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合集下载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菱形得性质及判定中考要求知识点睛1、菱形得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得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得性质菱形就是特殊得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得所有性质,•还具有自己独特得性质:①边得性质: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②角得性质:邻角互补,对角相等、③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对称性:菱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也就是轴对称图形.菱形得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等于对角线乘积得一半。

点评:其实只要四边形得对角线互相垂直,其面积就等于对角线乘积得一半、3。

菱形得判定判定①:一组邻边相等得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判定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

判定③:四边相等得四边形就是菱形。

重、难点重点就是菱形得性质与判定定理。

菱形就是在平行四边形得前提下定义得,首先她就是平行四边形,但它就是特殊得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得性质与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得判定方法。

菱形得这些性质与判定定理即就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得延续,又就是以后要学习得正方形得基础、难点就是菱形性质得灵活应用。

由于菱形就是特殊得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得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得性质。

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得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例题精讲板块一、菱形得性质【例1】☆⑴菱形得两条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全等三角形得对数为⑵在平面上,一个菱形绕它得中心旋转,使它与原来得菱形重合,那么旋转得角度至少就是【例2】⑴如图2,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得边长均为若墙上钉子间得距离,则度.⑵如图,在菱形中,,、分别就是、得中点,若,则菱形 得边长就是______.【例3】 如图,就是菱形得边得中点,于,交得延长线于,交于,证明:与互相平分.【例4】 ☆ 如图1所示,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为边中点,菱形得周长为,则得长等于 。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①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 ② 角的性质:邻角互补,对角相等.③ 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 对称性: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点评:其实只要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面积就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判定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由于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菱形的性质【例1】 ☆ ⑴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⑵在平面上,一个菱形绕它的中心旋转,使它和原来的菱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例2】 ⑴如图2,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 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16cm AB BC ==,则1∠= 度.图21CBA⑵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A ∠=︒,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则菱形ABCD 的边长是______.【例3】 如图,E 是菱形ABCD 的边AD 的中点,EF AC ⊥于H ,交CB 的延长线于F ,交AB 于P ,证明:AB 与EF 互相平分.P HFE DCBA【例4】 如图1所示,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H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则OH 的长等于 .图1HO DC BA【巩固】 ☆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8cm 4cm AC BD DE BC ==⊥,,于点E ,则DE 的长为【例5】 ☆ 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两邻角度数之比为2:1,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的长度为【巩固】 如图2,在菱形ABCD 中,6AC =,8BD =,则菱形的边长为( )A .5B .10C .6D .8图2D CB A图3EDP CF BA【巩固】 如图3,在菱形ABCD 中,110A ∠=︒,E 、F 分别是边AB 和BC 的中点,EP CD ⊥于点P ,则FPC ∠=( ) A .35︒ B .45︒ C .50︒ D .55︒【例6】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锐角为60︒的菱形,剪口与折痕所成的角α的度数应为( )A .15︒或30︒B .30︒或45︒C .45︒或60︒D .30︒或60︒E F DBC A【巩固】 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且AE BC ⊥,AF CD ⊥,那么EAF ∠等于 .【巩固】 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A .210cmB .220cmC .240cmD .280cm图1DCBA【例7】 ☆已知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乘积等于菱形的一条边长的平方,则菱形的一个钝角的大小是【例8】 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周长为20m ,60ABC ∠=︒,•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 和BD ,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图2D【例9】 已知,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若AE AF EF AB ===,求C ∠的度数.FEDCBA板块二、菱形的判定【例10】 如图,如果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 成为一个菱形,需要添加一个条件,那么你添加的条件是 .DCAB【例11】 ☆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BD 的中垂线交AB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四边形BEDF 是菱形FEDCBA【巩固】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E 、F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ODEFCAB【例12】 如图,在梯形纸片ABCD 中,//AD BC ,AD CD >,将纸片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AD 上的点C 处,折痕DE 交BC 于点E ,连结C E '.求证:四边形CDC E '是菱形.C'DC B A E【例13】 ☆如图,E 是菱形ABCD 的边AD 的中点,EF AC ⊥于H ,交CB 的延长线于F ,交AB 于P ,证明:AB与EF 互相平分AB CDEF PPF EDC B A【巩固】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若60B ∠=︒,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GF E DCBA【例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M 是BC 的中点.分别作MD AB ⊥于D ,ME AC ⊥于E ,DF AC ⊥于F ,EG AB ⊥于G .DF EG 、相交于点P .求证:四边形DM EP 是菱形.PMF ED GCBAABC ∆90ACB ∠=︒BAC ∠BC CHDE AB ⊥于E ,求证:四边形CDEF 是菱形.HF DECBA【巩固】 ☆如图,M 是矩形ABCD 内的任意一点,将M AB ∆沿AD 方向平移,使AB 与DC 重合,点M 移动到点'M 的位置⑴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⑵连结'MD MC MM ,,,试说明四边形'MDM C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等于AB AD ,的长; ⑶当M 在矩形内的什么位置时,在上述变换下,四边形'MDM C 是菱形?为什么?M'MDC BA三、与菱形相关的几何综合题【例16】 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点,在线段AD 上任取一点P (A 点除外),过P 点作EF AB ∥,分别交AC 、BC 于E 、F 点,作PM AC ∥,交AB 于M 点,连结ME . ⑴求证四边形AEPM 为菱形⑵当P 点在何处时,菱形AEPM 的面积为四边形EFBM 面积的一半?MPFABCDE1. 菱形周长为52cm ,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 ,则其面积为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4AB a E =,在BC 上,2120BE a BAD P =∠=︒,,点在BD 上,则PE PC +的最小值为DB3. 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4.已知,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60B EAF ∠=∠=︒,18BAE ∠=︒.求:CEF ∠的度数.F EDCBA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连结AD ,在A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连结BE ,CE .当AE 与AD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EDCB A6.如图,ACD ∆、ABE ∆、BCF ∆均为直线BC 同侧的等边三角形.已知AB AC =.⑴ 顺次连结A 、D 、F 、E 四点所构成的图形有哪几类?直接写出构成图形的类型和相应的条件.⑵ 当BAC ∠为 度时,四边形ADFE 为正方形.FEDCB A7.如图,已知BE 、CF 分别为ABC ∆中B ∠、C ∠的平分线,AM BE ⊥于M ,AN CF ⊥于N ,求证:MN BC ∥.NMEFCBA8.如图,□ABCD 中,AB ⊥AC ,AB =1,BC =5.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将直线A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1) 证明:当旋转角为90°时,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2) 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 与EC 总保持相等;(3) 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 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画出图形并写出此时A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的度数.9.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 =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 +CF =2. (4) 求证:△BDE ≌△BCF ;(5) 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6) 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10.如图所示,已知菱形ABCD 中,E 、F 分别在BC 和CD 上,且∠B=∠EAF=60°,∠BAE=15°,求∠CEF 的度数。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内容: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二、设置情境,提出课题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1.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2.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三、猜想、探究与证明1、想一想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

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2、做一做同学们请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

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教学内容】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教学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意事项】学生在通过观察对比得到菱形定义的过程中,会提出菱形的许多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和对边平行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有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要强调菱形不仅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自身特点“一组邻边相等”,这样强化了菱形的定义,又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1.1 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二、菱形的性质: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1、边——四条边都相等;
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4、对角线与对角——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6、在60°的菱形中,短对角线等于边长,长对角线是短对角线的√3倍。

三、菱形的判定: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关于两条对角线都成轴对称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菱形面积:
1.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只要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都可用)
2.底乘高。

初中数学 菱形的性质判定

初中数学 菱形的性质判定

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④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其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
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其重心,即两对角线的交点);
⑤在有一个角是60°角的菱形中,较短的对角线等于边长,较长的对角线是较短的
对角线的根号3倍。

•菱形的判定:
在同一平面内,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它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第1页共1页。

1.1.3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1.3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举例:强调四边形的四个边长必须相等,缺一不可。
(2)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这是菱形与其他四边形区分的关键特征。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菱形对角线的特性。
(3)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判定方法。
举例: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判定要学习的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形状像钻石的图案?”(例如,窗户上的装饰图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菱形的奥秘。
1.1.3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选自八年级数学教材第1章第3节。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菱形的性质:讨论菱形的定义,即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性质。
2.菱形的判定:学习使用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同时,掌握菱形与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理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菱形对角线性质的推导和判定方法的应用仍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这部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我也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对实验步骤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培训。

第一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一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一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菱形的定义与性质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4)菱形的面积计算:①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②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来进行计算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典例分析:知识点1:利用菱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20°,求∠CEF的度数.知识点2:利用菱形的性质求线段长例2:(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BD=6,AC与BD相交于点O,求菱形ABCD 的周长与面积.(2)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E,AP=5,AE=4,则点P到边AD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例2(2)图例2(3)图(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BF;(2)当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BD=6时,求BE的长.知识点3:利用菱形的对称性求最短距离例3:(1)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中,AE=1,AF=2,若P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FP的最小值为()A.1B.2C.3D.4例3(1)图例3(2)图(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B=60°,点G是边CD边的中点,点E、F 分别是AG、AD上的两个动点,则EF+ED的最小值是.知识点4:利用菱形的性质求面积例4: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AE=2.求:(1)对角线AC,BD的长;(2)菱形ABCD的面积.知识点5:利用菱形的性质证明例5:(1)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①求证:AE=AF;②若∠B=60°,点E,F分别为BC和CD的中点,求证:△AEF为等边三角形.(2)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DP交对角线AC于E,连接EB.求证:∠APD=∠EBC.(二)菱形的判定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对角线: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边: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注:(1)菱形的判断可以从两个基本图形(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考虑,进行证明.(2)菱形的性质定理和菱形的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图文展示:典例分析:知识点6:利用定义判定菱形例6:已知:△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D,DE∥AC交BC于E,DF∥BC 交AC于F.求证:四边形DECF是菱形.知识点7: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菱形例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直线EF⊥BD,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知识点8: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菱形例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F、G、H分别是AB、CD、AC、B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菱形.(三)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1)证明:∠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EFD=∠BCD,并说明理由.例10: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与A重合,点D落到D′处,折痕为EF.(1)求证:△ABE≌△AD′F;(2)连接CF,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例11:如图,两张宽度相等的纸条叠放在一起,重叠部分构成四边形ABCD.(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纸条宽3cm,∠ABC=6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例1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夯实基础:1.下列性质中,菱形对角线不具有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B.对角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2.已知▱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分别添加下列条件:①AC⊥BD;②AB=BC;③AC平分∠BAD;④AO=DO.使得▱ABCD是菱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8,高AE长为,则AC:BD=()A.1:2B.1:3C.1:D.1:第3题第4题4.菱形0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5.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AEF是等边三角形,且EF=AB,则∠BAD的度数是()A.100°B.105° C.110° D.120°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3:4,则菱形面积为()A.12B.24C.48D.967.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CD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BD=2,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第7题第8题第9题8.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4 cm2B.20 cm2C.16 cm2D.12 cm29.如图,菱形ABCD中,∠DAB=60°,DF⊥AB于点E,且DF=DC,连结PC,则∠DCF的度数为度.10.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13cm,AC=24cm.(1)求:菱形ABCD的面积;(2)如过点D作DE⊥BC,垂足为E,求DE的长.1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结CE,若∠E=50°,求∠BAO的大小.12.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BC边上,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1)求证:AE=DF;(2)若AD平分∠BAC,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3.如图,在四边形ABCF中,∠ACB=90°,点E是AB边的中点,点F恰是点E关于AC所在直线的对称点.(1)证明:四边形CFAE为菱形;(2)连接EF交AC于点O,若BC=10,求线段OF的长.14.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 ∥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15.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顶角∠BAC=α(α<60°),D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D,线段A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到AE,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F,连接DE,BE,DF.(1)求证:BE=CD;(2)若AD⊥BC,试判断四边形BDFE的形状,并给出证明.16.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EF交AD于点E,交BC于点F.(1)求证:△AOE≌△COF;(2)若∠EOD=30°,求CE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2019湖南益阳中考)下列性质中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2019山东聊城中考)如图,△ABC中,DE∥BC,EF∥AB,要判定四边形DBFE是菱形,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B=ACB.AD=BDC.BE⊥ACD.BE平分∠ABC3.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边上一点,且∠A=∠EDF=60°,有下列结论:①AE=BF;②△DEF是等边三角形;③△BEF是等腰三角形;④∠ADE=∠BEF,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B.4C.1D.24.(2019青海中考)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8,BD=6,则菱形ABCD的高DH=.5.(2019江苏淮安中考)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CD、AD的中点,连接AE、CF,求证:△ADE≌△CDF.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3个全等的菱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合在一起,恰好得到一个边长相等的六边形,则菱形较长的对角线与较短的对角线长度的比值是()A.√15B.√10C.2√3D.√32.如图,O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E、F分别是OA、O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S△ADE=S△EOD;②四边形BFDE是菱形;③菱形ABCD的面积为EF·BD;④∠ADE=∠EDO;⑤△DEF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5个B.4个C.3个D.2个3.(2019山东滨州中考节选)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1B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2E,连接EF,则所得四边形ABEF是菱形.根据以上尺规作图的过程,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D=AC.(1)求证:AD=BC;(2)若E,F,G,H分别是AB,CD,AC,BD的中点.求证:线段EF与线段GH互相垂直平分.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1.(2019山西太原期中,4,★☆☆)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边平行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2.(2019河南郑州经纬中学第一次月考,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F 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连接EF,若EF=√3,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4B.4√6C.4√7D.283.(2019江苏泰州泰兴黄桥东期中,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骤作图:第一步,分别以点A、D为圆心,以大于AD的一半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N;第二步,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E、F;第三步,连接DE、DF,则可以得到四边形AEDF的形状()A.仅仅是平行四边形B.是矩形C.是菱形D.无法判断4.(2019山西百校联考一模,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 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A.1B.13C.12D.435.(2019河南郑州二中期中,1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6.(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14,★★☆)如图,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ABCD,若AD=4cm,∠ABC=30°,则长方形纸条的宽度是cm.7.(2019江苏扬州邗江一模,2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8分)(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6,∠BE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五年中考全练拓展训练1.(2019四川雅安中考,9,★★☆)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cm2,对角线AC=24 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A.52cmB.40cmC.39cmD.26cm2.(2019河南中考,8,★★☆)如图,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O(0,0),B(2,2),若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45°,则第60秒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A.(1,-1)B.(-1,-1)C.(√2,0)D.(0,-√2)3.(2019山东青岛中考,21,★★☆)已知: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上的点,且AE=CF,直线EF分别交BA的延长线、DC的延长线于点G、H,交BD于点O.(8分)(1)求证:△ABE≌△CDF;(2)连接DG,若DG=BG,则四边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核心素养全练拓展训练1.如图,在Rt△ABC中,∠B=90°,BC=5√3,∠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此类推,若第n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n阶准菱形,如图a,▱ABCD中,若AB=1,BC=2,则▱ABCD为1阶准菱形.(1)判断与推理:①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阶准菱形;②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如下操作:如图b,把▱ABCD沿BE折叠(点E在AD上),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得到四边形ABFE.请证明四边形ABFE是菱形.(2)操作、探究与计算:①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1,a(a>1),且是3阶准菱形,请画出▱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形下方写出a的值;②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a,b(a>b),满足a=6b+r,b=5r,请写出▱ABCD是几阶准菱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答案 C A.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菱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符合题意;D.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 D ∵DE ∥BC,EF ∥AB,∴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BE 平分∠ABC,∴∠ABE=∠CBE,又DE ∥BC,∴∠CBE=∠DEB,∴∠ABE=∠DEB,∴BD=DE,∴▱DBFE 是菱形.3.答案 A 连接BD,∵四边形ABCD 是菱形,∴∠A+∠ADC=∠A+∠ABC=180°,AB=AD,又∠A=60°,∴∠ADC=∠ABC=120°,△ABD 是等边三角形,∴AD=BD,∠ADB=∠ABD=∠A=60°,∴∠DBF=60°,∴∠A=∠DBF,∵∠ADE+∠EDB=∠ED B+∠BDF=60°,∴∠ADE=∠BDF,∴△ADE ≌△BDF(ASA).∴AE=BF,ED=FD,又∠EDF=60°,∴△DEF 为等边三角形.∴∠DEF=60°,∴∠AED+∠BEF=120°,∵∠AED+∠ADE=180°-∠A=120°,∴∠ADE=∠BEF,由题意知BE 不一定等于BF.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故选A.4.答案 245 解析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OA=12AC=4,OB=12BD=3.在Rt △AOB 中,AB=√OA 2+OB 2=5.∵S 菱形ABCD =12AC ·BD=12×8×6=24,S 菱形ABCD =AB ·DH=5DH,∴5DH=24,解得DH=245.5.证明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CD,∵E 、F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DE=1DC,DF=1AD,∴DE=DF,在△ADE 和△CDF 中,{DE =DF,∠D =∠D,DA =DC,∴△ADE ≌△CDF(SAS).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答案 A 如图,设第一个菱形的另一个顶点为M,连接AC,BM,交于点O.由题意得AB=AF=2BM,∵四边形ABCM 是菱形,∴AC ⊥BM,OB=12BM,OA=12AC,∴AB=4OB,∴OA=√AB 2-OB 2=√15OB,∴AC=2OA=2√15OB,又BM=2OB,∴AC∶BM=√15∶1.即菱形较长的对角线与较短的对角线长度的比值是√15.2.答案 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AC,OA=OC,OB=OD.∵E 为OA 的中点,∴AE=OE,∵S △ADE =12AE ·OD,S △EOD =12OE ·OD,∴S △ADE =S △EOD ,故①正确.∵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OE=12OA,OF=12OC,∵OA=OC,∴OE=OF,又OB=OD,EF ⊥BD,∴四边形BFDE 是菱形,故②正确.S 菱形ABCD =1AC ·BD,易知EF=1AC,∴S 菱形ABCD =EF ·BD,故③正确.由已知条件推不出∠ADE=∠EDO.∵四边形BFDE 是菱形,∴DE=DF,∴△DEF 为等腰三角形,∴△DEF 是轴对称图形,故⑤正确.3.证明 由作图过程可得AE 平分∠BAF,∴∠EAB=∠EAF,∵AD ∥BC,∴∠EAF=∠AEB,∴∠AEB=∠EAB,∴BE=AB,∵AB=AF,∴BE=AF.∵AF ∥BE,∴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AB=BE,∴四边形ABEF 是菱形.4.证明 (1)过点B 作BM ∥A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M,∵AB ∥CD,∴四边形ABMC 为平行四边形.∴AC=BM=BD,∴∠BDC=∠M=∠ACD.在△ACD 和△BDC 中,{AC =BD,∠ACD =∠BDC,CD =DC,∴△ACD ≌△BDC,∴AD=BC.(2)连接EH,HF,FG,GE,∵E,F,G,H 分别是AB,CD,AC,BD 的中点,∴HE ∥AD,且HE=12AD,FG ∥AD,且FG=12AD,EG=12BC,∴HE ∥FG,且HE=FG,∴四边形HFGE 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D=BC,∴HE=EG,∴▱HFGE 为菱形,∴线段EF与线段GH互相垂直平分.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1.答案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互相垂直,故选D.2.答案C∵E、F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EF=√3,∴AC=2EF=2√3.∵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且OA=OC,OB=OD,∴OA=√3,OB=2,∴AB=√OA2+OB2=√(√3)2+22=√7,∴菱形ABCD的周长=4AB=4√7.故选C.3.答案C根据作法可知:直线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AE=DE,AF=DF,∴∠EAD=∠EDA,∵AD平分∠BAC,∴∠BAD=∠CAD,∴∠EDA=∠CAD,∴DE∥AC,同理,DF∥AE,∴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EA=ED,∴四边形AEDF为菱形.4.答案D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DB=∠DBC=12∠ADC=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又∵△DEF是等边三角形,∴∠EDF=∠DEF=60°,又∵∠ADB=60°,∴∠ADE=∠BDF,在△ADE和△BDF中,{∠A=∠DBC=60°, AD=BD,∠ADE=∠BDF,∴△ADE≌△BDF,∴AE=BF,∵AE=t cm,CF=2t cm,∴BF=BC-CF=(4-2t)cm,∴t=4-2t,∴t=43.故选D.5.答案 125解析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B=12BD=3,OC=12AC=4,AC ⊥BD,∴在Rt △BOC 中,BC=√OB 2+OC 2=5,∵OE ⊥BC,∴OE=OB ·OC BC =3×45=125. 6.答案 2解析 ∵AD ∥BC,AB ∥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作BC,CD 边上的高AE,AF,如图所示.∵两纸条相同,∴纸条宽度相同,即AE=AF.∵AE ·BC=CD ·AF,∴CD=BC.∴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AD=4 cm,∵∠ABC=30°,∴AE=12AB=2 cm.7.解析 (1)证明:∵D,E 分别是AB,AC 的中点,∴DE ∥BC 且2DE=BC,又∵BE=2DE,EF=BE,∴EF=BC,又EF ∥BC,∴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四边形BCFE 是菱形.(2)∵∠BEF=120°,∴∠EBC=60°,∴△EBC 是等边三角形,∴BE=BC=CE=6.过点E作EG⊥BC于点G,∴∠BEG=30°,∴BG=1BE=3,2由勾股定理得EG=√62-32=3√3,∴菱形BCFE的面积为BC·EG=6×3√3=18√3.五年中考全练拓展训练1.答案A连接BD.∵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四边形ABCD为菱形,∵四边形ABCD的×24BD,∴BD=10cm,∴AB=√52+122=13cm,∴四面积为120cm2,对角线AC=24cm,∴120=12边形ABCD的周长为4×13=52cm.故选A.2.答案B由题意知菱形每8秒旋转一周,60秒旋转7周余4秒,4秒旋转180°,即旋转60秒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因为B(2,2),所以D(1,1),D关于原点对称的点D'的坐标为(-1,-1).故选B.3.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AD=∠DCB.又∵AE=CF,∴△ABE≌△CDF.(2)四边形BEDF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E=CF,∴AD-AE=BC-CF,即ED=B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OB=OD.又∵DG=BG,∴OG⊥BD.∴▱BEDF是菱形.核心素养全练拓展训练1.解析(1)证明:在△DFC中,∠DFC=90°,∠C=30°,DC=2t,∴DF=t,又∵AE=t,∴AE=DF.(2)能.理由如下:∵AB⊥BC,DF⊥BC,∴AE∥DF.又∵AE=DF,∴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设AB=x,则由∠C=30°,得AC=2x,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即x2+(5√3)2=4x2,解得x=5(负根舍去),∴AB=5.∴AC=2AB=10.∴AD=AC-DC=10-2t.由已知得点D从点C运动到点A的时间为10÷2=5(s),点E从点A运动到点B的时间为5÷1=5(s).若使▱AEFD为菱形,则需AE=AD,即t=10-2t,.符合题意.解得t=103故当t=10s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3(3)①当∠EDF=90°时,ED∥BF,∵∠B=90°,∴∠AED=90°,在Rt△AED中,∠ADE=∠C=30°,∴AD=2AE,即10-2t=2t,解得t=5.符合题意.2②当∠DEF=90°时,由(2)知EF∥AD,∴∠ADE=∠DEF=90°.∵∠A=90°-∠C=60°,∴∠AED=30°.∴AE=2AD,即t=2(10-2t),解得t=4.符合题意.③当∠EFD=90°时,△DEF不存在.s或4s时,△DEF为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当t=522.解析(1)①2.②证明:由折叠知,∠ABE=∠FBE,AB=B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BE,∴∠AEB=∠ABE,∴AE=AB,∴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又AE=AB,∴四边形ABFE是菱形.(2)①②10阶准菱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