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选址报告

合集下载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

弃土场选址报告范文一、选址目的弃土场是用于储存和处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弃土壤的场所。

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弃土处理的成本、工期和环境影响。

本次选址报告旨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弃土场选址,确保弃土处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选址原则1.地理位置:选址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减少运输成本和工期。

2.土地利用:选址应考虑到规划用地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确保弃土场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影响:选址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包括水源、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等。

4.交通条件:选址应考虑到交通便利度,确保运输车辆能够方便进出。

三、选址分析基于上述选址原则,我们对多个潜在的选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我们选取的三个具有潜力的选址地点:1.选址地点A该地点距离施工现场较近,运输距离短,节省运输成本和工期。

但该地点附近有一个重要的水源地,选址可能会对水源以及周边环境产生潜在风险。

此外,该地点还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以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2.选址地点B该地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但距离施工现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工期。

交通条件良好,运输车辆能够方便进出。

3.选址地点C该地点距离施工现场适中,运输成本和工期相对较低。

周边环境无重要水源和生态保护区,选址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该地点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以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四、选址决策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综合权衡各个选址点的优劣,最终决定选址地点C作为弃土场的选址。

虽然该地点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但由于周边环境相对较好且距离施工现场适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来解决。

此外,地点C的交通条件也相对较好,能够方便运输车辆进出。

五、选址方案基于选址地点C,我们制定了以下选址方案:1.进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包括合理划定弃土场边界、建设限高区域和绿化区域等。

2.根据环境要求,对选址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日益突出。

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既能有效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找到最佳选址方案。

二、选址因素分析1.人口密度:选址应考虑周边人口密度,以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能够满足需求。

2.环境影响:选址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

3.交通便利度:选址应考虑附近的交通网络,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输和物资供应能够顺利进行。

4.土地利用:选址应优先选择已经用于工业或废弃土地,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占用。

5.居民接受度:选址应考虑周边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接受程度,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选址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搜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人口统计等相关数据,进行初步评估。

2.评估模型建立:根据选址因素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对每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

3.候选地筛选:根据评估模型,将候选地进行筛选,确定一定数量的潜在选址。

4.多因素综合评价: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对候选地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佳选址方案。

四、最佳选址方案经过分析与评估,我们得出了最佳选址方案:位于城市南部,紧邻现有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地区。

以下是对该选址方案的具体说明: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密度适中,能够满足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需求。

2.环境影响:选址附近无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小。

3.交通便利度:选址附近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便于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输和供应。

4.土地利用:选址地区已经主要用于工业和废弃土地,避免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占用。

5.居民接受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选址附近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接受程度较高,不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风险评估作为决策者,我们也要清楚选址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风险,需要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1.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人民政府业主单位:****环卫处1.1.3选址依据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容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一、选址背景及必要性建筑垃圾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地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垃圾并保护环境,需要在适当的地点建设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项目选址进行论证,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选址要求1.地理位置合适:选址应位于城市的郊区或邻近地区,以便充分利用余土且不会对城市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2.交通便利:选址应靠近交通干道或者交通枢纽,方便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外来人员的进出。

3.生态环境相对稳定:选址区域应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的隐患,并且生态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以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4.社会接受度高:选址区域的居民应对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接受度,能够配合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能接受相关的环境影响。

三、选址方案根据以上选址要求,我们提出以下两个选址方案:1.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方案一:郊区空闲土地该方案选址于城市郊区的一块空闲土地,具体位置为城市东郊的A地区。

该地区目前处于空置状态,距离主要交通干道A公路约2公里,交通便利。

同时,该地区居民稀少,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优点:该选址方案不存在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干扰,交通便利度高。

缺点:距离主要交通干道A公路较远,建设道路和交通设施所需成本较高。

2.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方案二:城市周边红线内建筑废弃地该方案选址于城市周边红线内的一块建筑废弃地,具体位置为城市西南面的B地区。

该地区曾用于工业建筑,目前废弃且需要进行土地整治。

距离主要交通枢纽B火车站约1公里,交通便利。

同时,该地区周边有少量的居民区,但居民数量较少,对项目有一定的接受度。

优点:该选址方案地理位置相对靠近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度高。

缺点:项目建设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调查。

四、选址评估通过对以上两个选址方案的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选址方案一(郊区空闲土地)相对于选址方案二(城市周边红线内建筑废弃地),在交通便利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周边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减少对其生活的干扰。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材料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材料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1.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人民政府业主单位:****环卫处1.1.3选址依据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张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内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垃圾场地申请报告

垃圾场地申请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活生产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增长。

为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现向贵局申请在(某某地区)设立垃圾场地。

以下为具体申请报告。

二、项目背景(某某地区)位于(某某市)城区北部,区域面积(多少)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少)万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区道路硬化、公用设施建筑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环境卫生、市容整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由于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日渐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项目必要性1. 改善城市环境:设立垃圾场地可以有效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垃圾露天堆放,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垃圾场地的设立可以减少垃圾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垃圾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符合政策要求:设立垃圾场地是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的具体体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四、项目概况1. 场地位置:(某某地区)城区北部,交通便利,靠近城市主干道,便于垃圾运输。

2. 场地面积:占地面积约为(多少)亩,满足垃圾处理需求。

3. 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设施等。

4. 处理方式:采用分类收集、压缩中转、卫生填埋等处理方式,确保垃圾处理效果。

5. 运营管理:成立专业团队,负责垃圾场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确保垃圾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项目投资及效益1.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约为(多少)万元,其中设备购置、场地租赁、人员工资等费用。

2. 经济效益:项目运营后,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垃圾场筹备情况汇报

垃圾场筹备情况汇报

垃圾场筹备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垃圾场的负责人,现在向您汇报垃圾场的筹备情况。

自从确定了建设垃圾
场的计划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筹备,希望能为社会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已经完成了垃圾场选址工作。

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我们确定了一
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场地,这将有利于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垃圾场周边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力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已经完成了垃圾场的规划设计工作。

我们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进
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垃圾的分类、收运、处理等环节,力求在保障垃圾处理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在规划设计中加入了绿化、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以确保垃圾场的建设符合环保要求。

另外,我们也在筹备垃圾场的建设资金。

我们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争
取到了一定的建设资金支持。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的资金支持途径,希望能够尽快启动垃圾场的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筹备垃圾场的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工作。

我们已经邀请了
相关专家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培训,以确保垃圾场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采购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垃圾场的筹备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努力,力
争尽快启动垃圾场的建设工作,为社会环境治理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此致。

敬礼。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

关于选址废物回收场的报告一、引言废物回收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环保行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为了推动废物回收事业的发展,选址一个合适的废物回收场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将就如何选址废物回收场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选址因素分析在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 环境因素废物回收场的选址应避开人口密集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同时避免与重要景观和文化遗产冲突。

选址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选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交通因素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优先考虑交通便利的地点,以便废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够高效进行。

同时,距离道路和铁路的近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 地质因素选址废物回收场时,应避免选择地质不稳定或易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地下水水位和土壤条件也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4. 社会因素考虑到废物回收场的影响范围,应避免选址在居民区附近,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和反对声音。

此外,选址时还需要了解当地政策和法规,确保选址符合法律规定。

三、选址流程为了确保选址废物回收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遵循以下选址流程:1. 数据收集收集与选址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环境保护区划等,为后续分析和评估提供基础。

2. 因素评价根据选址因素分析,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和权重确定,以确定各因素对选址的重要性。

3. 空间分析利用GIS等空间分析工具,综合考虑各因素的空间分布,进行选址区域的确定。

4. 剩余冲突解决在选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素冲突的情况,需进行剩余冲突解决,通过调整因素权重或灵活选址等方式解决。

5. 可行性评估对选址后的场地进行可行性评估,评估选址方案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6. 报告撰写根据选址流程的结果,撰写选址报告,详细描述选址的分析、决策和可行性评估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本报告通过分析选址废物回收场的因素和流程,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选址废物回收场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交通、地质和社会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场选址报告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第一章项目概述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1.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人民政府业主单位:****环卫处1.1.3选址依据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张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内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项目概况1.2.1建设规模与目标1、****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规划用地面积300亩。

2、设计使用年限30年。

3、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80吨。

1.2.2备选场址方案经****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环卫处等单位多次现场勘查,共拟定了五处选址方案。

1、*****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2、*****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3、*****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4、*****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5、*****黄金湾场址问题与建议1.3.1问题*****自西向东流经****区,是****城区饮用水源地。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NNE),夏季为东风。

因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场址既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条件不可兼得。

1.3.2建议****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场址尽量选择在*****市城区段的下游,同时,项目场址与市城区之间应有山峦阻隔,并有一定的保护距离。

1.3.3结论1、经过实地勘察,*****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黄金湾3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450万立方米左右,能满足****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设计规模要求。

*****关门岩村马档口与*****梳妆塔村苦菜溪2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300万立方米左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要求。

2、经过综合比选,*****黄金湾场址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距离较近,山体植被丰富,项目建设将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并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较大,不太适宜建设垃圾填埋场。

对比之下,*****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两个备选场址适宜****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项目建设,其中以煤炭湾场址最为适宜。

第二章场址技术条件比较场址方案比较2.1.1黄家垉场址*****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略倾的U 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比较狭小,适宜建设垃圾场。

(3)该场址谷内相当宽阔,山坡比较平缓。

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5)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6)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1)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2)该场址场外道路需经过一个宽约2米,高约4米的铁路涵洞,垃圾运转车辆无法通行,而扩建该铁路涵洞,则需要单独做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广铁集团批准,手续繁杂。

因此,项目进场道路需要从该铁路涵洞以西约500米处的铁路桥下经过,然后新建一条公路,新建及扩建公路总长约4700米。

(3)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24户,其中楼房14户、平房10户,谷底及谷口有农田约28亩,拆迁相对较多。

2.1.2马档口场址*****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在黄家垉场址以西500米处,距市城区中心约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倾斜的V 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小。

(3)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2、不利因素(1)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2)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约40户,谷口有农田约5亩,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不愿接受。

(3)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好,且山谷为当地居民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需要为当地居民重建取水水源,不符合环评有关规定。

2.1.3煤炭湾场址*****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城区段中下游南部山区,在原三望坡垃圾简易处理场西侧约1000米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 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场。

(2)该场址谷底宽阔,山坡较缓,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3)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从该场址附近经过,届时交通条件很好。

(4)该场址由于距原三望坡简易垃圾堆放场仅1000米左右,加上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乐意接受。

(5)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中下游,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且距****城区较近,但场址朝向为坐北朝南,其背面所靠山峦自然将其阻隔在市城区范围之外,同时该场址自然水流为由北向南再转东汇入*****城区下游,同样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6)该场址山体植被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7)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仅有居民8户,农田约10亩,无经济林作物,项目建设拆迁量少。

2、不利因素(1)在张沅公路未建成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很差,沿途居民较多,存在环境敏感点。

(2)土木溪水厂的饮水通道从该场址库区高端尾部经过,须建设垃圾子坝,将该水管通道隔离在垃圾填埋场范围之外。

(3)该场址内铺设有国防光缆,项目建设需要将国防光缆移位,虽然该国防光缆不在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范围之内,移位成本也不大,但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位申报审批手续。

2.1.4苦菜溪场址*****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山区,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三岔隧道东南约公里处的山坳,现有公路距市城区中心约公里,张沅公路建成通车后距市城区中心约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远离****城区,既能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能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选址条件。

(2)该场址南、北、西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东倾斜的V 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

(3)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后,该场址交通便捷。

(4)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拆迁,谷内仅有一个生猪养殖场及5亩农田。

(5)当地村民对项目建设表示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1)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之前,交通非常不便。

(2)该场址位于省道与河流对岸,项目建设需要在河上架设高架桥。

(3)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周围植被及水原生态非常好,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大。

2.1.5黄金湾场址*****黄金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北,*********城区段上游,龚家垴村以北约公里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10公里(其中S1801线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市夏季风向下方,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 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坝。

(3)该场址谷内宽阔,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能利用S1801线,交通便捷。

(5)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房屋拆迁。

(6)该场址所在地龚家垴村群众基础好,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乐意接受且态度积极。

2、不利因素(1)该场址距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仅20余公里,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仅一山之隔,且位于*****城区段上游,不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地表水汇集形成径流穿过S1801线后沿公路由东向西流经龚家垴全村,同时山谷为当地部分居民饮用水源地。

(3)该场址进场道路建设须拆迁居民楼房2户、宅基1户,并征收经济林(当地居民在农田里光种梨树)约30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