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体质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教学文案

第六章体质一、选择题(一)A1型题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4.体质是指人体的()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E.《千金要方》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8.健康之人应为()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经络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经络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经络的概念较确切的是下列哪一项?()A、经脉和络脉的总称B、气血运行的通道C、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D、感应传导的线路2、脾的经脉名称是:()A、手太阴B、足阳明C、足太阴D、手厥阴3、肝的经脉名称是:()A、足厥阴B、足太阳C、手太阴D、手阳明4、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A、足阳明胃经B、手少阳大肠经C、足太阴脾经D、手太阳小肠经5、足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A、心包B、胆C、三焦D、胃6、手太阴经脉所络的脏腑是:()A、肺B、肾C、胃D、大肠7、手太阳经所属的脏腑是:()A、小肠B、膀胱C、肾D、心8、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互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补足正经不足作用的经脉是:()A、十五别络B、奇经八络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9、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哪一项?()A、手太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C、阴维与阳维D、任脉与督脉10、足太阴经所络的脏腑是:()A、胃B、肾C、脾D、膀胱11、足太阳经属何脏腑?()A、肾B、胃C、膀胱D、脾12、手足阳明经交接的部位在:()A、食指端B、小指端C、目内毗D、鼻翼旁13、上行到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手少阳三焦经B、足少阳胆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14、行于头面及头后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厥阴肝经C、督脉D、足少阳胆经15、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A、脾经B、肾经C、胃经D、肝经16、十二经脉中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际的是:()A、脾经B、肝经C、肾经D、胃经17、阳明经脉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A、头后部B、前额部C、头顶部D、头侧部18、有加强相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作用的是:()A、经别 D、经筋 C、孙络 D、浮络19、心经的终点是:()A、中指端B、无名指端C、小指外侧端D、小指内侧端20、大肠经的起点是:()A、中指端B、食指端C、中焦D、拇指21、分布于躯干胸腹面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太阳膀胱经22、手太阴肺经行于上肢的部位是:()A、外侧前缘B、内侧前缘C、内侧中线D、外侧后缘23、在手小指内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是:()A、手厥阴心包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阳三焦经D、以上都不是24、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不属于肝经循行的部位?()A、巅顶B、少腹C、乳房D、外踝25、三焦经在肢体的循行部位是:()A、上肢外侧中线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外侧前缘D、上肢内侧前缘26、膀胱经在四肢循行的部位是:()A、上肢外侧后缘B、下肢外侧后缘C、上肢内侧前缘D、下肢内侧前缘27、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是:()A、胃经B、小肠经C、胆经D、膀胱经28、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A、肺经B、小肠经C、三焦经D、大肠经29、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上肢内侧正中线的是:()A、心经B、心包经C、肺经D、三焦经30、足厥阴经的起点与何经的终端相接?()A、足少阳经B、足阳明经C、足太阳经D、手太阴经31、手阳明经的起端与何经的终端相接?()A、手少阴经B、足少阳经C、手太阴经D、手厥阴经32、手足三阳经交于:()A、手B、足C、胸腹D、以上都不是33、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B、从手走胸C、从手走头D、从头走足34、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胸走足B、从头走足C、从手走足D、从足走头35、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头走足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 D从腹走胸36、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腹B、从胸走足C、从头走足D、以上都不是37、头痛部位在头侧者与哪条经有关?()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少阳经38、头痛位于前额属:()A、少阳经B、阳明经C、太阳经D、以上都不是39、下列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的?()A、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B、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C、足太阳→手太阳→手少阴→D、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40、根据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肾经之后接:()A、膀胱经B、小肠经C、心经D、心包经4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肝经之前接;()A、胆经B、胃经C、膀胱经D、小肠经42、循行于腹腔面正中线的经脉是:()A、心经B、任脉C、督脉D、胃经43、十二经脉中手阴经与足阴经交接之处是:()A、手指端B、足趾端C、头面部D、胸腹部44、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A、手指末端B、胸中C、足趾D、头面部45、不是纵向循行的经脉是:()A、冲脉B、督脉C、任脉D、带脉46、起于胞中的三条经脉是:()A、冲、任、带B、任、督、带C、冲、任、督D、督、冲、带47、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任脉B、督脉带脉C、阴维阳维D、阴跷阳跷48、下列经脉中哪一条经脉是“主胞胎”的?()A、督脉B、带脉C、冲脉D、任脉49、称为“十二脉之海”的经脉是:()A、任脉B、冲脉C、督脉D、带脉50、具有“血海”之称的经脉是:()A、任脉B、冲脉C、督脉D、足厥阴肝经二、多项选择题1、循行经过下肢内侧的经脉有:()A、冲脉B、任脉C、脾经D、肾经E、肝经2、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是:()A、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的途径B、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C、津液输送的途径D、感应传导的途径E、内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3、循行于背部体表的经脉有:()A、膀胱经B、肾经C、督脉D、冲脉E、肝经4、十二经脉中,阴经和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手指端B、胸中C、足趾端D、头面部E、腹部5、属于经脉的是;()A、十二经筋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奇经八脉E、浮络6、十二经脉中循行于面额部的经脉:()A、胃经B、小肠经C、大肠经D、膀胱经E、肺经7、十二经脉中,连目系的经脉有:()A、脾经B、心经C、肾经D、肝经E、肺经8、分布于胸腹的经脉有:()A、任脉B、肝经C、胃经D、脾经E、肾经9、从腋下走出的经脉的有:()A、肺经B、心经C、心包经D、脾经E、肝经10、下列几对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A、手少阴,手太阳B、手厥阴,手太阳C、足太阴,足阳明D、足厥阳,足太阳E、手阳明,手太阴11、任脉的生理功能是:()A、调节十二经气血B、孕育胎儿C、维系诸阴经D、总任一身之阴经E、同妇女带下有密切关系12、下列属于肝经循行部位的有:()A、阴器B、小腹、C、胁肋D、下肢内踝后缘E、巅顶13、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肝经B、任脉C、冲脉D、带脉E、督脉14、经络的生理功能有:()A、调节气机升降B、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C、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调畅情志 E、感应传导调节各部分机能活动三、填空题1、经络学说,是研究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习题集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章经络一、选择题型题(一)A1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着作是()A 《十四经发挥》B 《难经》C 《扁鹊心书》D 《吴医汇讲》E 《内经》2.正经是指()A 督脉B 冲脉C 十二经别D 十二经脉E 任脉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学说B 卫气营血理论C 脏腑学说D 经络学说E 五行学说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A 阴阳五行脏腑B 内外脏腑五行C 手足五行阴阳D 手足阴阳脏腑E 手足五行脏腑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A 手太阴肺经B 足少阳胆经C 足太阴肾经D 足太阴脾经E 手少阴心经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A 肺经,大肠经,胃经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D 心经,膀胱经,肾经E 三焦经,胆经,肝经7.经脉的分支是()A 奇经八脉B 经筋C 皮部D 络脉E 气街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A 阴经B 带脉C 奇经D 阴维脉E 阳经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面B 手足C 胸腹D 上肢E 下肢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A 食指端B 小指端C 鼻翼旁D 目内眦E 目外眦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A 心B 三焦C 肾D 肝E 小肠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带脉E 阴维脉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A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B 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C 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D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E 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带脉E 阳维脉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 督有统率、总管之意B 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C 跷有轻健矫捷之意D 维有维系、连接之意E 带指妇女白带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A 任脉B 肝经C 阴维脉D 脾经E 肾经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A 任脉B 督脉C 肾经D 膀胱经E 冲脉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A 丰隆B 内关C 大包D 公孙E 列缺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 足太阴脾经B 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阴肾经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 直线贯注B 循环贯注C 手足贯注D 左右贯注E 上下贯注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A 胃、大肠、胆经B 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 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 带脉B 冲脉C 任脉D 督脉E 阴跷脉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 冲脉、任脉B 冲脉、督脉C 任脉、带脉D 阴维脉、阳维脉E 阴跷脉、阳跷脉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 经别B 别络C 奇经D 督脉E 浮络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A 少阳经B 阳明经C 太阳经D 厥阴经E 督脉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A 少阳经B 少阴经C 阳明经D 太阳经E 厥阴经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A 手少阴心经B 任脉C 足阳明胃经D 足太阴脾经E 督脉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 手太阳小肠经B 手阳明大肠经C 足阳明胃经D 手少阳三焦经E 足少阳胆经(二)B型题1A 足厥阴肝经B 足太阴脾经C 足少阴肾经D 足少阳胆经E 手少阴心经1.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的经脉是()2.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的经脉是()A 足少阴肾经B 足厥阴肝经C 手太阳小肠经D 督脉E 足阳明胃经3.出于额,上达巅顶的经脉是()4.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经脉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阴跷脉E 阴维脉5.称为“血海”的经脉是()6.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 能约束纵行诸脉B 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C 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D 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E 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7.经筋的主要功能是()8.皮部的主要功能是()A 足太阳经B 足少阳经C 足阳明经D 手太阳经E 手少阳经9.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10.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三)X型题1.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的关系最密切()A 熨法B 针灸C 气功D 推拿E 敷药2.经络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主要表现在()A 内脏之间的联系B 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C 经脉之间的联系D 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E 气血与津液之间的联系3.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 足厥阴经B 足太阴经C 足少阴经D 足太阳经E 足阳明经4.环绕口唇后到两目眶下的经脉是()A 督脉B 任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5.循行于人体背部的经脉是()A 肾经B 膀胱经C 任脉D 督脉E 胃经6.下列有别络分出的经脉有()A 任脉B 督脉C 胃经D 冲脉E 脾经7.络脉主要包括有()A 十五别络B 十二经筋C 孙络D 十二皮部E 浮络8.以经络学说指导临床诊疗,主要用于()A 局部用药B 药物归经C 按摩D 针灸E 推拿9.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概括起来为()A 离B 散C 入D 出E 合10.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的经脉有()A 手太阳小肠经B 足太阳膀胱经C 足阳明胃经D 阴跷脉E 阳跷脉二、词语解释1.经络2.经络学说3. 经别4.经筋5.皮部6.循经取穴7.引经药8.奇经9.六合10.诸阳之会11.十二皮部12.足三阳经13.任主胞胎14.十五别络15.一源三歧三、填空题1.()能总督一身之阳气,称为阳脉之海。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体质

第五章体质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
人类既有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质和机能活动,也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怒、悲、思、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动,这是人体的生理共性。
但正常人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个体在形质、机能、心理上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个体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便称之为体质。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因此,重视对于体质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养生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述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其融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于一体,既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研究人类体质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新的分支学科。
体质的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换言之,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
它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
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人的体质特点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或疾病过程中。
因此,体质实际上就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殊性。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治疗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20、热者寒之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25、五气26、五色27、五志28、五味29、五季30、五官31、五体32、五液33、相生34、相克35、相乘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
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
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
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接洽。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第三章藏象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神8、血府9、汗血同源10、津血同源11、1肺朝百脉12、肺主治节13、肺主行水14、通调水道15、肺为水之上源16、气门7、肺为娇脏18、肺主宣发和肃降19、脾主运化20、脾胃为后天之本21、肾为先天之本22、先天之精23、后天之精24、天癸25、元阴26、元阳27、肾者,胃之关也28、髓海29、七冲门30、中精之府31、水谷之海32、三焦气化33、心肾相交34、心肾不交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7、精血同源38、水气凌心。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五章 体质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男子以精为主,以肾为先天 内在因素 小儿为“纯阳之体”—阴阳处于蓬勃生长 年龄 状态 老人以肾气虚衰为先导—阴阳气血均衰退 心理 情志的异常变化导致体质下降,与某些 疾病发生有关
自然环境——地理,不同区域的人, 体质结构明显差异 外在因素 经济生活、意识形态、 社会地位 社会环境 影响体质 变化 职业、战争
三、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 能力(常度之内)。
(一)阴阳平和质
形:体壮适中、目光有神,肤色明 润、食欲好、二便正常等 表现 气血阴阳充盛 功能协调 演化 病则易愈易治 神:性格开朗,生活安静自处,顺 应自然,精力充沛等 健康、不易生病、多长寿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二)偏阳质
形:体瘦结实、面色偏红或微黑、食欲 旺、 喜冷畏热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

第六章体质一、选择题(一)A1型题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4.体质是指人体的()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E.《千金要方》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8.健康之人应为()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藏象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 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张从正D. 朱震亨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子和D. 朱震亨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 张从正B. 陈无择C. 张仲景D. 巢元方E. 孙思邈二. 多项选择题: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针灸甲乙经》E. 《千金要方》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吴又可D. 朱震亨E. 李杲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选择题: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 上午B. 上半夜C. 中午D. 下午E. 下半夜2. “阴病治阳”适用于: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则阳病D. 阳虚则阴盛E. 阴盛则寒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交感相错C.阴阳互根互用D. 阴阳相互消长E. 阴阳相互转化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 母B. 子C. 所胜D. 所不胜E. 所克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A. 肺玻郯肾B. 肝玻郯肾C. 心玻郯肾D. 脾玻郯肾E. 肝玻郯脾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二、多项选择题: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A. 阴阳交感B. 阴阳对立C. 阴阳互根D. 阴阳消长E. 阴阳转化2. 可用阴阳互根理论来解释的有:A. 阴损及阳B. 阴中求阳C. 阳损及阴D. 阴病治阳E. 阳病治阴3. 下列可归属于“金”的有:A. 爪B. 皮毛C. 发D. 鼻E. 大肠4.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 益火补土B. 补肺滋肾C. 滋水涵木D. 佐金平木E. 补脾益肺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 益火培土B. 壮水制火C. 佐金平木D. 抑木扶土E. 补脾益肺三、判断题:1.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就是因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体质一、选择题(一)A1型题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4.体质是指人体的()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E.《千金要方》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8.健康之人应为()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二)B1型题A.体格B.体型C.体重D.体姿E.性征1.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是()2.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为()A.甘寒凉润B.补气培元C.健脾芳化D.清热利湿E.温补益火3.体质偏阴者治宜()4.体质偏阳者治宜()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传化5.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6.素体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三)X型题1.体质的构成要素包括()A.形态结构的差异性B.生理功能的差异性C.心理特征的差异性D.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E.发病的倾向性2.体格反映了人体的()A.生长发育水平B.营养状况C.锻炼程度D.体姿E.性征3.偏阳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4.偏阴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5.偏阳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A.阳亢B.阴虚C.痰湿D.痰火E.阳虚6.偏阴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A.阳虚B.阴虚C.阳亢D.痰湿E.水饮二、词语解释1.体质2.体质学说3.体格4.体型5.偏阳质6.偏阴质三、填空题1.体质是通过人体()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
2.体质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所具有的()。
3.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4.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等的差异。
5.理想体质的标志也反映了()的标志。
6.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
7.()是形成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8.研究体质,实质上就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
9.理想的体质应是()之质。
四、简答题1.体质构成要素有哪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在体质的构成要素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3.体质具有哪些特点?表现形式如何?4.父母素质强壮,其子女体质也一定强壮吗?为什么?5.饮食因素对体质的形成有何影响?6.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体质的影响有何不同?7.情志因素是怎样影响体质的?8.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体质的?9.疾病对体质有何影响?五、论述题1.试论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2.试述人体心理特征的差异性的形成。
3.试述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4.简述男、女、老、幼的体质特征。
5.试述体质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试述体质与证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B 答案分析: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来判断。
2.D 答案分析: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等。
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
3.A 答案分析: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
4.C 答案分析:体质反映着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中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内在脏腑气血阴阳之偏倾和机能活动之差异,是对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5.D 答案分析:《内经》较系统地论述了个体及不同群体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体质形成与变异规律,体质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体质的分类方法,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质与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法用药规律,体质与预防、养生的关系等,奠定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
6.E 答案分析:体质禀承于先天,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
7.A 答案分析: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均可对体质形成影响,使体质具有可变性。
8.C 答案分析:中医学常常将理想体质的标志融于健康的标志之中,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故健康之人应为阴阳平和之质。
9.B 答案分析: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故易形成痰湿体质。
10.C 答案分析:偏阳质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类型。
11.B 答案分析:偏阴质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类型。
12.E 答案分析:小儿由于未发育成熟,故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体质特点,但生机旺盛,蓬勃生长,故代谢并不缓慢。
13.C 答案分析:老年人由于内脏机能活动的生理性衰退,体质常表现为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脏功能减退、代谢缓慢、气血郁滞等特点。
14.D 答案分析:素体津亏血耗者,受邪后邪多从体质而燥化。
16.C 答案分析: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其体质特征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强。
17.A 答案分析: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其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面色多略偏红,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动则易出汗,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
18.B 答案分析: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其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或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平时畏寒喜热,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二)B1型题1.A 答案分析: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体姿、性征等,体格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是反映体质的标志。
2.B 答案分析:体型是体格的主要内容,故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
3.E 答案分析:体质偏阴者,阳气偏弱,长期发展,易致阳气虚弱,脏腑功能偏衰,水湿内生,故治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
4.A 答案分析:体质偏阳者,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日久必有耗阴之势,故治宜甘寒、酸寒、咸寒、凉润之品,忌辛热温散伤阴之品。
5.B 答案分析:素体阴虚阳亢者,机能活动相对亢奋,故受邪后多从热化。
6.A 答案分析:素体阳虚阴盛者,机能活动相对不足,故受邪后多从寒化。
(三)X型题1.A B C 答案分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2.A B C 答案分析: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3.A C E 答案分析:偏阳质者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而耐寒,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
4.B D E 答案分析:偏阴质者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而耐热,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5.A B D 答案分析:偏阳质者,阳气偏亢,并易化燥伤阴,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6.A D E 答案分析:偏阴质者,阳气偏弱,易致阳气虚弱,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故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二、词语解释1.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2.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3.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4.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
5.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6.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
三、填空题1.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2.生理特殊性3.大小比例4.人格、气质、性格5.健康6.《内经》7.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8.藏象9.阴阳平和四、简答题1.答: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方面的差异性构成,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内部脏器结构密切相关,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生理功能的差异性反映了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表现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的强弱差异;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2.答: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也是产生生理功能的基础。
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决定着机体生理功能及对刺激反应的差异,而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又会影响其形态结构,引起一系列相应的改变。
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又是产生心理特征的基础,特定的形态结构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心理倾向,不同脏腑的机能活动,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而心理活动在长期的显现中,又影响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