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优质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蜀相PPT优秀课件

蜀相的人文精神
诸葛亮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他对文化、 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重视和推动,他 倡导“礼乐文化”,注重人才培养和 文化传承。
诸葛亮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他尊重人 权、倡导平等、反对暴力和压迫等方 面,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05
蜀相的艺术表现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总结词
蜀相的韵律和节奏感强烈,通过平仄、韵脚和音节的安排,营造出独特的音乐 美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蜀相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挖掘蜀相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加强与其他文化的比较研究
将蜀相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探究其独特性和差异性。
开展跨学科研究
将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 全面揭示蜀相的魅力。
对读者的寄语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该课件深入了 解蜀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力。
语言运用
诗人运用了精练、含蓄、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蜀相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历史地位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 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文学影响
蜀相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04
蜀相的思想内涵
忠诚、智慧、仁义、信勇
忠诚
智慧
诸葛亮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体现在他为 蜀汉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上。
诸葛亮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 卓越的智慧,他的北伐战略、木牛流马等 发明都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
仁义
信勇
诸葛亮在处理民族关系、对待士兵和百姓 等方面都表现出仁慈和正义,他的仁义之 心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⑴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
情。 ⑶客:客居。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 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旳巷道。⑹明朝:明日上 午。 ⑺矮纸:短纸、小纸。⑻斜行:倾斜旳行列。 ⑼草: 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旳窗户。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 旳小泡沫。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 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旳衣服,这里 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旳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 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紧张京城旳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旳品 质。
3、怎样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仲间"两句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 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旳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白他至死 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阅读陆游旳《书愤》一诗,完毕背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阅读陆游旳《书愤》一诗,完毕背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旳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旳“愤”,主要经过两个对比体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旳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旳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旳根远就是朝廷旳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蜀相》最新市级汇报课一等奖课件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
化静为动等;
----- 释字意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
知人论世 滋养诗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识已别经丞见相不祠到堂了的,标尽志管,草而色且莺是声诸,葛 大亮好忠春正光节,操但、诗高人尚都人无格心的赏象玩征。,于更 是是用希“望自诸”葛、武“侯空如”松二柏字万将古这长美青好、 的永春垂景不一巧齐。抹体倒现,了来杜加甫倍对突诸出葛诗武人侯 对的诸敬葛仰亮追的慕敬之仰情之。情。
“炼字”题答题步骤:
感知: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感伤 叹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反复吟哦,自主思考
杜甫在诗中高度概括了 诸葛亮的平生功业的是哪几 联?体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怎 样的情感?
完成下面表格,思考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 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诸葛亮
时代 理想 结果 不同
战争频繁, 动荡不安 匡扶汉室, 一统天下 大业未成, 壮志未酬 君臣关系融洽, 鱼水相得
杜甫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国家安定, 百姓安居 志向未就, 壮志未酬
肃宗亲小远贤, 有志难骋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请说说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优秀 完整版本ppt课件

24
拓展延伸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思考:将《蜀相》与本诗作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 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蜀相》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 亮功业未就,抒发了自己壮志未 酬的深沉感慨。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 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问题二: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 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 个词?
• 参考: • 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
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
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
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绘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点作用
学习目标
•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 见的艺术手法。
•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环节一:复习旧知 检查预习
• 问题一:咏史怀古诗一般抒发哪些感情?
1、物是人非,感慨朝代兴衰,人世沧桑。 2、借古讽今,抨击时弊,表达忧国忧民 情怀。 3、对先贤的缅怀仰慕,壮志难酬的悲叹。 4、论说史事,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 特观点,启迪后人。
拓展延伸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思考:将《蜀相》与本诗作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 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蜀相》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 亮功业未就,抒发了自己壮志未 酬的深沉感慨。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 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问题二: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 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 个词?
• 参考: • 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
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
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
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绘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点作用
学习目标
•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 见的艺术手法。
•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环节一:复习旧知 检查预习
• 问题一:咏史怀古诗一般抒发哪些感情?
1、物是人非,感慨朝代兴衰,人世沧桑。 2、借古讽今,抨击时弊,表达忧国忧民 情怀。 3、对先贤的缅怀仰慕,壮志难酬的悲叹。 4、论说史事,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 特观点,启迪后人。
《蜀相》优秀ppt课件

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 早年随父迁居长安,后因得罪权 贵而被迫离开,晚年漂泊于蜀中,
病逝于岳阳。
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深刻, 语言精练,被誉为“诗史”,其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创作背景
《蜀相》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所作,当 时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居住,因听说诸葛亮专祠——武侯 祠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于是便借题抒怀,创作了这首 诗。
感慨。
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诸 葛亮的敬仰、对其功业未成的遗
憾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思想内涵
探讨《蜀相》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如忠诚、智慧、担当等品质。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分析《蜀相》的语言艺术,如用典、对仗、声韵 等。
表现手法
探讨《蜀相》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 象征等。
审美体验
阐述《蜀相》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如沉郁、悲 壮的美感。
学习方法
朗读与默读结合
结合历史资料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默 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结合历史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 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
小组讨论有助于拓宽思路,个人思考 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
02 《蜀相》的作者及背景
作者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04 《蜀相》的鉴赏与评价
诗词鉴赏
诗词背景
介绍《蜀相》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诗词内容
详细解读《蜀相》的词句含义,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意境营造
探讨《蜀相》所营造的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 早年随父迁居长安,后因得罪权 贵而被迫离开,晚年漂泊于蜀中,
病逝于岳阳。
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深刻, 语言精练,被誉为“诗史”,其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创作背景
《蜀相》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所作,当 时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居住,因听说诸葛亮专祠——武侯 祠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于是便借题抒怀,创作了这首 诗。
感慨。
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诸 葛亮的敬仰、对其功业未成的遗
憾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思想内涵
探讨《蜀相》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如忠诚、智慧、担当等品质。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分析《蜀相》的语言艺术,如用典、对仗、声韵 等。
表现手法
探讨《蜀相》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 象征等。
审美体验
阐述《蜀相》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如沉郁、悲 壮的美感。
学习方法
朗读与默读结合
结合历史资料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默 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结合历史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 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
小组讨论有助于拓宽思路,个人思考 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
02 《蜀相》的作者及背景
作者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04 《蜀相》的鉴赏与评价
诗词鉴赏
诗词背景
介绍《蜀相》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诗词内容
详细解读《蜀相》的词句含义,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意境营造
探讨《蜀相》所营造的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1
四、实战演练
08年全国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 “网”是网住、留住的意思。首句运用了比喻的 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 修辞手法,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 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 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 落的地方。 去的春天网住却无法网住。一个“网”字寓情于 请对首句“网” 字进行赏析。 景,唤起诗人对春光即逝的伤感,表现了诗人政 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惆怅之情。
壮志未酬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唐诗钞》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年 ) 。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 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 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 诗人流落蜀地, 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
五、课后作业
市学案 P107 1——6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 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3)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自”“空”两字最为生动 句中释义 传神。“自”的意思是独自, “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 描摹景象 的。碧草映照台阶,却无人欣 (手法) 赏,枉有一片春色;黄鹂隔叶 步骤2 鸣唱,却无人倾听,徒有婉转 妙音。以动衬静,用黄鹂鸟的 感情/意境 叫声反衬出祠堂周围的寂寥冷 落。诗人寓情于景,以乐景写 哀情,表现了心中的伤感,为 步骤3 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
朗读
三、赏析诗歌
探究一:
杜甫一生非常敬仰诸葛亮,写 了不少赞扬诸葛亮的诗篇,本诗是 最为著名的一首。请问这种敬仰之 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找出相 关诗句,小组讨论,加以理解赏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雄才大略 丰功伟绩 忠贞不渝
歌颂诸葛 亮的一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病逝 五丈原,这使英雄不能不为他惋惜落泪。
晚年东迁,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 病而卒。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整体感知
丞 相 祠 堂 何 处 寻, (1)内容? 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诗人寻访武侯祠的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所见所闻所感。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2)感情基调? 三 顾 频 烦 天 下 计, 伤感、叹惋 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 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 放慢语速 用心品味 长 使 英 雄 泪 满 襟。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途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 始后,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 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 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 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 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 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 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 容,把握诗人情感,背诵 全诗。 2、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 诗歌内容,掌握炼字题型 的答题方法。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联里哪两个字跟此诗的境界的关系最为 密切,为什么?
炼 字
自
空
炼字类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壮志未酬,苦闷彷徨。
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感慨自己功业未就
古人——自己
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探究二: 前两联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景
?
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专程来访,不是漫 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 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
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 茂密,渲染安静、肃穆的 气氛,象征诸葛亮的伟大 人格,体现了诗人对诸葛 亮的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