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基础
雷达基础知识

三、最大不模糊距离
当多个目标的位置产生相同的信息,模糊产生
通常
Ru
c Tr 2
Ru Rmax
Tr是脉冲重复周期
Tr
2 c
Rmax
10
三、最大不模糊距离
例:某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为每秒1250个脉冲,则它 的最大不模糊距离是?
1250个脉冲/秒 可得: Rumax = 120km
Tr=800μs
20
八、速度的测量
v
-v
21
八、速度的测量
fd
2v
v 是径向速度 λ 是波长
22
八、速度的测量
fd
2v
co辆汽车以29m/s的速度向交警测速雷达驶来, 其速度方向与雷达的轴线方向重合;雷达的发射频率 为24.15G,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频率和多普勒频移 是多少?
25
八、分贝表示法
30 dB = 1000 3 dB = 2 -3 dB = 0.5
- times, - times , - times
26
八、分贝表示法
30 dBm = 1000 • 1mW = 1W 60 dBm = 1000 W 99 dBm = 8,000,000 W,
27
九、天线的波束宽度
雷达距雷分辨力
R c
2
R c 2B
15
六、角度的获得
天线 方向图
方位角
16
六、角度的获得
俯仰角
17
六、角度的获得
18
七、角度(横向距离)分辨力
区分相同距离上不同角度位置上多个目标的能力
准则:相同距离上的目标分开超过波束宽度能够分辨
19
七、角度(横向距离)分辨力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雷达信号处理是现代雷达技术的核心,是将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转换为目标信息的过程。
因此,对于雷达信号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雷达基础理论1.1 雷达系统基础原理雷达系统的基础原理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在目标物体上产生散射回波信号,并接收并处理回波信号,从而实现目标位置、速度、方位等信息的测量。
雷达系统的核心构成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
其中,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通过天线发射;接收机接收回波信号,信号处理器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后提取目标信息。
1.2 雷达信号理论雷达信号的理论表述是指雷达系统中涉及到各种信号处理算法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雷达信号通常具有高频段、窄带和受干扰的特点,因此需要对信号进行复杂的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中涉及到的主要理论包括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分析、信号干扰、雷达成像等。
1.3 雷达系统性能参数雷达系统性能参数通常包括雷达探测能力、定位精度、分辨率、探测距离、反射截面等。
其中,雷达探测能力是指雷达系统可以发现目标的能力;定位精度是指雷达系统可以测量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分辨率是指雷达系统可以将多个目标区分开来的能力;探测距离是指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到目标的最远距离;反射截面是指雷达系统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对应的物体截面。
二、雷达信号处理应用2.1 雷达成像雷达成像是一种基于微波辐射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反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实现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图像展示。
在雷达成像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多个角度的发射和接收,以实现更准确的成像效果。
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航天、地质勘探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多普勒雷达多普勒雷达是一种测量目标速度的传感器。
它基于多普勒效应,利用目标运动产生的频移信息,对目标速度进行测量。
多普勒雷达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交通监控、地震预警、气象预报等。
2.3 监测雷达监测雷达是一种通过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实时监测目标的运动和变化的雷达系统。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雷达基础理论习题一、填空题1.一次雷达的峰值功率为,平均功率为1200W,重复频率为1000Hz。
2.二次雷达询问频率为1030MHz 。
脉冲P1-P3称模式询问脉冲,脉冲间隔决定了询问功能,目前本场雷达使用的两种询问模式3/A模式和C模式,P1-P3脉冲间隔分别是8μs 和21μs 。
3. 两项告警指的是低高度告警和冲突告警。
4. ISLS是指询问旁瓣抑制,作用是避免环绕效应。
5.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可检测功率之比。
6. 目前ICAO定义了25种数据链格式,其中有 8 种在现行模式S 中使用。
7. 雷达信号的检测由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来描述。
8. 脉冲P2称旁瓣抑制脉冲,不论是何种询问模式,P2与P1间恒为2μs 。
9. STC的含义是时间灵敏度控制,作用是扩大动态范围。
10. 雷达距离分辨力主要取决于脉冲宽度。
11. 二次雷达发射通道是∑和Ω通道。
12. 一次雷达天线的转速为15转/分。
13.一次射频脉冲宽度为1μs。
二、单选题1. 二次雷达中频频率是(B )A. 30MHz B. 60MHz C. 90MHz2. 余割平方天线的雷达波束指的是( A )。
A .垂直方向图 B.水平方向图3. C模式下P1P3脉冲的时间间隔是( D )A.3μs B.5μs C.8μs D.21μs4. 二次监视雷达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式应为( B )A.水平极化B.垂直极化C.圆极化5. 决定雷达检测能力的是( A )。
A.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B.发射机的功率C.噪声的大小D.接收机的灵敏度6. 在下列关于二次雷达场地设置的说明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航线(切线飞行的航线);B.通常配置在机场内地势较高的高地或建筑物顶上,或机场外(航路上)较高的地点;C.应根据其特性(进近或航路),能保证其对所辖区域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D.应使雷达顶空盲区避开进离场航线和主要航路,并量保证主要航路航线。
雷达基础教案

雷达基础教案教案标题:雷达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雷达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学习雷达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雷达的概念,介绍雷达在现代科技和军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雷达的基本原理,并与学生分享一些雷达的实际应用案例。
知识讲解:3. 介绍雷达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信号处理系统等。
4. 解释雷达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器发射电磁波,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分析和处理信号。
5. 讲解雷达信号的特性,如频率、波长、功率和调制方式等。
实践活动:6. 进行雷达信号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雷达设备,观察信号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7.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对信号传播和接收的影响。
巩固练习:8. 提供一些雷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拓展延伸:10.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雷达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雷达相关的课题,进行小型科研项目。
总结回顾:1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雷达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案评估:14. 设计一份针对雷达基础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雷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5.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雷达设备和实验器材- 雷达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练习题和测验题- 讲座或分享的嘉宾备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雷达基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雷达基础实训旨在使学员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以及雷达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员对雷达技术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雷达基本原理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无线电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通过分析回波的特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2. 雷达组成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1)发射机:负责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并驱动天线发射。
(2)接收机: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将信号放大。
(3)天线: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4)信号处理器: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5)显示器:负责显示雷达检测结果。
3. 雷达工作过程(1)发射机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3)目标反射电磁波,回到雷达接收机。
(4)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
(5)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6)显示器显示目标信息。
4. 雷达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1)军事领域:雷达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如预警雷达、防空雷达、舰载雷达、机载雷达等。
(2)民用领域:雷达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气象雷达、交通雷达、地质雷达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听课等方式,对雷达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 实验操作在理论学习的的基础上,学员进行雷达实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连接雷达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调整雷达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
(3)发射电磁波,观察天线发射情况。
(4)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观察接收机工作情况。
(5)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6)观察显示器显示的目标信息。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学员对雷达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员了解了雷达在探测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雷达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雷达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发射机B. 天线C. 接收机D. 显示器答案:D2.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下哪种物理现象?A. 电磁波的反射B. 电磁波的折射C. 电磁波的衍射D. 电磁波的干涉答案:A3. 下列哪种波不能用于雷达?A. 微波B. 无线电波C. 声波D. 光波答案:C4. 雷达的探测距离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目标的大小B. 雷达发射的功率C. 天气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5. 雷达天线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发射电磁波B. 接收电磁波C. 转换电能为电磁能D. 以上都是答案:D6. 雷达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参数?A. 波长B. 带宽C. 脉冲宽度D. 以上都是答案:D7. 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于测量目标的什么?A. 速度B. 方向C. 距离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雷达的脉冲压缩技术可以提高哪种性能?A. 分辨率B. 探测距离C. 抗干扰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A9. 雷达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的?A. 吸收电磁波B. 反射电磁波C. 散射电磁波D. 以上都是答案:A10. 雷达的干扰技术中,哪种方式是通过发射虚假信号来欺骗雷达?A. 噪声干扰B. 欺骗干扰C. 脉冲干扰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雷达的基本工作模式包括以下哪些?A. 搜索模式B. 跟踪模式C. 引导模式D. 干扰模式答案:ABC2. 雷达的天线类型主要有以下哪些?A. 抛物面天线B. 阵列天线C. 相控阵天线D. 螺旋天线答案:ABC3. 雷达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脉冲压缩B. 频率捷变C. 多普勒滤波D. 目标识别答案:ABCD4. 雷达的抗干扰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频率捷变B. 功率控制C. 信号编码D. 空间滤波答案:ABCD5. 雷达的目标识别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形状识别B. 速度识别C. 频率识别D. 模式识别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雷达的发射功率越大,其探测距离就越远。
雷达系统基础知识解析

雷达系统基础知识解析雷达系统是一种以电磁波为载体,利用接收机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获得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运动状态等信息的远程探测手段。
在现代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中,雷达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雷达的原理、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雷达系统进行基础知识解析。
一、原理雷达系统的探测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回波信号。
雷达系统通过向目标发送一个连续波或者脉冲波,这些波被目标反射后返回到雷达接收机。
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被处理后,可以提供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距离等信息。
雷达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电磁波的传输和反射雷达系统中常用的电磁波包括微波、毫米波、红外线等,其中微波是最为常用的。
雷达发射的微波成为发射波,这些波穿过空气,到达目标后会被目标吸收或反射。
被反射回来的波成为回波,这些回波被接收机接收并处理,从而得到目标的信息。
2. 接收和处理雷达系统中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发射的信号,并进行处理。
接收机的处理可以包括信号的放大、滤波、检波等,从而得到有效的目标信息。
接收机通常还会通过多普勒现象对目标的速度进行测量。
二、分类按照不同的特征,雷达系统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1. 脉冲雷达脉冲雷达通常使用的是短脉冲信号来探测目标。
这种雷达系统能够测量目标的距离和位置,但对于目标的速度探测能力较弱。
2. 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通常使用连续发射的信号来探测目标。
这种雷达系统能够测量目标的速度和方向,但对于目标的距离探测能力较弱。
3. 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这些天线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编程,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相控阵雷达能够非常精确地探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4.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使用的电磁波在波长上较短,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毫米波雷达通常被用于捕捉小物体的距离信息。
三、应用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中,雷达系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侦察装备,能够探测敌方的目标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摘自王小谟,张光义等主编雷达与探测一书测量空间位置的方法(距离,角度,高度三坐标,速度等)1:方位角测量:波束扫描到目标时,回波从时间顺序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最后消失.所以天线对回波信号进行调制.当测量的回波最大时,此时方位即为方位角数据.另一种测量方法是顺序比较法:用两个相互交叉的波束照射目标.只有当方向角对准目标时左右两侧回波强度才相等.所以只要对两个接收机的信号做出比较即可精密测向.这种方法称单脉冲测角法,往往用于要求高精度的场合2:距离的测量:电磁波以光速传递,则有R=1/2·(CT):R=雷达和目标的直线距离,C=光速(3X10^8米/秒),T=时间单一脉冲制雷达为了防止距离模糊(雷达无法分清接受到回波是什么时段发射而导致距离失准),有时会采用互质频率发射以统计时间3:高度的测量:需要通过点头雷达或相扫等手段确定目标仰角θ,再依据目标与雷达的距离R,可测量出目标高度考虑地球曲率,雷达高度h后的目标高度计算公式为H=h+Rsinθ+R^2/2ρ.其中ρ为地球曲率半径与之相对,如果知道目标高度(如舰船,山峰等),求目标距离的公式为R=2.08(√h+√H)4:目标测速:通过多普勒原理得知,从目标反射回的波段,相比发射的波段多了一个多普勒频移f如果目标径向速度V,雷达波长为λ,则f=2V/λ.则目标速度V=Fλ/2 5:其他测量:通过对目标回波起伏特性的测量,可以判定目标的一些状态(如稳定或翻滚);通过对目标回波极化矩阵的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目标的构成与属性;通过提高雷达的分辨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可以作到雷达成像,以及对目标状态变化的跟踪等(如飞机发射导弹,卫星脱离火箭等)另有,甚高频雷达对地下目标(如工事坑道,地下管道等)有比较强的探测能力频率的划分: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频率F=c/波长λ雷达接受距离的方程简单点说就是接收距离R的四次方与目标面积δ,波长λ的平方,峰值功率P,以及发射/接收天线的增益之积G成正比,而与信噪比(S/N)和带宽(△f),损耗因数L,玻耳兹曼常数K(1.38x10^-23 J/K),以及等效噪声温度T成反比R^4=[P·G·δ·λ^2]/[(4π)^3·L·K·T·△f·(S/N)]雷达观察区域受到观察空域(如两坐标监视雷达要求360环视),最大仰角(比如对于监视雷达一般取0到30度),最大探测高度Hmax,最大和最小观测距离Rmax/Rmin等的影响一般雷达对指定截面积目标可以观测到的距离和高度有一定包线,称雷达威力图例如下图电子对抗电子战的实质是斗争双方利用一切手段争夺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电子支援措施(ESM),主要功能是对敌辐射源进行截获,识别,分析和定位电子对抗措施(ECM),主要是破坏敌人电子设备或降低其效能,乃至物理摧毁等以及电子反对抗措施(ECCM),是保障自己电子设备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手段后仍能正常工作的各种战术和技术手段按照使用种类,可以分为平台式(如降低信号,干扰等),和投放式(投放诱饵,拖曳信号标等)按照有无辐射源,可分为无源干扰(降低信号,投放箔条)和有源干扰(各种有源诱饵,闪光照射,噪声/红外/欺骗干扰等)电子侦察以及反侦察电子战中雷达的电子侦察主要包括:雷达情报侦察,运用各种手段侦察敌雷达的特征参数,判断其性能,类型,用途,配置,以及所指挥武器的有关战术情报雷达对抗支援侦察:凭借上一步侦察到的对方雷达各种数据和有关战术情报,识别敌雷达的数量,部署,范围,性质以及威胁等级程度等,为作战指挥实施雷达预警,以及相关战役战术行动等提供依据雷达告警:作战中实时发现敌雷达并作出告警引导干扰:侦察是实现有效干扰的前提和依据辐射源定位:为武器精确摧毁敌人雷达提供依据雷达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具备良好的反侦察能力.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敌人收不到雷达信号或者受到假信号.主要措施有:设计低截获概率雷达:依上叙述,雷达可以采取低峰值功率,宽频率带宽,高占空因数,低旁瓣发射天线,采取被动工作方式,采用自适应发射功率管理等技术,降低被发现的距离(如美国APG77.而有关侦察距离则可用有源相控手段控制各个单元分别将其波段和频率合成成较适合波段,以及侦察方向的集中性等手段来弥补)控制雷达开机时间: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开机时间尽量短,次数尽量少,同时开机必须经过规定程序批准.值班雷达的开机时间和顺序应当无规律.控制雷达工作频率:对雷达的使用频率要按常用频率工作;同一模式的雷达应尽量按同一频率工作;严格控制使用频率,禁止擅自改变雷达频率,若必须采用跳频手段工作,必须经过批准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隐蔽雷达和新雷达的使用必须经过批准适时更换敌人可能发现和熟悉的雷达阵地设置假目标并对外发射假信号等电子干扰针对雷达的对抗措施有三种:一是告警和回避,而是火力摧毁,三就是干扰雷达干扰是指利用干扰设备发射干扰电磁波,或录用能反射,散射,衰减以及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反射或衰减雷达波,乃至通过主动手段欺骗和使武器系统失控等,从而扰乱敌人雷达工作,降低其效能,使其不能发现目标和告警,造成武器系统威力无法发挥等.这是电子对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雷达抗干扰电子反干扰是指确保己方有效运用电磁频谱而对电子干扰采取的各种举措,这些措施共同的特点是它们几乎总是与雷达等电子设备设计制造的技术有关.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的斗争基本上就是争夺功率和带宽资源的斗争.任何雷达和通信都是可以被干扰的,同样任何干扰手段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最终还是主要取决于双方愿意投入电子战的资源.精心设计,性能优良的雷达基本上都具备强大的ECCM能力,而各种先进技术,如无源探测手段和低概率雷达等的研究,也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工业基础,以及投资的多少雷达抗摧毁现代战争中反辐射导弹(ARM,包括反辐射无人机)已经成为雷达不可回避的对手.海湾战争中联军在战争第一小时之内就投放200多枚ARM,配合其他电子战手段,彻底将伊拉克防空系统炸瘫ARM的特点有:采用多种方式制导:包括红外,光学,惯性制导等;采用宽频接收机,可攻击各种先进雷达(包括单脉冲雷达,脉冲压缩雷达,跳频雷达和连续波雷达等),且自身抗干扰能力较强,一些先进的ARM甚至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寻找,记忆,锁定和攻击辐射目标抗ARM的办法,除了主动打掉ARM极其载机以外,还有一些被动措施:1:ARM在攻击之前需要电子支援手段先截获,识别和定位目标雷达信号,因此可以采用战术手段让ARM难以接受信号.如经常更换阵地,控制开机和控制频率;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离并设置各种电子/光学/红外诱饵(甚至可以让诱饵轮番开机消耗其能量,并使其无法瞄准);技术上提高和优化雷达的空间,频率,波形和极化的隐蔽性;以及多台雷达组网(摧毁个别雷达仍能保证地域监视)等雷达的低空性能与低空突防低空/超低空一般指地表以上300米以下的空域.这里是大多数雷达探测的盲区,一些先进雷达即使能探测,性能也要打折扣(例如典型二代战斗机下视能力基本为零,典型三代战斗机和预警机的下视能力也很不乐观往往探测距离要减一半左右.装备先进相控阵雷达的三代半和四代战斗机这方面则可以接近和达到雷达的探测距离)一些西方专家认为,目前飞机和巡航导弹突防高度为:水面上10到15米(甚至有的可以做到5米);平原地区50到60米;丘陵山地等100到120米.而且降低高度比增加速度更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从军事上说,低空对雷达的干扰主要有:地球曲率的遮挡地形多径效应(雷达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和目标回波产生干涉效应,导致波束分裂和衰减.这种效应与地形平坦有关,山区等地的多径效应比平原和海面更严重)地表反射背景回波的强干扰(往往杂波的强度是回波的许多倍,尤其对于小反射面积的巡航导弹和隐身飞机而言.所以对低空雷达有个参数叫做杂波可见度SCV,用来表示多普勒雷达或动目标监视雷达从杂波中分辨目标的能力)雷达反低空突防,从技术上说可以采用各种反杂波技术.如降低旁瓣,采用超视距雷达(低空视野可达普通雷达数倍乃至数十倍,甚至几千千米.但是地波雷达精度低且易被干扰,天波雷达则受气象和环境限制比较大,虽不容易找到波段相位但是只要找到则非常小的功率即可干扰);采用SAR(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地表目标(比较适合卫星和飞机使用).而从战术上,通过雷达提升高度(如制高点或者直接使用雷达飞艇或预警机等);不同种类的各种探测手段(雷达/红外/光学/甚至防空哨等)组网观察;依靠技术手段和计算而精选雷达阵地等,都可减弱地表杂波对雷达的影响反隐身飞机首先说明一下,根据相关材料,F22雷达反射面积小于F117,而不是之前某些人士宣称的0.3M^2(一发导弹的反射面积都有0.5M^2以上)隐身飞机通过涂料,材料和外型,使大多数雷达波被吸收或者反射到其他角度,其对雷达的威胁极大,甚至将完全成为防空作战的主要对手对于常规雷达来说,雷达截面积的减小明显削弱了雷达的探测能力,也就削弱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战斗力.如果要维持旧有雷达体系不变的情况下象发现常规飞机一样发现隐身飞机,功率和口径都需要成几何级数的增大.二者的乘积需要增加10~1000倍.这可以对个别单基地雷达使用,但是在整体上是军费难以支撑的一些有前途的技术手段为:短波超视距雷达甚高频(100~300MHZ)与超高频(300~500MHZ)雷达,但需要克服抗干扰能力低和精度差的问题.可作为警戒和引导手段使用多基地雷达,或雷达组网对于某些必须使用单体雷达的单位,可以试图增大功率和口径使用带辐射管理功能的主动相控阵雷达目前反隐身技术仍在研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基础一、填空题1.雷达的作用距离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通常航管二次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为 ________,近程航管一次雷达的作用距离为________。
答案:发射机, 接收机, 天线, 高度, 环境, 20NM, 69NM2.二次雷达地面系统的组成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以及天溃系统等部分.现代航管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管制席位等几个部分。
答案:发射机,接收机, 数据处理, 传输, RDP,FDP3.根据ICAO规定,二次雷达的发射频率为________,接收频________。
答案:1030MHZ, 1090MHZ4.二次雷达常用A、C两种询问模式,其中模式A是询问________码,模式C 询问是询问________码.应答器对两种询问模式是靠________来区别识别的。
对模式A的应答编码是以4位________数表示的,共有________种,根据ICAO规定,编码中的三个应急码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识别, 高度, 脉冲间隔, 八进制, 4096, 7700, 7600, 7500 5.ADS的含义是________,其对飞机的监视方式上与雷达系统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
答案:自动相关监视︱ADS是相关的,非对立的6.距离分辨力是指:在________方向上两个大小相等的点目标之间的_______距离。
答案:同一, 最小可区分7.雷达射频部分波导的损耗一般是指:发射机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波导引起的损失。
答案:发射机输出端, 天线8.电波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主要包括________衰减和________现象。
答案:大气传输, 折射9.大气折射对雷达的影响有改变雷达的________,产生________误差;引起________测量误差。
答案:测量距离, 距离, 仰角10.无线电波按照传输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航管雷达的工作频段属于________,电波传播方式主要是________。
雷达测量目标的物理基础是依据电磁波的_______特性。
雷达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
答案:空间波, 天波, 地波, 散射波, 微波, 空间波, 反射, 测量目标所在位置距离方位速度信息11.SSR发射频率 MHZ,发射机输出脉冲功率不小于。
在任何询问模式中,发射机输出的P1 和P3 的脉冲幅度差值不应大于发射机的占空比应大于,具备模式S 能力时应满足模式S 询问信号的要求。
询问的重复频率应为,并应连续可调。
答案:1030±0.01 ; 1.5 kW;ldB;1%;150 HZ~450 HZ12.SSR接收机工作频率为。
接收机的切线灵敏度不应大于;接收机动态范围不应小于。
答案:1090 MHZ±3 MHZ,-85 dBm;75 dB13.飞机应答码7500表示,7600表示,7700表示。
答案:非法干扰飞行器,飞机通信故障,飞机机械故障。
14.SSR的含义为,ISLS的含义为,SPI含义为,STC的含义,LRU ,CPI ,答案:二次监视雷达,询问旁瓣抑制,特殊位置识别,灵敏度时间控制,线性可替换单元,相参处理间隔。
15.SSR询问模式分为种,分别是。
答案:6, 1,2,3/A B,C,D。
16.雷达L 波段的频率为,S波段的频率为。
答案:1000----2000MHZ,2000-----4000MHZ。
17.雷达设备从主用机交换到备用机工作的交换时间不能超过;雷达设备运行正常率必须达到;雷达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雷达设备在运行中不能提供正常的保障的时间,不能超过。
答案: 10秒;99。
98% ;90% ;1分18.异步干扰(FRUIT):。
答案:二次监视雷达收到其他二次监视雷达询问应答所引起的干扰。
19.同步窜扰(GARBLE): . 答案:应答脉冲相互重叠,且脉冲位置相互占用的应答。
20.距离分辨率: .答案:在同一方位上,雷达区分相邻飞行器最小距离间隔的能力。
21.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一般工作在频段,可在360度方位和半径不小于范围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信息。
答案:2700MHZ ----2900MHZ,110KM---160KM,方位、距离.22.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在选址时,以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的范围内,不应有等,半径米范围内不应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
答案:450米, 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 80023.飞行校验的种类为: .答案:特殊校验,投产校验,定期校验和监视校验24.雷达飞行校验的周期: .答案:按需要确定。
25.雷达投产校验应检查的项目为项,分别是。
答案:9; 垂直覆盖,航线覆盖,定位点或覆盖点覆盖,水平覆盖,高度编码,编码检查,旁瓣抑制,障碍物告警和冲突告警。
26.二次监视雷达由和测试应答机等组成。
答案:天线、转台(旋转关节、马达、码盘等)及馈线系统、询问器、点迹录取器和航迹处理器、监控器、维护显示器27.二次监视雷达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单通道设备配置的条件下MTBF 应大于小时;双通道配置的条件下,MTBCF 应大于小时。
室内设备的MTTR 应小于小时,室外设备的MTTR 应小于小时答案:1500 20000 0.5 228.二次雷达室内设备应能在下列环境正常运行 a)工作温度:;b)相对湿度:。
二次雷达室外设备应能在下列环境正常运行a)环境温度:;b)相对湿度:。
答案:0℃~+40℃90%-55℃~+70℃ 5%~100 %29.二次雷达最大仪表作用距离:常规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不低于;单脉冲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不低于。
答案:370 km (约 200 n mile), 460km (约 250 n mile)30.二次雷达距离参数: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测距精度不应大于(不包含应答机应答延时引入的测距误差),距离鉴别力不应大于。
答案:75 m,29 m,18 m31.二次雷达目标处理能力转速在 15 r/min 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天线每转一周能处理目标(均匀分布);b)在11.25 °扇区内能处理目标(均匀分布)答案:400 批以上,64 批32.二次雷达模式A/C 询问编码脉冲参数,模式A/C 询问编码脉冲P1、P2 和P3 应满足下述要求: a)脉冲宽度应为; b)脉冲上升时间应为之间; c)脉冲下降时间应为之间。
答案:0.8μs±0.1μs,0.05μs~0. lμs,0.05μs~0. lμs33.常规空管二次雷达天线增益应满足的要求;单脉冲二次雷达天线应满足: a)和(Σ)波束主瓣最大增益不应小平;b)和(Σ)波束旁瓣增益应小于主瓣增益; c)和(Σ)波束尾瓣增益应小于主瓣增益。
答案:最大作用距离,27 dB,27 dB,30dB34.常规二次雷达天线的波束宽度应满足应答信号检测和解码处理的要求;采用单脉冲体制时: a) 3 dB 波束宽度应为; b)10 dB 波束宽度不应大于; C)20 dB 波束宽度不应大于。
答案:2.45 °士0.25°,4.5°,7°35.二次雷达对天线座的要求:天线转速为可选。
天线应能进行的俯仰调整。
天线系统应向录取器输出。
方位脉冲编码信息至少位。
当一次雷达天线和二次雷达天线合装时,安装误差引起的偏心率(misalignment),在任何俯仰角下应小于。
答案:6 r/min~15 r/min;-2°~+7°;正北信息和方位脉冲编码信息;12;±0.236.雷达管制席应配备、、、气象信息显示终端、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
答案:高亮度雷达显示器、语音交换系统面板、进程单架。
37.塔台的主要电源应由提供,应保证三相,Y型联接,输入。
塔台设备的电源应经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并提供一路备用发电机电源,不间断电源应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答案:双回路交流市电;380V,50HZ;15MIN—30MIN38.塔台显示的雷达数据须由单独或与其它显示设备共用的进行记录,供必要时。
答案:数据记录仪,重放。
39.雷达管制情况下,雷达显示屏上显示的C模式高度,其精度容差为。
答案:90米40.雷达管制情况下,进近扇区管制席位同时提供雷达服务航空器的数量最多为,区域扇区管制席位同时提供雷达服务的航空器的数量最多为。
答案:8架;12架二、单选题1.雷达接收机中晶体管产生的噪声,根据来源的不同以下不属于的是:()A.热噪声B.闪烁噪声C.气象干扰D.分配噪声答案:C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 高级2.连续波雷达的占空比为()。
A.1B.0C.不确定答案:A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中级3.以下关于雷达方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用来决定雷达检测某类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
B.仅仅是进行讨论使用,没有其它作用。
C.可以作为了解雷达的作用关系的工具。
D.用作设计雷达的一种工具。
答案:B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基础4.随着成功的跟踪次数增加,目标位置估值的误差越小是因为( )A.雷达(传感器)越稳定,误差越小B.跟踪算法误差减小C.传感器误差和跟踪算法误差均减小D.其他原因答案:B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高级5.航迹初始化是基于两次连续扫描相关的概念,选项( )的概念是不对的.A.仅当从一个目标连续两次检测到的报告在模式A和模式C代码上匹配,且距离间隔可靠时,新的航迹生成B.新的航迹生成意味着在航迹文件中存在该目标预测航迹的数据C.新的航迹生成意味着允许存在一次点迹丢失D.新的航迹生成意味着在第二个报告和航迹平滑值在显示器应被显示答案:D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高级6.脉冲检测的主要作用是()A.说明一个回答的存在B.判决脉冲属性给出脉冲报告并给出脉冲定时C.检测脉冲宽度D.判决脉冲属性答案:D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高级7.当雷达工作频率为3000MHz时,总的波导损耗为()。
A.1.5dBB.3.5dBC.5dBD.10dB答案:B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中级8.当雷达工作频率为3000MHz时,天线转换开关的损耗为()。
A.1.5dBB.3.5dBC.5dBD.10dB答案:A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中级9.航迹和点迹之间的相关是在()的相关窗口进行的A.软件自动形成B.点迹为中心C.航迹为中心D.点迹和航迹互为中心答案:C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中级10.关于相关窗口的概念,选项()是正确的A.软件自动形成窗口B.相关窗口是一种跟踪算法C.相关窗口的大小取决于传感器的误差和跟踪算法误差D.相关窗口随跟踪是一个恒定大小的窗口答案:C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高级11.一般STC的衰减规律是()A.在整个距离范围进行恒定的衰减控制B.距离越远衰减越大C.距离越远衰减越小D.距离越近衰减越小答案:C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基础12.雷达理论中的CFAR接收机是指采用了()的接收机A.对数放大器B.STC电路C.脉冲积累D.恒虚警率检测处理答案:D知识点:雷达原理难度:高级13.雷达的测距原理是利用电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