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广西大学博士毕业条件

合集下载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广西师范大学自1932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持“自强不息、教书育人”的校训,为培养人才提供高水准的人才培养。

博士学位课程的实施,对以高学历教师和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动力。

广西师范大学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博士毕业要求。

一、课程要求:
1、拟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先修满指定的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
2、每学期学生必须参加每学期规定的毕业实习课程,取得满意成绩;
3、毕业前学生需要参加学术讨论会,向研究论文指导老师汇报论文研究进展;
4、毕业前学生必须完成论文研究并获得颁发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成绩。

二、论文要求
1、论文必须是原创性的,具有鲜明的学术性;
2、论文应当包含丰富的实证资料,学术性和观点性要有显著的扩展与贡献;
3、论文应当涉及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讨论应当清楚、简明、有条理;
4、论文应当用国标格式(国家标准)书写和排版,字数不少于
3000字;
5、论文答辩成绩至少达到优秀以上。

博士毕业标准

博士毕业标准

博士毕业标准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的学位,是对学生在某一领域内掌握深厚的学术知识和研究能力的认可。

因此,博士毕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保障。

那么,博士毕业标准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要求呢?首先,博士毕业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且能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支撑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选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博士毕业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具有高水平的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和逻辑结构,撰写出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诚信意识,能够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且能够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再次,博士毕业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参与学术讨论,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并且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最后,博士毕业标准还要求学生在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高尚的品质。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品质。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博士毕业标准是对学生在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只有学生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因此,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努力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博士毕业标准的要求。

博士毕业要求

博士毕业要求

博士毕业要求博士毕业要求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培养,要求其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以下是博士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学术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完成规定学分的学术课程学习。

学生需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修读相应的学术课程。

学术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如学术英语、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

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按照学院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术课程学习,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二、学术研究任务: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研究任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需选择研究方向,并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学生需要进行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

三、学术论文发表: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

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报告等,与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

此外,学生需要按照学院要求,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数量,达到一定的要求。

学术论文需要通过具有一定评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进行发表。

四、学术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通过答辩进行学术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学生需按照学院的要求,准备论文答辩的相关材料,并筹备答辩的演讲内容。

答辩过程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最终答辩。

学生需要在答辩过程中,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有学术价值的,并能回答相关专家对于研究内容的提问。

以上是博士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术课程学习、学术研究任务、学术论文发表以及学术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可以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条件

博士毕业条件

博士毕业条件博士毕业条件是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满足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包括学术要求、研究要求和其他要求等。

首先,博士毕业条件中的学术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选择一个研究领域,并完成系统深入的学习。

在学术方面,博士毕业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并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

博士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考试来积累和检验自己的学术能力。

同时,博士生需要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其次,研究要求也是博士毕业条件中的重要要求。

博士生需要在自己所选择的研究领域中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需要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并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博士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要求也包括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

此外,博士毕业条件还包括其他一些要求。

例如,博士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要求,这是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进一步考核。

博士生还需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另外,有些学校还可能要求博士生参与教学工作或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对于博士生来说,承担这些额外的要求,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博士毕业条件包括学术要求、研究要求和其他要求等。

博士生需要在学术上具备一定的水平,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成功通过学位论文的答辩。

在研究上,博士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并在其所选择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此外,博士生还需要满足一些其他要求,如学术交流和教学参与等。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博士生才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

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

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
全日制博士毕业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成课程要求:全日制博士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业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或课程。

这些课程可能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研讨课等。

2. 完成研究课题:博士生需要独立完成一项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可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理论研究等。

3. 发表论文:博士生需要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并在相关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

发表论文是评判博士毕业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

4.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博士生需要按照学校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整理成一份博士论文,并进行答辩。

答辩一般由导师、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审。

5. 符合学校要求:各大学对全日制博士毕业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博士生需要满足学校制定的其他要求,如修满学制、完成实习或学术交流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具体情况可能会因学校、专业和国家等因素有所不同。

学生应在入学时与导师或学院确认具体要求。

博士毕业的条件

博士毕业的条件

博士毕业的条件博士毕业是指完成所有博士学位要求,并通过学位评定答辩后,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

博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中最高的学位,其获得条件相对较为严格。

下面是博士毕业的一般条件:1. 学术修业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独立创新课程,并取得一定学分。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要通过学位考试,测试其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2. 研究工作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

这篇论文必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贡献,能够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论文的撰写需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审核,并满足学校的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 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博士毕业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指导教师及其他教授组成,评审学位论文的质量,提出评议意见。

研究生需要通过论文答辩,回答委员会成员的问题,证明自己对研究课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4. 学术活动参与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术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参与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科研项目等。

这些经历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时间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到五年。

在这个期间,研究生需要完成学术修业要求、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答辩。

同时,学校还有着一些对于毕业时间的规定,如最长学制和最少学制等。

总体来说,博士毕业的条件相对较为严格,需要学术修业、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答辩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证博士研究生通过系统研究培养,具备独立科研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为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博士学位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术研究水平的认可,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博士生毕业条件

博士生毕业条件

博士生毕业条件
博士生毕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要求:博士生在毕业前需要顺利完成所有学术要求,包括修完所有学分课程、通过学术考试、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2. 科研成果:博士生需要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需要在学科领域内做出独立、原创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可以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并且在论文答辩时能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辩证。

3. 学术能力:博士生需要具备深入研究学科的能力,包括对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有深入的了解,具备扎实的科研方法论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解决学科中的难题,并能够在学术交流中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学术道德: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保密他人的研究信息,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虚假数据等。

5. 学位论文:博士生需要完成一篇符合学科要求和学术标准的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论文要求内容独立、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并在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博士生毕业条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要求体系,不仅
要求学术层面的表现,还要求学术道德和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满足以上要求,博士生才能符合毕业条件,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标准

博士毕业标准

博士毕业标准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其授予标准既是对学术研究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博士毕业标准是指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业时应达到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

下面将从学术研究能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详细介绍博士毕业标准。

首先,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这包括对所学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博士毕业生应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在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学术问题,并对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其次,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

这包括诚实守信、严谨求实、尊重学术权威、尊重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等。

博士毕业生应该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博士研究生还应该尊重学术权威,虚心学习,乐于探讨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的学术观点,不做恶意攻击和诋毁他人的行为。

最后,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

这包括规范的学术写作能力、规范的学术交流能力、规范的学术合作能力等。

博士毕业生应该能够准确地引用文献,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遵守学术期刊的投稿规定,遵守学术会议的交流规范,尊重合作伙伴的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的学术权益。

总之,博士毕业标准是对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能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博士研究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保持规范的学术行为,为学术研究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广大博士研究生能够牢记博士毕业标准,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申请人在学校规定的有效统计刊物上发表(含录用) 2篇(含2篇)以上,其中1篇必须在学院规定的期刊目录内发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3.申请人在学校规定的有效统计刊物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并至少有1项专利授权或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
(说明:[1]核心期刊必须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分类表(2004年版)中排名前50%的期刊;[2]三大索引为EI、SCI、ISTP收录期刊;[3]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为经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
从2007级开始执行。
4
化学化工学院
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
2.核心期刊[1]≥2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1篇(项);
3.核心期刊[1]≥1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2篇(项);
4.核心期刊[1]≥0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3篇(项)。
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
2.在校博士生,此前已经完成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申请学位有效。
5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1.在国内核心期刊[1]或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1篇(项);
2.核心期刊[1]≥1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2篇(项);
3.核心期刊[1]≥0篇,三大索引[2]或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3]≥3篇(项)。
(说明:[1]中文核心期刊必须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分类表(2004年版)中期刊;[2]三大索引为EI、SCI、ISTP收录期刊;[3]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
学院规定的期刊目录: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原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生理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农药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昆虫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中草药、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玉米科学、国外的SCI刊物(影响因子2.0以下)。
学科规定的期刊目录:
1.IEEE、IEE汇刊
2.本领域国外SCI收录刊物
3.中国科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
3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申请人在学校规定的有效统计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含2篇)以上,其中1篇必须在学科规定的期刊范围内发表,或被SCI、EI索引。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学院建议和鼓励用英文发表论文。未达到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
2.在影响因子2.0以下(不含2.0)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1.以上2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2.从2006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7
农学院
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附件:
广西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细则(试行)
(一)博士学位


学院
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及要求
备注
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
2.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
3.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
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2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含2篇)以上,所发表论文中必须有1篇国外学术会议或国外期刊的外文论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未达到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
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
2.从2007级开始执行。
6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学科规定的期刊目录:
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勘察、现代隧道技术、空间结构、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结构工程师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科学通讯、工程力学、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进展、空气动力学学报、振动与冲击、振动工程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应用数学与力学、应用力学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建筑、施工技术、计算力学学报、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自然灾害学报、中国水土保持、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科学及相关外文专业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