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济南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案

7.1.1《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参观了解传统酿酒工艺的过程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视频播放:发酵食品的养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掌握什么是乳酸发酵。
二、新课学习乳酸发酵引言: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发酵技术的理论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2.教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发酵原理、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发酵技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设想:通过动画、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酵原理,提高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
2.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重难点:无菌操作、菌种的接种、发酵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设想:设计一系列阶梯式实验,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发酵实验技能。
3.发酵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发酵应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酵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制作过程、发酵条件和优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发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不同发酵产品,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如酸奶、酱油、醋、面包等,并学会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掌握实验室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消毒、接种、培养等,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发酵实验方案。
1.完成课后练习题: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发酵技术原理、过程和应用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教案(新版)济南版

作业布置
导学与训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书设计】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
1.1)先煮沸牛奶还是先加蔗糖?
2)将牛奶加热煮沸目的__________.
3)清洗和加热广口瓶目的________.
2.1)酸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牛奶冷却到40度再加酸奶,原因?
3.盖上瓶盖,目的是制造_____环境.
4.为什么将广口瓶放到30-35℃环境中,4-6个小时?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味而又富有营养的发酵技术。
二、新课讲授
(一)乳酸发酵
1.利用的微生物---乳酸菌。
2.原理: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
3.应用:酸奶、泡菜。
自学指导一:
【过渡】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好多同学在家里成功地制作出了酸奶,也有部分同学没有成功的。制作酸奶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③将烧杯中的奶分装到两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
④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二)酒精发酵
【介绍】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①【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②【有氧】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1.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特征。
2.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发酵技术相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际问题。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对生物学感兴趣,愿意探索未知的问题。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
答案:发酵技术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接着,我详细介绍了发酵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产重组蛋白、基因工程药物等。通过发酵过程,可以大规模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
10.发酵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酵技术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6.发酵产品的提取和纯化:发酵完成后,需要将发酵产品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过滤、层析等,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产品。
7.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发酵技术在食品、饮料、制药、生物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制作酸奶、泡菜、醋、酱油等食品,以及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1 发酵技术 学案设计(无答案)

发酵技术【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3.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快乐学习,共同参与,大家一起来!探点一:什么是食品发酵技术?发酵技术:运用,对进行加工并制作出的方法,就是食品发酵技术。
探点二:乳酸发酵。
(一)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乳酸发酵:利用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如:。
(二)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阅读课本方法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烧杯、玻璃瓶等实验器材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2)为什么要加入一些酸奶?为什么要将加热后的牛奶冷却到40℃,再加入?(3)该对照试验的变量是什么?(4)4~6小时后,哪个瓶内的牛奶变成了酸奶?4.得出结论:。
(三)总结。
1.乳酸发酵需要的条件是什么?2.乳酸发酵的原理是什么?3.还有哪些食品是利用乳酸发酵技术制作的?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都是。
探点三:酒精发酵。
1.酒精发酵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
2.酒精发酵需要的条件是和。
3.酒精发酵的原理是什么?4.白酒的酿造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环节?5.什么是制曲?什么是糖化?什么是发酵?什么是蒸馏?6.白酒酿造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有哪些?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探点四: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品的制作利用了发酵技术?分别利用了哪种微生物?二、课堂小结填写下列知识网络。
发酵技术的应用:8.生活中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参与的微生物分别是什么?【达标检测】1.发酵后的酸奶营养价值比纯牛奶高,是因为牛奶在发酵过程中转变为人体易吸收的成分,参与该发酵过程的细菌是( )A .乳酸菌B .醋酸菌C .霉菌D .酵母菌2.“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是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但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过程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 )A .乳酸菌B .醋酸杆菌C .酵母菌D .霉菌乳酸发酵1.乳酸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 ,如 的制作属于乳酸发酵。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教案济南版

发酵技术
微生物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乳酸菌 酵母菌
无氧、适宜温度
乳酸 酒精
品尝食品,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
课前调查发酵食品的种类,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配料表、上网查询、向别人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这些食品是由哪种微生物引起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发酵食品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自学课本,完成相关内容,大体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能及时发现有疑惑的地方。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在制作酸奶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日常生活中做泡菜需要注意的条件有哪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乳酸菌发酵知识的理解。
【微课讲解,自主生成】
录制微课,讲解酵母菌发酵的原理。
【归纳总结,形成网络】
引导学生小结,形成知识概念图。
【回归生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发现发酵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的重要性,认同学好生物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2.通过学习发酵原理,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微生物发酵的条件;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微生物发酵条件,自制一种发酵食品
【自学反馈,知识生成】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学案相关部分内容,并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注。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分析鲜奶变酸奶的原因,通过回顾、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探究乳酸菌发酵需要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7.1.1 发酵技术优秀教案 济南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7.1.1 发酵技术优秀教案济南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重点)②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②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②体会发酵食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发酵技术》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质疑—析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并把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设计了课外探究和课外调查,注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法指导:活动扮演、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酸奶、面包、葡萄酒等实物。
2、准备PPT课件和白酒的酿造过程视频学生准备1、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2、按照课本80页的酸奶制作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
教学过程:下面我们请“最美味”小组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酸奶的制作过程。
以下是学生试用报告单: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提出问题:如用鲜奶制作酸奶是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课外探究】你认为制作酸奶还需要哪些条件?根据你的想法,计探究活动方案并实施。
并调查乳酸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例子?怎样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板书设计:第一节发酵技术1、酸奶制作成功的不太多,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差,课前安排不详实。
2、设计的几个活动,学生积极性较高,“收”工作没做好以致整节课时间较紧。
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发酵技术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材分析: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发酵过程的原理教学难点:酒精发酵的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一)乳酸发酵1.概念:利用______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2.原理:乳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 条件下会大量________将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_________。
3.应用:制酸奶、_______、________、奶奶酪等。
(二)酒精发酵1.概念:利用_______的作用进行发酵的过程。
2.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
3.应用:___________、黄酒、米酒等酿造。
引言: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发酵过程的原理
教学难点:酒精发酵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一)乳酸发酵
1.概念:利用______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2.原理:乳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 条件下会大量________将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_________。
3.应用:制酸奶、_______、________、奶奶酪等。
(二)酒精发酵
1.概念:利用_______的作用进行发酵的过程。
2.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
3.应用:___________、黄酒、米酒等酿造。
引言: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探究活动一.乳酸发酵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的探究活动并完成问题。
探究活动:制作酸奶所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 如用鲜奶制作酸奶是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2)作出假设: 。
提出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
(3)材料用具: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4)制定计划:
步骤实施:
将新鲜牛奶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
加热煮沸4-5分钟。
将玻璃瓶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
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
充分摇匀,测定pH。
将烧杯中的奶分装到两个玻璃瓶中,一个玻璃瓶封口,另一个不封口。
将两个玻璃瓶放置于30℃的环境中。
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pH。
(5)引导学生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探究二.酒精发酵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由一名同学简单介绍白酒的酿造过程。
教师用图片展示我国传统的酿酒工艺。
小结:①白酒的酿造过程分为①制曲——糖化——发酵——蒸馏
②酿造过程有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参与?
③酿造过程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厌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探究三.酱豆的制作过程:
1.酱豆的制作过程:将黄豆洗净放锅里煮熟,然后放在盆或罐里密封一周(根据室温)。
等
豆子发酵出一层白色毛毛时,加入凉开水。
切些碎姜丝、辣椒、掺入食盐,在阳光下暴晒几周,晒干即可
2.由同学们自由回答:我国我们生活中的发酵食品有哪些?
3.教师进一步介绍我国现代化的发酵技术,图片展示,开阔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乳酸发酵
1.乳酸发酵概念
2.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3.乳酸发酵的原理
二.酒精发酵
1.酒精发酵的概念
2.我国传统的酿酒工艺过程①制曲——糖化——发酵——蒸馏
三.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1.发酵食品
2.现代生物发酵技术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课上加入了两段生活中真实的生物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也能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巩固提高:
1.人们把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的现象称为。
2.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引起的。
3.发酵技术是指利用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 ,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4.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
5.酒酿是发酵的产物,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6.发酵技术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创造出具有的微生物,以生产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6.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 )
A.啤酒
B.橙汁
C.酸奶
D.面包
7.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风味食品或调料。
生产下列产品时不需要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A.学校食堂的原汁豆浆
B.安陆的白花菜(泡菜)
C.孝感的米酒
D.应城的黄滩酱油
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提高果酒品质,可加入人工培养的青霉菌
B.腐乳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乳酸菌是好氧细菌,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D.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
9.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A.醋酸菌的发酵
B.乳酸菌的发酵
C.霉菌的发酵
D.酵母菌的发酵
10.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加盖,同时还要用水封口,这是因为()
A.乳酸菌是厌氧菌,防止氧进入坛内
B.乳酸菌是好氧菌,让更多的氧进入坛内
C.乳酸菌的生活需要水
D.乳酸菌的生活不需要水
11.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区别是()
A.乳酸菌是多细胞个体,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
B.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乳酸菌没有细胞壁,酵母菌有细胞壁
D.乳酸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存,酵母菌只能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下生存
12.酸奶制作和引起果酒变酸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
B.乳酸菌和酵母菌
C.乳酸菌和醋酸菌
D.乳酸菌和乳酸菌
附答案:
1.发酵
2.微生物
3.微生物;发酵过程
4.25℃—30℃
5.酵母菌;乳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