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 导学案

初中语文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 导学案
初中语文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 导学案

课题:复习《散文阅读》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

教学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中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散文阅读答题的基本规律,并能有系统的答题技巧训练。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完成复习资料上相关的散文阅读篇目。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是我们要注意的关键得分点,它涉及面广,答题技巧特别,我们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来攻克这一难关。

二、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三、讨论总结,明确复习方向。交流理解下列常见的散文阅读问题。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

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

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四、课堂复习。完成复习资料中的下列散文篇目。

1、《游司马祠》、《牛背梁上望长安》。(计划用时一节课

2、《紫阳腰》、《春光美》。(计划用时一节课

3、《相惜铁瓦殿》、《陕西女人》(计划用时一节课

五、小组讲评,选出优秀代表。每篇作品先独学完成,然后班级分小题展示,交流答题经验。

六、拓展探究。完成下面这篇散文阅读。

油桐花开时

龚文瑞

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年前。1981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

中学教书。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好在那

时年轻,19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

我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

甜的季风吹拂中。我的居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

门见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

凄厉来形容。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

那时,我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

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

水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我始终相信,花是

有情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

吸引,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每每在夜里,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吹过,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沉醉至入梦。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

年轻的脸照得灼热,我又在花香中醒来,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

的生活被温暖,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

乡野与山花,竟然不再喜欢微笑,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

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呢?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情释放。

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很有诗意!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到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看日落西下,听斑鸠唱归,直到天幕落下。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林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

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大朵大朵怒放的油桐花,灼灼的神态,灿烂的云霞,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妩媚地摇荡着,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长裙的艳妇似的,花未羞红人先心跳。待走到近处,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至最后,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文学初恋,心底里是抹不去的。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而隽永。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探究练习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对25年前的乡村油桐花念念不忘?

2.第三段中的“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陈仓区慕仪镇初级中学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3.作者数年后回到城市为何不再喜欢微笑? 4.十八年后,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取名《落英缤纷》,这与油桐花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什么? 5.有人说第三段可以删去,因为这段与油桐花没有关联,你认为呢?七、比一比。你完成的如何?有什么成功之处?还有哪些不足?学习后记:你在散文阅读复习中有哪些感想,请你写下来。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