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励志创业史

合集下载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李河君:光伏领域大黑马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李河君:光伏领域大黑马

全球华商名人堂|李河君:光伏领域的大黑马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清洁能源企业汉能集团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被称为财富榜的“大黑马”。

但确切来说,李河君是骑在大黑马背上的人,而大黑马是他“驯养”,创下在光伏领域发展奇迹的汉能。

2006年,李河君当选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时,他对太阳能并不看好,相比水电一毛多钱的成本,3块钱的光伏发电成本,在李河君看来,根本不知道是在“搞什么名堂”。

三年后,他在从事光伏行业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光伏发电成本从3块降到了1块钱。

李河君很吃惊:按照这样的降速,很快,太阳能发电成本就可以降到五六毛钱。

李河君感到自己再次站到了机遇面前,他的选择自然是:“抓住它”!2009年开始,李河君就带领汉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河君一口气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投资建设了八个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

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兴建速度让光伏业震动颇大。

不止如此,在研发方面,汉能更是不惜血本、重金投入,甚至邀请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团队,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发中心。

该中心有12个国际一流水准的清洁能源实验室,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

很快,汉能掌握了太阳能薄膜电池、柔性电池的核心技术,同时结合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和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之后,投资—兴建—研发,节奏越来越快。

2011年6月,汉能四川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一期产能为300兆瓦。

5个月后,位于广东河源的生产基地也正式投产。

2012年3月,第七条生产线即海南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基地也投产运营。

同年4月,汉能山东禹城硅基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正式投产。

到2013年,进入光伏领域才四年的汉能控股集团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这意味着汉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好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前十名富人简历

前十名富人简历

前十名富人简历作者:暂无来源:《新财富》 2014年第5期1李河君870亿元能源与环保行业排名1汉能控股集团男 47 出生于广东河源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公司总部:北京主要行业:水电、太阳能、风电上市公司:汉能太阳能(00566.HK),2011 年收购李河君2003年曾以北京华睿投资集团掌舵人的名义登上新财富400富人榜。

李河君1988年向大学老师借贷5万元,靠在中关村卖电子产品积累第一桶金。

1994 年,他在中学同学建议下,以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 千瓦的小水电站,进入清洁能源领域,随后一发不可收。

如今,李河君的汉能控股集团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00 万千瓦,其中,两期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民企投建水电站。

在太阳能领域,2012年,汉能的薄膜太阳能产能已达300万千瓦,居全球第一;预计2014年,其薄膜组件转化率可达17%。

2011 年,李河君通过收购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2013 年更名汉能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实现旗下太阳能板块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2 王健林800亿元房地产行业排名1万达集团男 59 出生于四川都江堰大连陆军学院公司总部:北京主要行业:商业地产、文化、百货上市公司:AMC 院线(AMC. NYSE),2013年12月收购;恒力商业地产(00169.HK),2013年3月收购2013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万达集团各项业务继续增长,资产达到3800亿元,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31%,创造了大型企业连续8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奇迹。

万达商业地产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32% ;新开业万达广场18座,全国累计开业万达广场85座,持有物业面积1704万平方米,排名全球第二;新开业16家万达酒店,累计开业54家酒店(其中51 家五星级酒店)。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2013年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23%。

李河君:新科首富发迹史

李河君:新科首富发迹史

【财富堂】李河君:新科首富发迹史11年前(2013年),李河君被《新财富》挖掘,首次进入富人榜,之后便进入潜水状态。

如今,他以执掌中国最大民营清洁能源供应商汉能集团的炫目身份回归,并以870亿元的身家登顶《新财富》富人榜。

<第一桶金来自铁路>1988年,李河君研究生还没毕业就直接下海。

他从一位教授处借来5万元,不到3个月便折腾一空,于是在中关村销售电子元件。

知情人士透露,李河君发迹是靠铁路运输,上世纪90年代初赚得了第一桶金。

此后,李河君在老家广东河源花费200万元买来一座350千瓦小水电站,开始涉足水电,其后又在广东、青海、浙江等地或收购或新建多家小水电站。

2003年,李河君第一次进入《新财富》富人榜,以20亿身家位列第23位。

<水电站成为印钞机>2002年,李河君随中央某部门赴云南考察,一口气与云南省政府签下6座水电站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李河君称:“人们认为我疯了,发改委也认为这超出民企能力,坚决不同意。

”经过博弈,李河君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获得通过。

该项目高峰时每天投入1000万元,李河君为此陆续出售浙江、青海、广西的水电站,并争取到30亿元信托融资。

该电站2002年筹建,直到2011年一期并网发电,耗时10年。

李河君将这个电站比作印钞机,“每天净现金流超1000万”。

<惯于聘用军人官员>从2009年开始,李河君的汉能集团着手做光伏,他早年孤注一掷的勇气并未稍减,投资仍然巨大。

有知情人士称,汉能有民企做事粗放之风,中高层里技术出身的人不多,大多有军人、银行界人士和政府官员背景——军人出身者执行力强,财务出身者了解资本运作,官员出身者有政府资源。

李河君经历漫长潜水期后,财富骤然增长到870亿,着实出人预料。

目前,李河君的汉能集团不但是中国最大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还是全球最大水电私企。

(凤凰网财经)。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向来为人津津乐道,他们在创业时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时迸发的潜力令人侧目。

本文介绍了5个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创业故事.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李嘉诚年龄:81岁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

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

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

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李河君:海外布局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李河君:海外布局

全球华商名人堂|李河君:海外布局2009年,李河君从传统水电清洁能源领域转身,倾力打造他的光伏帝国。

但是那时,恰逢光伏业却正滑过深秋,进入瑟瑟寒冬:晶硅太阳能价值开始回归,伴随着全球经济动荡,光伏产业进入了调整周期。

李河君清醒地意识到国内光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想走出低谷,必须做好产业升级,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打造世界范围内的品牌。

为此,他瞄准海外,从技术整合和产品推广两方面双管齐下,开始了他的海外布局。

2012年6月,汉能控股与德国太阳能电池公司Q-CELLS签署协议,收购后者的子公司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的股权,汉能控股迈进欧洲,随后,他又先后并购两家美国全球领先的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使得汉能在技术整合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截至目前,汉能已成为规模、技术两方面均居全球首位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但是李河君表示不会停止海外并购的脚步。

在另一个方面,早在2012年6月并购德国企业的同时,汉能集团就和宜家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宜家能利用汉能户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体现其让生活更美好的品牌经营理念,因为该系统因其组件具有柔性可弯曲、形状可塑、弱光发电性好等优势,满足建筑物的美学需要。

不仅如此,该系统提供高效的绿色电力供给,又很符合宜家环保的品牌发展方向。

而汉能则通过宜家的平台,可以直接营销、推广“汉能”品牌的家用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

并且作为一站式的清洁能源提供商,汉能在国外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服务机构,负责整套发电系统的销售、安装以及长期的运营和维护,也可以借此建立完善海外产业链。

到2013年7月,汉能太阳能薄膜发电系统已经正式进驻宜家伦敦店。

截至到目前,汉能在英国宜家全部18家门店已累计销售一千余套户用薄膜发电系统,并已经成为英国太阳能市场覆盖率最广的企业之一。

并且2014年9月22日,宜家集团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会议上宣布,将把汉能户用太阳能薄膜发电系统业务拓展由英国扩展至荷兰及瑞士,并于未来十八个月内将其进驻另外六个国家。

李河君——让人看不懂的企业家

李河君——让人看不懂的企业家
责 吆 喝 售卖 的 ,还 有 负 责 管钱 的 。
的他三个月就折腾光了。
5 万 元在 当 时可 不是 个小 数 目, 虽 然 现 在 的 李河 君 回忆 往 事 时 会笑
愚者投机 ,智者顺势 : 知大势才能成大事
李 河 君 是 一个 土 生 土 长 的客 家 人 ,他 自小 生 活 在 河 源 市 仙 塘 镇 观
塘村的一个祠 堂老宅 中。家 中兄妹
7 人 ,李 河 君 排 行 老 四 。虽 然 兄 妹
就能理解什么是移 动能源 。”汉能
要 做 的和传 统 光伏 截 然不 同 。

众多 , 但 李 河 君 和 父 亲 关 系 最 为 亲 密 ,他 常 说 : “ 父 亲 是 对 我 影 响 最
广东人似乎天生就对创业情有
独 钟 ,能 自己做 老 板 , 就 绝 不 给 别
分享 等 。 当时 最 深 的 感受 就是 挣 钱
不易。同时我也体会到团队合作 的
力 量 。”
村, “ 什么来钱做 什么”。略 有积 累后 ,他又开始将 目光转向铁路 运 输、 矿产和房地产。
在李河君看来 , 在 一 家 小 客 栈 做 老 板 ,也 比在 一 家 五 星 级酒 店 做
1 9 8 8 年 ,二十出头的李河君本
科 毕业 ,和其 他 同学 一样 ,他 也 考 上 了本 校 的研 究 生 。 但李 河 君 的研
人 当伙计 。身为广东河源人的李河
君 再 一 次 印证 了这 一 点 。在 李 河 君 的 记 忆 里 ,自己 从 7 岁 左 右 就 有 了
究生导师只带 了他一年就去世 了 ,
生 的投 资 大 师 ,这5 万元 被 初 出茅 庐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

李河君:用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上世纪80年代末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李河君放弃了国家分配,选择了“下海”经商。

他从卖电子元器件开始,第一份原始资金是向老师借的5万元,涉足过国内贸易、矿业开采、矿泉水生产、房地产等行业,到1995年,公司已经积累了上亿元的资金。

“完成了初步积累,反而有几分失落。

”李河君说,“赚了些钱,好像并没有抚平我内心的一种冲动,也无法满足我全部的追求。

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

”1990年代中期,大家都不看好电力行业,国家也暂缓了对电力的大规模投入。

但是,李河君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认为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他处理掉其他业务,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了清洁能源行业。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从1993年开始筹备,历经十年后,2002年,汉能的前身——北京华睿投资集团公司斥资4个亿,在广东河源市建成年发电量近千万千瓦时的东江木京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成功。

从几万千瓦的小水电开始干,一直干到十几万千瓦、几十万千瓦,李河君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建设了一支国际一流的水电专家团队。

他期待着有更大的舞台展示汉能的力量。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云南考察。

当时云南省有1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省委省政府迫切希望民间资本进入。

“这是个历史机遇!”李河君立刻决定,投资10亿元,开展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很快,云南省和汉能正式签署了投资近200亿、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开发协议。

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2011年3月27日,历时8年,一期装机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迄今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也是金沙江干流上第一座并网发电的特大型水电站,它也是国内首座由民企出资建设的特大型水电站。

李河君感叹:“这8年中,汉能人历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练了心态,历练了团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责任。

人物

人物

人物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4期新首富李河君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富豪榜单显示,“新能源大王”、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身家,打败马云,成为新晋中国首富。

由此,李河君名噪一时,一个“新首富”诞生了。

这些都离不开李河君的“新能源梦想”。

自2014年初以来,汉能薄膜发电股票市值大涨3倍多,并在李河君发布移动能源战略后继续攀升。

“去年9月,汉能刚刚度过了20岁生日。

20年来,汉能只做了一件事儿,就是清洁能源;今后20年,汉能还是要做这件事儿。

”李河君专注新能源,早已成了代言人。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让李河君一跃成首富,而他之所以敢巨额投资薄膜发电产业,底气就源于那座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

他说:“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

”2005年12月1日,汉能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云南省投资开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共同组建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开发公司,汉能集团占11%的股权。

布局太阳能光伏领域是在2009年,当年李河君不仅高调进入光伏行业,更放出“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多晶硅光伏电池”的豪言。

李河君曾表示,如果有一笔闲置资金,“无论是500万,还是5000万,我都会选择投入到清洁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薄膜发电行业”。

李河君说:“前一段时间网上说我是赌徒。

笑话,本人从来没去过澳门。

企业家要有赌性,这是没错的,或者不叫赌性,而是冒险精神,如果一个人连冒险精神都没有,就不是企业家。

”“真人师”龚克“最近我在网上看有人讲要全面清理、纯洁、整顿教师队伍,这个我不能同意,这是1957年的思维或者1966年的思维。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2月9日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我们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时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上去,不能重蹈历史上对待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

龚克的这段话顿时在网络热转,许多网友为其点赞,称其“不媚俗、敢说心里话,乃真人师”。

龚克是龚育之之子,197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后获得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通讯与电波传播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校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河君励志创业史我们需知,成功人士必然有其性格和能力方面的优越之处。

商人为利益,更应该为国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在李河君身上,对新能源研究和慈善事业的专注可以得知。

下面让来告诉你李河君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李河君励志创业史11年前,李河君被《新财富》挖掘首次进入富人榜之后,便进入潜水状态,如今,他以中国最大民营清洁能源供应商的炫目身份回归,并以870亿元的身家登顶首富。

其旗下的汉能不仅控参股14家水电站,权益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厂,也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产能高达300万千瓦。

“黑马”原是老牌富豪说今年的首富李河君是近年来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并不为过,因为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这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新财富》来讲,李河君堪称“故人”。

2003年《新财富》首度推出富人榜时,年仅36岁的华睿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河君便以20亿元的身家排名第23位,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富豪榜,从而引起大众的关注。

从这个角度讲,李河君这匹“黑马”并不“黑”!事实上,李河君早年就在水电领域取得了傲视群雄的业绩。

从1994年底首次投资1500千瓦小水电站开始,他先后投资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其发电量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不等;2003年7月,李河君以12亿元收购青海尼那水电站,成就当年最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案。

李河君相当低调。

自从被挖掘进入新财富富人榜后,便进入潜水状态,很难找到更翔实的公司资料,他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经过十余年的低调潜行,今天李河君的财富规模,着实出人预料。

根据我们最新掌握的资料,李河君持股97.57%的汉能控股集团(前身为“华睿投资集团”)已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业务横跨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和英、美、荷等国,其不仅是全球私营企业中最大的水力发电商,水电站装机容量高达620万千瓦;还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产能高达300万千瓦(1万千瓦=10兆瓦)。

其身家高达870亿元,荣登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之位。

如今,李河君除担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外,还兼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十余年间,是怎样的一段传奇缔造了李河君今天的清洁能源帝国,其间他又有着怎样的经营哲学、心路历程?未来李河君和他的企业将走向何处?“我没有打过工,整天就想着自己怎么干”北京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两栋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多层建筑便是汉能控股总部,汉能是唯一落户其中的公司。

据称该区域是北京空气质量最好的地方之一。

今年4月2日,北京难得的一个没有雾霾的晴天,我们在这里见到了李河君。

眼前的李河君气质颇有些儒雅,让人很难把“大亨”一词与之联系起来,但他眉宇间的英气与自信的眼神却分明告诉你,这正是摘下世界能源领域两项桂冠的新科首富。

李河君的办公室里,雕工考究的中式家具和一幅选自秦末黄石公《素书》中语句的书法颇引人注意,偌大的书架上塞满各种书籍,如果不是墙上“汉能司训”的板报,这里看上去更像一间学者的书房。

记者观察之际,李河君就势说起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战略之上是文化,文化比战略更重要,战略之下是规划。

很多企业战略之上就没有了,有的企业只有计划、规划,连战略都没有,有的企业根本谈不上有战略之上的文化,汉能是文化、战略、规划三个层面都有。

这是我们汉能的文化,全部都是大白话,”李河君开始用夹杂着广东客家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诵读“汉能司训”,“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信仰”,“生存的奥秘在于技术永远领先”“诚信是根,直接面对,坦诚交流”。

看得出,对这些“大白话”所体现出来的汉能文化,李河君颇为满意。

坐定之后,李河君开始谈自己的商业故事。

“我的创业历史其实非常简单。

1988年,我20多岁从北京交通大学,那时叫北方交大本科毕业,研究生没毕业我就直接下海了。

研究生读了一年多,导师过世了,我就没读了。

我没在国有企业干过一天,也没有在政府部门干过一天,没有打过工,整天就想着自己怎么干。

所以我履历特简单,如果有什么事,就汉能那点事。

我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机械工程系一位教授借了5万块钱给我,我说我创业去了,他信我,真敢借给我,结果不到3个月我全部折腾光了。

背了5万块钱债务,怎么办?借老师的钱要挣钱还啦,于是我做了很多,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等等,真正走专业化的路子,是从1994年底介入水电开始的。

”描述个人创业经历时,李河君显得漫不经心,他似乎更愿意把主题放在汉能的“奇迹”上。

金安桥奇迹背后的故事说起汉能,李河君激情澎湃起来。

他思维敏捷、语速极快:“汉能创造了两个奇迹,第一个就是花十个年头建设的金安桥水电站。

”提及金安桥水电站,李河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是国务院批准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中规划的“一库八级”的第五级,属于国家特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汉能从2002年筹建金安桥电站,直到2011年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耗时十年。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金安桥电站的规模,李河君举例,总装机容量271万千瓦的葛洲坝水电站动用了5.5万人、历时16年才建成,而金安桥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葛洲坝的1.1倍。

对于一家民企而言,操盘如此巨大的工程所遇到的难度可想而知。

金安桥与汉能结缘于李河君2002年赴云南的一次考察。

当时,云南的水电资源让他眼前一亮,而云南省政府也迫切希望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

双方一拍即合,李河君当即决定开展金沙江水电项目可行性调研。

随后,其在金沙江中游规划出了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

李河君一口气与云南省政府签下了其中的6座,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约750亿元。

这是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计划,因为那时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中国史无前例。

这个石破天惊的水电计划所遇到的困难,让李河君始料未及:“当时没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都觉得李河君疯了,发改委领导也不相信民企能干这个,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就发改委不同意。

”发改委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大型水电站所耗费的资源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葛洲坝、三峡等电站无不是倾全国之力建成。

博弈之下,“最后就给我们干了一个金安桥”;金安桥是6大水电站中资源较好的一个;其他几大水电站的权益被分配给了华能、华电、大唐等国有电力企业,作为对李河君前期投资的补偿,李河君可以部分参股其中,在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汉能获得了11%的股权。

含金安桥,汉能在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上总共获得约400万千瓦的总装机权益,这和李河君最初的规划相比只是一个零头。

“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金安桥水电站的实际建设比李河君预计得更加困难。

“汉能干金安桥,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干得非常艰难,不仅面对体制上的障碍,还要面对移民、技术等各种问题。

”由于金沙江水流湍急,几个20吨的石头绑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飘走了,当时施工现场达8公里,坝高就有180米。

对于当时的一系列难题,李河君至今心有余悸。

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巨额资金的压力。

李河君在自己创作的一本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书里,如此描述:“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汉能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一个地出售,这些项目都凝聚了汉能人的心血,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收购,当时已并网发电。

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却像无底洞一样总也填不满,最后我们甚至从汉能高管个人和家里借钱投资金安桥。

”面对金安桥项目长达10年的建设期,李河君还要稳定军心,团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

“当时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就中途跑了,他觉得跟着我干没前途。

”李河君笑着回忆。

在异常艰难的岁月里,有人建议他将金安桥项目卖掉。

“当时如果卖掉,我们可以挣300亿”,但“这不是挣钱的事,金安桥一旦做成,我们不会缺钱,而如果卖掉,没法对支持我们的人交待”。

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金安桥总投入是206亿,如果现在来建,光工程就要花400多亿,整个投资规模至少要翻一番,”李河君计算着金安桥的重置价值,“如果按现在很多水电站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电站价值600亿元,除掉100亿元负债,净资产也有500亿元。

”事实上,金安桥电站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占汉能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还不到,汉能目前或控股或参股14个水电站,权益装机容量高达620万千瓦,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厂。

而李河君认为,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成功,至少为汉能带来了三个层面的收获。

其一是不菲的经济效益,现在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而且,“水电价格目前被人为压低了,如果水、火电同价的话,金安桥效益还能翻一番,每年有50-60亿元”。

其二是赢得了外界信任,因为“这小子把金安桥这么复杂的事都干成了,估计干其他也没事,都会这么想”,而李河君认为,商场上最宝贵的就是一个“信”字。

其三是为汉能团队带来了自信,“汉能核心团队通过金安桥十年的历练,获得了心智的成长、团队力量的成长,我们也有了自信,觉得我们可以干大事。

为什么我们后来能够干薄膜太阳能?就因为我们干成了金安桥”。

“汉能是全球私营企业中最大的水力发电公司,年年有几十亿的正现金流。

一年挣几十亿并不稀奇,但年年挣几十亿谈何容易!我们的原材料成本是零,水电的特点就是一把干起来以后,它就是个印钞机,不管礼拜六、礼拜天,天天都这样,”李河君坦言,之所以敢投30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就因为“汉能产业基础非常扎实,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

在他看来,汉能是一个最没风险的公司。

“通过薄膜太阳能技术,把能源格局给变了”李河君为之骄傲的第二个“汉能奇迹”,是“汉能用3年半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商,华丽转身,战略升级,立马成为行业领导者”。

对于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的初衷,李河君解释为使命感。

“干完金安桥之后,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用干了,为什么还去干那么大风险的事呢?汉能整个团队的使命就是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汉能相信通过太阳能薄膜技术能够把能源格局给变了,我们想把火电、核电给替代掉。

”在李河君看来,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导者。

剑走偏锋的李河君,没有选择主流的晶硅太阳能这条路线,而选择了薄膜太阳能这条令整个光伏业界注目的道路。

“薄膜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但需求和增长长期稳定,我们同步做,1+1等于11”,李河君认为,只有像汉能这样有超强实力的公司才能干薄膜,“薄膜太阳能行业是双门槛,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钱,能跨过几百亿的门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