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课程设计
《起重机课程设计

《起重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起重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起重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具备起重机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起重机。
1.了解起重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3.熟悉起重机的应用领域和安全管理。
4.能够正确操作起重机进行货物吊运。
5.能够对起重机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6.能够制定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起重机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对起重机安全操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起重机的概述、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维护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1.起重机的概述:介绍起重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
2.基本结构:讲解起重机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包括起重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3.工作原理:阐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液压等传动方式。
4.操作维护:教授起重机的正确操作方法、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5.应用领域:介绍起重机在工业、建筑、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起重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讨论法:学生针对起重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起重机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起重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起重机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起重机模型或实际设备,供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起重机技术表演课程设计

起重机技术表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起重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起重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起重机操作的安全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起重机起重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起重机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并整理起重机相关的资料,进行有效的课堂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起重机技术,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了解起重机操作的安全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示范课,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起重机的基本概念- 起重机的定义及分类- 起重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2. 起重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起重机的结构组成- 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原理3. 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起重机操作的基本要求- 起重机操作的安全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4. 起重机模型设计与制作- 简易起重机模型的制作方法- 制作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分析5. 起重机技术发展及应用案例- 起重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重机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起重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起重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起重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起重机力学原理。
课程设计起重机

课程设计起重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起重机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起重机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起重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起重机模型,并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起重机在特定条件下的起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起重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相关的工程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探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起重机的定义与分类- 起重机的基本概念- 起重机的分类及特点2. 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物理力学原理在起重机中的应用- 起重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起重机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起重机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起重机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案例4. 起重机的安全操作与维护- 起重机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起重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5. 起重机模型设计与制作- 起重机模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制作起重机模型的步骤与方法6. 起重机相关数学计算- 起重能力的计算方法- 起重机运动参数的计算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起重机的定义与分类,了解起重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二课时: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学习物理力学原理在起重机中的应用第三课时:起重机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第四课时:起重机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方法第五课时:起重机模型设计与制作,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第六课时:起重机相关数学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章节: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五章《简单机械》相关内容。
关于起重机的课程设计

关于起重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起重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起重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3. 学生能了解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起重机的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起重机进行作业。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起重机的简单操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起重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起重机课程,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起重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对起重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起重机概述:介绍起重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对应教材第一章。
- 起重机的分类及特点- 起重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 起重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种类型起重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对应教材第二章。
- 齿轮起重机、链条起重机、液压起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起重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3. 起重机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讲解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及故障排除,对应教材第三章。
- 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方法及故障排除4. 起重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起重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
- 起重机在不同工程场景的选用- 起重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起重机模拟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起重机械课程设计

塔式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的结构特点
塔式起重机:由基础、塔身、起重臂、平衡臂和回转底座等部分组成,具有较高的起升高 度和较大的工作幅度,常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履带起重机:由动力装置、工作机构、回转机构、金属结构、操纵控制系统和行走机构 等部分组成,具有较大的起重力矩和较低的起升高度,常用于大型设备的吊装和运输。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周 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起重机械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措施
起重机械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限位器、缓冲器和防撞装置等,用于防止起 重机械发生倾覆、碰撞和超载等安全事故。
起重机械的防倾覆装置包括平衡臂配重、柔性支撑和抗风防滑装置等,用 于保持起重机械的稳定性和防止倾覆事故的发生。
起重机械的缓冲器包括橡胶缓冲器、弹簧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等,用于吸 收起重机械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减少对结构和人员的冲击。
起重机械课程设计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起 重 机 械 的 基 本 结 构 05 起 重 机 械 的 电 气 控 制 07 起 重 机 械 的 维 护 保 养
02 起 重 机 械 概 述 04 起 重 机 械 的 设 计 要 求 06 起 重 机 械 的 安 全 防 护
强度校核:根据载荷计算结果,对起重机的关键部件进行强度校核,确保其在各种工作状态 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安全系数:在载荷计算和强度校核中要考虑安全系数,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性能。
疲劳寿命:考虑起重机的疲劳寿命,对关键部件进行疲劳分析,以延长起重机的使用寿命。
Part Five
起重机械的电气控 制
起重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起重机作业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起重机的种类、构造和工作原理。
- 掌握起重机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 熟悉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起重机。
- 熟练操作起重机进行货物装卸作业。
-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起重机。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起重机概述- 起重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起重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起重机操作- 起重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起重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 起重机维护保养- 起重机的日常保养方法- 起重机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起重机的故障诊断与预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起重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视频演示起重机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起重机操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起重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起重机的种类、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演示操作:教师演示起重机的基本操作,并讲解操作要点。
4. 实践训练:学生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包括货物装卸、吊装等。
5. 安全教育:讲解起重机操作中的安全知识,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起重机操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安全意识:考察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起重机械课程设计 (2)

起重机械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起重机械课程设计旨在深入探讨起重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安全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起重机械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其安全操作技能并能够进行起重机械故障排除及维护。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起重机械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分类;•掌握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起重机械故障排除;•掌握起重机械维护知识;•能够满足企业对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
3. 课程内容3.1 起重机械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起重机械形式分类、载荷状态分类•起重机构成和原理•驱动及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置•机械执行机构3.2 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技能•起重机械的基本操作及手续•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3.3 起重机械的故障排除及维护•起重机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方法•维护保养周期4.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讲解内容通过在线视频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及范围涵盖整个起重机械课程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老师指导的课堂作业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实践,再通过在线讨论及辅导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和讨论。
5. 课程评价方法•考核方式:期末试卷、起重机械操作技能考核;•考核内容:起重机械技术理论知识,起重机械操作技能;•考核标准:期末试卷满分100分,起重机械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线为80分以上。
6. 课程总结通过起重机械课程设计的学习和考核,学生将会对起重机械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企业的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岗位技能认证,在工作中更加熟练地操作和维护起重机械,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聘用和信任,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起重机》教学设计

《起重机》教学设计第一篇:《起重机》教学设计《起重机》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起重机”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共2页,分为三个部分。
这一课是在学生研究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等工具之后,引导学生对起重机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发现起重机力大无穷的原因。
重点是研究起重机中的滑轮组。
在指导学生探究起重机的原理时,教材仍旧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按照“问题—思考—假设—验证”的思路编写。
课文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起重机,发现起重机中的滑轮组,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最后用“小个子战胜大个子”的游戏来验证起重机力大无穷的原因。
第一部分:参观建筑工地这部分是本课研究的前奏,可以组织学生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到附近工地参观,但大部分学校无这个条件。
比较可行的是教师收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也可以在课前请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起重机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展示时先播放建筑工地起重机工作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并将各类起重机中的滑轮组放大展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数一数起重机上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滑轮和定滑轮所起的作用,引出滑轮组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机课程设计————————————————————————————————作者:————————————————————————————————日期:ﻩ第2章 小车副起升机构计算2.1 确定传动方案选择滑轮组和吊钩组按照构造宜紧凑的原则,决定采用下图的传动方案。
如图图2-1所示,采用了单联滑轮组.按Q=5t,取滑轮组倍率h i =2,因而承载绳分支数为 Z =4。
0G吊具自重载荷,其自重为:G=2.0%⨯q P=0.02⨯200kN=4kN图2-1 副起升机构简图2.2 选择钢丝绳若滑轮组采用滚动轴承, 当h i=2,查表得滑轮组效率h=0.985,钢丝绳所受最大拉力:kN x i Q G S h 88.1297.04198.049h h 0max =⨯⨯+=⨯⨯+=按下式计算钢丝绳直径d :d =c ⨯max S =0.096⨯88.12=10.895mmc : 选择系数,单位mm /N ,选用钢丝绳b σ=1850N/mm ²,根据M5及b σ查表得c 值为0.096。
选不松散瓦林吞型钢丝绳直径d=10mm ,其标记为6W(19)-10-185-I -光-右顺(G B1102-74)。
2.3 确定卷筒尺寸并验算强度卷筒直径:卷筒和滑轮的最小卷绕直径D :m in0D ≥h ⨯d式中h 表示与机构工作级别和钢丝绳结构的有关系数; 查表得:卷筒1h =18;滑轮2h =20卷筒最小卷绕直径m in 0D =1h ⨯d=18⨯20=360 滑轮最小卷绕直径m in 0D=2h ⨯d=20⨯20=400考虑起升机构布置及卷筒总长度不宜太长,滑轮直径和卷筒直径一致取D=400㎜。
卷筒长度:L=1500mm卷筒壁厚δ=0.02D+(6~10)=[0.02⨯400+(6~10)]mm=14~18mm ,取δ=18mm,应进行卷筒壁的压力计算。
卷筒转速0D mv n n t π==41.014.35.194⨯⨯r/min=60r/min 。
2.4 计算起升静功率η100060)(0⨯+=n j v G Q P =894.010*******.19)98.049(3⨯⨯⨯⨯+=18.17kW式中η起升时总机械效率299.094.097.0⨯⨯==t l ch z ηηηηη=0.894z η为滑轮组效率取0.97;ch η为传动机构机械效率取0.94;t η为卷筒轴承效率取0.99;lη连轴器效率取0.99。
2.5 初选电动机JC P ≥GjP =0.8⨯18.17=14.536kW式中:在JC 值时的功率,单位为K W;G:均系稳态负载平数,根据电动机型号和J C值查表得G=0.8。
选用电动机型号为YZR180L-6,JC P =17KW ,JC n=955r/mi n,最大转矩允许过载倍数λm=2.5;飞轮转矩GD ²=1.5K N.m²。
电动机转速)]9551000(1717.18[1000)(00-⨯-=--=JC JC jd n n P P n n =951.9r /min 式中dn :在起升载荷QP =49.98kN 作用下电动机转速;n :电动机同步转速;JC P ,JCn :是电动机在JC 值时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
2.6 选用减速器2.6.1 初选减速器减速器总传动比:609.951==i d n n i =15.865取实际速比i =16。
起升机构减速器按静功率j P 选取,根据j P =18.17kW ,d n=951.9r/min,i =16,工作级别为M5,选定减速器为ZQH50,减速器许用功率[nj P]=31KW 。
低速轴最大扭矩为M =21000N.m。
减速器在951.9r/mi n时许用功率[nj P ']为[nj P ']=10009.95131⨯=29.5kW>17kW实际起升速度n v '=16865.155.19⨯=19.334m/min;实际起升静功率j P =16865.1517.18⨯=18.02k W。
用Ⅱ类载荷校核减速器输出轴的径向载荷,最大力矩。
2.6.2 验算输出轴端最大容许径向载荷用Ⅱ类载荷校核减速器输出轴的径向载荷,最大力矩。
查卷筒的产品目录可知卷筒的自重2.6.3 验算输出轴的最大容许扭矩输出轴容许最大扭矩,按大于电动机的最大力矩进行校验式中 --------电动机实际最大力矩 ---------------电动机最大力矩倍数------------------传动比---------------减速器传动效率,取0.952.7 电动机过载验算和发热验算过载验算按下式计算:n P ≥n m G Q m Hνηλ⨯+⨯10000=60894.0100034.1910)98.049(5.211.23⨯⨯⨯⨯+⨯⨯=15.136kW n P =17KW>15.136kW ,此题nP 恰好与jc P =25P 的功率相等。
式中nP :基准接电持续率时,电动机额定功率,单位为kW ;H:系数,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取H =2.1;λm:基准接电持续率时,电动机转矩允许过载倍数,查表得λm 取2.5; m :电动机个数; η:总机械效率η=0.894。
发热验算按下式计算:P ≥P з式中 P:电动机在不同接电持续率JC 值和不同C Z值时允许输出功率,单位为kW ,按CZ=150,JC 值=25%,查表得P=15.393kW ;ηνm G Q G P n 1000)(0⨯+⨯=ℑ=894.01100034.1910)98.049(8.03⨯⨯⨯⨯+⨯=14.42kWP=15.363>ℑP =14.42kW经计算过载验算和发热验算通过。
2.8 选择制动器按下式计算,选制动器:制M ≥制K 制静'M式中制M :制动力矩,单位为N.m;制K :制动安全系数,查表1-5M5得zh K=2.0;制静'M :下降时作用在电动机轴上的静力矩,单位为N.m 。
j M '=1642894.041.010)98.049(2)(3'00⨯⨯⨯⨯⨯+=+ηmi D G Q =143.12N .mη':下降时总机械效率,通常取η'≈η≈0.894zh M =zh M j M '=2⨯143.12=286.24N .m根据选用zhM =286.24N.m选用YWZ 5315/30制动器,其额定制动力矩400N.m ;安装时将制动力矩调整到所需的制动力矩zhK =290N.m。
2.9 选择联轴器根据电动机和减速器以及浮动轴的轴伸尺寸及形状选连轴器,使连轴器的许用应力矩[M ]>计算的所需力矩M,则满足要求。
电动机的轴伸:d=55mm (锥形),长度E=82±0.5mm ; 减速器轴伸:d=50mm(柱形),长度E =85mm ; 浮动轴的轴头:d=45mm , 长度E=84mm 。
选取梅花弹性连轴器:型号为MLL6-I-200,[M]=630N.m;GD ²=6.7⨯4=26.8Kg .m²;型号为MLL 6,[M]=630N.m ;GD ²=1.85⨯4=7.4Kg.m ²。
电动机额定力矩9551795509550⨯==jc jc nn P M =170N.m计算所需力矩M=n ⨯8φ⨯n M =1.5⨯2.0⨯170=510N.m 式中 n :安全系数取n=1.5; 8φ:刚性动载系数,取8φ=2.0; [M]=630>M=510N.M 所选连轴器合格。
2.10 验算起动时间起动时间:32223220022951.9(490.98)100.41[1.15(1.526.87.4)375(289179.07)1640.894()10[()]375()=1.0sq d q j t n Q G D c GD M M i m η+⨯⨯=⨯⨯+++⨯-⨯⨯+⨯⨯=+- =式中:22221()()()d lzGD GD GD GD=1.5+26.8+7.4=35.7kN.m静阻力矩:ηmi D G Q M j 2)(00+==894.0416241.010)98.049(3⨯⨯⨯⨯⨯+=179.07N.m电动机启动力矩:q M =1.7⨯n M =1.7⨯170=289N .m平均起动加速度:60'⨯=q n q t a ν=600.134.19⨯=0.32m/s ²q a =0.32 m/s²<[a ]=0.4 m/s²经计算电动机启动时间合适。
2.11 验算制动时间制动时间:])([)(37522202'ηm i D G Q GD C M M n t h j zh d zh++⨯⨯-= =]894.041641.010)98.049()4.78.265.1(15.1[)143290(3759.9512223⨯⨯⨯⨯++++⨯⨯-⨯ =0.85s'd n :电机满载下降转速,单位为r/min ; 'd n =d n n -02=2⨯1000-951.9=1048.1r/min zhM =290N.mj M '=143N.m平均制动减速器速度19.34=0.37m/s?<[a ]=0.4m/s?600.8560n zh zh V a t ==⨯所以制动时间也合适。
2.12 高速轴计算2.12.1疲劳计算轴受脉动扭转载荷,其等效扭矩:mkgf M M e .8.339.16211=⨯==ϕm N n N M e e .172.1669771795509550%)25(1%)25(=⨯== 由上节选择联轴器中,已确定浮动轴端直径d=45㎜. 因此扭转应力为:cm kgf W M n .4.1855.42.08.3331=⨯==τ 许用扭转应力: 1112][n k oh ⋅+=-ηττ 轴材料用45钢, 2/6000cm kgf b =σ,2/3550cm kgf s =σ;弯矩:21/132022.0cm kgf b ==-στ扭矩:2/21306.0cm kgf s s ==στ 轴受脉动循环的许用扭转应力:1112n •+-=ηκττακ mx k k K ⋅=-----考虑零件几何形状和零件表面状况的应力集中系数;xk -----与零件几何形状有关,对于零件表面有急剧过度和开键槽及紧配合区段,xk =1.5~2.5;mk -----与零件表面加工光洁度有关,对于;2.1~15.1,5=∇m k 对于3, 1.25~1.35;m k ∇=此处取K=2⨯1.25=2.5-----考虑材料对应力循环不对称的敏感系数,对碳钢,低合金刚,取η=0.2. n 安全系数,查表得n=1.6因此2/1.6116.1)2.05.2(13202][cm kgf t ok =⨯+⨯=,故n ok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