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计算机的影响(5)

合集下载

机房环境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房环境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房环境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最近几年因机房环境问题造成设备故障率升高,这就对机房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与机房环境密不可分,本文从机房环境的温度、湿度、防静电、电源、雷电以及火灾五个方面简单分析了机房环境对设备稳定运行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机房;环境控制;防静电;雷电0 引言计算机机房融合了建筑、电气、网络、安装等多种专业性的技术,聚集和传播不同的信息。

因此,机房环境的建设好坏将决定机房内的设备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机器能否充分发挥设备性能及能否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保证整个机房运转良好的前提。

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不同类电子设备、机房的布局等。

为了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各种设备的技术要求必须达到规定,假如达不到或者超出了技术要求,将导致设备寿命减短、运行可靠性降低等。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对机房环境进行严格控制,机房工作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防静电、洁净度、电源和电磁干扰等,还具有防水、防火、防虫和放雷等要素,要想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就需在保证设备自身软硬件的要求外,了解机房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影响。

良好的机房环境是保证机房内设备高效率运转的基础。

机房环境在设备维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尽可能地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需要掌握以及了解机房环境是如何影响设备的,针对此本文就温度、湿度、静电、电源、雷击以及火灾对设备运行影响进行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以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设备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1 温度对设备的影响基于机房设备对温度的敏感性,需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假如温度过低,会使水汽产生凝结和结露现象,从而降低电路板的绝缘性,使得绝缘性材料更硬、更脆。

并会引起电子元件生锈,加速其氧化;假如温度过高,会使设备电子元件老化加速,造成工作不稳定,并且处于通风冷却条件不好时,可导致电子元器件被烧毁;假如温度变化率大时,设备容易结雾,由于电子元件的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发生断裂。

计算机设备正常工作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什么?

计算机设备正常工作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什么?
对于磁带、磁盘机等外部设备,高温将影响磁头的高速运转,使磁带打滑。在磁盘设计中, 为了使磁盘经久耐用,经得起磨损,应在磁表面涂上液态润滑油剂,如果湿度过高,会使润滑 油剂超过所需要的数量,这样就会磁头和磁盘之间产生强附着力,致使万向支架弹簧变形,磁 头移开时,磁表面受损伤。此外,由于磁性材料结构的不紧密,具有多孔性,易受潮,受潮后, 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将吸湿变化,损耗增大,甚至会引起磁分子脱落。
计算机设备正常工作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什么?
计算机对温度的变化范围要求较高。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更不能有剧烈的变化,即温度 的变化率减至最小。在我国《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GB2887-89 中开机时对机房内温 度的要求见表 2-1,停机时对机房内温度的要求见表 2-2。
表 2-1
温度(℃)
温度变化率 (℃/h)
为了防止机房内湿度的过高或过低以及急剧变化对计算机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影响,必须采 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机房内的湿度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一、使用恒温恒湿装置来调节机房内的湿度
二、在机房内安装除湿机和加湿机 当机房内湿度超过规定值时,使用除湿机使机房内湿度 降低;当机房内湿度低于规定值时,使用加湿机对机房内空气进行加湿,提高机房内湿度。
1、 软件损坏。 1) 动作中的信息出现空白。 2) 发生错误信号。 3) 装置的功能暂发生故障。 2、 硬件损坏。 1) 瞬间击穿。 2) 在一定时间内击穿。
当元件、器件暴露在静电放电的环境中,最初只是极小的损伤,而后来缓慢地装到系统上 或装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击穿损坏。
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损坏。如元器件接触带静电的人所形成的损坏,大部分是由于静电传导, 经过器件迅速放电所造成的。
使机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最佳值,也是气相法消除静电的一种方法。由此看来,在计算机 机房内安装空气调节器或说恒温恒湿装置,并 24h 连续运行,使机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最佳范 围,对消除静电是必要的。 为了防止静电发生,在机房内应架设抗静电地板。

计算机安全及病毒防治第一章

计算机安全及病毒防治第一章

震荡波 (Sasser 2004)

在本地开辟后门,做为FTP服务器等待远程 控制命令。病毒以FTP的形式提供文件传送。 黑客可以通过这个端口偷窃用户机器的文件 和其他信息。 中毒后的系统将开启128个线 程去攻击其他网上的用户,可造成机器运行 缓慢,网络堵塞,并让系统不停地进行倒计 时重启。
网游大盗
计算机应如何保养
计算机如果使用保养得当,就会延长使用寿命
1、定期开机,特别是潮湿的季节里,否则机箱受潮会导致短路,经 常用的电脑反而不容易坏。但如果家居周围没有避雷针,在打雷 时不要开电脑,并且将所有的插头拔下。
2、夏天时注意散热,避免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长时间用电脑。
3、不用电脑时,要用透气而又遮盖性强的布将显示器、机箱、键盘 盖起来,能很好的防止灰尘进入电脑。 4、计算机在运行时不要搬动机箱,不要让电脑受到震动,也不要在 开机状态下带电拔插所有的硬件设备,当然使用USB设备除外。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 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 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 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人为编写、起破坏作用的程序或指令集合)
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应如何保养
10、每过半年,对电脑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除内部的污垢和灰尘,尤其是 机箱,但要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对硬件不熟悉,还是少碰为妙。 11、电脑周围不要放置水或流质性的东西,避免不慎碰翻流入引起麻烦 12、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不要通宵达旦的玩电脑,对电脑的使用寿命不利, 而对于身体的伤害则更大,显示器、机箱、鼠标和键盘都是有辐射的,键 盘上的辐射量实际上更大。(键盘1000v/m,鼠标450v/m,CRT屏幕218v/m, 主机170v/m,notebook笔记本2500v/m。)

硬盘工作温度

硬盘工作温度

硬盘工作温度硬盘是计算机中非常重要的存储设备,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和文件。

然而,许多人对硬盘的工作温度并不太了解。

事实上,硬盘的工作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硬盘的工作温度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硬盘的工作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硬盘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是多少。

一般来说,硬盘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是在5℃至55℃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硬盘可以正常工作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对硬盘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如果硬盘的工作温度过高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高温会导致硬盘的散热不良,进而影响硬盘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还会加速硬盘的老化,减少其使用寿命。

同时,高温还容易导致硬盘出现故障,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另外,硬盘的工作温度过低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硬盘的机械部件容易变得僵硬,从而影响硬盘的正常运转。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硬盘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容易导致硬盘无法正常启动和读取数据。

因此,为了保证硬盘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注意控制硬盘的工作温度。

首先,要确保硬盘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间中。

其次,可以通过安装散热器或风扇等设备来帮助硬盘散热,降低工作温度。

另外,定期清洁硬盘周围的灰尘也是非常重要的,灰尘会影响硬盘的散热效果,增加硬盘的工作温度。

总的来说,硬盘的工作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注意保持硬盘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硬盘造成损害。

只有在适宜的工作温度下,硬盘才能发挥最佳的性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硬盘的工作温度问题,保护好自己的硬盘设备。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它对电脑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各种系列电脑的技术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对环境条件的参数范围都有技术规定,超过和达不到这个规定,就会使电脑的可靠性降低,寿命缩短。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锈蚀、电磁干扰、静电和电源问题等。

所以要用好电脑首先要了解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

今天就来讲讲温度、湿度、灰尘对电脑的影响!我国对计算机设备的工作环境制定了国家标准GB 2887-89,其中对计算机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如下表:等级开机时停机时a级20±2℃5~35℃b级15~30℃5~30℃c级10~35℃10~40℃一、高温对电脑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加快半导体材料的老化,并在内部引起暂时的或永久的微观变化。

实际上,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内存中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开始出现,逻辑运算的结果,算术运算的结果,甚至磁盘上的数据都可能出现错误。

一般情况下,室温控制在下列范围比较合适:开机时18~24℃停机时0~40℃电脑芯片和许多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环境温度太热,且无通风冷却条件,可使元器件内部温度太高而发生老化。

高温还会导致软磁盘的物理变化,致使软磁盘损坏而损坏磁头。

部件的温度过高是产生故障及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通常热量的产生并不是来自整个部件,而是部件里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CP U、电源电路等。

可读写存贮器(RAM)芯片是最容易因高温而造成故障的元件。

热会使元件产生软性错误(Soft Error)而使数据漏失或错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热破坏(ThremalWipeout)效应(或称热效应)如:温度过高后经常出现读写错误。

除此之外,热量也会造成磁盘损坏,磁盘和唱片一样,如果放置在高温的地方或让阳光直接照射,一定会弯曲变形;一旦弯曲变形,贮存在磁盘里的数据便再也无法顺利读出。

计算机环境分析范文

计算机环境分析范文

计算机环境分析范文计算机环境分析是评估和分析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对其性能和效能的影响。

这个过程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弥补劣势,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以下是计算机环境分析的一些关键因素。

1.温度和湿度:计算机设备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高湿度都可能导致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和损坏。

因此,必须确保计算机设备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例如温度在15-24摄氏度,湿度在40-60%之间。

2.空气质量: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物也会对计算机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尘埃、烟尘和静电等会附着在设备内部,阻碍散热和造成电子元件短路。

因此,计算机设备应该避免置于灰尘严重的环境,并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3.电源供应和电力稳定性:计算机系统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电力过载、电压波动、瞬时断电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计算机设备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或硬件故障。

因此,必须使用稳定的电源和适当的供电保护设备,如UPS(不间断电源)。

4.网络连接和带宽:计算机系统通常需要与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能够提供高速和稳定连接的网络和宽带供应商是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和处理的任务。

5.安全性和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入侵、病毒、恶意软件和数据泄露等威胁可能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等。

6.硬件和软件兼容性:计算机系统由许多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或应用程序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硬件和软件时,必须确保其互相兼容,并及时更新驱动程序和系统。

7.空间和布局:计算机设备的放置和布局也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适当的空间和布局可以提供充足的散热,减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便于维护和管理。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内部时间的影响及改正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内部时间的影响及改正

Ya gYue L h n h i Yo e h n Ja e g Yu n Y li Z e gYo g n fi i o g u C uZ c e g ioP n a ue h n n
(ntueo uvyn n pig P AI omai n i eigU irt, hnzo 5 0 2 H n n C ia Istt fS r i a dMapn , L n r tnE gn r n esy Z eghu4 0 5 , ea ,hn ) i e g f o e n v i
杨宇飞 李崇辉 游泽成 焦 鹏。 原玉磊 郑 勇
’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 院 ( 河南 郑 州 4 0 5 ) 5 0 2
( 广空 9 0 7 队 湖北 武汉 4 0 7 ) 53 部 3 0 4
(6 1 队 9 17部 山东 莱芜 2 10 ) 7 10
摘 要
简要介绍环境 温度对 晶振计时的影响。设 计实验将 计算机 内部 晶振 时间与 G S提供 的高精度 U C时间进行 比对 , P T 同时
中 图分 类 号
环境 温度 计 算机 晶振
T37 P 0
模 型 改正 钟差

文献标识码
THE NFLUENCE I oF ENVI RoNM ENTAL TEM PERATURE oN Co M PUTER
I NTERNAL CLOCKI NG ALONG I W TH TS CoRRECTI I ON
通过查 阅中国天气 网提供 的实验 当天环境温 度数据 , 获得 每 日实验环境 的最 高温度 、 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 来衡量温度 的
L) ( l 1
■ =— 一 :Ⅱ ( 十0 ( — o —— 0’ 一 1)+’ . 0。 L 1 o T—T o。 T—t ) 0 L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可靠性考虑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可靠性考虑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可靠性考虑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硬件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并能正确地完成所需的计算任务,而不会出现任何故障或错误。

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考虑可靠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性能、稳定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可靠性考虑。

一、环境因素的考虑(1)温度控制:计算机硬件内部的元件对温度敏感,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路的老化和损坏。

因此,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散热器、风扇等散热设备,以确保硬件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2)湿度控制:高湿度的环境会导致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不良,甚至腐蚀元件表面,进而损坏硬件。

因此,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保证硬件在适宜的湿度范围内工作。

二、可靠性预测与评估(1)可靠性预测: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之初,可以借助各种可靠性预测方法进行评估。

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计算,可以对硬件的寿命、失效率等进行预测,从而指导设计者选择合适的硬件元件和结构。

(2)可靠性评估:在硬件设计过程中,进行可靠性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模拟实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手段,对硬件的固有缺陷或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设计。

三、冗余设计的应用冗余设计是提高计算机硬件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常见的冗余设计包括:备份电源、双通道设计、多CPU设计等。

这些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在硬件系统中增加冗余部件,当某个部件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部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可靠性测试与验证在完成硬件设计后,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与验证,以保证硬件的可靠性。

可靠性测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负载、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行,对硬件进行长时间的压力测试。

同时,还可以进行硬件的故障注入测试,模拟硬件失效的情况,确保硬件在故障下的正常工作和恢复。

五、故障诊断与容错在实际使用中,计算机硬件可能会出现故障,因此,故障诊断和容错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内建的故障诊断机制和容错策略,可以准确诊断故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补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对计算机的影响计算机工作环境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较适宜的温度为10-300C温度太高,会使电路器件散热不良甚至烧毁。

温度太低,也会造成器件失效和机械部份运转不正常。

2、湿度对计算机的影响
计算机工作环境的湿度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通常在40%-70%较为适宜。

湿度太高,容易造成漏电;湿度太低,又会造成静电荷的聚集,静电放电很容易导致存储器里的数据被抹除或电路芯片被烧毁。

当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计算机的故障发生率会急剧增加至正常情况的10-30倍。

3、振动对计算机影响
计算机不能在经常振动的环境中工作,计算机磁盘驱动器中的磁头和磁盘在工作中的接触是非常精密的,稍为强烈的振动即会损坏磁头和磁盘。

4、粉尘对计算机影响
粉尘对计算机的影响也非常大,粉尘的积聚也会给计算机造成漏电、静电感应、磁头磁盘磨损等故障。

5、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从单机向局域网、广域网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构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千差万别,实现计算机联接的多种网络拓朴结构的混合,所采用介质的多样性,信息的集中处理或分布处理等多种形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解决的难度。

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再是系统内某个元素或某几个元素的安全,而是系统整体的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纯而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技术角度看,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其中信息安全是主线,它贯穿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之中。

6、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并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下简称"病毒"),它会影响和破坏正常程序的执行和数据的安全。

它不仅侵入到所运行的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不断地把自己的复制品传播到其他的程序中,以此达到其破坏作用。

病毒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不易被发现。

计算机病毒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计算机世界里的一种恶性顽疾,是研究计算机安全保密防范时必须经常考虑和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7、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如生物病毒的传染性、流行性、繁殖性、表现性、针对性等特征,计算机病毒都具备,所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段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8、病毒的传染途径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显著的特征,威胁也最大。

如没有传染性,即使病毒的破坏性再大,也只能破坏一台计算机,而不能威胁其它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向其它计算机系统进行传染的主要途径是联网线路、磁盘和光盘。

在单机环境下,病毒主要是通过互相交换的带毒磁盘或光盘传染的。

硬盘虽然是固定式存储介质,但是硬盘是病毒的重要滋生地,许多病毒都寄生在硬盘上,一旦用寄生有病毒的硬盘启动计算机,并且对某些软盘和光盘进行读写操作,那么,病毒就会传染到软盘和光盘上,并通过这张软盘和光盘扩散开来。

对于网络来说,带病毒的服务器则是病毒的集散点,它一般通过可执行文件的传递而传播。

在联网条件下,计算机病毒扩散的途径,增加了许多,它可以通过访问、文件下载、电子邮件等各种途径来传播病毒。

9、病毒的防治
由于病毒对微机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病毒的入侵。

在日常工作中,防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并安装一个反病毒软件,由于新的病毒不断出现(平均每天13个),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在如今高度共享、高度网络化的世界里在不装反病毒软件的情况下躲过病毒的攻击。

定期对所用微机进行检查,包括所使用的软盘和硬盘,以便及时发现病毒,防患于未然。

(2)减少服务器中用户写的权力。

把服务器中写的权力控制在尽量少的人手中,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3)防范来历不明软盘和盗版光盘。

应对来历不明的软盘和盗版光盘保持高度警惕,在把它塞进驱动器前要考虑清楚,如果你不得不这样做,请先用反病毒软件对软盘进行检查,扫描盘中的每一个文件(不仅仅是可执行文件),包括压缩文件。

同样,在你给别人软盘时,及时对软盘写保护,这样别人机器里的病毒就不会传到你的软盘里。

(4)在阅读电子邮件的附件前进行扫描。

有些邮件接收软件在用户打开一封邮件后会自动打开附件,请千万关闭这个功能。

(5)下载的时候要小心。

下载文件是病毒来源之一。

(6)把文件存为RTF或ASCII格式。

如果你想在网络服务器上与别人共享一些数据,但又不愿了解更多的病毒知识,那你最好把文件存为RTF或ASCII格式,因为这两种文件格式都能避免宏病毒的攻击。

(7)合理设置硬盘分区,预留补救措施。

一般C盘宜采用FAT 32格式,容量应大于1G。

这时C盘万一被病毒感染,也能用KV300恢复98%以上数据,而采用FAT 16格式,C盘容量小于2G,也只能恢复5%的数据。

(8)用Ghost(克隆)软件、备份硬盘,快速恢复系统。

(9)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提高防范能力。

(10)重要数据和重要文件一定要做备份。

10、包头市电教馆资料的使用,涉及网络地址的登录,每位教师
的申请的用户名及密码,网络出题系统的使用等等。

6、培训时间:2010年11月
7、培训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