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摸按键-PCB布线

合集下载

电容按键PCB layout规则

电容按键PCB layout规则

电容按键PCB layout规则一、 布局1、芯片的位置在PCB 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触摸芯片放置在触摸板的中间,使IC的每个感应通道的引脚到感应盘的距离差异最小。

2、稳压电路的放置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放在触摸板上,在VDD与VSS间并接退耦电容104,靠近IC 放置。

3、通道匹配电阻的放置Sensor通道增加300Ω-2K匹配电阻Rs,Rs靠近IC管脚放置。

4、Cs和Rmod靠近IC放置。

5、复位电路靠近IC放置。

6、按键感应盘(电容传感器)形状、大小和间隙根据手指触摸的习惯,按键盘一般选择圆形和方形。

以圆形为例,按键盘的大小建议在5mm-15mm之间。

按键间隙保持在3mm以上,滑条和滚轮可以缩小到0.5mm。

二、 走线1、遵循数模混合电路设计原则芯片内部集成了精密电容测量的模拟电路,因此进行PCB 设计时应该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模拟电路对待。

遵循通常的数模混合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2、双面板走线如果直接使用PCB板上的铜箔作触摸感应盘,应使用双面PCB板。

触摸芯片和感应盘到IC引脚的连线放在底层(BOTTOM),感应盘放在顶层(TOP)。

3、单面板走线如果采用单面PCB板,并用弹簧或其它导电物体做感应盘,感应盘到IC引脚的连线不走或少走跳线。

4、sensor走线感应盘到IC 的连线应尽量细,双面板采用8-15mil 的线宽,单面板板线宽15-20mil,sensor走线避开大电流和高频信号线,感应盘到触摸芯片的连线周围0.5mm不要走其他信号线。

各sensor走线间距保持在20mil以上,以免交互干扰。

sensor走线长度尽量短,最长不超过30cm。

5、电源走线触摸芯片最好用一根独立的走线从板子的供电点取电,不要和其他的电路(如LED回路)共用电源回路。

触摸IC的供电从滤波电路输入,保持VDD与VSS并行,输入路径短而粗(40mil左右)。

6、采用星形接地触摸芯片的地线不要和其他电路共用,应该单独连到板子电源输入的接地点,也就是通常说的采用“星形接地”。

电容按键布线规则参考[new]

电容按键布线规则参考[new]

电容按键布线规则一、布局:1.触摸通道与触控芯片、其它元件布局在不同的层。

2.触摸通道电阻尽量靠近芯片。

3.芯片大小滤波电容靠近芯片放置。

4.预留测试接口,以方便调试。

二、走线:1. 尽量把触摸通道走线放在底层,触摸通道在顶层。

2. 触摸通道、触摸通道走线与铺地之间的间距至少30mil。

3. 不要把触摸通道走线布置在触摸通道下面。

4. 触摸通道走线间距应当至少是触摸通道走线宽度的两倍。

5.时钟、数据或周期信号走线都不应该与触摸通道走线相邻平行布设。

这些信号线应当尽可能地与触摸通道走线垂直,或者布设在PCB的其他区域。

如果时钟、数据或任何周期信号走线确实需要与触摸的信号走线平行布设,它们应当被布设在不同的层并且不能重叠,而且应当尽可能地缩短信号线平行部分的长度。

6.电源走线,触摸芯片最好用一根独立的走线从板子的供电点取电,不要和其他的电路(如LED回路)共用电源回路。

触摸IC的供电从滤波电路输入,保持VDD与VSS并行,输入路径短而粗(40mil左右)。

7.采用星形接地,触摸芯片的地线不要和其他电路共用,应该单独连到板子电源输入的接地点,也就是通常说的采用“星形接地”。

8.单面板走线,如果采用单面PCB板,并用弹簧或其它导电物体做感应通道,感应通道到触控IC引脚的连线不走或少走跳线。

9.Sensor走线长度:或,这样可以减少来自射频的干扰。

10.Sensor通道电阻:500Ω~2K,起衰减共振作用。

三、铺地:1.空白的地方可以网格铺地(线宽6mil、网格大小为30mil)。

2.触摸通道正对背面稍大些面积不要铺地,如果需要在比较潮湿的环境工作时,触摸通道所在层不要铺地。

3.为降低串扰,应当尽可能地增大两个触摸通道之间的间距以及触摸通道与触摸通道走线之间的距离。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两个触摸通道之间铺地、触摸通道走线之间加入铺地。

4.铺地被用来填充PCB的空白区域,铺地能够帮助触摸模块屏蔽外部噪声源,还能够稳定触摸线路的固有电容。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技术研发中心查达新所有电容式触摸传感系统的核心部分都是一组与电场相互作用的导体。

在皮肤下面,人体组织中充满了传导电解质(一种有损电介质)。

正是手指的这种导电特性,使得电容式触摸式按键应用于电路中,替代传统的机械式按键操作。

关于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有下列要求:1.PCB触摸焊盘①.感应按键面积,即焊盘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手指面积的2/3,可大致设计为5*6mm、6*7mm;且按键间的距离不小于5mm,如下图:②.连接触摸按键的走线,若是双面板尽可能走按键的背面,走在正面的画需保证离其他按键2mm以上间距;③.感应按键与覆铜的距离不小于2mm,减少地线的影响;2.感应按键面壳或外壳①.面壳材料只要不含有金属都可以,如:塑胶,玻璃,亚克力等。

若面壳喷漆,需保证油漆中不含金属,否则会对按键产生较大影响,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油漆表面导电程度,正常不含金属油漆的面壳电阻值应为兆欧级别或无穷大。

通常面壳厚度设置在0~10mm之间。

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典型厚度,例如亚克力材料一般设置在2mm~4mm之间,普通玻璃材料一般设置在3mm~6mm之间。

②.可以用3M胶把按键焊盘与面壳感应端黏连、固定,或者通过弹簧片方式焊接在PCB焊盘的过孔上与面壳感应端相连;如下图:③.触摸按键PCB与触摸面板通过双面胶粘接,双面胶的厚度取0.1~0.15mm 比较合适,推荐采用3M468MP,其厚度0.13mm。

要求PCB与面板之间没有空气,因为空气的介电系数为1,与面板的介电系数差异较大。

空气会对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影响很大。

所以双面胶与面板,双面胶与PCB粘接,都是触摸按键生产装配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保证质量。

PCB与双面板粘接,PCB带双面胶与面板装配时都要用定位夹具完成装配,装配完成后,要人工或用夹具压紧。

为了保证PCB板与面板之间没有空气,需要在双面板上开孔和排气槽,并且与PCB上开孔配合。

设计夹紧夹具时,重点压触摸按键的部位,确保感应部位没有空气。

触摸按键设计参考

触摸按键设计参考

由于实际应用中,触摸按键基本都需要覆盖层,该文档默认电路设计中都存在覆盖层。

一、走线在工艺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细和短,和LED等驱动线若出现交叉,尽可能90度交叉,避免近距离平行。

尽可能避免过孔。

高速信号线同样尽量远离触摸传感器走线,若出现交叉尽量垂直交叉,使用地线与高速信号线进行耦合,避免高速信号线与触摸传感器走线产生耦合。

建议触摸按键的直径(边长)在15mm,最好不低于10mm二、覆盖层材料覆盖层的厚薄是影响触摸按键效果的重要因素,过厚的覆盖层会影响电容变化率,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可能的薄,建议不应超过3mm,在覆盖层比较厚的情况,可以在触摸按键上方开槽填充导电泡沫和垫片等材料。

高介电常数的覆盖材料比低介电常数灵敏度更高,但是高介电常数的覆盖层更容易带来串扰,特别是触摸传感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覆盖层和触摸按键之间尽可能避免存在空气,否则会导致介电常数大幅减小,1mm的气隙会导致灵敏度下降1/4~1/2,有可能的情况,尽可能使用粘合剂把覆盖层和PCB粘合好。

如果触摸按键之间距离过近,为避免串扰,可以考虑在相邻触摸按键的中部开气隙槽。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导电覆盖层。

三、主动屏蔽主动屏蔽能够减少近距离时各个按键之间串扰、寄生电容和其他走线引发的干扰。

主动屏蔽线在按键周围走线建议宽度不小于1mm,屏蔽线与按键的建议间距2~3mm。

在按键与芯片引脚之间连接线附近,屏蔽线的宽度可与连接线保持一致,间隔可以缩短至0.5mm。

四、电源处理PCB接地时,因为和人体形成共地回路,触摸效果要比不接地时好。

尽可能采用更高的VDD供电。

如果没有覆盖层情况下,需要考虑ESD。

五、软件处理触摸按键必然会引入抖动和噪声,建议在MCU资源允许情况下引入软件二次处理,软件处理方法较多,有针对工频干扰的工频周期采样平均法,针对毛刺的压摆率限流器滤波等。

还有较为复杂的数字滤波器等。

工频周期采样平均——若每个工频周期采样次数设置为10次,则利用定时器每2ms触发一次单个或多个通道采样,把采样结果累加平均。

电容式触摸按键布线

电容式触摸按键布线

电容式触摸按键布线分享1):电容式触摸按键特点及应用与传统的机械按键相比,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不仅美观时尚而且寿命长,功耗小,成本低,体积小,持久耐用。

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按键控制,只要轻轻触碰,他就可以实现对按键的开关控制,量化调节甚至方向控制,现在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已经广泛用于手机,DVD,电视,洗衣机等一系列消费类电子产品中!2):电容式触摸按工作基本原理所谓感应式触摸按键,并不是要多大的力量去按,相反,力量大和小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外层一般是一块硬邦邦的塑料壳。

具体就电容式而言,是利用人手接触改变电容大小来实现的,通俗点,你手触摸到哪个位置,那里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检测电路就会检测到,并将由于电容改变而带来的模拟信号的改变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变化,进行处理!3): 电容式触摸按电容构成及判断PCB材料构成基本电容,PCB上大面积的焊盘(触摸按键)与附近的地构成的分布电容,由于人体电容的存在,当手指按上按键后,改变了分布电容的容量(原来的电容并上了人体电容),通过对PAD构成的分布电容充放电或构成振荡电路,再检测充放电的时间,或者振荡频率,脉冲宽度等方式可以检测电容容量的变化,继而可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电容式触摸按键布板要求1): PCB板的电容构成因素:PCB板中电容构成因素如右图:其中代表PCB板最终生成电容代表空气中的介质常数代表两板电介质常数代表两极板面面积代表两板距离2): PCB板的布局电容式感应触摸按键实际只是PCB上的一小块覆铜焊盘,当没有手指触摸时,焊盘和低型号产生约5—10PF的电容值,我们称之为“基准电容”故为了PCB设计尽量达到这值,PCB需要进行更好设计!如下图:虽然触摸按键最终的效果可能与其他一些因素还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做为PCB的绘制人员,我们因该尽量保证我们所绘制的PCB效果达到最佳(及控制好触摸按键的中的基准电容值)PCB布板至关重要,因为PCB构成的电容容量极小,而且必须要尽量控制等效电容,不能过大,因为人体电容也是极小的(数pF),不同的人之间差异也比较大,而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就在于手指接触按键前后PAD电容量的差异,而且这么小的电容充放电极易受到干扰,所以布线的关键两点就是:1、控制电容量2、避免干扰影响电容容量的因素是极板的面积和极板间的介质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人体是不太可能直接接触PCB的,所以PCB与按键接触面必须有覆盖层,在触摸按键应中影响容量的因素有:1、 PAD的面积与铺地间的距离以及铺地的面积2、 PAD上的覆盖层的厚度和材质(介质)3、 PCB的厚度和材质对应的策略如下:1、 PAD的面积应尽量接近手指接触按键的有效面积。

电容式触摸按键原理

电容式触摸按键原理

电容式触摸按键原理
电容式触摸按键是一种通过感应触摸物体的电容值来实现触发动作的技术。

它基于电容效应原理,即当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电容时,触摸这些电极会改变其电容值。

这种按键通常由两个电极组成:一个触摸电极和一个地电极。

触摸电极常常是一个平面的金属片,而地电极则是一个用于悬浮触摸电极上方的导体。

当没有触摸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值较高。

但一旦有物体触摸到触摸电极上,物体与触摸电极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场耦合。

这个电场耦合导致电容值降低,进而触发了按键。

具体来说,内部电路会不断测量电容值,并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当电容值超过阈值,就会判断为触摸操作。

这时,按键控制器会发送一个信号,实现所需的功能,比如触发一个开关动作或发送一个指令。

电容式触摸按键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实际的物理运动,因此寿命更长、耐用性更强。

此外,它还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功能,比如多点触控和手势识别。

由于这些优点,电容式触摸按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

触摸-触摸PCB设计注意事项

触摸-触摸PCB设计注意事项

触摸PCB设计注意事项此文档包含触摸PCB设计相关问题,用户可通过需求自行查阅:1、触摸电路中的参考电容(CMOD)的要求;2、使用赛元触控芯片,触控按键与引脚之间导线的过孔的要求;3、触摸芯片和触摸按键能否不在一个板子上;4、CMOD脚是否一定要接电容,不做触控功能时,CMOD脚是否可以用作普通IO口;5、烧录脚dio/tclk是否可以用作触摸通道,应该如何调试触摸数据;6、触摸PCB layout注意事项;触摸PCB设计相关问题:1、触摸电路中的参考电容(CMOD)的要求赛元触控MCU的触控架构分为高灵敏度触控模式和高可靠触控模式,对CMOD电容的要求为:1)使用了触摸功能,就必须在CMOD管脚上接上参考电容,且CMOD脚上接了CMOD电容之后,此管脚就不能用作其他功能;2)高灵敏度触控模式外接的CMOD电容容值范围为472~104,推荐使用103电容,电容材质无特殊要求;3)高可靠触控模式外接的CMOD电容容值范围为332~473,推荐使用103电容。

建议使用温度系数小精度高的电容,以免造成灵敏度不一致或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插件电容建议5%精度涤纶电容,如需贴片电容则建议使用10%或更高精度的NPO材质电容或X7R材质电容;4)CMOD电容需要尽量靠近芯片管脚。

2、使用赛元触控芯片,触控按键与引脚之间导线的过孔的要求触摸走线上的过孔不会影响触摸按键功能,但过孔会增加触摸按键引入干扰的概率,所以过孔最好是两个以下,以减小触摸通道上的干扰。

3、触摸芯片和触摸按键能否不在一个板子上当触摸按键和触摸芯片不在同一块PCB板上时可以用连接线连接,但是要注意连接线周围不能有金属、高频信号的元器件,以及大电流走线,PCB板间的连接线需要固定,不能有晃动的情况,另外结构上要保证手指无法接近PCB板间的连接线,因为连线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对触摸数据产生影响。

4、CMOD脚是否一定要接电容?不做触控功能时,CMOD脚是否可以用作普通IO口?使用触控功能时,CMOD脚必须要接参考电容且此IO口不能复用;赛元大部分触摸芯片在不使用触控时,CMOD脚可以做普通IO口使用,具体以对应芯片的规格书说明为准。

触摸芯片布线注意事项

触摸芯片布线注意事项

触摸IC LAYOUT 注意事项
一、 在设计PCB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感应线路周围都不铺地线,同时
要保证感应连线不要同其他线靠太近。

缺点:抗干扰稍差,EMC测试效果差一些!
二、 为了增加抗干扰和EMC测试效果,可以在PCB上空余的地方铺地线,为了
得到最理想的效果需要遵守一些规则,请参考以下例图:
1、感应盘周围如果铺地线,建议间距保证1mm以上;
2、触摸感应线尽量从背面走线,即触摸感应盘的另一层面;
×√
1.触摸面 背面
2.触摸面 背面
此资料仅供内部工程使用!联系人:尹先生13724303918 QQ:291636569
4、触摸感应线尽量就近取短,保持总体长度一致,不绕圈;
5、两片触摸芯片应用时,两片触摸按键感应线路中间需加地线隔离,以防串扰;
6、触摸感应线不宜交叉走线,CS电容尽量靠近芯片且不宜放在触摸盘背面;
7、感应线应尽量细,与周围地线尽量保持一定间距:
a.如图说明,感应盘引线(从感应盘经过电阻到IC的这段连线)与地线或者周围其他线路尽量保持大于1mm的间距,至少也要大于0.6mm 。

b.两条感应线并行走时,应尽量拉大他们的间距,减少相互耦合电容。

此资料仅供内部工程使用!联系人:尹先生13724303918 QQ:2916365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式触摸按键
1. 电源
A.优先采用线性电源,因为开关电源有所产生的纹波对于触摸芯片来说影响比较大
B.触摸IC的电源采用开关电源时,尽量控制纹波幅度和噪声。

在做电源变化时,如果纹波不好控制,
可采用LDO经行转换
C.触摸芯片的电源要与其他的电源分开,可采用星型接法,同时要进行滤波处理。

如果电源干扰的纹波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
2.感应按键
A. 材料
根据应用场合可以选择PCB铜箔、金属片、平顶圆柱弹簧、导电棉、导电油墨、导电橡胶、导电玻璃的ITO层等
但在安装时不管使用什么材料,按键感应盘必须紧密贴在面板上,中间不能有空气间隙。

B. 形状:
原则上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中间可留孔或镂空。

我们推荐做成边缘圆滑的形状,如圆形或六角形,可以避免尖端放电效应
C. 大小
最小4mmX4mm, 最大30mmX30mm,有的建议不要大于15mmX15mm,太大的话,外界的干扰相应的也会增加
D. 灵敏度
一般的感应按键面积大小和灵敏度成正比。

一般来说,按键感应盘的直径要大于面板厚度的4倍,并且增大电极的尺寸,可以提高信噪比。

各个感应盘的形状、面积应该相同,以保证灵敏度一致。

灵敏度与外接CIN电容的大小成反比;与面板的厚度成反比;与按键感应盘的大小成正比。

CIN电容的选择:
CIN电容可在0PF~50PF选择。

电容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抗干扰能力越差。

电容越大,灵敏度越低,但是抗干扰能力越强。

通常,我们推荐5PF~20PF
E. 按键的间距
各个感应盘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大于5mm),以减少它们形成的电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当用PCB铜箔做感应盘时,若感应盘间距离较近(5MM~10MM),感应盘周围必须用铺地隔离。

如图:各个按键距离比较远,周围空白的都用地线隔开了。

但注意地线要与按键保持一定的距离
3.绝缘材料
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可以是玻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vc)、尼龙、树脂玻璃等。

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油漆。

在电极不变的情况下,面板的厚度和材质决定灵敏度。

比如,3.2mm厚的尼龙(Nylon)相当于2.8mm 厚的树脂玻璃(Plexiglas)。

通常,在厚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介电常数越大,灵敏度越高。

但在正常应用中,推荐使用介电常数适中的材质,比如树脂玻璃等。

介电常数过小,会导致灵敏度差;
介电常数过大,发生误动作的几率会变大。

面板厚度的选择:通常在0~3MM。

4.布局
A. CIN电容尽量靠近IC放置,各个通道的CIN电容必须用铺地隔离。

感应盘也要尽量靠近IC,这样
感应盘到IC的连线就会最短
B. 布局时应尽量保证触摸IC到感应盘的距离基本平衡
5.走线
A. 感应盘到触摸芯片的连线尽量短和细,如果PCB工艺允许尽量采用5MIL的线宽
B. 感应盘到触摸IC的连线不要跨越其他信号线。

尤其不能跨越强干扰、高频的信号线
C. 感应盘到触摸IC的连线周围0.5MM不要走其他信号线
D. 如果使用哪个PCB板上的铜箔图案做触摸感应盘,尽量使用双面PCB,触摸芯片和感应盘到IC
引脚的连线应放在感应盘铜箔的背面(BOTTOM)。

感应盘应紧贴触摸面板。

E. 触摸IC及其相关的外围电路要用45°网格铺地,网格中铜的面积不要超过总面积的40%。

连线周
围0.5MM不能铺地。

感应盘和铺地至少要有10MM的距离。

感应盘正对的背面不允许铺地,也
不允许有任何大面积的铜箔和其他信号线。

6.其他事项
PCB板的清洁:
残留的助焊剂和污物,在恶劣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会严重影响芯片工作的稳定性。

带弹簧的感应盘安装时注意:
1:使用带弹簧的感应盘,将感应盘顶在面板上。

2:使用导电橡胶或导电棉,导电棉或导电橡胶顶端作为感应盘紧贴在面板上。

3:将感应盘用双面胶紧密粘在面板上。

没有用到的端口可以悬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