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4新闻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4新闻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史论考试时间:2013年1月6日上午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国际新闻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癸丑报灾2.《向导》周报3.《西行漫记》4.爱德华·默罗5.新闻价值6.报刊的四种理论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简述《解放日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报刊的特点。
3.简析“作为框架的新闻”。
4.简析“走转改”活动所体现的新闻理念。
三、分析论述题(共80分,每题40分)1.从邹韬奋的办刊经历中理解并阐述“韬奋精神”。
2.试析微博时代新闻生产变化的一面和相对稳定的一面。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史论考试时间:2013年1月6日上午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国际新闻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癸丑报灾答:“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
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
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长沙、成都、福州、南昌、开封等地的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者。
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和民国元年的500家相比,锐减300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
因为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2.《向导》周报答:《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
2011~2013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控制实验2.法兰克福学派3.维基经济学4.结构功能主义5.滚雪球抽样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之中的动物”,请谈谈这句话对传播学的意义。
3.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
4.什么是大众传媒麻醉的负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这个负功能还存在吗?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偷菜”是互联网上非常火爆的一款游戏,也因为其对传播伦理和公民道德的挑战而有着众多争议。
从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请从我国网络游戏管理与传播伦理道德角度谈对“偷菜”游戏的看法。
2.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理解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控制实验答:控制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招生专业:传播学研究方向: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控制实验2.法兰克福学派3.维基经济学4.结构功能主义5.滚雪球抽样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之中的动物”,请谈谈这句话对传播学的意义。
3.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
4.什么是大众传媒麻醉的负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这个负功能还存在吗?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偷菜”是互联网上非常火爆的一款游戏,也因为其对传播伦理和公民道德的挑战而有着众多争议。
从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请从我国网络游戏管理与传播伦理道德角度谈对“偷菜”游戏的看法。
2.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理解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招生专业:传播学研究方向: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控制实验答:控制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2013 年北大 615 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喜讯】38人状元集训录取32人+调剂录取4人开创考研辅导行业通过率神话阅卷人出题人领衔辅导,专注考研,始于2006打卡签到封闭集训,400多名状元共同见证育明教育是如何实现历年较高通过率的呢??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3年北大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App2、参与是观察3、凝视4、媒介社会化5、框架二、简答1、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联系与区别。
2、网络民意能否代表主流民意,谈谈你的看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3、意见领袖是如何成长的及在网络上发展。
4、对待媒介你是采用技术决定论态度还是社会决定论态度?三、论述1、谈谈人民网上市的看法。
2、有的人认为网络匿名性保护公众隐私,有的人不这么认为,谈谈你的看法。
关于2013年北京大学考研初试考点考场安排和考试用具的通知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规则要求:考生迟到15分钟后,不得参加当次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专业课教师咨询QQ :3060146320或1396047358一、关于考场安排的说明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本人《准考证》,其上已注明参加入学考试的考场及所属教学楼、教室的名称。
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考生,考场安排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教学楼。
2、北京大学校本部及北达资源中学考场分布示意图请参见“北京大学考场位置图”(见附图)。
3、考生应于考试前一天(1月4日)了解考场所在位置及交通情况。
由于北达资源中学尚有期末考试,请【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勿进入其校园。
2013年北京大学新传院专硕专业基础真题及解析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2013年北京大学新传院专硕专业基础真题
一、论述(65分)
【育明教育解析】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进行试题设置考查,网络媒体是今年考查的重点,各大高校几乎都有考查,北大今年的试题依旧坚持以往的风格,试题的开放性较强
通过杨达才“杨表哥“事件分析网络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二、操作
【育明教育解析】新闻“走转改”已经连续考查两年,2012年真题刚考查,2012013
3年真题再度考查,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提示注意对历年真题的分析。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40分)
2.假如你是记者,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拟定一个采访方案,包括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报纸、电视、广播、全媒体均可)(45分)。
2014—2015年北京大学613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北京大学613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万法)招生专业:传播学研究方向: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数据2.法兰克福学派3.情感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4.发展传播学5.健康传播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何为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哪些基本问题?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基本观点与内容。
3.根据托马斯的角度,解释社会与媒体的关系。
材料: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他甚至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
4.简述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大众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代表理论。
2.根据相关理论与观察,谈谈你对数字鸿沟的看法。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万法)招生专业:传播学研究方向: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数据答: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资讯。
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获得的数据,而采用所有数据。
大数据是由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所伴生,被相关部门、企业采集的,蕴含数据生产者真实意图、喜好的,非传统结构和意义的数据。
大数据的特点是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北京大学611传播学综合知识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一、 专业介绍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 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 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三、2015 北京大学 611 传播学综合知识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参考书
01《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 0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03《传播学概论》施拉姆 04《传播学》沙莲香 05《传播学引论》李彬 06《传播学》 邵培仁 高等教育 07《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及应用》 华夏出版社 沃纳.赛佛林等 08《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 戴元光 复旦
50 50 80
80
50 50 80
80
50 50
90
50
120
40 40
90
50 50
90
国家 A 类分数线
国家 A 类分数线
报考管理类,公 共课不低于 50 分,专业课不低 于 90 分,总分不 低于 350;报计算 300 机辅助翻译公共 课不低于 50 分, 专业不低于 90 分,总分不低于 360。
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交叉学科, 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但 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从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上找到依据和坐标。因为, 它的构建,同众多相关学科对它的哺育和催动是分不开的。
(1)、统考:
考试科目 学科门类
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万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媒介社会化
2.APP
3.凝视(gaze)
4.框架理论
5.参与式观察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有关传媒的研究中,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分别被称为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请简要阐述这两种观点的主旨,并评述之。
2.意见领袖是如何产生的?网络意见领袖与传统人众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含义是一样的吗?请说明理由。
3.简述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4.互联网民意能否代表主流民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互联网技术对隐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观点认为网络中的匿名性可以增进我们当下的隐私保护,也有观点认为数字技术对隐私构成了威胁。
请你从传播学的视角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2.请谈谈你对人民网上市的看法。
真题及详解
北京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万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媒介社会化
答:媒介社会化是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出现一些新的媒介形态,这些媒介形式与传统的工具化倾向较重的大众传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没有明显的工具化和统一把关的集中表达,是分散的、代表社会的网络型新媒介,此类形式的媒介将以往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为多对多的“对话”方式。
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献和反馈,模糊了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
它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2.APP
答:APP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
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
开始APP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 作为一种萌生与iphone的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淘宝开放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
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
3.凝视(gaze)
答:“凝视”是指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运用传播技术创造性地沟通交互的传播技术手段。
它首先使用于1970年代的电影理论中,而现在它已为很多媒体理论家广泛所使用,最新的例子是经由互联网进行的视频会议和视频交流。
在大众媒介文本中,观看者能够观察文本中被描述的人物,却不会被他们看到,一种穿过文本框架的真正交互的凝视显然不存在,这就赋予所有大众媒介文本和现实主义形体艺术一种窥淫癖的面向。
在照片、电影和电视文本或者人物画中,有如下主要的凝视形式:①观众的凝视,即观看者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凝视。
②叙境内部的凝视,即在文本世界内部,一个被描述的人物对于另一个人物的凝视。
③对观看者的直接陈述,即文本中被描述的人物的目光朝向画框之外,似乎是在看着观众,而且带有相应的手势和体态语。
④摄影机的观看,即摄影机本身似乎也在看着被描述的人。
4.框架理论
答: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和心理学,后来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
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即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
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即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我
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5.参与式观察
答: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
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
其缺点是它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它的资料时难以用数量表示,它的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有关传媒的研究中,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分别被称为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请简要阐述这两种观点的主旨,并评述之。
答:(1)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的含义
①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是指那些过分夸大技术在人类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的观点,这类观点往往导致对新技术发展的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的结论。
就技术乐观论而言,新技术的出现被描述为划时代的现象,并以一种乌托邦的形式预见一种美好的未来前景,新技术被描述成为解决重大难题、捍卫和平和拯救人类的福音。
与此相反,技术悲观论则把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夸大,夸大新的传播技术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体系的瓦解作用。
形成“技术恐慌”。
②社会决定论又称背景论,是一种认为技术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等社会价值的体现的理论观点。
根据社会对技术作用和影响的程度的不同认识,可
以将社会决定论分为强社会决定论和弱社会决定论。
强社会决定论是只看到和强调社会对技术发展的作用的一种极端表现,认为社会是技术及其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
弱社会决定论虽然认为技术对社会有所影响,但它也强调技术由社会所控制和决定。
(2)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的区别
①技术决定论是传统技术观,社会决定论是区别于传统技术观的新技术观,即建构技术观。
②从技术社会学视角看,技术决定论属于传统技术社会学,社会决定论则预示新技术社会学的诞生。
(3)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的联系
①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分别指向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不同角度。
技术决定论指向技术与社会关系之中的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实质在于突出阐明技术对于社会的存在于发展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社会决定论指向技术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对技术的影响,实质在于突出阐明社会的诸因素对于技术的形成发展具有诸多制约性作用。
②两种理论构成了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相互补充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所描述和解释的技术——社会现象,社会决定论所描述和解释的社会——技术现象都是事实命题,两种理论不能互相取代。
2.意见领袖是如何产生的?网络意见领袖与传统人众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含义是一样的吗?请说明理由。
答: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研究表明,在人们就公共事务、购物、时尚等领域的具体问题作出自己的选择和抉择之际,这些选择和抉择与其说是接受了大众传播的影响,倒不如说是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群体内其他成员的个人影响。
这些对其他成员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