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字句、被字句及其教学

合集下载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汉语语言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句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1.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句子转换时主语、宾语的调整。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用法及转换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举例、练习,熟练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把字句和被字句转换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1.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2.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结构。

3.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及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用法及基本结构。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过程。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

2. 练习:让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3. 拓展: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评估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 情境创设: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式转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准确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把字句的概念及其用法。

2. 被字句的概念及其用法。

3.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及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句,让学生深刻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

2. 讲解把字句:讲解把字句的含义、用法及其构成。

3. 讲解被字句:讲解被字句的含义、用法及其构成。

4.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练习:让学生进行句子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病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句,让学生正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正确性和表达能力。

3. 病例句修改评估:评估学生在病例句分析中能否正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注意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写作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语言运用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中学语文》第八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用法和翻译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和翻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理解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重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例子,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2. 讲解把字句:介绍把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把字句的结构为: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

把字句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

”3. 讲解被字句:介绍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被字句的结构为: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

被字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如:“我把手机放在口袋里。

”、“口袋被我放了手机。

”6.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如:“把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对象和宾语的一致性,被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承受者和宾语的一致性。

”7. 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翻译练习,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翻译为英文:“I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把字句: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被字句:结构: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把字句和被字句》。

本课主要介绍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句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

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在互相交流时使用了把字句和被字句。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并通过例句解释它们的用法。

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和“书被我放在桌子上了。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句式,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区别。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它们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并试着进行改写。

如:“我把他送回家。

”学生改写为:“他被我送回家了。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每组选出一个例句,并向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把字句:把 + 宾语 + 谓语 + 状语被字句:被 + 施事者 + 谓语 + 宾语七、作业设计1. 请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各写一个句子,并注明句子含义。

答案:把字句: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含义:我主动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被字句:书包被我放在桌子上了。

含义:书包被动地被我放在桌子上。

2. 请找出生活中的五个把字句和被字句,并注明句子含义。

答案:把字句:1. 我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含义:我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2. 妈妈把饭菜端上了餐桌。

含义:妈妈主动把饭菜端上餐桌。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句式的认识和运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把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2. 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3.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4. 练习题及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及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用法及转换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用法及转换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困惑。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及转换方法。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题,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 类似句式转换:介绍其他类似的句式转换,如“把字句与使字句”的转换,“被字句与受字句”的转换等。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表达。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两种句型。

#### 教学重难点-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

- 在不同语境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例句和练习题。

-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即时讲解。

- 学生练习纸,用于课堂练习。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2. 引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句型。

##### 新课讲解1. 把字句结构- 讲解“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

- 通过例句展示“把字句”的用法,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 强调“把字句”中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承受者是宾语。

2. 被字句结构- 讲解“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被+动作+宾语”。

- 通过例句展示“被字句”的用法,如:“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 - 强调“被字句”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执行者是宾语。

3. 对比分析- 对比“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让学生理解在不同语境下选择使用。

- 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两种句型的理解。

##### 课堂练习1. 填空题- 提供一系列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把字句”或“被字句”。

- 例如:“我把_书_放在桌子上。

”和“书_被我_放在桌子上。

”2. 改写练习- 让学生将一系列“把字句”改写为“被字句”,反之亦然。

- 例如:“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改写为“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3. 情景对话- 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每组学生需要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交流。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课堂总结1. 回顾“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小学语文把字句与被字句方法

小学语文把字句与被字句方法

小学语文把字句与被字句方法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同学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把字句与被字句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熟悉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都是常见的句式。

学好这两种句式,可以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丰富同学的句子表达方式。

把字句就是用"把'构成的句子,如大水把庄稼淹没了;被字句就是用"被'构成的句子,如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说大水淹没了庄稼,但是词语的顺序不同,表达的重点也不一样了。

被字句强调的是"庄稼',所以把"庄稼'提到前面来了。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要想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熟悉这两种句型的构成方式。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主动者)把谁(被动者)怎么样',"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动者)被谁(主动者)怎么样'。

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只必须两步就可完成。

第一步,把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互换,第二步就是"把'字改成"被'字。

"被字句'换成"把字句'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互换时应注意的事项1、句子中出现的词语不能随意删掉。

例:同学们把整间教室认真地清扫了一遍。

应改成:整间教室被同学们认真地清扫了一遍。

有些同学改成"教室被同学们清扫了一遍',漏掉了修饰词语,是不对的。

2、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小明把面包全部吃掉了。

应改成:面包被小明全部吃掉了。

有些同学改成"全部面包被小明吃掉了',就不对了,因为"全部'在原句中是修饰"吃掉了'这个词语的,不能放在"面包'的前面。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教案标题:把字句被字句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被字句的概念和用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3. 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被字句进行句子改写,以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例句,包括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形式。

2.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把字句被字句的概念,解释其用法和作用。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把字句被字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1. 教师以示例的方式讲解把字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强调动词要用在“把”字和“被”字之间。

2. 教师以示例的方式讲解被字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强调动词要用在“被”字后面。

步骤三:练习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的形式。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四: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多的例句,要求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和改写。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1. 教师总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特点,强调其在句子改写和表达中的作用。

2. 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澄清疑惑。

步骤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改写。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句子,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2.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评价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把字句、被字句及其教学
主谓句中有些特殊句式,常用的有四种: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

这四种句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中年级则主要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是指由介词“把”构成的介宾短语在谓语中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

例句:
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

从意义上说,把字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介词“把”后面的宾语就是被处置的对象。

动词后面带的补语,表示处置或影响的程度。

上面的例句“遮住了”是对“太阳”的处置;“收拾干净了”是对“屋子”的处置。

“遮”和“收拾”后面的补语是处置的结果。

把字句在结构上有以下特点:
把字句里的动词一般不能是单个儿动词,至少也得是动词重叠式,或在前后有些别的成分。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带“了”或“着”
弟弟把水喝了。

我把电扇开着。

二、动词重叠
你把玻璃擦擦。

你把这些文件整理整理。

三、动词前头有副词“一”
他把眼一闭。

他把门一关。

四、动词前头有“往……”“当……”等介宾短语
我们把车往路边推。

大家一齐把石头从山上推下来。

他们把时间当生命看。

五、动词后面有补语
他把眼闭得<紧紧的>。

姐姐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

六、动词后面有宾语
你把书给他。

我把门上了锁。

被字句是指谓语中带有“被”字或由“被”字组成介宾知识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

介词“被”引进施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同时指明主语是受动者(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例如:
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屋子被妈妈收拾干净了。

介词“被”后面的宾语“乌云”“妈妈”是施动者,主语“太阳”“屋子”是受动者。

上面例句的意思也可以用把字句来表示。

如前所述,被字句和把字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立的。

两相对比,把字句的主语是施动者,宾语是受动者,被字句正相反,主语是受动者,宾语是施动者。

把字句强调主动,说明主语把受动者怎样处置;被字句强调被动,说明主语所遭受的情况。

被字句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乙被甲怎么样”;一种是“乙被怎么样”。

例如:
树叶被风吹落了。

树叶被吹落了。

从结构上看,被字句的动词也必须是一个能带宾语的动词,一般讲动词要是双音节的,如果是单章节的,后面必须带别的成分:
碗被弟弟摔坏了。

他的肩上被打了一拳。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一项内容。

要求一是让学生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二是把能改写为把字句、被字句的一般句式改写为这两种特殊的句式,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

例如“风吹落了树叶”就可以改为把字句,也可以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时,原句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宾语“树叶”与
“把”组成介宾短语做句子的状语。

改为被字句时,宾语“树叶”变成主语。

主语“风”与“被”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

一般句式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不仅是形式的改变,句子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变化。

改为把字句时,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

学习把字句、被字句,教材中以把一般句式改写为把字句、被字句的训练方式为主。

因此,教师应尽量多了解一些把字句、被字句的结构特点和形式,对教学会有很大的益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学把字句、被字句,不要给学生讲有关的语法知识,不要讲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学生的这种学习,只是在认识把字句、被字句的基础上,做一点把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实践练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语言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这些形式准确地表达要表达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