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面出现困难,对气候概念理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提点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其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讲授式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

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气温的变化→研究气温首先要获取气温数据,即观测气温→气温观测数据需要记录下来,用到统计表→统计表不够直观,可以把统计表转绘为气温变化曲线图→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范围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变化规律。

按照这种思路组织教学,符合认知规律,自然舒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温的立体概念,学会研究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气温在一天、一年、多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3.教学难点:

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

四、教学过程

结束语发现问题

学无止境

展示:选择学生绘制的北京、布宜诺斯艾

利斯、檀香山和奥克兰的曲线图各一幅对

比展示。

梳理:学生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

异?哪些因素影响了气温的变化?不同

区域气温变化的差异有怎样的规律?”等

问题。

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了气温在不同时间的

变化规律和绘制气温曲线的方法后,又产

生了新的问题,科学探索工作也是如此,

在研究、追问、再研究的过程中先前推进,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

的学习中一一解答。

分别说出

自己所绘

制的城市

的最冷月

和最热

月,并观

察四个城

市的气温

年较差差

异。

由展示的

曲线图产

生新的思

考。

课堂上

绘制的

曲线

图、教

学课件

尊重学生的认知

规律,重视学习过

程中生成的问题,

为后续的教学埋

下伏笔。

用科学精神激励

学生,使学生产生

热爱科学,尊重科

学的情感。

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根据图表资料描述气温变化特点的活动,对“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这一目标进行评价。描述中应包含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不

同时间段气温的变化趋势,一段时间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规律等要素。

通过合作绘制气温变化曲线的活动,对“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这

一目标进行评价。从总体绘图步骤是否严谨,横、纵坐标设计是否合理,数值标注是否准确,曲线形态是否标准、图表构成要素是否齐全等方面进行评价(表1)。

表1 绘制气温曲线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表象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这一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向科学家一样克服困难,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形成,提高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注重建立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培养基本的地理实践力。地理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目标,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接触了天气、气温等概念,本节课上由“气温观测数据”、“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等与天气相关的内容到“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与气候相关的内容的过渡,利

于帮助学生建立“气候”概念。

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内地理要素所体现出的规律与差异。“空间”、“时间”、“尺度”等地理核心概念凸显了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助于认识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让学生体会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认识气温变化规律,同时观察气温变化规律的空间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承上启下,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在学生发现不同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差异时,会自然产生探究“为什么”的学习欲望,这为后续学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埋下伏笔,为顺利达成“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等课程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上个性化指导不足。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动手绘制统计图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学习障碍,各组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差异。受教学时间的限制,课上只选取了少数典型的作业加以展示和分析,个性化指导不足,没有保证全部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在课下的交流与练习中加以弥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