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及思维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 (有答案)

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 个扣1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性能通讯材料2.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中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能够进行的是()①检验纯碱中含有CO32-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③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④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
其中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4.地球上的大部分水是以海水形式存在的,若能找到海水淡化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将可极大地缓解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
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C.在一定条件下将海水缓慢凝固以获取淡水D.选择一种特殊的膜在一定条件下使海水中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其中较大的溶质微粒通不过,从而使溶剂水与溶质分离5.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52二氧化硫7Ⅱ良二氧化氮24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用柴油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天然气作燃料6.英国泰晤士河曾是世界上最脏臭的河流之一。
由于执行了严格的污水排放制度、重建了水道体系和用专门船只向河水里输送某种气体等措施,河水水质已得到显著的改善。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氧(O2)B. 氢(H)C. 氮(N)D. 碳(C)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B. 生成物是水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D. 以上都是3. 原子量单位是:A. 千克B. 克C. 毫克D. 原子质量单位(u)4. 下列哪个是纯净物?A. 空气B. 纯水C. 果汁D. 沙子5.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根据什么?A. 原子量B. 原子序数C. 电子数D. 元素名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要遵循的两个守恒定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7. 根据题目1中的选项,正确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8.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律是______。
9. 根据题目2中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是______。
10.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特点是具有______个价电子。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什么是化学计量?12. 请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3.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14. 请解释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5. 如果有5克的氢气和10克的氧气反应生成水,计算生成的水的质量。
16.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求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7.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8. 描述如何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体的分离。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9. 论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 论述环境保护中化学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氧的化学符号是O,氢是H,氮是N,碳是C。
2. 正确答案:D。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试题说明: 1.本试卷共 8页,满分 100分。
(附加题供采用)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32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3.考试时间: 2 小时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吻合题意。
如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不得分,漏选 1 个扣 1 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12 34 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 2007 年 10 月 24 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 1 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 1 的原子)资源。
以下氦– 3 原子的原子结构表示图中正确的选项是()2.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举行。
以下措施不吻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A.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B.在奥运场所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式干净燃料汽车C.场馆周边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所有集中深埋3. 1991 年碳纳米管被发现。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资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怪的物理、化学特点以及潜藏的应用远景而碰到人们的关注。
以下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式的高分子化合物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牢固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4.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 O3和 O2混杂获取的是纯净物B .O2比 O3牢固C.等质量的O3和 O2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是2︰35.“三效催化 器”可将汽 尾气中的有毒气体 理 无 染的气体,下 反 的微表示 (未配平 ),其中不相同符号的球代表不相同种原子。
第11讲 计算题-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精编(解析版)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精编第11讲计算题一、选择题1.(2021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初中学科竞赛)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 和CO 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 2、N 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70% B.50%C.30%D.10%【答案】C 【解析】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4%-32%=44%;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3×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4%-64%=12%;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2.(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科竞赛)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①H 2②O 2③CO 2④SO 2⑤CH 4⑥NH 3(其中SO 2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CH 4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NH 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碱石灰是干燥剂)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答案】D 【解析】气体经过碱石灰,所以收集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反应,所以不能收集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硫。
集气瓶倒放,从长管通入,气体先集中在上部,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收集①氢气,⑤甲烷,⑥氨气。
故选D 。
3.(湖南怀化市2020-2021下学期6月化学竞赛)在恒温条件下,将质量相等的三份KNO 3的不饱和溶液分别蒸发5g,10g,15g 水后,析出KNO 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 三者关系是A.c=2a-b B.c=2b-aC.a=c-2bD.a=c-b【答案】B 【解析】在恒温条件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g 水,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ag,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继续蒸发5g 水,继续析出晶体(b-a)g,继续蒸发5g 水,继续析出晶体(c-b)g,故b-a=c-b,c=2b-a。
科学中考复习思维拓展训练:化学计算专题(答案).doc

科学中考复习思维拓展训练:化学计算专题(答案)->天平平衡类型的选择题1、天平两端分别放逍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向其屮一只烧杯中投入 5. 6g 氧化钙,向另一只烧杯屮投入适量的镁片,要使犬平最终保持平衡,需投入镁片的质量为A. 5. 61gB. & OOgC. 4. 2gD. 6. 1 lg2、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屮各盛100g9. 8%的硫酸溶液,向两个烧中同时加入哪组金屈,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A.锌、铁各7gB.锌、铁各5gC.锌、铁各4gD.锌、铁各3g3、在天平的两个找盘里分别放上等重的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足量稀H.SO.,往左杯里放入0. 44gCaO,要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可以往右边烧杯中加入的适宜物质是()A. 100gCaC03B. 0. 48gMg 粉C. 0. 924gMgC03D. 0. 44gCu *A1 合金4、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务放一只烧杯,两烧杯屮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景的盐酸,使两边保持平衡。
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2gCaO,若要使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的质量是()A. 11. 2gB. 17. 6gC. 20gD. 22. 4g巧用守恒的思想解决计算问题(一)、有关有机物的计算1.某有机物69克在氧气屮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和1120,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浓硫酸增重81克,余卜的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32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求:(1)该有机物中组成元索的质量比。
(2)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科学实验上测定有机物屮碳元索和氢元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燃烧分析法。
即把已知量的样品宜于氧气流屮,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C左右,样品全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现把43. 2g M碳氢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在氧气屮充分燃烧, 当分别称量盛有浓硫酸和碱冇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的两个装置吋,发现它们的质量依次增加了64. 8g和132. 0g,通过计算确定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大全

初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大全1.理清题意: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确定所给条件和所求的结果。
化学竞赛往往会通过改变条件,求出其中一种现象的原因,或者通过给出现象,推断原因等形式出题。
理清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
2.运用知识:有了清晰的问题意识后,就需要使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答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规律,把握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综合。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题目中的细节和条件,它们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灵活运用公式: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公式在化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活学活用各种化学公式,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
对于已知条件和未知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4.利用周期表和元素特性:周期表是化学竞赛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和规律。
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周期表和元素特性的了解和运用,推测元素的位置,找出元素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5.掌握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
比如,对于反应方程式的平衡问题,可以使用代数法或者简单的推理来解决;对于优化问题,可以通过求导数来找到极值点等。
学生们应该多注意这些技巧,并进行训练和实践。
6.多做题目和模拟考试:解题是需要经验的,只有通过多做题目和参加模拟考试,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参加化学竞赛前,可以刷一些历年的竞赛题目和模拟考试题目,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熟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培养出一定的应试能力。
7.学会团队协作: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多个人一起合作来解决。
在参加化学竞赛时,要学会与队友和其他选手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分享思路和解答过程中,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总之,初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需要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公式,善于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并通过多做题目和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实践。
化学竞赛考试解题技巧及答案

化学竞赛考试解题技巧及答案化学竞赛考试是评价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化学竞赛考试解题的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的考试题目答案。
一、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在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题目。
化学竞赛考试通常考察学生的实验、计算和理论能力。
因此,题目通常比较复杂。
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条件。
2. 审题要想得分,需要注意审题。
化学竞赛考试中有一些题目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题目中的细节。
例如,有些题目可能给了一些前提条件,但是考试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出,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根据题目里的信息进行推断。
3. 解题方法解决化学竞赛考试的难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在考虑化学问题时,先要采取一些平常的解决方法。
例如,先作图再进行计算。
此外,在求解问题时,尽量采用简单的方法,先尝试简化问题,找到不同方面的联系。
二、常见题目答案1. 求解分子式在化学竞赛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求解分子式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了解化学元素的周期表,然后掌握各种分子结构的信息。
例如,有些分子需要知道其键数、原子数和离子半径等数据。
在推算出可能的分子式之后,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其正确性。
2. 解决实验问题在实际世界中,化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
因此,化学竞赛考试中的实验题目是非常常见的。
在进行实验问题解决时,需要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技巧。
此外,需要熟悉不同试剂和颜色变化以及其他的实验特征以及如何测量化学实验数据。
3. 确定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竞赛中,需要评估学生的能力。
因此,经常需要利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式作为问题。
例如,当需要反应方程式时,需要掌握反应机理図以及各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式。
在化学竞赛考试中,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和知识。
仅靠记忆知识点是不够的。
考生还需要思考和推理技巧,以便在考试过程中不断突破限制。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通过化学竞赛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试题说明: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附加题供选用)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孑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32 Cl:35.5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3. 考试时间:2 小时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每小题有1 个或2 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 得分,漏选1 个扣1 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 2007 年10 月24 曰,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 1 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孑数为2,中孑数为 1 的原孑)资源。
下列氦– 3 原孑的原孑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2. 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 年8 月8 曰在北京举行。
下列措施 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A .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釆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B .在奥运场地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C.场馆附近的绿化釆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3. 1991 年碳纳米管被发现。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孑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孑化合物B .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C. 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4. 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O3 和O2 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B .O2 比O3 稳定C.等质量的O3 和O2 含有的氧原孑数之比是2︰3D .O3 与O2 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20205.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毐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 (未配平 ),其中 同符号的球代表 同种原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及思维拓展训练参考答案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B.50% C.% D.%【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Na → Ag △m23 108 108-23=85A 33.14g-16.14g=17g23 a =10817解得a= 所以Na% =4.616.14×100% = %【答案】A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Fe + H2SO4→ H2↑ + FeSO4△m56 2 56-2=54x aMg + H2SO4→ H2↑ + FeSO4△m24 2 24-2=22y a即:x=5654ay=2422a xy=56542422aa=7781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
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3:8.1g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假设8.1g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2R + 2H2O → 2ROH + H2↑ R2O + H2O → 2ROH2M 2(M+17) 2M+16 2(M+17)12g 8.1g 12g得M= M=因为混合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和之间,因此该金属是钠。
例题4: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A.18≤m≤128 B.38<m<180 C.18<m<128 D.36≤m≤180【思路点拨】该题中CuSO4溶于水时形成饱和溶液且有部分晶体析出,即它处于饱和溶液和晶体之间,用极端分析法解此题可带来很大方便。
假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有如下关系:100:25=m:32,解得m=128g假设恰好全部形成晶体,则有:CuSO4 + 5H2O → CiSO4·5H2O160 9032g mg解得:m=18由于两种假设都处于极端状态,而题目所给的情况是介于两者之间,不包括两个极端值,故m应为18<m<128。
三、估算法所谓估算法,就是根据有关的化学只是、抓住试题的某些特点或本质,对数据进行近似处理或心算而获得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
估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简单方法,估算法在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中尤其重要。
如果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数值有明显的悬殊,一般可用估算法。
例题5:温度为t1℃和t2℃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和154g,现将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31g冷却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不含结晶水)()A. B.74.6g C.92.7g D.104.1g【思路点拨】如果t2℃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有254g(t2℃时154g溶质溶解在100g 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从t2℃冷却到t1℃析出的晶体有154g-30g=124g,现有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31g,比254g的一半稍多些,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成正比,则131g t2℃的饱和溶液冷却到了t1℃,析出晶体也比124g的一半稍多。
【答案】A四、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依据M1<M<M2,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M,就可以判断M1和M2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且快速的解出答案。
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用平均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
例题6: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A.2g B.4g C.8.5g D.10g【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平均值法题型,一定要注意方法。
分别计算出生成氢气需要单独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2Al + 6HCl → 2AlCl3 + 3H2↑ Zn + 2HCl → ZnCl2 + H2↑54 6 65 2x 0.25g y 0.25g解得:x=2.25g y=8.125g则混合物的质量为~8.125g。
五、等效法对于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角度,作适当假设,进行适当代换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称为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的关键在于其思维的等效性,即所设的假设、代换都必须符合原题意。
等效思维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有些题只有此法可解决,有些题用此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题7:在320℃时,某+1价金属的硫酸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向此溶液中投入2.6g 该无水硫酸盐,结果析出组成为R 2SO 4·10H 2O 的晶体21.3g 。
求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构造如图所示饱和溶液:析出的饱和溶液26g −−−−−−→加入无水硫酸盐晶体 剩余的饱和溶液 由等效法可知,析出的21.3g 晶体由2.6g.无水硫酸盐和18.7g 饱和溶液组成,根据题目条件可求出18.7g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8.7g×%=6.8g ,溶剂质量为18.7g-6.8g=11.9g ,所以21.3g 晶体中含(+)gR 2SO 4、11.9g 结晶水,再根据下列关系式求解相对原子质量。
设金属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R 2SO 4 ~ 10H 2O2M+96 180(+)g2966.8 2.6M ++ = 18011.9 ,解得M = 23 六、 整体法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因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维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
在化学竞赛中,要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式是运用富含一定思维容量的理论和试验试题,突破化学竞赛中的难点。
例题8:已知酸式盐可以和碱发生化学反应Ca(OH)2 + NaHCO3→ CaCO3↓+ NaOH + H2O,由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22-、HCO-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g,则原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质量是()A. B.5.3g C.15.9g 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本题涉及的反应多,题目所提供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量,如果逐一分析每个反应显得非常复杂,若从整体分析则一目了然。
从整个反应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应前的混合物质量多了(29g-27.2g)=1.8g,多出来的1.8g物质恰好为参与反应的水的质量。
分析NaHCO3反应的原理:CaO + H2O → Ca(OH)2,②Ca(OH)2 + NaHCO3→ CaCO3↓ + NaOH +H2O。
把①+②得CaO + NaHCO → CaCO3↓ + NaOH,可知NaHCO3转化为沉淀最终和1.8g水无关。
同样分析Na2CO3反应的原理:③CaO + H2O → Ca(OH)2,④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③+④得CaO + H2O + Na2CO3→ CaCO3↓ + 2NaOH,可知Na2CO3转化为沉淀正好消耗1.8g水。
设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H2O ~ Na2CO318 106x 181.8=106x,解得x=思维拓展训练A 组1.现有混合气体由SO 3、SO 2、O 2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A .40%B .45%C .30%D .70%2.30℃时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加入25g 胆矾或蒸发掉55g 水均可得到饱和溶液。
则30℃时CuSO 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20%B .40%C .60%D .80%3.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反应:3Mg + N 2 −−−→点燃Mg 3N 2;2Mg + O 2 −−−→点燃 2MgO 。
则24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A .40gB .35gC .54gD .30g4.有A 、B 两种化合物,均由X 、Y 两元素组成,已知A 中含X 为44%,B 中含X 为%。
若A 的分子式为XY 2,则B 的分子式为( )A .XY 3B .X 2YC .XYD .X 3Y5.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到他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
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 )A .9:8B .1:1C .55:62D .55:646.已知两种活泼金属的混合物10g,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共产生1g氢气,则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镁和铁 B.镁和铝 C.铁和锌 D.铁和钠7.若干克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A.20% B.40% C.% D.80%8.向100克质量分数为%的盐酸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有关数据,则以每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基本正确的是9.锶(元素符号为Sr)的化学性质和钙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