

3.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引进现代农业、电商等技术手段,提升古村落的产业发展水平。

四、加强古村落的管理与规划。

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古村落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古村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古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3. 强化宣传推广,加大对古村落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有效推动古村落的活化发展,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促进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推动古村落的产业发展,加强古村落的管理与规划。

古建中国总结古村古镇旅游如何规划和开发要注意三大元素!

古建中国总结古村古镇旅游如何规划和开发要注意三大元素!

古建中国总结古村古镇旅游如何规划和开发要注意三大
元素!
首先,文化传承是古村古镇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核心元素之一、古村古镇作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

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弘扬古村古镇的独特特色和魅力。

可以通过修复古建筑、保留传统手工艺、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其次,历史保护是古村古镇旅游规划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古村古镇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它们的原貌和历史风貌不被破坏。

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特色,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古村古镇的监测和管理,定期进行维修和保护工作,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古村古镇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村古镇旅游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环境破坏、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为了保持古村古镇的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商业开发规模,推广可持续游览方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另外,要注重挖掘和开发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提升古村古镇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总之,古村古镇旅游的规划和开发要注意文化传承、历史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三大元素。

只有在保护好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实现古村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让游客体验到古村古镇的独特charmb。

古村落规划

古村落规划

古村落规划古村落规划是指对古村进行系统性整治和规划,保护其独特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古村落规划的重点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村落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首先,古村落规划应注重保护历史建筑。

古村的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物的保护和修缮。

规划中可以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修缮古民居、古庙、古井等,保护历史建筑的结构和原貌,同时也要加强建筑物的维护管理,保持村落整体的历史风貌。

其次,古村落规划应加强环境整治。

古村的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是保护古村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规划中应制定相应的环境整治措施。

可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古村的清洁整齐;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对周围水源的污染。

同时,也应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古村周围的自然生态,提升古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古村落规划还应注重提升村落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古村作为传统村落,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改造。

规划中可以考虑修建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展示中心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场所;建设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方便游客和居民的出行;改善村落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升整个村落的交通便利性。

古村落规划还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

古村作为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和风景资源,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

规划中可以确定游览路线和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开设民宿和特色餐饮,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和美食体验;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展览和传统文化表演,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体验。

综上所述,古村落规划应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加强环境整治、提升村落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整治,才能实现古村的保护和发展的目标,使古村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乡村旅游的精品。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杨柳村民居总平面图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三绝砖雕木雕石雕公共空间分析图挖掘和保护杨柳村历史风貌和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三地一村的文化特色重点发展古村旅游塑造独具秦淮河上游原生态古村落文化魅力和富含地方民俗风情的古村落
前言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方 针。其中坚持文化为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南京的重点工作。杨柳村古民居建 筑群是南京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各个层级的空间格局, 以及建筑风格、建筑细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 化名村。为加强杨柳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以及有效利用,同时满足新农村建 设的需求,与规划新城区和谐互动发展,故编制本次规划。 规划经专家多次咨询论证,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意见,于2011年 11月完成,2012年8月19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
区位图 杨柳村古民居建筑群是南京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建 筑古朴典雅,门楼雕刻细致精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带有典型的南京 地域特色。对研究杨柳村村史,提供重要线索和实物依据;更为重要的 是,对研究明、清南京古村民居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400多年的建村史。 (2)遗存比较丰富,村内有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15处。 (3)空间格局独特、层次丰富。 北部的马场山,中部古村落,南部的杨柳湖构成“丘陵—古村—湖塘” 的整体空间格局; 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古村落格局; 建筑围塘而建形成的聚落空间格局; 以“堂”命名的大宅院落格局。 (4)具有较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 化。
南京市江宁区 杨柳村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 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 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 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 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

古村工程设计方案范本

古村工程设计方案范本

古村工程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古村落是中国乡村建筑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不仅是中国村落建筑的传统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面临着重要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遗产,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对某省某县的古村落进行工程设计,旨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提升村落的整体形象,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三、项目目标1. 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2. 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3. 促进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4. 提升古村落的整体形象和居住舒适度。

四、设计内容1. 古村落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对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建筑形态、管理模式等进行规划,包括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改造等内容。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合理分布古村落的资源,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2. 古村落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具体建筑物进行设计,包括村落的主体建筑、户型、建筑风格等内容。

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保护古村落的建筑遗产,提升古村落的建筑品质。

3. 古村落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包括村落的自然风光、绿化、景观道路等内容。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古村落的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古村落的旅游吸引力。

4. 古村落基础设施设计基础设施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村落的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等内容。

通过基础设施设计,可以改善古村落的生活环境,提升古村落的居住舒适度。

五、实施步骤1. 确定古村落发展方向首先,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古村落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保护对象,明确古村落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

2. 制定古村落保护规划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制定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确定古村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3. 开展古村落建筑设计根据古村落的规划要求,开展古村落的建筑设计,设计古村落的主体建筑、户型、建筑风格等内容,保护古村落的建筑遗产,提升古村落的建筑品质。

古村落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古村落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古村落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古村落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村落面临着衰败和荒废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我们制定了古村落开发项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振兴。

2. 促进古村落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3. 优化古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三、项目内容1. 文化遗产保护:对古村落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古老街巷等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3. 乡村环境改善: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照明、供水供电等,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4. 产业发展支持:支持古村落的特色产业发展,如农业观光、手工艺品制作、乡村美食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组织专业团队对古村落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保护范围、开发重点和发展方向。

2. 技术准备阶段:进行前期调研和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环境改善等技术储备。

3.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缮古建筑、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工程。

4. 旅游产品开发阶段: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主题展览、民俗表演、手工体验等,丰富游客体验。

5. 产业扶持阶段: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五、项目效益1. 保护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了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了地方文化振兴。

2. 带动了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3. 改善了古村落的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整体形象,增强了乡村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村规划
古村陶村为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打造成精品示范村,对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武义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温泉养生、牛头山生态休闲为主导的县域旅游产业。

陶村处于温泉度假区和牛头山景区的中点,通过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将古村特色、陶渊明文化融入到县域旅游体系中,打造以为品牌的县域旅游精品线路,以此促进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保护的规划
首先是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发掘和整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恰当而科学地进行整理,这是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

其次,对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的、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应该有扶持措施,再次,对文化遗产应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充分利用。

(一)、交通道路规划
以古村陶村为例,规划陶村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是上松线。

同时保留金丽路和兴华街,作为整个村庄的主要车行道路,规划道路宽度分别为6米和8米。

规划在馒头山岭景观公园南侧布置一期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广场),同时根据发展态势在武义机械纺织总厂西侧布置二期旅游集散中心,作为陶村远期的旅游集散主入口。

传统街巷保护及步行区规划
1、村庄内部的道路系统是整个村落历史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村内道路的铺砌方式和宽度与
两旁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是整个古村保护的一部分,因此针对不同的街道相应有不同的整治模式。

2、路面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巷要以修缮为主,维持街巷尺度和两旁建筑的高度。

3、对路面原有传统铺砌已经不存在的街巷,若尺度和格局尚保存较好的,可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予以适当的恢复和改善整治,恢复青石板、卵石的铺地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平面定位和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综合考虑现状地形、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确定,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街坊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

道路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的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

根据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应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度大于0. 3%,小于4%。

平面定位根据提供的地形图进行道路交叉口定位。

(二)、主要建筑规划
以古村陶村为例,陶村村内历史建筑众多,形成了以延福寺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宗祠为代表的保护建筑,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历史建筑。

古村中除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需要严格遵守历史建筑维修原则外,对于大量的其他一般建筑维护可以根据保存现状来决定。

对于保存着古村风貌特征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改善;对于其中经过改动、构件已遭损害的部分可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和原来的风格;对于部分建筑的室内部分若无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整修、整治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在重点保护区内对历史风貌无较大冲突,较为协调的建筑予与保留。

规划采用的措施规划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采用修缮的整治模式,历史建筑采用维修改善的整治模式,一般建(构)筑屋采用保留、整修、改造、拆除的整治模式。

1、针对文物建筑以及保护建筑的保护措施,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规划中主要包括延福寺、宗祠以及重要的古民居。

2、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

建筑维修改善的重点改善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

3、针对风貌较好建筑以及部分质量较好,与古村历史风貌没有冲突的其他建筑的措施。

规划中保留建筑主要为已经过维修改善的古民居。

4、主要针对核心保护范围内二、三层以上的混凝土建筑,原则上二层建筑采用立面改造的形式进行整修。

三层及以上建筑采用降层和立面改造相结合的
形式进行改造。

5、主要针对与历史风貌有较大冲突的不协调建筑和障碍建筑、违章搭建或以后加建的,破坏原建筑布局和历史地段空间形态的建筑。

规划中拆除建筑主要为村内较大古民居周边的附属建筑。

(三)、历史环境规划
1、溪水规划
规划要保护西溪、东溪两大水体,严禁向水面上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保证水体洁净。

同时应保护两溪视线通廊的完整性,溪面上不宜建设影响景观风貌的构筑物。

拦水坝、町步等设施应根据景观需要及水位高差进行相应布置。

规划重点沿西溪设计滨水景观开放空间,沿西溪边设置沿溪游步道和各类景观节点,提供休憩驻足的空间场地。

加强村内水塘的清理,同时梳理恢复村内明、暗沟排水体系,疏通沟渠,恢复循环流动的水环境,并串联明、暗沟渠构成溪流水渠、水塘、水井相联的活动水系。

2、树木规划
陶村以狮子山、大桥山、后龙山、西山下后山、石景山等山体为主形成了陶村村东、村南、村北三大古树群,山上古树参天。

其中村西后龙山和村南馒头山岭的古树林约形成于清代,后龙山上有苦槠、樟树、红豆杉、枫树等400余株,树龄在150~200年之间;馒头山岭上的古树群是陶村的水口林,有苦槠、樟树、枫树、松树等约70余株,树龄100~300年左右;村南石景山上的古树群树种主要为松树和枫树,树龄约在100~200年之间。

(四)、旅游规划
定位整体旅游形象,根据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基础和武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确定古村旅游客源市场的总体定位为:以当地客源市场为主,江浙沪市场为辅。

近期内以提高知名度、拓展金华等周边市场为首要目标。

1、古村文化探寻游
陶村宗祠文化深厚,村内古民居众多,是武义县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古村,应引导形成以古村文化探寻为主题的旅游项目,通过写生摄影、古建筑考察、民俗活动等内容,增强古村文化旅游的内涵。

2、传统老街购物游
以振兴街为主导,恢复老街风貌,沿街开设具有陶村及武义特色的各类传统老店,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

同时,为游客提供可自行制作旅游产品的场地空间,做到就地取材,使游客能带回具有丰富内涵和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

3、滨水休闲度假游
规划沿西溪布置西溪人家,主要围绕西溪做好水的文章,打造沿溪休闲廊道,布置茶楼、特色餐饮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放松的旅游空间。

4、桃园观光生态游
将陶村的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重点打造以桃花园为主题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园,使游客可以参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可参与农产品的采摘,并享受耕耘丰收的喜悦,体验陶渊明田园式的田园生活。

5、生态农家游
陶村作为温泉度假区和牛头山景区的中点,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逐步发展以农家乐、农家住宿为主的生
态农家游。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乡村文化发展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还是面临诸多考验,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
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同样促进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

深入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创新机制,提高城镇化率,富裕乡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