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穴位以及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美容是美容的核心内容,而面部皮肤又与面部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脸上长有雀斑或蝴蝶斑必然影响面部的美。进行面部美容经穴按摩,不仅使面部舒服,明目安神,而且具有防

治雀斑、蝴蝶斑等功效。

(一)按摩的穴位及其主要手法

面部按摩的主要经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主要穴位有:阳白、光明、童子、四白、下关、率谷、耳门、听宫、风池、头维、颊车、承泣、足三里、迎香、外关、合谷、内关、颧、睛明、丝竹空、攒竹、人中、承浆。还有一些经外奇穴:医明、印堂、太阳、球后、上迎香、颊承浆等穴。

主要手法:推、摸、点、按、摩、压、揉、掐、切。

(二)成套手法的操作及步骤

第一步:推摩法

被按摩者仰卧,按摩人员站在其后面,用两个大拇指肚从睛明穴开始,顺鼻梁直下推摩至迎香穴。反复作十至十五次。再从鼻尖至上,摸至印堂穴,反复作十至十五次。手法要轻而柔和,然后按点印堂穴不动(十秒钟左右)。

第二步:分推法

先由印堂穴沿眉骨分推,至太阳穴。轻按力从内上手。可促进皮下组织变化。强制气血运行,改善皮质细胞的活力,再有太阳穴延耳前推至耳门穴和听宫穴。按后轻轻抬起,但手不离位,用拇指与食指的指肚对合,轻捏耳垂,捏住下拽,再向上提耳尖2、3次。

随后从印堂穴分推眉骨至太阳穴按一下,手不离位,及推至耳门穴按一下,再推至听宫穴按一下,接着向下推,一直沿下巴壳窝推至人迎穴不要按压。

最后是从印堂分推至太阳穴,再轻按一下。由太阳穴向后推至率谷穴,换中指用指肚推至风池穴。这是中指肚按住风池穴,大拇指肚按在太阳穴上。两手按好后,中指揉风池穴十

至十五圈,然后用轻力向后拉提二三次。

这一手法能促使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等经脉活跃,气血加快运行,使面部皮肤冲血,温度得以调节,加速新陈代谢,从促进皮肤舒展,达到防

止面部皱纹的目的。

第三步:切掐法

用两手大拇指切掐眼眶,分为上下切掐。先切掐上眼眶3至5次,后切掐下眼眶3至5次,上下都有睛明穴切掐至外眼角。两手同时进行。

该手法可舒通眼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第四步:点穴法

用两手的中指与大拇指的指肚,点按攒竹和鱼腰二穴。再点按睛明穴、承泣穴、四白穴、上迎香、迎香、丝竹空穴、童子穴、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人中穴、承浆穴。

该手法可促使面部神经感应活跃。

第五步:点揉法

以中指点在四白穴上,大拇指点在阳白穴上,点好穴位后,按压,随即用两指轻揉穴位,先顺时针揉50圈,后逆时针揉50圈。然后再用中指肚按在颧穴上,以点、按、揉三法并用,揉时由慢到快,揉速要求一秒钟达到四圈(一般揉到百圈为宜)。最后,点按头维、太

阳、禾、外关、

内关、医明、球后、颊承浆等。

该手法主要治疗面部雀斑、蝴蝶斑等。

第六步:交替点穴法

按摩者用左手大拇指点按被按摩者右侧内关穴,右手拇指点按被按摩者左侧光明穴。然后,再点左侧内关穴和右侧光明穴。点按三十秒钟,两侧时间一样。

该手法有提神、明目之功效。

第七步:点按足三里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点按左右腿上的足三里穴,向上送力,时间一分钟左右。

点此穴会使面部发热,面部皮肤冲血,以提高面部皮肤的温度,促进色素变化,原有的

黑斑变红、变浅,显出面部青春活力。

第八步:切掐额部五道线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无明指切掐额部五道线。

第一道线是从印堂穴开始,两手拇指一前一后同时切掐至神庭穴。

第二、三道线都是从两眼眉毛中间,及鱼腰穴起,切掐至头维穴。

第四、五道线是由眼角的童子穴开始,用食指、中指、无明指一起切掐至率谷穴。

要求每一道线都要切掐三、五次,手法要轻而揉,不能硬切掐。

该手法有镇静养神之功效。

第九步:推摩法(缓摩法)

按摩者力于被按摩者的头后,用十个手指的指肚同时按压在前额部,形成抱球状,由前额中间分开,向两侧推摩,一直摩到脑后,反复推摩三五次。

该手法能起到舒松神经的作用。

第十步:直推法(三指推法)

按摩者力于被按摩者的一侧,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明指的指肚,按在前额发际线上由前向上,再推下,推至后脑处,反复作三五次。

此手法是全套手法的结束性手法,能使人感到轻松舒畅

面部穴位及作用

大迎穴:位于嘴角斜下巴骨的凹陷处,主治收紧皮肤、收双下巴、促进血液循环。

承浆穴:下颚正中线凹陷处;主治输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次是正常;少于5次不正常;超过7次是肾虚的表现)控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地仓穴: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主治抑制食欲、减肥,促进全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防止细纹产生。

巨髎穴:位于眼球正下方,大约与鼻翼平行处;主治雀斑、暗疮、口眼歪斜。

颧髎穴:眼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听宫穴:位于耳珠平行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听会穴:耳垂前一厘米;主治耳鸣、耳聋、腮肿、面部神经麻痹。

下关穴:位于耳前一横指;颧骨凹陷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嘴唇麻木。

颊车穴: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划就可发现凹陷处;主治浮肿、过多摄人糖类的肥胖者。

人中穴:人中沟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面部浮肿。

迎香穴:鼻翼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

耳门穴:位于耳珠上方稍前凹陷处;在听宫穴上方;主治耳鸣、耳聋、耳部疾病、牙痛。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迎风流泪、结膜炎、偏头痛、眼部疲劳、近视。

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

头维穴:位于发髻点旁侧约4.5寸;主治偏头痛、目痛多泪。

瞳子髎:位于眼外侧移厘米;主治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疾病、去眼纹(皱纹)。

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处;主治减压、鱼尾纹、偏头痛。

医风穴:位于耳后凹陷处;主治舒缓疲劳解疲劳。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点;预防肌肉松弛和水肿,主治高血压、失眠、头痛。

攒竹穴:眉头内侧点;主治流泪、眼睛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