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作业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读书报告范文

仪器分析读书报告范文

仪器分析读书报告范文分析化学中的联用技术与发展现状[1]罗欢学号:2007310202215(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0702班)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分析仪器联用技术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食品分析,物质结构组成分析等应用广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色谱---色谱,色谱---原子光谱、离子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色谱---核磁共振波谱等联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关键词:分析仪器;联用技术;应用;发展现状正文: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先进的分析仪器不断涌现,每一个分析仪器在一定范围内起着独特的作用,并且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

如色谱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点在于,其最大特点在于能将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分离为各自单一组分,但它对于定性分析、结构分析的能力很差,而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核磁共振波普(NMP)等技术对一个纯组分的结构的确定变得较容易。

因此,只有将色谱、固相(微)萃取、膜分离等分离技术与质谱等联用鉴定、检测仪器联用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分析,得到丰富的信息与准确的结果。

分析仪器联用时非常热门的技术,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一、色谱---色谱联用技术样品组分较简单时,通常用一根色谱住,一种分离模式即可得到很好的分离,但对于默写较复杂的组分,无论如何优化色谱条件、参数也无法使其中一些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这时可采用色谱---色谱联用技术该技术的短剑是将前以及色谱分不开的组分切换到另一根色谱住后另一种色谱分离模式进行二级分离和分析,是痕量组分与主组分很好分开,以便对痕量组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这种色谱---色谱联用技术也称多为色谱(multi—dimenionalchromatography)。

根据需要通过借口可以进行二级后三级色谱分离,以满足分析需求。

1.1气相色谱—气相色谱(GC—GC)联用[2]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已商品化。

仪器分析心得

仪器分析心得

仪器分析心得
仪器分析心得篇4
仪器分析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对于仪器分析,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将物质的有关信息通过仪器设备的设计、操作与分析,对物质进行分析检验的过程。

因此,仪器分析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掌握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之上。

其次,仪器分析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速度、微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等优点。

这些优点使得仪器分析在化学分析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仪器分析的学习需要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特点、使用方法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校准曲线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等。

在学习仪器分析时,我认为应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仪器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

总之,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速度、微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等优点。

在学习仪器分析时,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仪器分析检测心得体会仪器分析检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才能实现对物质性质和组分的分析检测。

在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仪器分析检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仪器分析检测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将从仪器的选择、操作技巧、数据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同的仪器在分析结果和分辨率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选择仪器时,我们要考虑到分析项目的特点和研究需求,同时还要对仪器的性能、精度、稳定性和维护难易程度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

其次,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台优秀的仪器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同样不可忽视。

在使用仪器时,我们需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并注意操作细节。

比如,对于分散液的选择和制备,我们要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仪器的校准、清洗和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数据分析是仪器分析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无论是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还是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都需要仔细研究数据的分布和规律,并进行准确的统计判断。

同时,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即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以便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第四,问题解决是仪器分析检测中常常遇到的挑战。

在仪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实验失误等。

在我亲身经历的一次实验中,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实验中断。

仪器分析读书报告(红外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读书报告(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详细概括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方面的主要应用,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最后对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红外光谱分析;纺织化学与染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展望1.基本原理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1]。

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中某基团振动频率一致,二是分子振动引起瞬间偶极矩变化。

分子的振动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前者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键长发生变化。

后者是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

弯曲振动可分为面内弯曲振动(δ)和面外弯曲振动(γ)。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基本振动都能吸收与其频率相同的红外光,在红外光谱图对应的位置上出现一个吸收峰。

实际上有一些振动分子没有偶极矩变化是红外非活性的;另外有一些振动的频率相同,发生简并;还有一些振动频率超出了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这些都使得实际红外谱图中的吸收峰数目大大低于理论值。

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不同化合物中,同一种官能团的吸收振动总是出现在一个窄的波数范围内,但它不是出现在一个固定波数上,具体出现在哪一波数,与基团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有关。

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就会吸收不同的红外辐射能量而产生相应的红外吸收光谱,因此用仪器测量试样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然后根据各种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位置、数目、相对强度和形状(峰宽)等参数,就可以推断试样物质中存在哪些基团,并确定其分子结构,这就是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和结构分析的依据;同一物质不同浓度时,在同一吸收峰位置具有不同的吸收峰强度,在一定条件下试样物质的浓度与其特征吸收峰强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红外吸收光谱定量的依据[2]。

仪器分析(心得报告)

仪器分析(心得报告)

仪器分析(心得报告)
我对近期参加的仪器分析实验非常有印象,本次实验是从理论讨论开始,到最后的分析结论发表,丰富和有效地让我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过程中各个要素的重要性。

首先,问题实验讲解部分,让我清楚浅显地了解了仪器分析的过程,从仪器的构建、对样品的处理、建立各种实验条件,以及结果分析及推断等步骤都介绍的严格细致,以此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我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

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让我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从样品准备工作,到最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熟悉仪器使用及相关软件。

同时,在实验中更深入地体验实验现场,发现存在的问题,回答实验室的相关问题,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进而促进实验的质量,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关于实验的样本分析,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使用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分析各实验条件,建立适用性强的仪器实验参数,最终得出合理的实验分析书写实验报告,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室工作的规律,成On the whole, TA目的。

总而言之,本次仪器分析实验让我既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又实践熟悉技术,也让我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独立寻找解决方案,养成了独立分析问题、定性思维的习惯,加深了我对仪器分析的认识,为以后的仪器实验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仪器分析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学习者有所帮助。

二、选择合适的仪器仪器的选择是仪器分析的第一步,对于不同样品和分析目标,需要选用适合的仪器。

如在元素分析中,可以选择光谱仪、质谱仪等;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可以选择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因此,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了解不同仪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非常重要。

三、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巧对于每个仪器,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包括样品的制备方法、仪器的预处理步骤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环境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仪器分析结果的影响。

另外,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清洁和校准仪器,以确保仪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要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首先,要明确分析目标和要求,确定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其次,要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避免实验中出现误操作或干扰因素。

最后,要设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的评估。

五、养成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在仪器分析中,要养成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对每个实验步骤都要认真操作和记录。

在进行样品准备和搅拌等步骤时,要注意操作的均匀和稳定,避免样品的不均匀性对结果的影响。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注意规范化和准确性,方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六、数据处理和分析在仪器分析结果获得后,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去噪,排除异常值和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

然后,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和比对,得出结论。

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在进行仪器分析时,要注重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仪器分析实训总结心得

仪器分析实训总结心得

仪器分析实训总结心得本学期的仪器分析实训已经结束了,通过这门实训课程,我对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训课程中,我学习了很多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例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我对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常用仪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技巧。

这些实际操作让我对仪器分析的内容有了更加具体和实践性的认识。

其次,实训课程中的实验操作锻炼了我的实验技能。

在每次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进行样品制备、仪器操作、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实验过程。

这些操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次的挑战和锻炼机会。

通过不断重复实验和进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各种实验操作的技巧,并且在操作中提高了我的仪器调试、样品预处理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实验操作的练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第三,实训课程中的实验设计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在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在一开始,我对于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不了解,常常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

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实验实践的经验积累,我逐渐懂得了科学实验的要点: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准确选择实验条件和指标、严格控制实验误差等。

这些实验设计的理念让我在实验中更加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培养了我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在实训课程中,我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需要分组进行,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学到了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与队友沟通配合、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等。

这些合作经验让我在团队中更加积极主动,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仪器分析课学习心得.doc

仪器分析课学习心得.doc

仪器分析课学习心得.doc
本学期,我修了一门仪器分析课,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课介绍了分析仪器及其原理。

首先,介绍了常用的仪器技术,包括射线衍射、粉末衍射、X射线荧光、色心光谱、质谱和色谱等,具体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原理类型。

接下来,介绍了实际应用仪器的具体操作及分析,以及质量保证测试技术,重点介绍了具
体实验流程,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相关技术以及样品准备和仪器维护等内容。

最后,
从市场份额、成本、安全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仪器,以及如何运用仪器进行
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仪器分析,我学会了许多新技能。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的仪器识别
分析物质,还学习了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增强了我的实验能力。

其次,我学
会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增进了我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最后,在
研究与实践报告中,我积累了文章写作技能,掌握了思维导图及报告书写技巧,从而为今
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本学期仪器分析课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

虽然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
老师及同学的鼓励,巩固了知识点,拓宽了视野,在仪器分析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积
极指导了实习和业余研究。

本学期的仪器分析课教给了我很大的收获,今后可以付诸实践,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质谱仪的组成及MS的发展与应用化学工程专硕 S1560 宋佳雄 2015315100281.质谱分析概述1.1 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称为质谱。

1.2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

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1.3原理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

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1.4应用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

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

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

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

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

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价值,有可能检测出含量为亿分之一的杂质。

利用存在寿命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确定物体存在的时间,在考古学和地理学上极有意义。

例如,某种放射性矿物中有放射性铀及其衰变产物铅的存在,铀238和铀235的衰变速率是已知的,则由质谱测出铀和由于衰变产生的铅的同位素相对丰度,就可估计该轴矿物生成的年代。

2.有机质谱仪的组成有机质谱仪,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官能团等结构信息。

有机质谱仪可以分为四极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和磁质谱仪等。

有机质谱仪基本工作原理:以电子轰击或其他的方式使被测物质离子化,形成各种质荷比(m/e)的离子,然后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按不同的质荷比分离并测量各种离子的强度,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有机质谱仪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学、地球化学、核工业、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卫生、食品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以及空间技术和公安工作等特种分析方面。

质谱仪由加热抽提,溶剂回收,冷却三大系统组成。

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

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

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

有机质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真空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

[1]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在进样系统内汽化后进入离子源,难挥发的液体或固体样品,通过探针直接插入离子源。

常用的进样装置有三种类型:间歇式进样、直接探针进样、色谱进样系统(GC-MS、HPLC-MS)和高频感藕等离子体进样系统(ICP-MS)等。

离子源:为了获得一个化合物的质谱,首先需要将样品分子变成带电粒子,离子源就是使中性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装置。

常用的几种离子源:电子轰击型离子源(EI源)、化学电离源(CI源)、快原子轰击源(FBA源)、大气压电离源(API源)等。

质量分析器:它的作用是使离子源过来的离子获得色散,也就是说使离子按质荷比值(m/z)大小进行分离和色排。

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磁场质量分离器、四极质量分离器、离子陷阱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离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离器。

离子检测器:由离子收集器、放大器及记录器所构成。

常用的有法拉第筒接收器、电子倍增器以及光电倍增管。

真空系统:真空系统一般包括:低真空前级泵(机械泵)、高真空泵(扩散泵、分子涡轮泵)、真空测量仪表和真空阀件管路等。

3.技术应用与展望3.1环境监测方面在为数众多的分析仪器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可以说是联用仪器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仪器。

尤其是在环境测领域已用作基本分析方法。

[2]可用于检测环境水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分析。

(VOCs)无论是对水样,还是气样(包括大气和室内气),都作为必检项目。

黄长荣等用动态顶空法,Tenax 一Gc作吸附剂,高纯氮气作吹扫气体,GC/MS法分析了工业废水中的4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给出了动态顶空和气相色谱的最佳操作条件。

在其它环境样品中分析中的应用将ICP一MS作为G C的检定器,通过GC 的有效分离ICP一MS 的高灵敏度测定,报导了固体境样品中Sn、Hg和Pb的各种有机形态分析,用这种方法对固体废物中烷基重金属生成机制和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目前发展很快,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也是环境监测的热门课题,ICP一MS在这一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3]I C P - M S 检测能力的有效发挥需要其它一些软技术的配合,例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4]3.2在食品检测农药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在固相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前处理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QuEChERS 方法是农药残留分析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等含水量较高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分析的主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乙腈或乙腈缓冲盐体系对样本进行涡旋振荡提组成的混合吸附剂对提取液进行净化 QuEChERS方法具有取,用PSA、GCB或C18简便高效安全经济的技术优点,提取和净化操作简便,与MS/MS检测方法配合使用,对大部分农药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MRL标准( 如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0.01mg/kg) 的要求,该方法已成为美国和欧盟农药多残留分析中指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5]3.3在医学方面从最初的蛋白质结构的鉴定到功能层次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定量的研究,生物质谱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逐渐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

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质谱仪以其独有的优势不可替代,在应用当中应该遵循取长补短综合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技术与仪器的优势。

生物信息学通过对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分析,能够揭示生物学过程,促进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但还待进一步提高。

相信随着生物质谱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必将会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6]3.4地质方面伴随现代钻井技术的飞速发展,愈加要求录井公司能够提供更加迅捷的多方面录井资料,基于这种情况,法国地质服务公司开展了能够应用于现场的同位素质谱仪的研制工作。

该套仪器的研制,充分利用了同位素质谱技术的检测原理,为现场录井烃类气体检测增加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不同, 但化学性质儿乎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气体的同位素得到具有相同质量分数的烃类气体质量浓度。

[7]3.5分析细小气溶胶粒子美国Delaware大学Johnston等人研制出用作超细粒子分析的激光质谱仪,用激光烧灼法实时分析单个气溶胶粒子,粒子直径为10~150nm,比现有同类仪器能测量的粒子直径小一个量级。

[8]3.6钢铁生产质谱仪在钢铁厂成功用于:高炉炉气分析、转炉炉气分析(BOS,BOF)、焦炉炉气分析、混合站气体分析等部门。

[9]3.7汽轮机真空系统检漏国内经过几年来使用德国莱宝公司氦质谱仪检漏的经验表明,针对机组真空系统复杂,管道繁多且被保温难以检测的特点,在进行检漏前,应对机组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作认真分析。

结合以往大、小修停机灌水试验,消缺情况概略地列出重点检漏部位,从而缩短检漏时间,提高查漏效率,捕捉重要漏点。

在对霍州电厂1号、2号机(100MW),柳林电厂1号机(100MW),榆社电厂1号、2号(100MW),神头第一发电厂4号(200MW)进行的检漏,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0]3.8地球化学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sotope ratio massspectrometers,IRMS)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测定某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仪器,在诸多领域中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稳定同位素组成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通过研究其组成可以揭示地球化学过程中的诸多方面的信息。

所以IRMS技术和同位素一起作为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在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1]4.展望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质谱仪技术的一些规律。

首先质谱仪技术发展迅速,从而是世纪初到现在大概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技术转化时间的不断缩小,新技术应用到质谱仪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

这就使得质谱仪技术不断更新,越来越快。

其次,质谱仪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

我国的质谱仪发展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各研究小组力量相对薄弱,相互之间缺乏交流。

随着质谱仪应用的不断扩展,国内对质谱仪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质谱仪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要改变我国质谱仪行业的落后局面,要求建立起一批稳定的仪器研制团队,组织、推动仪器研制团队和使用单位密切结合,吸取国外质谱仪器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财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群策群力,发展适合国情的国产飞行时间质谱仪器,进而参与国际竞争。

[12]参考文献:1.哈尔滨工程学院:有机质谱解析:24-432.齐文启,曹磊,孙宗光.GC/MS仪器与发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用[J].现代科学仪器,1999,2(1):9-233.齐文启,孙宗光.ICP-MS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1998,(06):40-444.肖婕,安晓英,杨光辉.ICP-M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9,38(6):24-275.李晓娟,彭涛,陈冬东,等.质谱法在食品样本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农药学学报,2011,13(6):555-5676.杨倩,王丹,常丽丽,等.生物质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39-2467.粘青,周珍,杨博,等.高分辨率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酞胆碱[J].分析仪器,2007,(4):48-518.续宏,于天群.氦质谱仪进行汽轮机真空系统检漏的实践[J].山西电力技术,1998,(1):44-469.祝立群.台式离子阱质谱仪的串联质谱技术及应用[J].上海计量测试,2002,29(2):35-3610.李中平,李立武,杜丽,等.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7,33(5):14-1611.丁军平,周抗寒,唐立旭.等.小型阵列质谱仪及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17(1):74-7812.郭长娟,黄正旭,陈华勇.飞行时间质谱仪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J].现代仪器,2007,(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