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
地势与地形导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总特征,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范围,找到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填绘出来。
2.集体讨论、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能培养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技能目标1.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学习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四、学习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地地形”视频,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姿态万千,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景观?是地势地形的不同,下面我们来地势地形有哪些特点。
2、导读思考A、“爱我河山,爱我祖国”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说你所知道的祖国的大好山河1、读图2.2,根据图例分析:结合我们学过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低有什么特征:2、填表阶梯海拔主要地形第一极阶梯第二极阶梯第三级阶梯3、在课本图2.3上标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及名称B、“识我地势赞我祖国”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共同探讨: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气候(提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推进的):河流:交通:C、“知我山脉,妆我祖国”小组合作探讨:看课本2.4和2.6图回答1、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北边的一列------中间的一列------南边的一列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西边的一列------ ------- ------中间的一列------东边的一列3、南北走向的山脉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5、巨大的弧形山脉有:五、内化训练巩固新知将下列山脉填入图中:1、大兴安岭2太行山3巫山4雪峰山5长白山6武夷山7台湾山脉8天山9阴山10昆仑山11秦岭12南岭13喜马拉雅山六、归纳反思今天这节课我知道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曹建平 审核 地理教研组 【学习目标】1.我国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我国主要的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分布。
【自主学习】(一)地势西高东低1、读图2-1,“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3)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高 低,呈 状分布。
许多江河多向___ ___流。
(4)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为_________米,主要有___________高原。
第二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为_______米,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为_______米。
(二)山脉纵横交错1、我国是一个多 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 , 、 、 、 镶嵌其中。
2、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分为:北: 东西走向的三列: 中: 南:南北走向的山脉:山、山以及山区的一些山脉。
西: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东: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弧形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国边境。
【合作探究】1、读教材P21图2-2,根据山脉走向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2、阅读教材P22“中华五岳”,了解我国的五大名山。
【展示提升】课时作业的相应练习。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主要丘陵的分布。
【自主学习】地形复杂多样1、读图2-9,完成:(1)我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有、、、、,由此可见,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2)我国主要有青藏高原、、、四大高原,还有、、、四大盆地以及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平原。
(3)我国的三大丘陵分别是丘陵、丘陵和丘陵。
(4)在上述的所有地形区中,海拔最高的是高原和盆地,位于地势第级阶梯。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导学案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一、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自然地理环境的国家。
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山腹地,中国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和地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和植被等方面。
二、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向宽度约为5,000公里,南北向约为5,500公里。
中国可分为东部平原、中部丘陵和西部高山腹地三大地形区域。
1. 东部平原东部平原广阔辽阔,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平原和黄河流域平原。
这些平原不仅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2. 中部丘陵中部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山丘连绵不断。
这个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区。
3. 西部高山腹地西部高山腹地是中国的藏、蒙、新疆等地区。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祁连山脉。
这些山脉在中国的自然地理中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影响着气候和水系的形成。
三、气候中国的气候各异,北方和南方有明显的区别。
1. 北方气候北方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东北地区有严寒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而华北地区的夏季高温便是众所周知的。
2. 南方气候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冬季较短。
夏季有高温多雨的特点,中南部地区经常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四、水系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主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横穿中国中部地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要道。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经过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以其巨大的泥沙储量和对华夏文明的贡献而闻名。
3. 珠江珠江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河流,也是广东省的母亲河。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这里的港口和工业基地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植被中国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北方草原和南方森林等几个主要类型。
中国地理专题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导学案

中国地理专题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导学案昌邑市外国语学校金秀梅班级 小组 姓名自学指导:• 熟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准确辨识在地图中的大致分布;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山脉• 知道三级阶梯划分依据,以及各阶梯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地形区; • 识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地理位置,以及成因; [知识结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特征 中国地形 分布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地形复杂多样 三大平原 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丘陵自主回顾梳理:一、写出各走向的主要山脉,并在图中快速指出1、中华五岳及所在省区2、三列东西走向(自北向南):3、三列东北—西南走向(自西向东):4、西北—东南走向:5、南北走向:6、弧形山脉:主峰 ☆7、重要的山脉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至淮河一线(此线以南耕地以 为主,以北以 为主)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观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在哪一级阶梯上?在左图中大致画出阶梯分界线。
说出各阶梯之间的划分依据?各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 青藏高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内蒙古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地面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云贵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塔里木盆地 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农耕发达 准噶尔盆地 物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 四川盆地 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柴达木盆地 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北湿润气流影响东北平原 较低平、完整,第二大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华北平原 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最低、河湖众多,“鱼米之乡”E B AFC D思考后小组交流: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有什么影响?二、结合我国地形构成特点,说明开发保护山区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措施:问题:典例学练: 1、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导学案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名称。
2、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
二、重点难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大丘陵的名称、位置、特点。
三、小组自主学习1、主要山脉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北部的____ __山脉;中部的____ __山脉、__ ____。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______山脉、巫山、______山。
3)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5)弧形山脉:____ __山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四大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丘陵:___________(东南丘陵)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相互帮助:看图和图完成表格(P26表格)五、反馈练习:1、读下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__________盆地。
(2)C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东侧是__________平原。
(3)D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西侧是__________高原。
(4)F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走向是__________。
(5)G是__________(山峰),它南侧的国家是__________。
2、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反思:。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势和地形(一)》导学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势和地形(一)》导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项目
内容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通过地势的学习,写出我国地势的五种地形及分布。
3.通过认识地形地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了解西部的优势与劣势,
关注西部的发展。
学习重点 让学生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学习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高读图能力,养成用图习惯; 学习过程: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自学
基础知识:(阅读课本一定要认真!) 一、我国主要地形分别以什么为主?总结地形地势特点
二、制作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三、完成课本26页活动题。
填表格完成。
地形类型 百分比 对应圆心角 丘 陵 10% 36○ 高 原 26% 盆 地 19% 平 原 12% 山 地
33%
基础知识 一、结合课本22页图2.2至27页
二、根据圆心角360度。
基础知识: 一、地形:高原、盆地、平原、山地。
特点:仔细阅读课文。
二、仿照24页图2.3画饼状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案

(二)地形复杂多样:(友谊提示:注企图文联合,让学习事半功
倍)
1、从地形图上能够看到,我国的地形主要有山地、、、和丘陵五
种。
2、我国纵横交叉的,组成了我国地形的,他们之间镶嵌着大高
原、大盆地和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主要集中在东部,我国绝大多数的经济林木、
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和
以及四分之三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三级阶梯范围
拔型
第一级阶西南部的青藏高
梯原
第二级阶青藏高原边沿以
梯东以北
第三级阶
我国东部
梯
3、联合课本P22图2.2,找出阶梯分界限: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限:、、。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限:、、、。
4、分组共同研究: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的特色,对天气、河流和交
通有什么影响?
(1)对天气:
(2)对河流:
㈡能力:
培育生读图和剖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㈢感情:
经过对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学习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散布:
读大屏幕上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达成以下各题:
1、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向,我国地势的主要特色是,
呈状散布。
2、地势的三级阶梯概略:
平均海主要地形类
4、分组合作研究:
阅读课本第24页“我国地形散布大势”图,找出: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三、当堂检测:(态度决定全部,只需你付出了,就必定有收获!)
1、下诸位于我国第二阶梯的地形有()。(多项选择题)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2、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种类是()。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1)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中国的地形)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知识储备】1.知识链接(1).阅读第20-22页的内容。
2.预习检测(1).读P23图2-9《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浅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的地势特征大体是高,低。
(3).读P21图2-2,在图中写出山脉的名称。
【学习过程】1.读P20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势剖面图》,思考:(1).横断山脉海拔在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在米,南京的海拔在米以下。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可以分为阶梯。
2.填表(1).参照P20图2-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P23图2-9我国地形分布,填写地形类型和海拔高度。
(2).参照P21图2-2中国山脉分布图和P23图2-9我国地形分布,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东西走向(2).东北—西南走向(3).喜马拉雅山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江南丘陵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2.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3.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A.武夷山脉B.唐古拉山脉C.秦岭D.横断山脉4.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5.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能、东西交通的影响分析)。
【当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的位置、名称和走向;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和特点;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2.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祖国面貌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1.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利用《知识体系梳理》阅读教材,依据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勾画标记,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
2.对照地势三级阶梯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并分析其对我国气候、交通、河流的影响;对照地形图,识记我国主要山地、盆地和高原的分布。
一定要多读图,这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3.运用比较法比较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并注意各地形区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黄河、长江和各省区界线的关系。
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如对我国地形特点的评价。
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2.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
2.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内容:一是学生预习中的疑惑点;二是《互动探究》题。
在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要密切关注,适时指导。
3.对小组学习进行公正评价,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地图的使用,知识点须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4.组织完成《技能应用与拓展》。
5.可组织学生自制我国地形图的模型图,或从网上下载有关我国地形图的游戏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学习。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地形地势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总体特征:西部高、东部低。
2.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①。
第二级阶梯:②。
第三级阶梯:③。
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区(1)山脉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天山—④,昆仑山—⑤,⑥。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⑦,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巨大弧形山脉:⑧。
高原:青藏高原、⑨、云贵高原、⑩。
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
(2)地形对经济的有利影响: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1)面积: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
(2)分布:山地与高原多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3)影响: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答案】①青藏高原②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③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④阴山⑤秦岭⑥南岭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⑧喜马拉雅山脉⑨内蒙古高原⑩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山东丘陵东南丘陵1.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有两位同学各自画出我国地势从东向西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你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吗?(2)哪幅图比较接近实际?请简述理由。
【答案】(1)A图地势虽是西高东低,但是平缓倾斜;B图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B图更接近实际。
因为我国地势从第一级到第二级、第二级到第三级,每级间的海拔变化很大,地形也从高原、山地过渡到平原、丘陵。
2.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名称写在下列横线上。
山脉:A.,B.,C.,D.,E.,F.,G.,H.,I.,J.,K.,L.,M.,N.。
(2)在图中找出位于下列省区交界处的山脉,将其名称填在后面。
闽赣:,晋冀:,甘青:,新藏:,渝鄂:。
(3)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下列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1)阿尔泰山阴山大兴安岭昆仑山太行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武夷山雪峰山祁连山秦岭长白山天山巫山(2)武夷山太行山祁连山昆仑山巫山(3)图略。
探究一中国的地势[互动探究]读我国沿32° 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
数字①②③④地理事物名称(3)由图可知,我国地势具有的特点。
(4)我国地势给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哪些有利的影响?【答案】(1)略。
(2)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4)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阶梯过渡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点拨】 1.32° 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利于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归纳总结]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地势概况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0~2019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山东、辽东丘陵3.我国地势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的地形、地势,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
(2)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探究二中国地形分布及特征[互动探究] 1.分析地形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地形多种多样,利于发展多种产业:东部平原利于耕作业的发展;西部高原山地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草场资源丰富,利于林矿、牧业发展。
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耕地较少;山区地形复杂不利于交通联系,限制了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山区的高寒气候不利于经济发展;山区土层薄,易产生水土流失。
2.列表比较地形、地势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陆地表面多种多样的形态,指地表具体形态,通常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它主要从高度方面的特征来描述二者有密切关系,广义的地形概念也包括地势内容【点拨】 1.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利于发展农、林、牧、采矿、旅游等多种经营;但是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
2. 地形是地表的形态,即地貌;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归纳总结] 1.利用经纬网突破中国主要地形区2.我国的地形及影响(1)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不利影响:①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有限;②山区交通不便,影响各行业的发展。
3.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1)四大高原的特性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4000米以上,是世界世界最高大的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西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1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1000~2019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2)四大盆地概况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平坦,沙漠广布。
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的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脉,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3)我国三大平原名称范围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北是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河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海拔则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读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正北方向【解析】据图可以判断出此剖面线是塔里木盆地—重庆的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