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力军,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创办企业的比例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创业精神。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成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需要从教育入手。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
可以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并邀请成功创业者或专业人士来做相关的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的机会和挑战。
二、提供创业平台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学校可以创建创业孵化器或实验室等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如资金、场地、导师等,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出创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开展创业比赛创业比赛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创业比赛,如商业计划书比赛、创意设计比赛等。
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提升自身创业的能力,并与其他有志于创业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四、优化创业政策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和学校可以制定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
例如,减免创业税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
这样能够降低创业的风险,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尝试创业。
五、加强实践教学创业需要实践,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实际情况,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鼓励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业的基础。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供相应的培训。
可以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引导学生提出新颖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七、加强跨学科合作创业需要综合能力,学校应该鼓励跨学科合作。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创业项目,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创业,互相补充优势,形成创新的团队。
八、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学校可以组织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同时,要宣传校友们的创业成功经验,激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冒险、勇于创造,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持久不懈的追求目标的品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下面将从个人发展、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
一、个人发展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多参加各类社团、组织或志愿者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或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思维方式创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要学会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瞄准市场需求,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培养对风险的容忍和承受能力,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尝试新鲜事物。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在面临困境时保持冷静,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策略。
三、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创业的基础。
大学生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
可以选择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或研讨会,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此外,也要注重自主学习和广泛阅读,开拓眼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或成功创业者进行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四、实践经验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生效。
大学生应该通过实践项目等方式,积累相关经验。
可以选择参加创业比赛、创业实训或创业项目实践,亲身感受并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此外,也可以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创业分享会、讲座等活动,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创业的理解。
总之,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需从个人发展、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四个方面全面着手。
通过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持续充实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创业精神。
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精神

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勇于承担风险,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心态和素质。
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发展,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那么,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精神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一、开拓眼界大学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要培养创业精神,首先要开拓自己的眼界。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听取成功企业家的演讲、参观创业园区等形式,了解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增加对市场和商业机会的敏感性。
同时,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二、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需要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大学期间可以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选择修读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学习市场研究、商业模式设计、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还可以参加创业俱乐部、创业训练营等实践活动,学习创业过程中的技巧和经验。
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三、参与创业项目或实践大学期间,可以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和挑战。
可以尝试创业比赛,组建团队,策划并实施自己的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创业过程中的忍耐力和毅力。
即使最终失败,也能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寻求创业导师或合作伙伴在大学期间,可以主动寻求创业导师或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支持。
创业导师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人,他们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经验分享,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创业计划。
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创业可以分享风险,共同努力实现创业目标。
五、具备创新思维和行动力创业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行动力。
大学期间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社团组织或志愿者活动,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同时,要勇于行动,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创意和创业计划。
六、持续学习和反思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大学应该积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创新思维、商业计划等,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此外,大学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和相关行业专家来进行讲座和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指导。
二、加强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提出创意和商业计划。
此外,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创业孵化器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创业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
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讲座和座谈会,让成功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四、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来帮助学生提升相关技能,如项目管理、市场调研、商业沟通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学术活动、组织创新创业讨论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科研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和培养创新创业文化。
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论坛和展览,鼓励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展示与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1. 自我认知:首先,大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技能和知识。
通过自我评估,找出自己擅长的领域,以此确定创业的方向。
2. 提升技能: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可能包括特定行业的知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等。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专业课程或者实习项目,都可以帮助提升相关技能。
3. 敢于冒险:创业精神的核心是敢于冒险,尝试新事物。
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并从失败中学习,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4. 建立人际关系网:加入学生社团、社区活动和其他社交团体,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接触到潜在的合作伙伴和投资人。
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热情,可以建立人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5. 创新意识: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意识,勇于挑战传统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涉及到跨学科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
6. 养成商业头脑:养成商业思维模式,包括理解市场需求,识别商业机会,制定商业计划,评估风险等。
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商业头脑。
7. 实践创业:如果有创业想法,不要害怕尝试。
大学提供了许多创业孵化器和实验室,如创新实验室、创业中心等,这些地方可以提供指导和资源,帮助你实现创业梦想。
8. 寻求导师的帮助:寻找有经验的导师或企业家作为导师,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你少走弯路。
9. 保持积极的心态: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总的来说,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需要时间和实践。
通过以上的方法,大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为将来的创业之路做好准备。
记住,创业不仅仅是关于赚钱,更是关于创新、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不仅是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精神的概念及重要性创业精神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品质,能够主动寻找机遇并将其转变为商业机会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创业精神成为了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
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创造价值,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培养创业精神的必要条件1.开拓思维:培养大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2.独立意识: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并培养自主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实践经验: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了解市场规则和竞争机制,增加他们的经验积累。
4.团队合作: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创业项目。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与措施1.课程设置: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教授市场分析、商业计划、风险评估等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相关风险,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2.导师指导:引入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完善创业项目。
3.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办公场地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4.创业比赛:组织创业比赛,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和竞争意识。
四、社会、家庭和个人对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作用1.社会支持:社会对创业者给予包括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2.家庭环境:家庭对创业有积极的支持和理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氛围。
3.个人努力:大学生要自觉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积极心态、知识储备、实践机会和交流合作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积极心态: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建立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相信自己具备成为创业家和创新者的潜力。
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实现梦想。
此外,大学生应该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方案。
二、知识储备: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
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各种课程和领域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特别是要关注与创业和创新相关的学科和行业,如市场营销、管理学、信息技术等。
同时,大学生应该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实践机会:大学生通过实践机会可以锻炼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创业竞赛、实习项目等,从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技能。
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和创新的全过程,还可以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业实习或参与创新项目,与实际商业和科研活动接触,亲身体验并学习创业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四、交流合作: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还需要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培养。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其他同行进行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组建团队或加入创业和创新社团,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并从他们身上学习。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大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获得更多的创业和创新思路,并通过团队合作实践这些想法。
总结: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建立积极心态,扎实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实践机会,以及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大学生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在当今社会,创业精神被认为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还能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那么,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呢?一、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素养大学生作为创业者,首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他们应该主动拓宽知识面,不仅要学好本专业课程,还要积极关注其他领域的新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参观企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新思维创业需要实践,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实训、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来积累创业经验和锻炼创新思维。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尝试自主创业,开展小型实践项目,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创业的艰辛和挑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培养领导才能创业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社团、学生会、志愿服务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通过担任干部、组织活动等方式,大学生可以学到如何协调团队成员、处理矛盾纠纷,并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领导力。
四、关注市场需求,学习市场营销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市场调研、市场策划等课程,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学习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和开拓市场。
此外,还可以关注行业趋势,学习市场营销的新方法和新技巧,为未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五、培养自信心,乐观面对失败创业的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失败,大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乐观面对失败。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在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
同时,要学会接受失败,不气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六、不断学习,追求创新创业的精神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大学生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追求创新创业的精神。
他们可以利用大学期间的资源,多参加创业讲座、分享会等活动,与成功创业者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 30 年中追踪研 究了 800 人的成长过程。 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 最大的 20%与成 就最小的 20%的 最明显的差 异 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 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 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 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克制性等。 所 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 辅相成的。 可以采取运用创业案例剖析、创业者 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学专题、心理训练,让学生掌 握形成心理素质与优良人格特征的途径。 从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看,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 的精神。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新的思路, 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 力,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 和生活。
三、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 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 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创业实践 活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 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 考、去操作、去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 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 高校通过创造条件 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精 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经 营管理素质与能力。 通常创业实践模式可分三种 形式: 一是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主 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参观访问是有 明确主题的创业意识类的专题活动,如参观某个 白手起家现已成为明星企业的民营企业,访问某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西文先进国家一直深受 重视,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以美国为代表,在 探索和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 创业教育特点: 一是注重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 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 观念;二是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使学 生体验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三是注重对教师的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 创业精神的内涵包 括:第一,如果个体表现出创新、承担风险和主动 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第二,创业 精神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第三,创业精神是创 业家在个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如机会捕捉 能力、高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等。 创业精神作为 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个人的进步 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raining (责任编辑:赵永红)
○○ :
杨 国 军
培 养 大 学 生 自 主 创 来自 精 神69唐 山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八 年 第 六 卷 第 四 期 ︵ 总 十 三 期 ︶
就业与创业
存在缺位。 因此,政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 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 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协同 制订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 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例如,大学生创业
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设 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 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 型科技民营企业。
个创业成功人士, 请他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 二是尝试创业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 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 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 实践活动。 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举办 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 此外,实践活 动通过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 生的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是模拟性实践,参加 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 体 验 或 拟 出 创 业 计 划 、 创 办 虚 拟 公 司 等 , 如 “ERP 企 业 沙 盘 模 拟 大 赛 ”、 “ 跳 蚤 ( 二 手 ) 市 场 ”、 “ 模 拟 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等活动。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Enterprising spirit YANG Guo-jun
(Tang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4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be started from curriculum reform, and be form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and the support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capital. It aims to foster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参考文献: [1] 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 李映霞.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3] 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4] 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5]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一、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转变观 念,强化创业意识
在高校改革实施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大环 境下, 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 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外, 还要求他们拓宽知识 面,学得博、学得深。 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 较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创业必需的知识和掌 握科学收集信息、准确做出市场判断能力。 其次, 要求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 竞争意识、创 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 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 养,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更要 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 另外,大学生要注重 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勤于思索、善于多维观察 问题、善于创新,要有勇气、有胆略、有信心,艰苦 奋斗,不轻言放弃。
作者简介:杨国军(1973-),男,中国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本论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和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
○○ :
杨 国 军
培 养 大 学 生 自 主 创 业 精 神
67
唐 山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就业与创业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
杨国军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从课程设置改革入手,以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 业人格为目标,通过创业实践训练和创业资金支持来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 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 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 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 术、社交、管理技能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本 质上说, 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 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 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 方法和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 学生自主创业精神, 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知识经济发 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 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 年 第 六 卷 第 四 期 ︵ 总 十 三 期 ︶
就业与创业
: ○○
杨 国 军
培 养 大 学 生 自 主 创 业 精 神
68
唐 山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八 年 第 六 卷 第 四 期 ︵ 总 十 三 期 ︶
二、改革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有利于 创业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 和 体 系 ,必 须 发 挥 教 学 主 渠 道— — — 课 堂 教 学 的 作 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西方国家的大学 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开设系列课程, 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 中开设“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 设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 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 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 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 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 要开设专门的学 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应依 托教材列入学校的课程,并编写相关的教材。 教 材内容应包括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 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不 同的内容。 要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结合创业教 育介绍一些相关且必须掌握的市场经营和生产 管理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课堂创业 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次,结合专业课 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 业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创业教育不要求 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主要 是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 容。 在课程建设上提倡“文理互补”等多科协作方 式,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 础。
培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 和创业技能;四是创业教育组织非常活跃,得到 了社会部分资金的资助。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 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创业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因此必须吸 收和借鉴各国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丰富大学生 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 秀的创业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政府支持和社会关心,形成合力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要探索鼓励高校毕 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措施。 通过政 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 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 是小型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 ”大学生创业教育 要真正实现,必须探索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有效 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我国在创业环境方面, 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有形 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 规则、创业教育、商业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 商务环境管理方面则很落后。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 府在创业教育、培训、商务环境等软件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