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发
发
病
病
TIA
年
状
龄
态
进
意
展
识
速
状
度
态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病例讨论PPT课件

反射异常:额叶运动前区病变,对侧出现强握反射、摸 索反射、犬反射及早期出现对侧紧张性反射,对侧上 肢勒李氏(Leri)反射。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病变,约半数患者出现坐立、行 走障碍、转身不稳,易向病灶对侧倾倒。
• 运动性失语: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完全失去讲话能力,但发 音及舌运动肌能良好;部分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发出一定言 语,但词汇贫乏,言语缓慢,语法错误,常说错话。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TIA和脑卒中史 ✓ 吸烟和酗酒 ✓ 高脂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其它
脑卒中危险因素
体重超重
高血压
overweight
高脂血症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causes
糖尿病
diabetes
like eating fat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脑梗死病例讨论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一般情况:患者,女,63岁,泉州,已婚,于2018.4.2入院。
主 诉: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4天。
现病史:缘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感头晕, 以昏沉感为主,无头痛,无意识不清及四肢无力,无视物旋 转,无复视及眼球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无 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 无肢体抽搐,无畏寒发热,无二遍失禁等不适,就诊当地卫 生所,予参麦等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左侧肢体麻 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无 法行走,口角向右侧歪斜,饮水稍呛咳,左侧肢体感觉减弱, 3天前转诊安溪和兴医院,查头颅CT:双侧脑室旁及右侧基 底节、左侧颞叶低密度灶,考虑多发脑梗塞及脑白质病变, 经“丹参、血塞通”,“吡拉西坦、胞磷胆碱”,“兰索拉 唑、奥扎格雷”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就 诊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1.右侧内囊梗塞;2.脑白质变形。 门诊拟“急性脑梗塞”收治入院。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病变,约半数患者出现坐立、行 走障碍、转身不稳,易向病灶对侧倾倒。
• 运动性失语: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完全失去讲话能力,但发 音及舌运动肌能良好;部分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发出一定言 语,但词汇贫乏,言语缓慢,语法错误,常说错话。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TIA和脑卒中史 ✓ 吸烟和酗酒 ✓ 高脂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其它
脑卒中危险因素
体重超重
高血压
overweight
高脂血症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causes
糖尿病
diabetes
like eating fat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脑梗死病例讨论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一般情况:患者,女,63岁,泉州,已婚,于2018.4.2入院。
主 诉: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4天。
现病史:缘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感头晕, 以昏沉感为主,无头痛,无意识不清及四肢无力,无视物旋 转,无复视及眼球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无 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 无肢体抽搐,无畏寒发热,无二遍失禁等不适,就诊当地卫 生所,予参麦等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左侧肢体麻 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无 法行走,口角向右侧歪斜,饮水稍呛咳,左侧肢体感觉减弱, 3天前转诊安溪和兴医院,查头颅CT:双侧脑室旁及右侧基 底节、左侧颞叶低密度灶,考虑多发脑梗塞及脑白质病变, 经“丹参、血塞通”,“吡拉西坦、胞磷胆碱”,“兰索拉 唑、奥扎格雷”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就 诊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1.右侧内囊梗塞;2.脑白质变形。 门诊拟“急性脑梗塞”收治入院。
脑梗死病例分享ppt课件

.
5
病情介绍
辅助检查: (2016-9-24)血常规、肝肾功及电解质、凝血全套、血气
分析均未见异常。 (2016-9-26)尿常规正常。 (2016-9-26)血脂全套:甘油三酯2.08mmol/L↑
.
6
病情介绍
静脉溶栓前颅脑CT(发病1小时22分)
.
7
病情介绍
静脉溶栓后颅脑CT(发病29小时)
.
17
谢谢
.
18
家 族 史:父母已故,母亲生前有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 患者一哥、一姐均患高血压病。
.
4
病情介绍
入 院 查 体 : T 36.2 ℃ , P 80 次 / 分 , R 20 次 / 分 , BP 150/90mmHg。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查体合作。时间、地点 、人物定向力正常,计算力、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 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 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双侧软腭上抬对称有力 ,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 5级,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1级,右上下肢肌张力 减低。左侧共济检查正常。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 反 射 正 常 。 右 侧 Babinski 征 及 Chaddock 征 阳 性 , 左 侧 Babinski征及Chaddock征阴性。
病例分享
.岁,汉族,无职业 B203163 入院时间:2016年9月25日 主 诉: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22小时。 现 病 史:患者于2016年9月24日中午12:40分躺在床上休
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当时右上下肢完全不能活动 ,伴不能言语,但能听懂家人谈话。无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无视物成双、意识不清。家人将患者急送至我院 急诊科,于14:02分行颅脑CT检查示:左顶叶低密度软化 灶,余未见异常。查血常规、生化常规、凝血全套均
脑梗死经典ppt课件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 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 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 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 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 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 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
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 ①吸烟酗酒。 ②便秘。③体育锻 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 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 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 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
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 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 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 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 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 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
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 ①吸烟酗酒。 ②便秘。③体育锻 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 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 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 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
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脑梗死 -病例分析PPT课件

D10:出现顽固性恶逆,加用甲氧氯普安,肌注,未见好转。 D11:夜间着凉,加用感冒退热颗粒、抗病毒口服药; D12:加用巴氯芬;复查DWI显示:新发右侧基底节区急性
梗塞。 D13:查头部CTA后到康复科进行针灸康复时突发寒战、高
热、呼吸急促,无意识不清。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 度测定、氧气吸入:心率:110次/分,血压187/122mmHg, 体温39.9℃,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柴胡2ml肌注。 10min后无明显缓解症状,再次给予异丙嗪25mg。急查血 细菌培养及血细胞分析。10min后症状缓解。并且复查血常 规检查:中性粒细胞 85.8%;淋巴细胞百分比11.1%;中性 粒细胞计数 7.0;淋巴细胞计数 0.9;血小板263;血细胞压 积0.273;ANA+ANA :未见异常。风湿:C-反应蛋白 34.4 ;肿瘤:正常;甲功:正常;给予阿加曲班、尤瑞克林及依 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例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
带教药师:樊蓉 孙宇
带教医生:杨旭
1
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CVD) 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1、根据脑功能缺损持续时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4h 脑卒中(stroke):>24h
2、根据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和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用法双:抗治75疗:mg ,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23
具有明确疗效的神经保护剂
1 钙离子拮抗剂
由于钙离子在细胞生理、病理中的特殊作用,钙通道 阻滞剂在其中起到防止神经元内钙超载,减轻细胞水肿的 作用。代表药物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氟桂嗪等已广泛 用于临床治疗,且作用明显。
梗塞。 D13:查头部CTA后到康复科进行针灸康复时突发寒战、高
热、呼吸急促,无意识不清。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 度测定、氧气吸入:心率:110次/分,血压187/122mmHg, 体温39.9℃,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柴胡2ml肌注。 10min后无明显缓解症状,再次给予异丙嗪25mg。急查血 细菌培养及血细胞分析。10min后症状缓解。并且复查血常 规检查:中性粒细胞 85.8%;淋巴细胞百分比11.1%;中性 粒细胞计数 7.0;淋巴细胞计数 0.9;血小板263;血细胞压 积0.273;ANA+ANA :未见异常。风湿:C-反应蛋白 34.4 ;肿瘤:正常;甲功:正常;给予阿加曲班、尤瑞克林及依 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例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
带教药师:樊蓉 孙宇
带教医生:杨旭
1
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CVD) 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1、根据脑功能缺损持续时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4h 脑卒中(stroke):>24h
2、根据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和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用法双:抗治75疗:mg ,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23
具有明确疗效的神经保护剂
1 钙离子拮抗剂
由于钙离子在细胞生理、病理中的特殊作用,钙通道 阻滞剂在其中起到防止神经元内钙超载,减轻细胞水肿的 作用。代表药物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氟桂嗪等已广泛 用于临床治疗,且作用明显。
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讨论ppt

MRI检查
02
MRI可发现早期梗死灶,并可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
其他影像学检查
03
如超声、DSA等,可帮助了解血管病变情况。
神经电生理诊断
EEG
脑电图可了解脑功能状态,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EMG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了解神经肌肉病变情况。
其他电生理检查
如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等,可评估脑功能状态。
01
患者姓名、性别、病、高血脂等。
患者家族史,如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03
病例诊疗过程
就诊时间
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及初步诊断时间。
检查项目及结果
患者进行的相关检查及其结果,如影像 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治疗措施
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康 复治疗等。
06
结论与展望
脑梗死临床诊疗的局限性及挑战
脑梗死诊断标准的差异
01
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治疗效果不理想
02
现有的治疗手段仍难以完全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03
需要更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并发症。
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前景
早期诊断和预防
个体化治疗
通过研究更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标志物,实现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04
治疗与预后
脑梗死的治疗现状
01
药物治疗
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减少并发症。
02
血管再通
包括机械取栓和药物溶栓等方法,可尽快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预后
。
03
神经保护
应用神经保护剂减轻脑损伤,如依达拉奉等。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在使用改善脑循环和代谢药物时,需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风险。
2024/3/26
18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2024/3/26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 以治疗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方法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 炎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 引发脑梗死。
4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 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梗死的 危险因素。
2024/3/26
5
03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 复发。
2024/3/26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病历分享PPT课件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 死
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
预后与随访
预后
左侧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口角歪斜改 善,言语清晰度提高
随访
定期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继续抗血小 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加强康 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03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历一:典型脑梗死病例 •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
通过分享病历,帮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交流经验
搭建平台,让医护人员分享脑梗死病例的诊治经验,共同提高诊疗 水平。
预防与康复结合
加强脑梗死预防和康复的结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识别与诊断
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关注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 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4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01
患者张三,男性,68岁。
促进规范治疗
通过病历分享,推广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分享病历的意义
01
02
03
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帮助 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脑梗 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提高 临床诊治能力。
拓宽诊断思路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 死
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
预后与随访
预后
左侧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口角歪斜改 善,言语清晰度提高
随访
定期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继续抗血小 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加强康 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03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历一:典型脑梗死病例 •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
通过分享病历,帮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交流经验
搭建平台,让医护人员分享脑梗死病例的诊治经验,共同提高诊疗 水平。
预防与康复结合
加强脑梗死预防和康复的结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识别与诊断
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关注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 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4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01
患者张三,男性,68岁。
促进规范治疗
通过病历分享,推广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分享病历的意义
01
02
03
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帮助 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脑梗 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提高 临床诊治能力。
拓宽诊断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利维300毫克 ST 丁苯酞100毫升 BID
h
19
病情演变
7天后患者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可做简单发音,右上肢无 力同前,右下肢可平移。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言语不利,被动体位,左侧鼻唇沟 稍变浅,伸舌右偏,心肺(一)。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 肌力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腱试验不能 完成。深浅感觉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目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0mmol/L。 NIHSS评分:**分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运动性失语,被动体位 ,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心肺(一)。四肢 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指鼻试验、 跟膝腱试验不能完成。深浅感觉正常存在。病理征 未引出。
NIHSS评分:20分
h
15
诊断
? 大面积脑梗塞
h
16
头颅MRI(DWI)
h
17
头MRA
2年前
h
18
治疗
h
20
2013年缺血性卒专家共识关于丁苯酞的叙述
丁苯酞能够改善卒中后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 、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 功能的目的,其中可能通过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 血管内皮及线粒体功能、保护血脑屏障等环节,而 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h
21
小结
丁苯酞是失去溶栓机会病人的最优选项之一。 丁苯酞对大血管斑块、狭窄甚至闭塞,具有协同 缩小斑块、畅通血管、改善一级脑循环作用。 丁苯酞具有消除脑水肿,缩小梗塞面积,增加侧 枝循环,改善病情预后等作用。 丁苯酞“重构脑循环、保护线粒体”作用机制值 得肯定。 卒中指南推荐的特异性治疗中,关于其他改善脑 血循环的药物--丁苯酞,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 用价值。
h
22
思考
1.早期急诊介入治疗会不会更好? 2.接下来二级预防方案? 3.需不需要进一步DSA检查?
h
23
谢谢
h
24
h
5
病历
本次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言语不利,左 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心肺(-)。四肢肌张力 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腱 试验差。
NIHSS评分:4分
h
6
ABCD2量表
48岁,0 分 180/100,1 分
单肢,2分
1天,2分
有,1分
h
总评分,6分 7
本次入院头颅CT 左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
h
8
血常规
h
9
PT、APTT
h
10
生化全项
h
11诊断
1.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Ⅲ级 极高危
h
13
治疗
阿托伐他汀20毫克 QD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 QD 依达拉奉30毫克 BID 疏血通3支QD 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
h
14
病情演变
第二天晨起时患者出现精神差,嗜睡,言语含 糊不清,右上肢不能上抬,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 不能屈伸。
丁苯酞 临床使用体会
h
1
病历
张XX,男性,48岁。 主诉:言语不利1天、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 利、构音不准,呈持续性发作,当时未引起家人重 视,未治疗。2小时前晨起时发现右侧肢体无力, 表现为右上肢上抬困难,右手持物力量差,自行站 立行走向一侧偏斜,呈持续性发作,无头痛、头晕 及流涎,无耳鸣、耳聋及复视。伴有精神不振、反 应迟钝,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无昏迷、抽搐及二 便失禁。
h
2
病历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病”10余年,未规律治 疗;6年前发现“糖尿病”,间断注射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可;2年前出现周身无力,当时查头颈 CT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 中度狭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 他汀”,近10余天自行停药。
h
3
2年前CTA
h
4
2年前头颅MRI 多发缺血灶
h
19
病情演变
7天后患者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可做简单发音,右上肢无 力同前,右下肢可平移。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言语不利,被动体位,左侧鼻唇沟 稍变浅,伸舌右偏,心肺(一)。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 肌力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腱试验不能 完成。深浅感觉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目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0mmol/L。 NIHSS评分:**分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运动性失语,被动体位 ,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心肺(一)。四肢 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指鼻试验、 跟膝腱试验不能完成。深浅感觉正常存在。病理征 未引出。
NIHSS评分:20分
h
15
诊断
? 大面积脑梗塞
h
16
头颅MRI(DWI)
h
17
头MRA
2年前
h
18
治疗
h
20
2013年缺血性卒专家共识关于丁苯酞的叙述
丁苯酞能够改善卒中后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 、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 功能的目的,其中可能通过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 血管内皮及线粒体功能、保护血脑屏障等环节,而 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h
21
小结
丁苯酞是失去溶栓机会病人的最优选项之一。 丁苯酞对大血管斑块、狭窄甚至闭塞,具有协同 缩小斑块、畅通血管、改善一级脑循环作用。 丁苯酞具有消除脑水肿,缩小梗塞面积,增加侧 枝循环,改善病情预后等作用。 丁苯酞“重构脑循环、保护线粒体”作用机制值 得肯定。 卒中指南推荐的特异性治疗中,关于其他改善脑 血循环的药物--丁苯酞,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 用价值。
h
22
思考
1.早期急诊介入治疗会不会更好? 2.接下来二级预防方案? 3.需不需要进一步DSA检查?
h
23
谢谢
h
24
h
5
病历
本次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言语不利,左 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心肺(-)。四肢肌张力 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腱 试验差。
NIHSS评分:4分
h
6
ABCD2量表
48岁,0 分 180/100,1 分
单肢,2分
1天,2分
有,1分
h
总评分,6分 7
本次入院头颅CT 左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
h
8
血常规
h
9
PT、APTT
h
10
生化全项
h
11诊断
1.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Ⅲ级 极高危
h
13
治疗
阿托伐他汀20毫克 QD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 QD 依达拉奉30毫克 BID 疏血通3支QD 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
h
14
病情演变
第二天晨起时患者出现精神差,嗜睡,言语含 糊不清,右上肢不能上抬,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 不能屈伸。
丁苯酞 临床使用体会
h
1
病历
张XX,男性,48岁。 主诉:言语不利1天、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 利、构音不准,呈持续性发作,当时未引起家人重 视,未治疗。2小时前晨起时发现右侧肢体无力, 表现为右上肢上抬困难,右手持物力量差,自行站 立行走向一侧偏斜,呈持续性发作,无头痛、头晕 及流涎,无耳鸣、耳聋及复视。伴有精神不振、反 应迟钝,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无昏迷、抽搐及二 便失禁。
h
2
病历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病”10余年,未规律治 疗;6年前发现“糖尿病”,间断注射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可;2年前出现周身无力,当时查头颈 CTA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 中度狭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 他汀”,近10余天自行停药。
h
3
2年前CTA
h
4
2年前头颅MRI 多发缺血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