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姓名:陈卫东班级:09级城市规划2班学号:312009*********任课老师:钟健目录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2)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 (2)二、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 (2)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4)四、土家族吊脚楼的代表——凤凰吊脚楼 (8)五、小结 (9)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土家族是聚居于武陵山区的一个内陆民族。
主要集中在湘、黔、渝、鄂等省市交界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
千百年来,土家族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智慧,创造了地域色彩鲜明、民族特点突出的土家文化,为武陵山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吊脚楼就是土家文化中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本文拟就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作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土家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者三层。
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
楼下堆放杂物或者作牲口圈。
两层者则不盖顶层。
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文化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土家族人民生活的重要象征,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
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文化空间的独特性、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独特性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独特建筑形式,它是在山区地形险峻的情况下,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吊脚楼以悬挑的方式建造在山间悬崖峭壁上,这种建筑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很好地抵御雨水的侵袭。
吊脚楼不仅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吊脚楼的室内空间设计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吊脚楼的内部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起居室,下层为畜舍和风雨廊。
起居室的设计考虑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因素。
这种独特的室内空间设计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外流,土家族吊脚楼逐渐面临着被遗弃和荒废的风险。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吊脚楼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由于吊脚楼的维护成本较高,很多吊脚楼在农村地区逐渐废弃。
在这种情况下,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不仅是为了保护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为了有效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1. 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明确吊脚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可以设立相应的经费用于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和维护。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和传承。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的吊脚楼有什么传说

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的吊脚楼有什么传说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
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房。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关于土家族的吊脚楼有几个传奇:传奇一传奇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
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攻击。
人们为了平安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攻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经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逼。
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方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今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攻击了,这种建筑空中住房的方法后来就进展成的吊脚楼。
传奇二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天上张天王观察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
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
于是就答应了。
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
龙王一见,懊悔不该答应。
只好牵强地说:“用后还回来。
”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
”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
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
”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
“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
从今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
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是中国土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
在鄂西地区,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吊脚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鄂西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和拓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要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
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土家族吊脚楼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加强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工作。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土家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应该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工作,修缮和修复已经受损的吊脚楼,做好保护性开发,确保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和体验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接受土家族文化,让土家族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要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开发利用。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应该充分发挥吊脚楼文化空间的旅游和经济效益,加强对吊脚楼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吊脚楼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方式来了解和体验土家族吊脚楼文化。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推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好乡村、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探析吊脚楼建筑艺术价值的传承及运用

探析吊脚楼建筑艺术价值的传承及运用作者:王红英刘波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吊脚楼作为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本文从吊脚楼的乡土建筑生态艺术传承和山地建筑生态艺术传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挖掘出更多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价值,更好的传承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价值魅力。
今天的吊脚楼依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式样。
无论是从营造的思想、建筑的色彩、装饰的特色还是从生态艺术价值的体现,都对以后建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传承意义。
吊脚楼乡土建筑生态艺术传承1. 乡土色彩鄂西现代的吊脚楼乡土色彩以雅致柔和的灰色调为主,同一种建筑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并相互协调。
吊脚楼房屋的主体颜色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屋顶依然保持着现有的风格盖小青瓦和黑瓦,墙和屋顶用木材颜色或青蓝色基本上维持现状。
最忌讳用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颜色为主体颜色。
吊脚楼建筑最基本的形式是砖和瓦屋顶,利用灰色调以及灰白为主的外墙材料,打造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形态及开埠时期、陪都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建筑。
为此,新规划项目凡体量和高度符合传统建筑特征的,规定其风格按土家本地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和审批。
从用材上来讲,运用当地天然材料资源开展建造活动也有着明显的地域色彩。
2. 乡土形态吊脚楼的形态是在自然浸染中的人工再创造,其中有物质因素,更有人文因素。
它所传承的人文思想,从根本上赋予了它独特的民族神韵,体现出了土家人的生活意蕴、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向世人昭示着土家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土家族勤劳的生产作风,淳朴的生活习惯,执着的信仰追求,独特的风土人情,使民间建筑的优秀手法能够在今天的建筑中有所延伸。
对鄂西土家族地区来讲,外来文化、异域建筑由于具有文化的异质性特点,与区域环境、区域文化非常不和谐。
在这里,吊脚楼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居形式,已经在演变过程中完善了多种适应性。
鄂西吊脚楼建筑装饰艺术赏析

土家人 的石雕 大 多出现在 门枕 石 、 柱基 石 、 上马 石上 , 石料
大 多是 就地取 材 , 一般是 建房 时将开采 出来 的石头修饰 成所 需 要的形状 。也 有大户人家从 远处 运来的特种质地 的石材修饰成 相应 的形状 , 再 由石雕 艺人雕刻上有 一定 寓意纹饰 的图案 。如 ,
球、 莲花 盛开 等丰富多样 的吉祥 富贵纹样 。
结语
鄂西土 家族 的建筑装 饰历 史悠久 、 博 大精 深。它那 丰 富的 装饰文化 、 特有 的装饰语 言及其 丰富的装 饰风格 , 使 我们欣 赏到
其 与茶文 化的融合 , 显现 出在材质 、 工 艺、 使用 功能及文 化上无
可比拟的优势 , 发展前景广 阔。
一
生活方式 、 生产方 式和 价值观念 , 兼具 物质文化 和
非物质文化 的双重属性。
、
宜兴 紫砂 陶艺 与 中国茶文 化
宜 兴紫砂 陶的品种极为 丰富 , 大致分为茶 壶 、 雕 塑、 花盆、 花瓶 、 壁饰 、 文具 、 餐具、 摆件等。其 中,
紫砂茶 壶最具代表性 , 它的发展与 中国茶文化的发 展有着直接 的关 系。
门枕 石是立 于门框之 下的墩 , 在 结构上 有加 固门框 的作 用。石 雕艺人 通 常将 门枕石 露 出外面 的基 石部分雕 成 圆鼓 形 , 在 四角
上雕刻“ 三 阳开泰” 等各种 吉祥寓意 图案 。柱基 石是 吊脚楼 的顶 梁柱 , 石雕 艺人 再依 据 主人爱好 雕 刻相 应 的纹饰 , 如狮子 滚绣
茶源 于中国, 传播于世界 , 中国是茶 的故乡。茶 之为饮 自神 农 开始 , 渐成风俗 , 到唐 代 时 已非常盛行 。人 们 的饮茶 由茶饮 、 礼饮 逐渐 变成一种欣 赏与嗜好 , 已经 大大超越 了饮 茶解 渴的范
土家族的“文化生态博物馆”

土家族的“文化生态博物馆”——以文化生态学观点解读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的“文化生态博物馆”——以文化生态学观点解读土家族吊脚楼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而吊脚楼则是土家文化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它具有非凡的文化生态内涵。
本文以文化生态学的观点和视角,从吊脚楼的形成与建筑风格、文化生态内涵、现状与发展三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土家族吊脚楼。
关键词:吊脚楼,文化生态学,内涵,发展正文:土家族是聚居于武陵山区的一个内陆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
千百年来,土家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智慧,创造了民族特点突出、地域色彩鲜明的土家文化,为武陵山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吊脚楼就是土家文化中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可以说它是土家族文化的载体,具有广泛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一、吊脚楼的形成与建筑风格土家族的吊脚楼的产生应该从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说起。
建筑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无论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物质产品,或者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因此从吊脚楼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一定的建筑形式和当地的文化是分不开。
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家聚居地大多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暖夏热、加之很大部分地区是在盆地的边缘,更加剧了夏季的炎热。
以木构架的吊脚楼不仅进退灵活、适宜高低错落的地理环境,而且适宜这里的气温和气候条件。
我国古代“风水”学说中也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之说,因而它们也成为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显示出我国传统风水的美学情趣。
风水知识在武陵山区相当普及,从土家人选址建宅整体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看到传统风水格局的应用。
他们尊崇“座山”、“面水”的风水习俗,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寒流,面水可以招迎夏日凉意。
沿河两岸建造的吊脚楼座北朝南或座南朝北,都有一座树木茂盛的主峰来作“龙山”,周围重叠的山峦构成环绕的空间,能“藏风聚气”。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属于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物。
吊脚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代表,对于地方风土人情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保护与拓展两个方面分析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拓展策略,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吊脚楼文化。
鄂西吊脚楼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但受到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吊脚楼的保护形势并不乐观。
一方面,部分吊脚楼在现代化建设中被拆除或改造,一些吊脚楼因自然环境变化,如山体滑坡、土地沉降等,也面临倒塌的风险。
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传承和拓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吊脚楼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工艺正在逐渐失传,吊脚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未得到全面挖掘和传播。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工作,需要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应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吊脚楼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和管理。
应加强对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科学调研和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吊脚楼的分布情况、数量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为后续的保护和拓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吊脚楼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培养一批吊脚楼文化的传承人和技艺传承基地,通过传统的技艺传承和创新,保护吊脚楼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还应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吊脚楼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将吊脚楼文化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民群众,提高吊脚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文化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呵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而鄂西地区则是土家族
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
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鄂西土家族吊
脚楼文化空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护和拓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
的问题。
一、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吊脚楼建筑大多建于山区,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设
计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融合。
吊脚楼建筑
采用木质结构,楼下悬挑支撑在地基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可以防潮防潞,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这种建筑方式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还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吊脚楼内部布局合理,将生活空间、祭祀空间和储物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宗族崇拜、祭
祀仪式等传统文化习俗。
吊脚楼还是土家族传统节庆活动和集会聚会的重要场所,承载着
土家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面临着严峻的保护
挑战。
一方面,大量的吊脚楼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而面临倒塌和消失
的危险;一些吊脚楼虽然得到了修复和保护,但在保护过程中却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特色
和历史风貌,严重影响了其保护和传承的效果。
与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土家族青年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吊脚
楼文化空间内部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习俗也面临着严重的衰败和失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传承和保护,还对土家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
豪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有效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拓展
举措。
应加强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传统工艺方法,集中力
量对部分严重损坏的吊脚楼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其建筑安全和历史风貌。
要加强对吊脚
楼文化空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遏制一切可能导致吊脚楼破坏和消失的恶劣行为。
在保护吊脚楼建筑的还需要注重吊脚楼文化空间内部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的保护和
传承。
可以通过设立吊脚楼文化保护基金,资助相关研究与传承工作,开展吊脚楼文化传
统的教育推广和民族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提高人们对吊脚楼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和传承意识。
可以通过发展吊脚楼文化旅游,拓展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吊脚楼具
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体验,因此可以通
过对吊脚楼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吊脚楼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丰富和发展。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民族文化节庆等形式,为吊脚楼文化空间注入新的
活力和生机。
可以邀请文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前来吊脚楼进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举
办吊脚楼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关注吊脚楼文化,推动吊脚楼文化空
间的传承和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
意义。
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不仅是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也是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将吊脚楼文化空间打造成
为我国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