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合集下载

大气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大气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大气科学专业学习计划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大气物理、气象学、气候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门前沿和重要的学科,大气科学在解析气候变化、预测天气、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大气科学专业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有针对性地学习大气科学。

一、学习目标与规划大气科学专业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具备以下核心能力:1. 熟悉大气科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大气层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基本原理;2. 掌握大气科学实验和观测技术,能够运用相关设备和软件进行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3. 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开展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4. 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5.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大气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

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合理规划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科研攻读的时间。

二、课程学习安排1. 基础课程- 大气物理学:学习大气的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大气的各种物理过程。

- 气象学:学习气象观测和预测方法,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机制。

- 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 数值模式与预报方法:学习大气数值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 大气环境学:研究大气污染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传输规律,探索大气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2. 专业选修课程- 大气科学实验:参与大气观测和实验项目,掌握常用观测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

- 高层大气动力学:深入了解大气环流和风系统的形成机制,研究副高系统和锋面等大气系统及其变化。

- 气候模式与预测:学习气候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探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山大学专业分类

中山大学专业分类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本科各学科、各专业排名情况(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第10名,A /567。

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9名,A/518;工学第38名,B /535;医学第5名,A /198。

中山大学没有农学本科专业。

1、理学:第9名A/518。

12个学科类21个本科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11名A/340;信息与计算科学:第14名A/379。

物理学:第8名A/207。

化学:第11名A/219。

生物科学:第10名A/204;生物技术:第10名A/255。

地质学类:地质学:C/18。

地理科学:第5名A/105;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第15名A/132;地理信息系统:B /127。

大气科学:C /10;应用气象学:B/8。

理论与应用力学:第4名A/2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第9名A/207;微电子学:C /3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第4名A /93。

材料物理:第7名A/67;材料化学:第9名A/116。

环境科学:第5名A /179;生态学:第11名A/49。

统计学:B /159。

2、工学:B /535。

8个学科类14个本科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C/113。

热能与动力工程:C/12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 /228;自动化:B /261;通信工程:第6名A /26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13名A/484;生物医学工程:B /87;软件工程W:第5名A /162;网络工程W:第1名A /113。

城市规划:第11名A/114。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B/38。

环境工程:第7名A /244。

化学工程与工艺:B/194。

交通工程:B /80。

3、医学:第5名A /198。

6个学科类10个本科专业。

基础医学:第3名A/13。

预防医学:第5名A/69。

临床医学:第5名A /119;麻醉学:第3名A /45;医学影像学:第4名A /72;医学检验:第5名A /75;康复医学W:第2名A /25。

口腔医学:B /74法医学:第5名A/23。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应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三、修业年限: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60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38学分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22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28学分(三)专业课程72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45学分2.专业选修课程15学分3.综合实践12学分地球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地球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进行地球物理应用、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为地球物理研究和应用地球物理部门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输送本科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物理学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技能;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用地质学理论解释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的关系,扩展毕业生的知识体系,使之能适应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需求。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大气科学研究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气象数值模拟、气候变化与预测、大气辐射与遥感等,以提高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二、科研训练1. 科研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将分配一位科研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术交流与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交流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要求1. 选题:学生需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经过导师审核后方可确定。

2. 论文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并进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

四、学术活动1. 学术报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 学术研讨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生可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提高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五、实习与就业1. 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加实践经验。

2. 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结语: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学生将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大气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大气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大气科学概论学习心得中山大学的大气科学专业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面向理科生招生,录取分数线相对于中山大学其他热门专业相对偏低。

从2011年开始,中山大学已经按照大气科学大类招生,到了二年级阶段才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分为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之间有细微差别,但在学习的课程方面基本相同。

下面的介绍都是基于大气科学专业的。

记得每当我和别人说我是学“大气科学”时,多数人都会问:“咦?你是不是会预报天气?”紧接着又开始半调侃地吐槽:“现在的天气预报怎么老不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多数人对大气科学这一领域的认识:学天气预报,以后做天气预报。

其实,大气科学是一个很泛的概念。

天气预报固然是气象人为大众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对不是大气科学的全部。

大一期间,大气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和绝大多数的理工科专业是一样的。

政治理论类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都是主要课程。

由于大气科学专业对于数理的要求比较高,建议一定要认真学习高等数学,融会贯通,才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课方面,中山大学大气系开设的是地球科学概论、环境学概论以及大气科学基础,都是一些大气学科入门的通识课程,帮助同学们形成对大气科学的整体感觉。

大二期间则以数理课程为主,也学习一些大气科学专业课程。

大二这一学年是笔者和小伙伴们认为学习压力最大的一年。

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计算方法算是“小兵”了,流体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这两门专业必修课则是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客观地说,这些课程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记得当时同学们最多感叹的就是“都怪当时高数没学好”。

话说回来,课程虽难,但最终的通过率还是很高,一来是环境所迫,绝大多数同学会狠下心来攻克难题,二来老师总会在考前考后“手下留情”。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Fortran 程序设计 计算方法 流体力学Ⅱ 理论力学
Mechanics
Programming with FORTRAN Language
Computational Method
高等数学 I2,Fortran 程序设计
Fluid Mechanics Ⅱ Theoretical Mechanics
流体力学Ⅰ
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 10 学分。
大学英语Ⅲ
008201103019
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体育
008201103021 008201103023
体育Ⅱ 体育Ⅲ
(二)选修实践环节 (4 学分)
1.气象台站实习(3 周,2 学分)
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
(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
修课 要求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0081011010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思想政 治理论
008101101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文名称 Oceanography Ⅰ Fluid Mechanics Ⅰ Experiments of Fluid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I2,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实验 3
选修
070702101205 070702101289 070703201019 070702101313
2.专业知识课程
修课 要求
大学英语Ⅰ
C301101035
大学英语Ⅱ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该专业涉及到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2.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控制;3.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协作工作;5.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

三、培养方案1.专业核心课程(1)环境化学:介绍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反应机制,培养学生分析环境样品的能力;(2)环境监测与分析:介绍环境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技能;(3)环境保护与治理:介绍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4)环境工程原理:介绍环境基础设施和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能力;(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2)实习:组织学生到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管理部门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法;(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一个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选修课程(1)环境法律与政策:介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学生了解和遵守环境法规的能力;(2)绿色化学:介绍环境友好的化学合成和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在环境决策中考虑经济因素的能力。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完整word版)中⼭⼤学培养⽅案之环境科学与⼯程学院-⼤⽓科学专业中⼭⼤学环境科学与⼯程学院⼤⽓科学专业培养⽅案⼀、培养⽬标⼤⽓科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进⾏⼤⽓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科学理论、应⽤⽓象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作专门⼈才。

本专业毕业⽣适宜到⽓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作,优秀毕业⽣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学位。

⼆、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奋⽃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定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学能⼒、实践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定的听说读写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技能。

4、具有健全的⼼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学位。

五、专业核⼼课程⼤⽓科学基础、⼤⽓探测学、天⽓学原理、动⼒⽓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分析与预报、数值天⽓预报。

六、专业特⾊课程热带⽓象学、卫星⽓象学、雷达⽓象学、现代⽓候学基础、⼤⽓化学、边界层⽓象学、污染⽓象学、⽓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计算及其在⽓象中的应⽤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3级《⼤学英语》课程将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按12学分列⼊公共必修课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3824.5%公共选修课1610.3%专业必修课6441.3%专业选修课3723.9%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155(39)课内总学时2700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课程负责人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122162/3、3/3、5/3、6/3王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41442/2、3/2、5/2、6/2何江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Basis of Law3543(东)/3古南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2362(东)/2柳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62726(东)/4黄寿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3545(东)/3夏银平军事课Military Course2+14周31/古添雄公益劳动Physical Labor for PublicWelfare200小时每周1小时漆小萍黄毅形势与政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2362-12/每学年9学时漆小萍钟一彪A类课程就业指导Employment Guidance12011/岳军公共必修课B类课程4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2362/2倪彩霞模块一:中国文明4722-12/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2362-12/模块三:全球视野2362-12/公共选修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2362-12/甘阳1 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4 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负责人一般通识课程由学生按该规定的学分要求并结合自身兴趣和学习规划选读61082-12/各相关课程负责人高等数学一(I)/AdvancedMathematics-1(I); 高等数学一(II)/Advanced Mathematics-1(II)10(5+5)90;902/5;3/5艾军大气科学基础Basic Atmospheric Science4723/4樊琦普通物理General Physics101803/5;5/5吴深尚物理实验Experiment of Physics1365/2袁剑辉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3545/3丘兆福概率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3546/3叶锦华数学物理方法Method of MathematicPhysics4726/4黄华流体力学Fluid Dynamics4726/4詹杰民大气探测学Atmospheric Observation3546/3鲍若峪动力气象学Dynamic Meteorology4728/4简茂球天气学原理Synoptic Meteorology4728/4黎伟标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ing3549/3李江南生产实习Practice of Weather Forecasting34周10/4周大气科学教研室专业必修课毕业论文Thesis Writing 817周12/17周大气科学系Fortran程序设计Fortran Language and ProgramDesign3545/3王同美大气探测综合实习Experiment of AtmosphericObservation 2726/3周孙力专业选修课限选课程统计分析与预报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eather3548/3乔云亭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负责人Forecasting天气分析与预报Weather Analysis andForecasting3548/3王同美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Meteorological datamanagement and visualization3548/3乔云亭热带气象学Tropical Meteorology3549/3温之平卫星气象学Satellite Meteorology3549/3蓝光东地球科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alScience2362/3林文实风雨论坛Meteorological Forum1184/6大气科学系专业英语Meteorology English3545/3杭建计算方法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Computing3546/3杭建气象观测及数据采集实验Atmospheric ObservationPractice2726/4鲍若峪、孙力大气化学Atmospheric Chemistry3546/3待定大气科学类研究性学习Research training courses foratmospheric science24周7/4周大气科学系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3548/3范绍佳边界层气象学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3549/3王宝民污染气象学Air Pollution Meteorology3549/3范绍佳雷达气象学Radar Meteorology3549/3祝薇天气分析与预报综合实验Weather Analysis andForecasting Practices2729/4蓝光东现代气候学基础Basic Modern Climatology35411/3蓝光东任选课程城市气象学2369/2王宝民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负责人Urban Meteorology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11811/2待定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MPI and Its Applications inMeteorology35411/3蓝光东C++语言程序设计C++Language and ProgramDesign35411/3蓝光东海洋气象学Marine Meteorology23611/2待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