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养猴

合集下载

古诗宋有狙公者,爱狙翻译赏析

古诗宋有狙公者,爱狙翻译赏析

古诗宋有狙公者,爱狙翻译赏析
“宋有狙公者,爱狙”出自《朝三暮四》,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宋国有一个养猴人,叫狙公。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

他也可以与猴子们沟通。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
/b/22202,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

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

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

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

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注释】:①狙(jū):猴子。

②得:懂得。

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

⑤欲:欲望,要求。

⑥俄而:一会儿,不久。

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

⑨恐:恐怕。

⑩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11)诳(kuáng):欺骗,瞒哄。

(12)与:给。

(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4)芧(xù):橡粟,一种粮食。

(15)足:够。

(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18)朝:早上。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

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狙公和猴子之寓言小故事

狙公和猴子之寓言小故事

狙公和猴子之寓言小故事
楚国有一个以养猴为生的老人名叫狙公。

每天早晨,狙公便召集所有的猴子,叫一只老猴子带领它们上山采摘果实。

狙公把猴子采来的果实占为己有,只拿出一丁点儿给猴子吃。

如果哪只猴子采的果实不多,狙公便拿鞭子抽打它。

群猴怕受鞭打,吃尽了苦头,但不敢违抗。

一天,猴子们上山采摘果实时,一只小猴子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的吗?”
群猴说:“不是的,这是天生的树木。


小猴又问:“这些果子是不是狙公的呢?”其他猴子都说:“不是的,谁都可以来摘。


小猴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狙公,而受他奴役呢?”
小猴的话让其他猴子醒悟了。

当天晚上等狙公睡熟了,它们合力砸坏了木笼和栅栏,拿了平日它们为狙公采摘积储的果实,都逃到山林里去,再也不回来了。

狙公没有猴子帮他采摘果实,最后竟然活活地饿死了。

小初课外文言文阅读——《朝三暮四》

小初课外文言文阅读——《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古文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1.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狙,猴子。

2.解:了解,理解,懂得。

3.意:心意。

4.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得,懂得。

5.损:减。

6.口:口粮。

7.充:满足。

8.欲:欲望,要求。

9.俄而:一会儿,不久。

10.匮:缺乏。

11.限:限制。

12.恐:恐怕。

13.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14.诳(kuáng):欺骗。

15.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6.与:给。

17.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18.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19.朝:早上。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起怒:一齐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24.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

伏,驯服、服服帖帖、趴下。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

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了吧?”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

【拓展】成语: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启示: 朝三暮四这则成语典故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

【课堂作业】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刘基《楚人养狙》原文译文赏析

刘基《楚人养狙》原文译文赏析

刘基《楚人养狙》原文|译文|赏析《楚人养狙》是明朝刘基所写的一篇文章,出自《诚意伯文集》卷二·《郁离子》卷上,主要讲述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楚人养狙》原文明代:刘基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

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译文及注释译文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

如果猕猴不给狙公,狙公就生气地鞭打它们。

猴子们都害怕,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的吗?”众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

”又问:“没有狙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

”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猴子们全醒悟了。

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舍弃狙公,不再回来。

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注释狙:猕猴。

部分:部署分配。

此处指分派之:到。

求:寻找。

此指采摘。

赋:征收。

箠:用鞭打,名作动。

畏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

树:动词,种植。

古诗朝三暮四翻译赏析

古诗朝三暮四翻译赏析

古诗朝三暮四翻译赏析文言文《朝三暮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1狙(ū)公:养猴子的老人。

2解:了解,理解,懂得,明白。

3狙:狝猴4意:心意。

5得:懂得。

6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7损:减少。

8口:家口,口粮。

9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10欲:欲望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缺乏。

13限:限制。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uán):欺骗,瞒哄。

17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8与:给。

19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20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21朝:早上。

22足:够,足够。

23众:所有的。

24皆:都。

25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翻译】宋国有一个养猴人,叫狙公。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

他也可以与猴子们沟通。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b/22201,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朝三暮四小古文 的意思

朝三暮四小古文 的意思

朝三暮四小古文的意思文言文《朝三暮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1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2解:了解,理解,懂得,明白。

3狙:狝猴4意:心意。

5得:懂得。

6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7损:减少。

8口:家口,口粮。

9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10欲:欲望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缺乏。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瞒哄。

17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8与:给。

19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20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21朝:早上。

22足:够,足够。

23众:所有的。

24皆:都。

25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翻译】宋国有一个养猴人,叫狙公。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

他也可以与猴子们沟通。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狙公的故事

狙公的故事

狙公的故事
在楚国,有一位老头以养猴(狙)为生。

楚人称他为狙公(猴子的主人)。

每天清早八晨老头子就把猴子们集合在庭院里,让最年长的猴子带它们进山从灌木和树上采集果实。

每个猴子必须以其所获的十分之一上交给老头。

如不交纳,就要埃锤子打。

众猴子备受压迫,不敢抗议。

有一天,一个小猴子问其他猴子:“果树和灌木是老头种的吗?”众猴子说:“不,它们是天生的。

”“我们难道不能未经老头同意就拿果子吗”众猴子回答说:“可以,我们都可以拿。

”小猴子接着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老头,为什么要为他服务?”
话还没说完,众猴突然醒悟了。

当晚,乘狙公熟睡的时候,众猴群起破坏了栅栏,拿走狙公积攒下来的果物,相率逃进山林不再回来。

狙公断绝了食物来源,终于饥饿死亡。

郁离子说:“有些人靠计谋而不是按正当规矩统治人民,他们不正想狙公一样吗?他们昏庸而不自觉。

一旦人民觉悟过来,他们的计谋也就不灵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 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 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 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 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 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 “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 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麼要仰赖他,还要 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 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 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 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 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 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 了。”
• 中心: 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 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统 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 只要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 只有冻馁而死
《楚人养狙》
——明· 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 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 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 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 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 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 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 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