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药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分子药理复习要点及答案整理

分子药理复习要点及答案整理

一、细胞内信息系统G蛋白(张德昌)1、信息传递方式的分类(P2)2、受体的不同类型(P3-4)3、G蛋白的调节机理在细胞跨膜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一个结构和功能极为相似的蛋白家族,它们在受体和效应器之间起着偶联蛋白的作用。

它们都具有结合并水解鸟苷三磷酸的特点,通常称GTP结合蛋白或鸟苷酸调节蛋白,简称G蛋白。

当G蛋白偶连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促使Gα与静止态的GDP解离,形成了短暂的Gα“空载状态”,由于细胞内GTP的浓度远高于GDP,Gα随即与GTP结合并被激活,GαGTP便于Gβ、γ分开并与受体脱离。

活化的Gα-GTP以及释放的Gβ、γ能独自或协同作用于效应器或下游的信号蛋白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其中某些活化的蛋白可以激活Gα亚基内存在的GTP酶,该酶将GTP水解成GDP。

Gα-GDP与Gβγ重新聚合为三聚体的非活化形式,而完成了一个信号转导循环。

往年重点:G蛋白定义、结构功能特点及其信号传导机制。

试述G蛋白偶联的受体与效应器相偶联的分子机理。

二、细胞内第二信使蛋白激酶及有关药物进展(王维钧)见复印页往年重点:1、蛋白激酶分类(家族或亚家族名称),其磷酸化的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种类,列举相应的底物。

蛋白激酶在细胞内的分布遍及核、线粒体、微粒体和胞液。

一般分为3大类。

①底物专一的蛋白激酶:如磷酸化酶激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等。

②依赖于环核苷酸的蛋白激酶:如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环鸟苷酸(cGMP)蛋白激酶。

③其他蛋白激酶:如组蛋白激酶等。

2、调节、转导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功能酶是哪两类?他们的作用机制和各自的主要分类方法。

列出代表酶的名称。

3、药物及药物的作用靶点。

试举出一些源于生物资源的细胞内信使系统作用药及其主要药效机制。

举出几种蛋白磷酸酶的化学鉴别方法。

试按催化域同系性分类法列举出一些主要蛋白激酶的分组及其成员(两组及其亚家族即可)。

三、受体药理(陈乃宏)1、思考题:有内源性拮抗剂吗?(Y)举例说明(N)为什么?有内源性拮抗剂。

分子药理学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药理学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药理学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其中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则是居于核心地位。

分子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通过研究药物与受体、酶等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发掘药物的新效应、新途径和优化现有药物,有望大大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分子药理学的定义、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其在治疗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一、分子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机制分子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受体、酶等分子之间的结合、识别和反应过程。

这其中,受体是指生物体内感受信息、调节生物体内环境的蛋白质分子,其主要作用是在接受外部信号后,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生物体内化学或电信号,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或代谢过程;而酶则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加速代谢过程,并参与调节生理功能。

分子药理学主要应用在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其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酶的结合和反应等多个环节。

具体而言,药物通常可以与受体、酶等分子之间发生结合作用,从而改变其构象和功能状态,从而引起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变化。

其中,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是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重点,其主要通过分析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发掘药物的新功能和效应。

二、分子药理学在治疗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分子药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主要应用于药物发现、设计、评价和优化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从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来探讨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肿瘤治疗肿瘤治疗是分子药理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主要通过发掘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异性,将治疗药物溶于靶细胞附近,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

目前,分子药理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中有许多同类药物,但是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可以制造出不同的“一代”或“二代”药物,很多肿瘤病患在被判断为不可治疗时依旧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高级药理学第五章分子药理学进展

高级药理学第五章分子药理学进展

5.2.6 受体分子结构研究方法
受体蛋白分子结构研究主要采用三种策略
一、cDNA经典的克隆方法
以受体经过分离纯化并获得蛋白的部分肽段 的序列为基础,合成相应的核酸探针 (Probe),利用此关的cDNA,经过若干次筛选,获得 受体蛋白的cDNA全链。在体外对cDNA逆转 录为相应的mRNA,用微量注射技术注入爪 蟾的卵母细胞,使受体蛋白在卵母细胞表 达,并且组装在膜上。利用电生理技术或 其它检测方法检验获得的蛋白是否确为目
第五章 分子药理学进展
5.1 基本概念 5.2 受体 5.3 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 5.4 分子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分子药理学进展
分子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药物立体化学、电化学和结构参数,受体的
功能及构象分析。 2、药物与酶或其它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3、药物对DNA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进而引发机体某一特定结构产生生物效应,这一特定结构叫
效应器(effector)。
5.2.2 定义(续)
配体是和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这个部位, 即结合位点或受点(binding site)。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生物效应的叫激动剂 (agonist);虽能与受体结合,但并不产生生物 效应,而能与激动剂或其它配体在与受体结合上相 互竞争的配体称阻断剂(blocker),也称拮抗剂 (antagonist)。
5.2.2 定义
激素递 质药物
>→ >受 体
效应器

离子或分子的传输 酶的激活或失活 激素或递质的释放
→ 生物效应
换能 ——
放大
生物活性物质与机体中特定部位结合后才能导致生物效应,这一特定部位叫结
合位点 ,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

分子药理复习重点

分子药理复习重点

一、第一讲:细胞内信使系统(王维君)1、蛋白:能够结合许多功能蛋白,本身几乎没有功能。

组成复合体后能在功能区部位发生作用。

2、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标准(1)细胞内存在其生物合成酶(2)当活化第一信使受体时,应引起第二信使物质的累积。

(3)细胞内存在第二信使失活或消除机制。

(4)当外源性第二信使物质进入细胞,便产生拟似第一信使刺激受体的效应。

(5)当药物防止或抑制第二信使的产生作用时,第一信使的效应便被阻断。

其他重点在四页复印纸上。

二、第二讲:细胞信号和信号转导(张德昌)1、信息传递方式的分类(1)内分泌:来源于内分泌腺的信号分子,随血液到达靶细胞,距离可远可近,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2)旁分泌:可来源于任何细胞,不经血液,近距离到达靶细胞。

作用快,时间短,范围局限。

(3)自分泌:分泌的信号作用于自身,多见于负反馈调节。

(4)黏附分泌:两细胞表面各自受体相互作用,多见于抗原提呈反应。

2、受体的不同类型细胞膜表面受体分类:(1)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2)本身是离子通道的受体:受体本身就是通道蛋白(3)心钠利尿因子受体(4)具有激酶部位的受体: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部位(5)胞质内酪氨酸激酶激活的受体:这种酪氨酸激酶通常存在于胞浆内。

(6)本身是磷酸酶的受体(7)细胞因子受体3、G蛋白的调节机制当外环境中不存在受体的激动剂时,G蛋白的3个亚单位呈聚合状态,α亚单位与结合。

而当外环境中存在受体的激动剂时,受体与之结合,同时释放,形成-Gαβγ复合体(L代表受体的激动剂,代表高亲和力受体),这时受体与激动剂的亲和力较高。

在2+存在的条件下,取代,并使整个复合体解离为三部分,即(对激动剂呈低亲和力状态的受体)、βγ复合体以及被激活的αs-亚单位。

αs-可激活效应器,如腺苷酸环化酶。

由于αs亚单位本身具有酶活性,被水解成为αs-,后者再与βγ亚单位形成三聚体。

(2)G蛋白都是膜整合蛋白;都由3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分子量在39-46;βγ亚单位通常组成紧密的二聚体,共同发挥作用。

分子药理学与药物研发

分子药理学与药物研发

分子药理学与药物研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分子药理学成为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将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重点是药物对蛋白质的亲和性和药物的效应机制。

这些知识为药物的设计、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深入了解药理学的基础。

药物研发的步骤药物研发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筛选、合成和优化、临床前试验、药物评价和临床试验,其中分子药理学的应用在药物筛选、合成和优化、药物评价以及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药物研发的起点。

在分子药理学领域,筛选药物活性成为了研究的核心。

筛选药物的目的是快速发现有潜力的化学物质,对某个生物分子具有亲和性。

高通量筛选技术(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是一种将数千甚至数百万个化合物快速筛选,同时检测其生物活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常常被用于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发现。

高通量筛选已成为药物创新和发现中重要的一步。

合成和优化在药物研发的第二个阶段,需要对已经筛选出的化学物质进行合成和优化。

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可以预测药物对特定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和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和合成药物。

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药物必须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才能发挥药理作用。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优化药效和降低副作用。

临床前试验在药物研发的下一个阶段,需要进行临床前试验。

这包括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进行研究,以及药物毒理学评价进行研究。

在临床前试验阶段,分子药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分析药物-蛋白质的亲和性、性质和影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就可对药物的作用机制、效应和安全性进行研究。

药物评价在药物研发的下一个阶段,需要对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些评估包括药物的毒性、疗效、代谢、代谢产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分子药理学的应用在药物评价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包括特定药物-受体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的药效学机制。

专题三 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

专题三 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



占领学说 (ocupation theory): 药物效应的大小与所占领的受体的数目成 正比 速率学说 (rate theory): 药物效应与其占领受体的速率成正比与其 占领受体的数量无关 二态模型学说 (two state theory): 受体的构象分活化状态(R*)和失活状态 (R),R*与R处于动态平衡,可相互转变
专题3——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 学基础
第一节 受体 第二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引言
结构特异性药物发挥药效的本质是 药物和受体的有效接触,进而引进构象 的改变,触发机体微环境产生与药效相 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第 Nhomakorabea节 受体
一、受体概念 二、药物作用于受体的基本特征
三、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概念起源

饱和性指细胞受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当药物 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使再增加药量,效应也 不再增加。受体是决定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的基本因素。
(三)、受体决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多巴胺受体产生 抗精神失常作用; 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扩张,产 生降压作用。
(四)、药物对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调节可分为两种方式,即数 量的调节(向下调节、向上调节)和敏 感性的调节(敏感性降低、敏感性升高)
这类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的结构 发生变化,其胞质部分与酪氨酸激酶结合 并使后者激活,从而产生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干扰素、生长因子等的受 体属于这类。
4.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这类受体本身是酶蛋白,当它与配体 结合后,本身被激活并催化底物反应,从 而产生信号转导。 有的受体具有GC活性,有的具有磷酸 酶活性,还有的具有蛋白激酶活性

分子药理学考试提纲

分子药理学考试提纲

分子药理学考试提纲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理(张建军)1、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与坏死可以从概念?形态?生化等方面进行区分?凋亡是一种受基因调节的自主控制过程,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坏死则是细胞处于剧烈伤害性条件下发生的细胞死亡。

在体内,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引起机体炎症反应,而后者则可引起炎症反应。

特征诱发刺激因素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生理性(内源性信号和细病理性胞内信号)和病理性死亡形式细胞大小变化单个细胞周围一片细胞缩小一细胞皱缩和形成凋增大一细胞肿胀并溶解亡小体细胞膜变化线粒体保持完整出泡光滑,早期即水解消失膜通透性增加,释放肿胀无序结构 CytC;Apaf1结构保持相对完整细胞器形状细胞核收缩“凋亡小体” 肿胀破损染色质凝聚、裂解成碎片,核膜破裂着边 DNA裂解片段化,核小体间断裂,随机裂解游离3’末端,梯状DNA电泳图谱细胞瓦解吞噬作用,无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巨嗜细胞2、检测方法:(1)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检测:普通光镜下(可通过HE染色),荧光显微镜(采用相应的荧光染料标记,如PI、Hochst33342) 透射电镜(可鉴定出完整的细胞器、胞浆起泡、染色质浓缩和核碎裂)(2)凋亡细胞生化特征检测方法: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凋亡细胞呈现DNA ladder电泳图谱。

b.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标记断裂DNA。

c.ELISA检测(3)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检测凋亡峰或者AnnexinV-FITC/PI双染鉴别死亡和凋亡细胞。

(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标记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凋亡3、凋亡在正常生理状态中的作用?答: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多细胞生物维持自身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消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以维持生理平衡,是一种主动的?有程序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清除无用的或多余的细胞,除去不再起作用的细胞,除去发育不正常的细胞和除去一些有害细胞细胞凋亡的研究表明,它与胚胎发育?器官的发育与退化?免疫?造血?细胞群体稳定等生理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并在AIDS?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4、诱导凋亡最基本的原因是什么?答:细胞凋亡是各种内外因素激活了细胞自身固有的程序。

生物医学中的分子药理学

生物医学中的分子药理学

生物医学中的分子药理学生物医学的分子药理学是关于药物如何影响生物机体的分子层面的研究。

与传统的药理学研究不同,分子药理学主要是侧重于探讨药物与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作用。

在此基础上,分子药理学也可以为开发新药物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分子药理学是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学科,更是一门高度应用的学科。

无论是药物的研发还是治疗策略的设计,都需要深入了解分子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具体研究工作中。

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药物分子与机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产生药效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药理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可以为新药物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设计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目前,主流的分子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药物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深入研究药物分子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例如,癌症治疗中的药物,通常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来实现治疗效果。

而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细胞内存在一种特定的酶,能够将药物中的活性组分降解掉,从而减轻药物的药效。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通过针对这种酶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让药物的药效被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药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它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因此,分子药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深入探讨药物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药物结构类型。

例如,靶向药物常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

靶向药物通过与患病组织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加准确地作用于患病细胞,减轻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对于靶向药物的研发,研究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分子、药物分子和机体之间的结构及作用关系,以此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药物的副效应药物的副效应是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药物分子与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针对一些副效应进行有效管理和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血脂药朱海波老师
老师上课让记的重点。

四、受体药理概要陈乃宏老师
老师给的那两道题。

五、学习记忆的分子药理学基础张均田老师
1、学习记忆的概念
2、学习记忆的机制
3、学习的形式和记忆的形式(一般了解)
4、海马神经发生与神经可塑性
5、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途径
六、药物代谢酶调控和生物学效应李燕老师
1、CYP450的组成、特性及功能
2、CYP450 的诱导和抑制
3、CYP450与新药研究
七、生殖激素及生殖健康药物研究进展费仁仁老师重点为第五节和第七节
八、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李玉环老师
1、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分子作用靶位
2、目前抗病毒药物面临的挑战
九、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方向陈晓光老师
1、掌握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代表药
十、炎症介质与抗炎药物王文杰老师
1、类脂质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
2、炎症介质的代谢情况和相关药物
3、抗炎药物的基本原理和生物活性
十三、抗体靶向治疗药物邵荣光老师
1、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特点
2、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的有效功能
3、基因工程抗体具有的优点
4、抗肿瘤药物的特点
5、抗体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6、抗体药物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十五、镇静催眠药张建军老师1、镇静催眠药的主要类型和作用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