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大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数值大小B. 是否具有确定性C. 是否可测量D. 是否随机2.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抽样3.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中位数、众数相等B. 均值、方差、标准差相等C. 均值、方差、众数相等D. 中位数、方差、众数相等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A. 置信区间B. 标准误差C. 样本均值D. 样本方差5.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建立假设B. 选择检验统计量C. 计算P值D. 确定样本容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统计学中,数据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 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指的是________。

9. 抽样分布中的t分布适用于________。

10. 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R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12. 解释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点。

13. 说明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解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14. 描述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3, 5, 7, 11,请计算其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16. 假设某工厂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50克,标准差为2克。

如果从该工厂随机抽取100个产品,求这100个产品的平均重量的95%置信区间。

17. 已知两组数据X和Y的相关系数为0.8,X的样本均值为10,样本标准差为2,Y的样本均值为15,样本标准差为3。

请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18. 假设进行一项实验,得到以下数据:组1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1;组2平均值为7,标准差为2。

如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求t值和P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论述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30~40,第二组为40~50,第三组为50~60,第四组为60~70,第五组为7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A、4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50在第二组70在第五组C、60在第四组,70在第五组D、70在第四组,40在第二组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准应当用(B)A、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D、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4、某商店在钉子男式皮鞋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皮鞋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A)A、众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5、已经4个水果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计算4个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B)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6、由下数列可知下列判断(C)A、Me<30B、Me>30C、M0 <MeD、M0>Me7、以1949年ae为最初水平,2008年aA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C)A、57次方B、58次方C、59次方D、60次方8、某地2000—2006年各年中统计的产量如下该地区2001—2005年的年平均产量为(B)A、(23/2+23+24+25+25+26/2)/5=24。

3万件B、(23+24+25+25+26)/5=24。

6万件C、(23/2+24+25+25+26/2)/5=19。

7万件D、(23/2+23+24*25+25+26/2)/6=20。

25万件9、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已知从2000年至2005年间总得降低了4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C)A、40%/5=8%B、√40%=83.3%C、100%-√100%-40%=9.7%D、(100%-40%)/5=12%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A)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水平C、推算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11、某农贸市场猪肉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4%,3月份比2月份下降2。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计20分)1.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1.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这些分数是(C )。

A、总体单位B、数量标志C、标志值D、变异1.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1.5.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1.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1.8.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2.1.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2.2.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3. 为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统计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分配数列中的次数是指( C )A、用以分组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统计分组后各组对应的单位数D、分组的次数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4、对某市机动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 A )A、每一辆机动车B、每一个机动车车主C、所有的机动车D、所有的机动车车主5、累计增长量( A )A、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B、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D、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A、商品库存量B、商品销售量C、平均每人销售额D、商品销售额7、按全国总人口数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CA、平均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8、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BA、历年全国的铁路总长度B、历年全国的招生人数C、历年全国的在校人数D、历年全国的职工人数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B )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完全不相关10、某校共20个班级;现从中按班级序号间隔相等地抽取5个班;并对这5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此类抽样调查属于( D )A、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1、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96分;则“成绩”是( 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12、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A、次数分布B、次数密度C、各组次数D、各组组距1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A、480B、420C、450D、46014、用同样多的货币购买同类商品;今年比去年少买20%;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了BA、10%B、25%C、15%D、20%1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A、0≤r≤1B、-1≤r≤2C、-1≤r≤1D、0≤r≤216、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B)A、100名学生B、每一名学生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17、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A、10%B、90.9%C、100%D、110%18、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4月初为80万元;5月初为150万元;6月初为210万元;7月初为160万元;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D )A、140万元B、150万元C、160万元D、170万元19、登记性误差( C )A、只在全面调查中产生B、只在非全面调查中产生C、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D、在抽样调查中不会产生20、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21、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A、工龄B、健康状况C、工资级别D、工资收入22、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23、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A)A、所要说明的对象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C、横行标题D、纵列标题24、由变量y对变量x回归;与由变量x对变量y回归是(B)A、同一个问题B、不同的问题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的问题D、不同的问题但方程相同25、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C)A、可以避免的B、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C、不可以避免但可以控制D、不可避免也无法控制的26、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哪个作同度量因素?(B)A、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B、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D、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1、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C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C )。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统计数据的类型?A. 定量数据B. 定性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空间数据答案:D3. 在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数据的集中趋势B. 数据的离散程度C. 数据的分布形态D. 数据的预测分析答案:D4.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6. 以下哪一项是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A. 描述性统计B. 概率论C. 假设检验D. 数据收集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是非参数统计分析的方法?A. 卡方检验B. 秩和检验C. 符号检验D. t检验答案:D8. 在回归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回归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A. 因变量B. 自变量C. 误差项D. 常数项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方法?A. 移动平均法B. 指数平滑法C. 回归分析D. 聚类分析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A. 聚类分析B. 判别分析C. 因子分析D. 描述性统计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的主要分支?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应用统计学D. 理论统计学答案:A, B, C, D12.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概率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标准差C. 方差D. 变异系数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 B, D16. 在统计推断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A. Z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卡方检验答案:A, B, C, D17. 以下哪些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移动平均法B. 指数平滑法C. 自回归模型D. 季节性分解答案:A, B, C, D18.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方法?A. 聚类分析B. 判别分析C. 主成分分析D. 因子分析答案:A, B, C, D19.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数据可视化的方法?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A, B, C, D20.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A. 数据清洗B. 数据转换C. 数据归一化D. 数据降维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统计学中的样本量越大,估计的准确性就越高。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单项选择题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3.标志是( 3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多项选择题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2.统计调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统计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2.5分)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示(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答案】B2.(2.5分)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与( )A. 平均水平的高低B.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C. 标志值水平的高低D.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答案】B3.(2.5分)把两个地区同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对比所得的指标是( )。

A. 比较相对指标B. 动态相对指标C. 结构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答案】A4.(2.5分)增长量指标就是( )A.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C. 动态相对指标D. 发展速度-1【答案】A5.(2.5分)动态相对指标是指( )。

A. 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B. 同一现象在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C. 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D. 不同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答案】C6.(2.5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 q1p1B. q0p1C. q1p0D. q0p0【答案】D7.(2.5分)下列相对指标中,可以用有名数表示的有( )。

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答案】D8.(2.5分)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钢产量B. 价格C. 劳动生产率D. 平均工资【答案】A9.(2.5分)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A. 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B. 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C. 不受权数的影响D. 不能确定其移动方向【答案】B10.(2.5分)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答案】C11.(2.5分)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答案】A12.(2.5分)相关系数( )A. 只适用于直线相关B. 只适用于曲线相关C. 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D. 既不适于直线相关,又不适于曲线相关【答案】A13.(2.5分)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f 2.4 1.4 1.5 5.3
1 2 1 4
5.5 甲市场平均价格= 1.375 m 4 x
m
乙市场平均价格=
xf f
1 2 2 1.4 11.5 5.3 1.325 1 2 1 4
6.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品种 单位成本 1998年总成本 1999年产量
f
706
740 780 __
16
10 4 50
32
20 8 100
11296 64610% 676 30%
703.72
706 32% 740 20% 780 8
• 3.某企业职工工作资料如表,试计算工人平均劳动生 产率 按劳动生 班 工人 组中 Xf 产率分组 组 数f 值x 件 ( 人 ) 60—70 8 50 65 3250 70—80 15 100 75 7500
1990 7034
21519 29662 38521 46280
•1991—199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平均余额为: 7034 9110 11545 15204 21519 29662 38521 46280 2 2 a 7 •10. 4月份工人变动登记如下:
4.1
4.11 4.16 5.1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a a1 a2 a3 n a 2 c 2 b b1 b b bn 2 3 2 2 11828 12247 12979 14071 15456 18375 2 2 63909 64799 65554 66373 67199 69600 2 2
13660 18.45 40
x乙
x f f
乙 乙 乙

56010 575 24 597 2 620 4 10 24 2 4
23074 577 40


( x

f
x乙 ) 2 f乙

(560- 577 2 10 575- 577 2 24 597- 581 2 17 620- 577 2 4 ) ( ) ( ) ( ) 40
11182 16.72 40
18.45 v甲 3.18% 581 x甲

v乙

x乙

16.72 2.84% 577
v乙 v甲 乙单位平均工资更具有 代表性。
8.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 人的日产量为36kg,标准差为9.6kg。乙组 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表:
甲 乙 丙
15 20 30
2100 3000 1500
215 75 50
•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并说明哪一年的总平均 成本高。
•7.甲、乙两单位职工资料,试判断哪家单位的平均工资 更具代表性?
甲单位 工资x甲 555 570 595 615
合计
乙单位 人数 f乙 10 24 2 4 40 560 575 597 620
•16.已知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8598.4亿元,若以平 均每年增长8%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 什么水平?
an a0 R 18598 .4 1.08
n
10
•17.指数体系的应用练习 •(1)产量增长10%,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增长6%,单耗的 变动程度为:
× 15 200 25 300 20 150
200 300 150
• 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 5.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资料,试计算平均价格 m 品种 价格 甲市场成交额m 乙市场成交量 x f 1 1.2 1.2 2 2 1.4 2.8 1 3 1.5 1.5 1 合计 __ 5.5 4
•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 2.某企业职工资料如表,试用两种方法计算工人的平均 月工资 xf 35186 月工资 工人 比重% xf x 703.72 f f 50 数f x f 646 5 10 3230 f
676 15 30 10140 7400 3120 35186
x x
• (二)动态趋势分析
– 1、动态数列发展变化的四种趋势 – 2、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 • • • • • (一)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性质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四)回归方程的建立 (五)b与r的关系 (六)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及与r的关系
•13 某工厂1998年下半年资料
月份 6 7 8 9 10 11 12
月初人数 2690 2850 2750 2680 2800 2780 2850
总产值(万元) 1500 1600 1560 1520 1580 1620 1650
已知:12月底工人数 为2840
•求(1)下半年平均人数;(2)下半年月平均产值 (3)下半年月平均劳动生产率;(4)下半年劳动生产率
• • • • • • •
(二)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 1、简单随机抽样下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2、影响抽样单位数目的因素 (三)抽样估计 1、估计量的优良标准 2、区间估计 3、假设检验 返回
六、动态数列分析
• (一)动态分析指标
– 1、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 2、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增长1%的绝对值 – 3、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 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计划完成程度百分比 提示: 计划完成程度百分比
a a c b b
1860114% 1887105% 1875110% 1889120% 1860 1887 1875 1889

12.1990—1995各年底我国从业人员资料 从业人员数 63909 64799 65554 66373 67199 69600 第三产业人数 11828 12247 12979 14071 15456 18375 •“八五”期间我国 第三产业人数占全 国从业人数的平均 比重为: 提示:时点指标, 采用首末折半法
产量
(万台)
增长量 (万台) 发展速 __ 度% 增长速 __ 度% 增长1% __ 绝对值 平均增 长速度%
101.49
1.49 4.6306
103.37
3.37 4.6994
122.83 128.74
22.83 28.74
119.58
19.58 7.6812
4.8576 5.9666
G R 1 n
合计
人数 f甲 工资 x乙 8 12 17 3 40
x甲


x f f
( x x f
甲 甲
甲 甲 甲

555 8 57012 59517 615 3 8 12 17 3
23240 581 40
) 2 f甲

(555- 581 2 8 570- 581 2 12 595- 581 2 17 615- 581 2 3 ) ( ) ( ) ( ) 40
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x
工人数( f )
产量( xf )
80—90
90以上 合计
5
2
80
65
85
95 __
6800
6175 23725
23725 80.4 295
30 295
• 4. 1车间实际产量200件,完成计划96%,2车间实际产 量300件,完成计划100%,3车间实际产量150件,完成 计划104%,则3个车间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4月份平均人数为:
1210 1240 1300 1270
1210 10 1240 5 1300 15 a 30
•11. 1995年各季度的资料,求年平均计划完成程 度 计划产值 计划完成% 1季度 1860 114
2季度 1887
3季度 1875 4季度 1889
105
110 120
•(一)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三)统计调查方案
三、统计资料的整理
• (一)统计分组
– 1、单项式分组 – 2、组距式分组 – 3、组距式分组中的有关问题
• (二)次数分布的编制 • (三)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 (一)总量指标 • (二)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 • (三)集中趋势指标
综合复习
• • • • • • • • 一、总论 二、统计调查 三、统计资料整理 四、综合指标 五、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六、动态数列分析 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八、指数
返回
一、 总论
• (一)统计学基本问题
– 1、统计学的涵义 –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 (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统计调查
an 5 918.54 1 463.06 a0
•15.某地区粮食产量1990—1992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5, 1993 —1994年是1.15,1995年比1994年增长7%,求1990 — 1995年6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an 6 a1 a2 3 2 Rn 1.05 1.15 1.07 a0 a1 an1
按日产量分组(kg) 工人数(人) 10—20 15 20—30 38 30—40 34 40—50 13 100 合 计 要求: (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 具有代表性。

9.1990—1997年我国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资料
1991 9110 1992 11545 1993 15204 1994 1995 1996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