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京剧作品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表演精湛,形象鲜明演员在《红灯记》中的表演可谓精湛,每一位演员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主演扮演西施的程派老生张君秋先生,他的稳定且经验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秋先生不仅在演技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发音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使观众能完全融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制作精良,舞美效果出众《红灯记》的舞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布景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使整个舞台显得温暖而深沉。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每个演员的服装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头到脚都彰显出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剧情紧凑,情节引人入胜《红灯记》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以西施的命运为主线,将历史人物与京剧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对西施一生的追求和悲剧命运的揭示,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共鸣。
剧中的经典场景如西施初入宫、相国府上演的花石纲、西施卖身等,都极大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的宫廷之中。
京剧的独特魅力观看《红灯记》这部京剧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包括声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总结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的精湛表演、舞美效果的出众和剧情的引人入胜,都使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观看京剧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红灯记》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红灯记》演出,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是根据清代文学家李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剧以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观念、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京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融合了戏曲、舞蹈、音乐、言语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京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演员们激情四溢的唱腔,还欣赏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技巧。
他们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整个舞台上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相得益彰,让人身临其境,深入剧情。
其次,京剧《红灯记》以复仇为主题,展现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冯唐、马春花和吴祥三位角色。
他们的命运因为一个复仇的目标而交织在一起,各自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冯唐为了复仇不惜牺牲自己的感情,最终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而马春花则以自己的善良和坚强,帮助冯唐走出了心理的困境。
吴祥则成为了一个充满怨恨和复仇心理的恶人。
通过这些角色的展示,京剧《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于自身思考和反思。
此外,京剧《红灯记》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传达出了社会荣辱观念的重要性。
在剧中,冯唐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去复仇。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对于荣辱观念的强调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也给了现代观众一种思考的启示。
此外,演员的表演技巧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的唱腔悠扬动听,将戏曲音乐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演员的身段功夫,动作准确有力,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他们高举着鸟扇,神采奕奕地舞动,展示出京剧独特的舞蹈韵味。
整个演出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如果对于历史来说30年是一段遥远的记忆,那么对于我来说10年便是了。
但是10年前就会的那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现在仍记忆犹新。
只是这句话在哪里出现又表达了什么,头脑里是混沌的。
时至今日在戏剧鉴赏课欣赏了钱浩梁的《红灯记》,才终于有机会重新体会属于那个年代的坚强与信仰。
当“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时,只有留下来的京剧艺术之树长青,而《红灯记》正是这留下来的现代京剧中的典范,如果说《红灯记》整部戏是气势磅礴的,那么让我感触最深的恰是这恢弘中的细节——李玉和恰到好处的动作。
整整一场戏中,演员在表演动作上,都贯串着一个动作特点:鸠山团团转,坐立不安;李玉和稳如泰山,巍然屹立。
鸠山一忽儿利诱,一忽儿把叛徒王警尉作为王牌打出,一忽儿以严刑相威胁,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只敢在李玉和的旁边,或者躲闪在李玉和的背后说话;而李玉和讲话,则义正词严,面对敌人,逼视叛徒。
表面上看,是鸠山在主动审问李玉和,实际上,却是李玉和主动迫使鸠山供出他是怎样窃得李玉和是密电码传递者的机密的,并且迫使他供出叛徒是谁。
从而使李玉和在这场戏中始终处在居高临下的主动地位。
鸠山在对李玉和利诱时,讲了一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人的‘最高信仰’是‘为自己’”等“人生哲学”和“做人的诀窍”,企图从精神上瓦解李玉和。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运用了嗤之以鼻的冷笑,给敌人以无情的嘲讽。
利诱不成,鸠山又继之以威胁。
他阴险地对李玉和说:“我是专门给进地狱的人发通行证的。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还是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简洁有力地运用了“横眉冷对”的神情,说:“我是领了通行证,专去拆你们的地狱的!在这两种世界观的强烈对照下,李玉和的思想光辉,更显得光芒四射。
当敌人鸠山力竭声嘶地叫喊,要把他拖下去用刑的时候,李玉和喝道:不用伺候。
摔开了拖扯他的敌兵,向桌边移动,吓得鸠山后撤。
李玉和只是走到桌边,拿起自己的帽子,毫不在乎地吹了吹帽子上的灰,又随意在帽子上掸了两掸,然后,端正持帽,安然背手,坦然稳步地下场,从容受刑。
高三叙事作文:京剧《红灯记》观后感_1650字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_1650字样板戏,是一个遥远的记忆。
这周艺术概论课上,我得以观摩京剧《红灯记》,自己体悟了一番这种扭曲的艺术形式。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这是一种预成论与不变论。
即使李玉和在夸铁梅是革命火种,但这句话同时否定了其他阶级立场的有志之士追求真理的合法性。
如果说艺术形象的刻画需要李玉和的语言表现出粗犷与质朴,那么正如受批判的,李玉和临刑前过长的抒情不但对这个英雄人物形象没有起到强化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有点文质彬彬。
李玉和在不同幕中,时而质朴粗犷,时而用上“贼鸠山”这样带有幽怨意味的词语、用上“变雄鹰冲霄汉,乘风直上飞舞到关山”这样有典故有修辞的精妙好句、“投亲友,度饥寒”这样文言味十足的动宾短语、“我要你,仔细想一想你们的下场”如斯官僚气十足好似外交部发言人申明立场的宣言,其形象定位,相当混乱。
这个艺术形象虽然是具体可感但是个性紊乱。
形式上是一个三突出中的所谓主要英雄人物,却是不同个性的英雄人物简单的拼凑与大杂烩。
“为的是:救中国,救穷人,打败鬼子兵。
”抗日救国只能作为一种工具论,而非价值论。
既然李奶奶概述祖祖代代工人阶级的目标,怎么能将抗日视为终极期盼。
在剧中,“穷人”与“工人”的概念经常混淆。
戏剧发生的时候,工人是中国无产者中比例极少的部分,却将二者等同。
这不是艺术的加工,这是特殊时期,政治对艺术的强制力体现,违背了艺术的真实性。
江青在这部剧的加工过程中违背艺术的指令也很多,例如要求以《国际歌》作为李玉和就义时的背景乐。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用于剧中李玉和指出鸠山有诡计、自己的阵营更为强大并不合适,同样不应该因为是周总理指出要沿用古语习惯用法,就脱离剧情生搬硬套。
不仅仅是演绎技巧上的盲从,演员参与艺术创作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推敲。
在戏剧表现的时代,一个穷人、一个底层的扳道工居然油光满面、大腹便便,塑造出的简直是一个资本家的富态。
经典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演员为了演好鲁智深这个形象,毁损健康数月内增肥20斤。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观看红灯记有感》是一部由北京人艺推出的舞台剧作品,该剧讲述了中国1920年代至1940年代间的历史,以及人民在时局动荡中的见证和探索,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性情感。
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这场演出,观看这部作品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演出的服装和布景让我想起我的祖辈们。
在文革时期,我的祖辈们都是工人和农民,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为了生计,常常在劳动中挣扎。
在观看这部舞台剧之前,我不曾想过那个时代是如何压抑和残酷的。
红灯记中出现的穿着褴褛的封建社会的底层人物便是一个缩影。
通过这些装饰,我感受到了我的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他们的勇气和自尊心,以及那个时代的冷漠和残酷。
这样的剧作也让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的祖国和现在的改革开放成果。
其次,这个舞台作品呈现了当时中国处于革命和变迁时期的状况。
它们的思想、行动和理想以及在实现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一个组成整体人类历史的精华。
他们的战斗的信念,胜利与挫折的波澜,都昭示着革命进程中的几个指向一个共产主义未来的不同层次,那是一个激情、鼓舞和崇高伟大的层次。
红灯记中这些封建社会的角色,通过对描画年代背景的剪影,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革命时期的民族面貌。
他们殚精竭虑,献身到为国家和人民出力,忠实于事业,忠心耿耿,他们身上坚持着对人民幸福、和平而不接受任何折衷主义的追求。
最后,这部剧作的演员们非常出色,他们演员扮演的封建社会角色很自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更打动了我们的情感。
在这样的心灵领域中,观众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文艺作品的内涵与精华。
他们的大方、深情演出,引人入胜,让许多年远离舞台的名演员重返舞台。
观众们也越来越敬佩、关心并热爱那些通过演出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演员们。
总的来说,观看这部《观看红灯记》的舞台剧是一种难以忘怀和灵魂的洗礼,我从中获得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并会永远铭记在心。
它为我展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穿越历史的过程,让我们在真实的民族记忆中寻找自己的道路,成为我们时代的活力和力量。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观后感作为一部经典的京剧作品,《红灯记》在舞台上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深入人心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通过对这部戏的观看和分析,我对传统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京剧的服装和化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戏中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装,脸上精细的画着浓厚的京剧脸谱。
他们身上所穿的服饰都极其精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这些服装和脸谱的细节反映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
通过服装和化妆,演员们能够更好地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凸显出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其次,京剧的音乐和唱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音乐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古典音乐和戏剧表演。
在这部戏中,演员们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婉转动听的音乐让我沉浸在其中。
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和音乐的旋律,演员们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使观众更能够与角色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京剧的音乐和唱腔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
除了服装和音乐,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意图。
这种身体语言和动作的表演技巧需要演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才能掌握。
在这部戏中,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变化和情感冲突。
此外,舞台设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通过独特的排布和精心的设计,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
舞台设计的细节和用心也体现了京剧表演艺术的高超水平。
通过观看《红灯记》,我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观看这部戏,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和价值。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凝聚,它通过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学习文章】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教育学习文章】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又被称作“红色京剧”,在这里我觉得“红色”一词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表层的意思就是剧中主角的脸色是红的,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一种忠勇、正直。
李玉和的脸是红的,李铁梅的脸是红的,李奶奶的脸是红的,甚至田慧莲嫂子婆媳二人的脸也是红的。
深层的“红色”呢就是指抗日战争,“红色京剧”即是指明了属性,是描述抗日的京剧。
然而这只不过是我的猜想和脑补。
《红灯记》成型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年代,但演员们的演技却丝毫不显马虎。
在那个没有现代技术来为之增色、渲染的年代,全屏演员的肢体动作,眼神来还原作品,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感情。
看李玉和的眼神特写,眼神透出的是果敢、正直、坚定。
除此之外,里面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特别是李玉和被捕那一场,与日寇鸠山的唇枪舌剑,两人你来我往对仗似的对话,未提及密电码一字,却句句暗指密电码,台词之精湛,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剧中的唱词更是余音绕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喜欢的是李玉和被捕前嘱咐李奶奶和小铁梅的那一段,很激情,是全剧中的高潮部分,每一句的唱词亦是颇含玄机。
我反反复复听了许多遍,仍不觉腻耳。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意在说革命形势严峻,让李奶奶保护好密电码。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意在指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让小铁梅等候胜利的好消息。
看完《红灯记》,觉得它很切合当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红灯记》不就是一个让我们记住党,记住那段抗战岁月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红灯照亮前行的路。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又被称作“红色京剧”,在这里我觉得“红色”一词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表层的意思就是剧中主角的脸色是红的,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一种忠勇、正直。
李玉和的脸是红的,李铁梅的脸是红的,李奶奶的脸是红的,甚至田慧莲嫂子婆媳二人的脸也是红的。
深层的“红色”呢就是指抗日战争,“红色京剧”即是指明了属性,是描述抗日的京剧。
然而这只不过是我的猜想和脑补。
《红灯记》成型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年代,但演员们的演技却丝毫不显马虎。
在那个没有现代技术来为之增色、渲染的年代,全屏演员的肢体动作,眼神来还原作品,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感情。
看李玉和的眼神特写,眼神透出的是果敢、正直、坚定。
除此之外,里面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特别是李玉和被捕那一场,与日寇鸠山的唇枪舌剑,两人你来我往对仗似的对话,未提及密电码一字,却句句暗指密电码,台词之精湛,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剧中的唱词更是余音绕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喜欢的是李玉和被捕前嘱咐李奶奶和小铁梅的那一段,很激情,是全剧中的高潮部分,每一句的唱词亦是颇含玄机。
我反反复复听了许多遍,仍不觉腻耳。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意在说革命形势严峻,让李奶奶保护好密电码。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意在指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让小铁梅等候胜利的好消息。
看完《红灯记》,觉得它很切合当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红灯记》不就是一个让我们记住党,记住那段抗战岁月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红灯照亮前行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又被称作“红色京剧”,在这里我觉得“红色”
一词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表层的意思就是剧中主角的脸色是红的,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一种忠勇、正直。
李玉和的脸是红的,李铁梅的脸是红的,李奶奶的脸是红的,甚至田慧莲嫂子婆
媳二人的脸也是红的。
深层的“红色”呢就是指抗日战争,“红
色京剧”即是指明了属性,是描述抗日的京剧。
然而这只不过是
我的猜想和脑补。
《红灯记》成型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年代,但演员们的演技却
丝毫不显马虎。
在那个没有现代技术来为之增色、渲染的年代,
全屏演员的肢体动作,眼神来还原作品,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感情。
看李玉和的眼神特写,眼神透出的是果敢、正直、坚定。
除此之外,里面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特别是李玉和
被捕那一场,与日寇鸠山的唇枪舌剑,两人你来我往对仗似的对话,未提及密电码一字,却句句暗指密电码,台词之精湛,不得
不令人拍案叫绝。
剧中的唱词更是余音绕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喜欢的是李玉和被捕前嘱咐李奶奶和小铁梅的那一段,很
激情,是全剧中的高潮部分,每一句的唱词亦是颇含玄机。
我反
反复复听了许多遍,仍不觉腻耳。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
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意在说革命形势严峻,让李奶奶保护好密
电码。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意在指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让小铁梅等候胜利的好消息。
看完《红灯记》,觉得它很切合当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红灯记》不就是一个让我们记住党,记住那段抗战岁月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红灯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