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 导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导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导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散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散文文体知识梳理】1、散文定义: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4、散文线索:以事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情感为线索。
5、散文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6、散文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7、散文的思想内容:写人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点探索】【技巧探索】菊事丁立梅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初中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第一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2.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学习重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课前演练】1.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概括一下,以下四个题目分别考查散文阅读的哪一个方面吗?题目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题目二:请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三:文章第六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题目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以上四个题目分别涉及中考散文阅读的四个考点,你能对号入座吗?A.内容的提炼与归纳B.语言的品味与赏析C.段落的分析与把握D.情感的体验与启发。
问题三:在平时的散文练习中,对于散文的的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品味和赏析的?【中考链接】问题一:从以下几道题目中,你能总结出中考对于散文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日照)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益阳)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兰州)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沈阳)【总结提升】【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所讲解题思路。
2.完成散文专项练习。
附导学案答案【课前演练】1.(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了春草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7讲散文阅读导学案

第十七节散文阅读一、预习目标1.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复习散文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3. 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4.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二、预习要点1、掌握并运用散文阅读知识解决问题。
2、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方法。
三、复习要点回顾(一)考纲要求:《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指出精读评价是:“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同时强调“考察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散文知识点回顾: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散文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散文的考查相当普遍,因此单独作为一章讲析。
1、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的材料和组织形式,“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喻情于景。
2、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 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3、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和象征。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初中 九年级 语文 复习专题九 第2课时 《散文阅读》第二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请将“中考散文阅读主要考点示意图”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语言的品味与赏析”考点示意图如下,请你将所学内容填入图中合适位置。
【学习目标】1. 结合例题,深化对散文阅读常见考点的认知。
2. 学以致用,强化语言类考点解题思路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调动所学,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练习题。
《茶是家乡醇》(2019河南)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
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
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1.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请品味“翻飞”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晒书》(2018海南)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2.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请品味“钻进”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早起》(2019襄阳)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
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
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躲猫猫的伙伴。
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散文复习 导学案

《走进散文—初步学会鉴赏散文的语言》导学案【学习任务】1、明确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重要性。
2、了解中考考查散文语言的几种题型。
3、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知识储备】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反语——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常见描写角度:正面/侧面、听觉/嗅觉……、从远到近……、由点到面……•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 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散文语言风格:如鲁迅的深沉洗练,矛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均的质朴练达,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自主学习】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修辞方法,说出其作用2、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住了一半,老远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松堂游记》3、每逢草长莺飞的时节,它总在一夜之间悄悄苏醒过来,欢快的抽出嫩绿的芽儿,还让一个纤小而绯红的花苞闪入我的眼帘。
入夏之后,这精灵又托出一片片鲜活的绿叶,盎然绽出朵朵淡蓝的小花。
4、山泉作娇儿之态,泉水则是孩子如铃的笑声。
【合作探究】(一):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南京中考卷《丁香赋》•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散文阅读导学案.doc

中考散文专项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散文的知识点.2、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训练中掌握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掌握技巧并学会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点拨法总结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准备《无人看到你的忧伤》《世上最好的地方》两篇散文,并在课前由学生阅读和完成习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知识储备对照学案,快速圈点勾画。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四、考点透视1、理清脉络,概括内容;2、分析背景,提炼主旨,理解环境;3、品味语言,揣摩含义;4、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五、直击中考中考题型----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写作顺序及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典型例析:《无人看到你的忧伤》第一小题,概括出①段划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
散文阅读专项复习学案

美文巡礼——中考散文专项复习(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知识,明确散文特点。
2.了解考试要求,把握中考考点。
3.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回忆初中语文教材的典型散文:七年级:《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信客》《台阶》《藤野先生》《我的母亲》《雪》《海燕》《春酒》九年级:《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一、复习导入:朗读回味三个散文段落,感受散文发人深思的文字。
二、投石问路——了解散文知识,明确散文特点,(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1.取材自由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采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神不散:“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
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三)散文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分)1.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又称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事散文:如《羚羊木雕》《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写人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又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感情的散文。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感知文章粗心,理清行文线索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归纳内容重点。
2.归纳中心思想。
3.找出行文线索。
二、方法总结(一)归纳文章的内容重点的方法。
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分。
2.因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址、人物和事件四因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归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连、归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重点句、要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谈论抒怀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归纳。
(二)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1.俯视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光景,经过对人物、事件和光景的剖析,来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常常点了然全文或段落表达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剖析文章的标题:标题经常能作某些交代或示意,或揭露文章体裁,或揭露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示意作者的写作思路与企图,对解题有必定的帮助。
4.剖析文章的抒怀、谈论成分:记述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常常卒章显志,经过谈论句或抒怀句来表示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抓住了这个看法态度,就可以掌握文章的中心。
5.从频频出现的词句或示意主题的重点词语下手,推测作者的写作企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许事物的感情态度下手。
(三)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有的线索:(1) 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 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 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 (5) 以地址为线索; (6) 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好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露了线索,有的标题包括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频频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重申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频频出现,称之为频频句。
频频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谈论抒怀句:散文中的“情”往常是文章组织资料的重要线索。
三、真题典例桑葚熟了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耐人回味,经讨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复习《散文阅读》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中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散文阅读答题的基本规律,并能有系统的答题技巧训练。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完成复习资料上相关的散文阅读篇目。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是我们要注意的关键得分点,它涉及面广,答题技巧特别,我们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来攻克这一难关。
二、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三、讨论总结,明确复习方向。
交流理解下列常见的散文阅读问题。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四、课堂复习。
完成复习资料中的下列散文篇目。
1、《游司马祠》、《牛背梁上望长安》。
(计划用时一节课2、《紫阳腰》、《春光美》。
(计划用时一节课3、《相惜铁瓦殿》、《陕西女人》(计划用时一节课五、小组讲评,选出优秀代表。
每篇作品先独学完成,然后班级分小题展示,交流答题经验。
六、拓展探究。
完成下面这篇散文阅读。
油桐花开时龚文瑞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年前。
1981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中学教书。
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
好在那时年轻,19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
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我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
我的居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门见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
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
那时,我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
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
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水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
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
我始终相信,花是有情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
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吸引,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
每每在夜里,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吹过,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沉醉至入梦。
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年轻的脸照得灼热,我又在花香中醒来,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的生活被温暖,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
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乡野与山花,竟然不再喜欢微笑,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呢?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情释放。
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很有诗意!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到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
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看日落西下,听斑鸠唱归,直到天幕落下。
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林的时候。
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大朵大朵怒放的油桐花,灼灼的神态,灿烂的云霞,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妩媚地摇荡着,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长裙的艳妇似的,花未羞红人先心跳。
待走到近处,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
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至最后,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
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文学初恋,心底里是抹不去的。
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而隽永。
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探究练习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对25年前的乡村油桐花念念不忘?2.第三段中的“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陈仓区慕仪镇初级中学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3.作者数年后回到城市为何不再喜欢微笑? 4.十八年后,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取名《落英缤纷》,这与油桐花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什么? 5.有人说第三段可以删去,因为这段与油桐花没有关联,你认为呢?七、比一比。
你完成的如何?有什么成功之处?还有哪些不足?学习后记:你在散文阅读复习中有哪些感想,请你写下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