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本知识

合集下载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精讲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精讲

带上她的眼睛一、章节划分《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开端(第1—5段):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带上了一位因失明而一直渴望看到世界的女孩的“眼睛”(即一副高科技的传感眼镜)去度假。

通过这一设定,读者被引入了故事的主题和主要人物。

2. 发展(第6—24段):在这一部分,“我”利用这副眼镜,带女孩去看了她起航前去过的地方,两人在草原上一起度假,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女孩对世界的热爱和好奇,以及她的乐观和坚强,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3. 高潮(第25—45段):然而,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女孩的真实身份和经历被揭示出来。

原来,她是一艘名为“落日六号”的地层飞船的领航员,该飞船在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时失事,导致她被困在了地心。

尽管面临着绝境,女孩却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她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4. 结局(第46—47段):在故事的结局部分,“我”虽然无法直接帮助到女孩,但却能感受到她的歌声和话语,仿佛她就在身边一样。

这种精神上的联系和共鸣,让“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文章赏析《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充满科幻色彩的短篇小说,作者刘慈欣巧妙地通过一位失明女孩和一位宇航员的视角,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珍视。

以下是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一、独特的叙事视角小说采用了内聚焦的叙事方式,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故事。

这种视角使得故事更具有可读性和可信性,因为读者能够直接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了解事件的进展和细节。

同时,这种视角也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女孩的孤独和无助。

二、深刻的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而独特,它赞美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中依然闪现的人性光辉,同时也反思了当代社会人们内心的麻木和冷漠。

小说中,女孩虽然身陷绝境,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这种精神力量让人深感震撼。

而“我”作为一个内心麻木的代表,通过与女孩的交往,逐渐唤醒了内心的情感,开始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

我蹲下来看。

“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笔记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笔记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生字词。

1. 易错字音。

- “点缀(zhuì)”的“缀”不要误读为“chuò”。

- “迟钝(dùn)”的“钝”,要注意发音。

- “闲暇(xiá)”的“暇”,与“瑕(美玉上的斑点,如瑕疵)”“遐(遐迩,如遐思)”区分。

2. 易错字形。

- “蒙眬”:形容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注意“眬”字的写法,与“朦胧”有所区别,“朦胧”更多表示月光不明或不清楚、模糊(如朦胧的诗意)。

-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辐”字是车字旁,不要写错。

三、文章结构。

1. 开端(1 - 5段)- 交代“我”要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这部分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要带上别人的眼睛去度假呢?引起读者的好奇。

2. 发展(6 - 24段))- “我”带着她的眼睛开始了草原之旅。

通过“我”的视角,描写了草原上的美景,如小花、微风、溪流等。

而她对这些平常的景色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和细致的感受。

她对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惊喜,这与“我”有些麻木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她的一些奇怪之处,比如她对每一个微小的事物都不放过,而且她的情绪似乎有些压抑。

3. 高潮(25 - 45段)- 揭示真相。

原来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失事,她被困在了地心。

她的眼睛是通过传感眼镜与外界联系的最后方式。

她将永远留在地心中,无法返回地面。

这一情节既震撼又令人感到悲伤,将故事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4. 结局(46段)- “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回忆起她,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这个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这位被困地心的女领航员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思考。

四、主题思想。

1. 对奉献精神的歌颂。

- 女领航员被困地心,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

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通过“眼睛”感受着外面的世界,并且向地面传达着地心的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开始主动思考,这对于后续的教学非常有利。在讲授课文内容时,我也尽量引导同学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他们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跟随我的讲解进入课文的情境。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部分同学似乎有些吃力。可能是我讲解得还不够透彻,或者举例不够生动形象。下次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需要找一些更具代表性的例子,或者通过一些互动环节,让同学们亲自尝试,这样可能会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带上她的眼睛》这篇课文,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自然表达情感,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写作和生活中,如果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带上她的眼睛》,这节课下来,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还不错,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朱自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对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自然获得心灵的慰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科幻文学的理解:对于科幻文学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学生可能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对比分析现实与科幻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科幻文学的独特魅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意表达方面,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和想象力,教师应设计相关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如编写类似的科幻小故事。
-文化自信的树立:对于如何从课文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可能感到抽象,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具体阐述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和家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遥感、传感、探测、深渊、炽热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帮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但回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知识的重要性,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练习机会。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概念。《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知识,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修辞手法和文章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句和讨论,帮助大家理解。
4.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
5.品味课文精彩段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讨论话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在理论掌握上较为吃力。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在写作练习中,对于如何运用新的视角进行描述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力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带上她的眼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过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他人的视角来感知世界。
4.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带上她的眼睛》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情感共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带上她的眼睛》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通过人物视角来感知世界的写作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还尝试着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然而,我也注意到,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她的眼睛”所象征的意义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具体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这种象征意义,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

我蹲下来看。

“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带上她的眼睛 知识盘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带上她的眼睛 知识盘点

23 带上她的眼睛一、文学常识刘慈欣,1963年出生,我国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协会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他想象力丰富,漫无边际,汪洋恣肆,渗透着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以及朴实直率而又尝尽沧桑的感觉。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

本文是他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二、重点字词1.重点字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蒙眬.(lóng)闲暇.(xiá)凸.显(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g)吟.唱(yín)2.多音字shì(似的) zhuàn(传记)似挡sì(似乎) chuán(传承)jiào(睡觉) guān(皇冠)难绿jué(感觉) guàn(冠军)3.形近字缀点缀漫漫步眬蒙眬辍辍学慢慢慢胧朦胧暇闲暇摄拍摄凸凸显假放假聂聂耳凹凹凸4.重点词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睡眼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三、重点句子1.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剖析:“眼睛”还能被人带走?作者开篇就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剖析:这段环境描写十分优美,既交代了女孩起航前的环境,又为后面情节铺垫。

3.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 “呀,花儿,有花啊! 上次我来时没有的!”剖析:通过我带的眼睛,小姑娘看到了草原上的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本知识
一、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二、理解词义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3.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4.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故事的开端。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2—23):故事的发展。

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2—44):故事的高潮。

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

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5、46):故事的结局。

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四、问题归纳
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也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这句话表明“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

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

5.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
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

五、课文主题
“我”在度假旅行过程中,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

这让“我”明白,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学会珍惜。

转载自:王老师《初中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