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西周的更迭3课时word教案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促进知识的内化。
5.结合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历史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入。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认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国家产生、发展、变革的过程。
2.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夏商西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夏商西周基本知识的掌握
b.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历史文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西周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51cde0aa00b52acfc7cac3.png)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概括和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的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他们的印象。
(学生可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谈谈对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的体貌特征、生活劳作的认识)师:很好!这些传说时代人类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学习新课师: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它们呢?在课前,我们全班同学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条时间隧道。
现在,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让我们穿过时间隧道去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参观。
夏朝负责夏朝这个小组的同学将派出三名代表,分别以禹、启、夏朝奴隶的身份出现。
“禹”除了介绍他治水的功绩外,重点说明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
“启”主要介绍:①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经过。
完整word版,《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黛溪中学历史教师张桂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课时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路与看法。
一、说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进入文明时代。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明确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的情况。
3.归纳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夏商西周建立情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通过分析材料明确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反映的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持续发展下来的国家。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渗透保护文物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夏商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②本课的难点是区分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把它作为难点是因为这些历史概念的理论性较强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通过补充材料比较分析把抽象概念具体化。
二、说教法和学法1、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_第5课_夏商西周的更迭_教案

②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二)商汤灭夏1、夏朝为什么灭亡?2、是谁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定都在哪里?3、为什么又可以把商朝成为殷?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那么商朝的政治、经济方面各有哪些发展?四、武王伐纣1、讲解:历史有趣在于有惊人的相似。
阅读思考,商朝是怎样灭亡的?2、周朝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3、议一议: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4、西周的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西周经济有什么新发展、新发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②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则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继,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答:①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不满。
②居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日益强大。
答:商部落的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答:商朝前期屡次迁都。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统治稳定下来。
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作殷。
答: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活动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清秞器、髹漆工艺、甲骨文、青铜器。
答:①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朝军队。
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答:周武王镐京答:①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推翻。
②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的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答:①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②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禹。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西周的更迭》word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写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从夏朝国家的产生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革,本单元是古代史上,中国开始走上国家社会的开端。
本课重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发展,为本单元后续朝代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我所授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学情。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归纳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方向;其次,从心里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认识到历史课时一门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发表见解,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生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另一面,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据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键入文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知道如何计算年代。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本七年级上册第5 课,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傲的,而夏、商、西周三代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
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情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对接下来的课程关于分封制,统治者手段以及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学习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2、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介绍了夏朝的建立、灭亡以及进入阶级社会的制度表现——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第二子目商汤灭夏,介绍了商朝的建立、兴盛;第三子目武王伐纣,介绍了商朝的灭亡、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跨越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三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内在联系。
三、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所欠缺,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2、所教班级学生素质较好,所以针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而且学生知识面较宽,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因此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学习
1。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夏商西周的更迭》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夏商西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
本课内容安排紧凑,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基本情况。
他们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对他们来说较为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掌握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
2.难点:夏商西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的更迭及历史地位,理解这三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历史地位。
2.夏商西周的兴衰原因。
【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历史事件的分析。
2.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三个朝代分别是什么时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教学内容1.夏朝的建立(1)讲述夏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2)分析夏朝的兴衰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2.商朝的建立(1)讲述商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2)分析商朝的兴衰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纣王的暴政。
3.西周的建立(1)讲述西周的建立过程,强调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
(2)分析西周的兴衰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腐败和内外矛盾。
4.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1)讲述夏商西周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这三个朝代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夏商西周的历史贡献。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西周哪个朝代的灭亡原因最为严重?为什么?四、课堂小结2.强调夏商西周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列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灭亡原因及历史地位。
2.思考:夏商西周的兴衰给我们什么启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夏商西周的兴衰原因?3.学生是否能够从夏商西周的历史中汲取教训?重难点补充:一、教学内容1.夏朝的建立(1)教师讲述:“同学们,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我国早期的国家经历了、、三个朝代。
2.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上古三代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国王的名字。
3.通过《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收集一些有关夏、商、西周时期的成语。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部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任国王,标志着制代替了制。
5.从夏朝历史分析,国家有哪些暴力机构?当时国家政权的象征是什么6.看图回答:和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
7.参考《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说一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故事。
8.看书回答:西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9.动脑筋:有人把商朝称为殷朝,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和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
7.参考《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说一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故事。
8.看书回答:西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9.动脑筋:有人把商朝称为殷朝,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10.看图分析夏商西周统治区域主要在流域,说明这一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
11.《诗经·小雅》有言:“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这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填表题12.填写夏、商、西周大事简表。
起止时间历史大事影响夏商西周二、识图题13.公元纪年法可以图示为过去人们说,夏建立在公元前21世纪,现在历史学家经过考证,把时间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
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三、简答题14.成语“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也有这个意思吗?四、历史谜语15.千头万尾一条虫(打一历史人物)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打一中国古代地名)17.流言谤周公(打一成语)18.第二季会议共七天(打先秦朝代三)五、图示判断19.用下列图示表达周朝历史的演变是否正确?答案:第5课1.夏商西周2.第一位国王最后一位国王夏禹桀商汤纣西周武王幽王3.肉林酒地、毁于一旦、反戈一击、道之以目、问鼎中原等。
4.启世袭禅让5.国家的暴力机构有:军队、刑法、监狱。
城堡、大型宫殿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6.青铜器文字萌芽的刻画符号7.略(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叙述)8.(1)农作物品种增多;(2)已有人工灌溉;(3)手工业分工较细;(4)原始瓷器制作较为普遍;(5)建筑物上使用瓦。
9.对。
因为商朝后期将都城迁到殷。
l0.黄河发源地之一11.全国土地名义上归周王所有,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得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12.起止时间历史大事影响夏前2070一前l600年禹铸九鼎上古行政区划商前1600一前l046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西周前1046一前771年牧野之战武王建立周朝13.不矛盾。
因为公元前2070年包括在公元前21世纪时间范围内。
l4.比喻群雄并起,在中原争夺天下。
有。
l5.禹。
16.牧野。
l7.毁于一旦。
l8.夏商周。
l9.错误。
因为春秋、战国属于东周时期。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首领的?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一、“家天下”的夏朝:出示“大禹陵”的图片,提问: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了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提问:大禹为什么威望这样高?学生答:“大禹治水”。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归纳知识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回答。
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
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二、“禹传子,家天下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提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哪个历史人物退位才结束?”学生根据小组准备的结果进行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600年,商汤,商朝,建都亳。
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2.盘庚迁殷: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
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看插图《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三、武王伐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纣王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课下给他画一幅像。
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1.西周的建立:归纳知识点:前1046年,周武王,建都镐京,周朝史称西周。
识图。
2.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3. 东周的建立: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点评: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填空题1.夏朝建立了______和______,制定了_______,设置了______。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_____压迫____和____的工具。
2.商朝的创建者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_等大臣,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建都在________。
3.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_________西部和_______南部一带。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答案:1.政府机构军队刑法监狱奴隶主阶级奴隶平民2.伊尹亳3.河南山西桀观察下图,请回答:①此图所绘器具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是什么朝代制造的?有什么特点?③它的制造说明当时何种制造业发达?答案:①司母戊鼎。
②商朝后期制造,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③说明商朝时,青铜冶铸业发达。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一、教材分析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
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
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