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1章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操作系统》教案》课件

《操作系统》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操作系统》课程的五个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架构。
3. 理解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4. 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功能3.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操作系统架构1. 操作系统的主要组件2.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3. 操作系统的接口和API第三章:进程管理1. 进程的概念和特性2.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3. 进程调度算法4. 进程同步与互斥5. 死锁与饥饿问题第四章:内存管理1.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2. 内存分页和分段3. 虚拟内存技术4. 页面置换算法5. 内存保护机制第五章:文件管理1. 文件和目录的概念2. 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3. 文件存储分配策略4. 文件访问控制5. 磁盘空间管理和文件备份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操作系统案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导:介绍本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组织小组讨论。
5.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操作系统教材。
第1章第1讲 linux简介PPT课件

1. Linux内核
2. Linux Shell 3. Linux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是文件存放在磁盘等存储设备 上的组织方法
4. Linux实用工具 一般来将,实用工具可分三类: (1)编辑器:用于编辑文件。 (2)过滤器:用于接收数据并过滤数据。 (3)交互程序:允许用户发送信息或接收
所谓GNU(General Public License, ) ,是Stallman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计划 ,它的思想是“源代码共享,思想共享”, 。
1.1.2 Linux的特点 1. 自由与开放 2. 配置要求低廉 3. 功能强大而稳定 4. 独立工作
1.1.3 Linux操作系统的架构 Linux一般有四个主要部分:内核、Shell、
1984:GNU与FSF计划的成立 GNU:Stallman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UNIX系统 GPL:通用公共许可证 获取软件源代码 复制 修改 再发行 回馈 不能修改授权 不能单纯销售
GPL好处: 软件安全性好 软件执行性能好 软件除错时间短 贡献的源代码永远存在
Torvalds在Minix基础上编写与unix兼容的操作 系统
来自其他用户的信息
切换X Window与命令模式 Ctrl+Alt+F1~F7 开始执行命令 ls –al date cal bc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第一章 linux入门及安装
1.1 Linux入门 1.1.1 什么是Linux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
蒲晓蓉_操作系统第1章课件_操作系统概述

分时系统—联机系统
服务器
终端1 终端2 终端3
终端n
分时系统实例
• 第一个分时系统:MIT的兼容分时系统CTSS • 它是一个单道分时系统。在该系统中,每次只 能将一道程序(作业)装入并驻留内存。 • 时间片 • 为了减少磁盘I/O,只将新装入的程序需要覆 盖的那部分用户数据写出到磁盘。 • 假设有4个交互用户,其存储需求如下: JOB1(15000),JOB2(20000),JOB3(5000), JOB4(10000) • 内存的0-5000区域被监控程序占用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 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 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 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 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 ,从而在计算机 与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1.3 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操作系统的简历
• 50 年代中期,第一个简单批处理操作系 统 • 60年代中期,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 • 不久,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 80年代,微机及网络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早期操作系统
• 程序员首先将命令、程序和数据用汇编 语言或FORTRAN语言写在纸上,然后用 穿孔机制成卡片,最后将这些卡片交给操 作员
$END $RUN $FORTRAN $JOB 9000 John
图1.2 作业卡片示意图
• 批处理程序 (又称为监督程序,或管理程序 ),管 理应用程序的运行。 • 操作步骤: 1.收集一批作业 (卡 ),用专用 I/O计算机将作 业逐个读到磁带上保存起来。 2. 批处理程序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读入 计算机,运算结束后将结果输出到输出磁带上。 3.自动读入下一个作业,并运行。 4. 当一批作业全部执行结束后 , 取下输入磁 带和输出磁带 , 用输入磁带录入下一批作业 , 将 输出磁带送到专用输出计算机,进行脱机打 印。
第1章Windows-Server网络操作系统概述精品PPT课件

徐恒东
5
1.1Li网nux络操作系统的发展(4)
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下 载、复制和使用,同时它的源代码也是完全公开的, 可以任意开发和修改。Linux提供了一个稳定、完整、 多用户、多任务和多进程的运行环境。
Windows NT /2000 Windows NT/2000被设计成一种具有鲁棒性和可靠 性的操作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维护和 扩展,可以随着系统的升级利用新的技术。同时, 其操作图形界面的友好,与其家族桌面操作系统一 致,容易被用户接收。
徐恒东
4
1.1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3)
UNIX操作系统
UNIX系统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系统发展成 为性能先进、功能强大、使用广泛的操作系 统,并成为事实上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 统的标准。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NetWare能够提供“共享文件存取”和“打 印”功能 ,使多台PC可以通过局域网同文件 服务器联接起来,共享大硬盘和打印机。
Manage Computer 192.168.106.29/24
Manage Computer 192.168.106.30/24
徐恒东
Office Building 1#
Office Building 2#
Ethernet
C 7 8 9101112
徐恒东
9
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网络操作系统是用于网络管理的核心软件, 目前流行的各种网络操作系统都支持构架局 域网、Intranet、Internet网络服务运营商的 网络。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操作系 统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NT/2000和Windows Server 2003等。下面 介绍各自的特点与应用。
中职高职计算机课件《Internet基础与应用》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入门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至今已有大概60年的历史,从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网 络到能够共享资源的多机系统网络,到具有协议的规范化网络,再到应用 广泛的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 硬件资源:常见的硬件资源有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资源。这些设备比 较昂贵,如果能进行网络共享,将减少很多资金消耗。多个用户共享一 台服务器,用户工作站可以不必安装硬盘,所有文件都在服务器上,管 理员可以备份所有用户的数据;共享的打印机可以使得整个网络用户共 享使用,而不必为每台计算机都配备一台打印机;其他的外设如扫描仪, 汇图仪等都可以实现共享。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网络国际化阶段。8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尤其是广域网中Internet(因特网)的广泛使用,网络已成为人类获取资源 与信息的最方便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研究机构正在准备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预计其端到端的传 输速率将达到10Gb/s,网络服务技术将更加先进,整个网络的安全、管理 也将会有很大改进。2003年8月,我国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CNGI”项目。CNGI项目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起步工程,同时也 是我国抓住互联网技术变革的重要历史机遇迅速占领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的 制高点,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几年的建设和技术攻关, CNGI项目一期建设已通过了初步验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成果。这些成 果的获得,使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拭目 以待下一代Internet。
输时的误码率低; • 局域网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已经能够达到10Mb/s以上,快速的
《微机原理》教学课件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0.09μm / 315万
执行速度 (MIPS)
0.06 0.75
1. 5
112
时钟频率 (MHz)
代表产品
<1
MCS-4,MCS-8 4004,8008
<4
Intel8080,8085 M6800,Z80
4~10
Intel8086,80286 M68000,Z8000
16~3G
Intel8386,80486 Pentium ,Ⅱ, Ⅲ,4
(3)知识库管理功能。要求能完成知识获取、检 索和更新等功能。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指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形成体积 小、重量轻、功能强、耗电少的计算机系统。
电子计算机技术 微型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结 晶
微型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表征的,以 微处理器为中心的微型机是电子计算机的第四代产 品。微处理器自1971年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每 2~3年就更换一代。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五代计算机设想:
1981年日本提出实现智能计算机,但没有取得预 期的结果。美国也有多家公司推出智能计算机。一 般要求智能计算机具有下列功能:
(1)智能接口功能。能自动识别自然语言、图形、 图象。即有语音识别、视觉、感知、理解功能。
(2)解题推理功能。根据自身存储的知识进行推 理,具有问题求解和学习的功能。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2.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时间
46-5 8
器件
电子管
58-6 4
晶体管
64-7 1
集成电路
71-今
大规模集 成电路
移动通信系统(第三版课件)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 在移动信道中传输数字信令, 除需要 窄带调制和同步之外, 还必须解决可靠传输的问题。 因为在信道中遇到干扰之后, 数字信号会发生错码, 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控制技术, 如检错和纠错等, 才能 保证可靠的传输。在传输数字信令时, 为便于收端解 码, 要求数字信令按一定的格式编排。 信令格式是多 种多样的, 不同通信系统的信令格式也各不相同。 常 用的信令格式如图 1 - 7 所示, 它包括前置码(P)、 字
(7)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之间的接口(D接口)。 (8) 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接口)。 E接口主要 用于MSC之间交换有关越区切换的信息。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9) 移动交换中心(MSC)与设备标志寄存器(EIR)之 间的接口(F接口)。 F接口用于在MSC与EIR之间交换
有关移动设备管理的信息, 例如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等。 (10)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G接口)。 当
某个移动台使用临时移动台标识号(TMSI)在新的VLR
中登记时, G接口用于在VLR之间交换有关信息。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4.4 移动通信空中接口协议模型 采用开放互连(OSI)参考模型的概念来规定其协议 模型。如图1-6,模型分作三层。 L3 L2 网络层(NWL) 数据链路控制层(DLC) 介质接入控制层(MAC) L1 物理层(PHL)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4.5 移动通信信道类型 信道类型是根据基站与移动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种 类来划分。主要两大类: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 道(CCH)。 业务信道(TCH)携带数字化的用户编码语音或 用户数据。故又可分为语音业务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 系统提供业务信息又有监测音SAT(Supervisory Audio Tone)和信令音ST(Signalling Tone)。 控制信道(CCH)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传送信令、 同步数据和同步指令,主要移动台的呼叫控制和接入 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5
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性(1)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是近年来流行的应用模式, 它把应用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把服务请求提交给 服务器,服务器负责处理请求,并把处理的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 32位操作系统 –采用32位内核进行系统调度和内存管理,支持32位 设备驱动器,使得操作系统和设备间的通信更为迅 速。
• 1978年发表了UNIX V.7版本,它是在PDP 11/70上运行的。
• 84、87年分别发布了UNIX SVR 2和UNIX SVR 3;
• 89年宣布了UNIX SVR4。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在1992年发表 的UNIX SVR4.2版本。
• UNIX系统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系统发展成为性能先进、 功能强大、使用广泛的操作系统,并成为事实上的多用户、 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标准。
等)和应用协议(如HTTP、SMTP、SNMP等),支持与多种客户端
操作系统平台的连接。
• 可移植性
– 网络操作系统一般都支持广泛的硬件产品,往往还支持多处理机
技术。这样使得系统就有了很好的伸缩性。
• 图形化界面(GUI)
– 网络操作系统良好的图形界面可以简化用户的管理,为用户提供
直观、美观、便捷的操作接口。
ppt课件
2
1.1.1 UNIX操作系统
• 1969~1970美国的电报电话公司(AT&T)Bell实验室首先 在PDP-7机器上实现了UNIX系统。
• 1973年Ritchie又用C语言对UNIX进行了重写。
• 1976年正式公开发表了UNIX V.6版本,并开始向美国各大 学及研究机构颁发了UNIX的许可证并提供了源代码。
• Internet支持
– 各品牌网络操作系统都集成了许多标准化应用,例如Web服务、
FTP服务、网络管理服务等等的支持,甚至E-mail(如Linux的
Sendmail)也集成在操作系统中。
ppt课件
8
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1)
网络操作系统功能通常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 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以及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的用户接口,网络环境下的通信、 网络资源管理、网络应用等特定功能 。此外还有:
存取权限,且使用用户标识SID唯一区别用户。
• 容错性
– 网络操作系统应能提供多级系统容错能力,包括日志式的容错特
征列表、可恢复文件系统、磁盘镜像、磁盘扇区备用以及对不间
断电源(UPS)的支持。 ppt课件
7
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性(3)
• 开放性
– 网络操作系统必须支持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如TCP/IP、NetBEUI
• 2000年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2000,包括专业版和服务 器版。
• 2003 Windows 2003 Server。 • Windows NT被设计成一种具有鲁棒性和可靠性的操作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维护和扩展,可以随着系统的 升级利用新的技术。同时,其操作图形界面的友好,与其 家族桌面操作系统一致,容易被用户接收。
• 抢先式多任务
– 网络操作系统一般采用微内核类型结构设计,微内核始终保持 对系统的控制,并给应用程序分配时间段使其运行,在指定的 时间结束时,微内核抢先运行进程并将控制移交给下一个进程 。
ppt课件
6
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性(2)
• 支持多种文件系统
– 有些网络操作系统还支持多文件系统,以实现对系统升级的平滑
ppt课件
3
1.1.2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 1983年,伴随着Novell公司的面世,NetWare局域 网操作系统出现了 。
• 其NetWare 3.12、4.11两个版本得以广泛使用,98 年发布了NetWare 5版本,目前Novell正准备发布 NetWare 6。
• NetWare能够提供“共享文件存取”和“打印”功 能 ,使多台PC可以通过局域网同文件服务器联接起 来,共享大硬盘和打印机。
第1章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ppt课件
1
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上配置网络操作系统NO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是为了管理网络 中的共享资源,实现用户通信以及方便用户使用 网络,因而网络操作系统是作为网络用户与网络 系统之间的接口。
以推出的时间来说,UNIX为最早,Netware 为第二,Windows NT最晚。
过度和良好的兼容性。
• 高可靠性
– 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网络核心设备(如服务器)上的指挥管理
网络的软件,它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保证系统可以365天24小时
不间断工作,并提供完整的服务。
• 安全性
– 为了保证系统、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可用性,网络操作系统往往
集成用户权限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定义各种用户对某个资源
1. 网络通信 这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务是在源主机和目标 主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2. 资源管理 对网络中的共享资源(硬件和软件)实施有效的管 理、协调诸用户对共享资源的使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和一致性。
ppt课件
9
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2)
3. 网络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 文件传输 存取和管理服务 共享硬盘服务 共享打印服务 4.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安全管理,一般这是通过“存 取控制”来确保存取数据的安全性;以及通过“容错技术” 来保证系统故障时数据的安全性。 5.互操作能力 所谓互操作,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LAN环境下,是指连 接在服务器上的多种客户机和主机,不仅能与服务器通信, 而且还能以透明的方式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 。
ppt课件
10
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 UNIX • Linux • Windows NT / Server 2000 / Server 2003 • Ne1.3 Windows NT /2000
• Windows 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网络操作系统 。微软 最早推出的NT版本是Windows NT 3.1,之后微软公司又在 1994年正式推出了Windows NT 3.51 版本 。
• 1996年,微软公司正式推出了Windows NT 4.0版本,在之 后的1997年初又推出Windows NT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