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科化学之物理化学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1班级分数一、选择题( 共16题30分)1. 2 分(4932)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的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响为( B )(A) 2Cl- ─→Cl2+ 2e-(B) Cu ─→Cu2++ 2e-(C) Cu ─→Cu++ e-(D) 2OH-─→H2O + 12O2+ 2e-2. 2 分(4948)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D )(A) φ (Na+/ Na) < φ (H+/ H2)(B) η(Na) <η(H2)(C) φ(Na+/ Na) < φ(H+/ H2)(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Na+/ Na) > φ(H+/ H2)3. 2 分(4869)极谱分析中参加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C )(A) 增加溶液电导(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流(D) 上述几种都是4. 2 分(4889)以下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B )(A) 曲线1 (B) 曲线2(C) 曲线3 (D) 曲线45. 2 分(4910)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mol·kg-1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A )(A) Cl2(B) O2(C) Cl2与O2混合气体(D) 无气体析出:φ (Cl2/Cl-)= 1.36V , η(Cl2)= 0V ,φ (O2/OH-)= 0.401V , η(O2) = 0.8V 。
6. 2 分(5154)将铅蓄电池在10.0A 电流下充电1.5 h,那么PbSO4分解的量为:〔M r(PbSO4)= 303 〕( B )(A) 0.1696 kg(B) 0.0848 kg(C) 0.3392 kg(D) 0.3564 kg7. 2 分(5102)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 D )(A) 铜片(B) 铁片(C) 镀锡铁片(D) 锌片8. 2 分(4940)25℃时,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V,φ (Zn2+/Zn) = -0.763V,电解一含有Zn2+(a=0.01) 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A )(A) pH > 2.06(B) pH > 2.72(C) pH > 7.10(D) pH > 8.029. 2 分(4857)298K、0.1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V,电解此溶液为:( C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H2(A) 大于-0.06V(B) 等于-0.06V(C) 小于-0.06V(D) 不能判定*. 2 分(4946)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D )(A) 标准复原电势最大者(B) 标准复原电势最小者(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复原电势最大者(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复原电势最小者11. 2 分(4924)298K,101.325 kPa 下,以1A 的电流电解CuSO4溶液,析出0.1mol 铜,需时间大约是:( B )(A) 20.2 h(B) 5.4 h(C) 2.7 h(D) 1.5 h12. 2 分(4947)通电于含有一样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φ (Fe2+/ Fe) =-0.440V ,φ (Ca2+/ Ca) =-2.866Vφ (Zn 2+/ Zn) =-0.7628V ,φ (Cu 2+/ Cu) =0.337V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A ) (A) Cu → Fe → Zn → Ca(B) Ca → Zn → Fe → Cu (C) Ca → Fe → Zn → Cu (D) Ca → Cu → Zn → Fe 13. 2 分 (5105)在复原性酸性溶液中, Zn 的腐蚀速度较Fe 为小, 其原因是: ( D ) (A) φ(Zn 2+/ Zn)(平) < φ(Fe 2+/ Fe)(平) (B) φ(Zn 2+/ Zn) < φ(Fe 2+/ Fe) (C) φ(H +/ H 2)(平, Zn) < φ(H +/ H 2)(平, Fe) (D) φ(H +/ H 2)(Zn) < φ(H +/ H 2)(Fe) 14. 2 分 (4921)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B ) (A) 复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复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C) 复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复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15. 1 分 (4297)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的: ( B ) (A) ∆H = Q (B) ∆H < Q (C) ∆H > Q(D) ∆H 与Q 的关系不定 16. 1 分 (3864)下面哪一个公式表示了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 C )(A) α = Λm / Λm ∞(B) λm,+∞= t +∞Λm ∞(C) λm,+∞,+= Λm ∞-λm,-∞(D) Λm = k / c二、填空题 ( 共10题 20分 ) 17. 2 分 (4949)电解工业中, 为了衡量一个产品的经济指标,需要计算电能效率, 它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能效率 =理论上所需的电能实际消耗的电能_____________。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2019 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 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 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6 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6 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6 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3 ﹣1 ﹣3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 3mol ?L 1(设冰的密度为0.9g?cm 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 +Cl﹣﹣35.(6分)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 的K a1=1.1×10﹣3,K a2=3.9×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
物理化学 考试复习题目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判断题1. 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2. 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U 与温度确定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了。
4. 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而且环境也复原了。
5. 理想气体非等压过程温度从T 1升至T 2,其焓变为ΔH =∫T1T2 C p dT6. 节流膨胀过程,不论是理想气体还是实际气体,也不论结果温度下降还是上升,都是等焓过程。
7. 稳定态单质的Δf H m O (500K) = 0 。
8. 热化学方程式 N 2(g )+3H 2(g)=2NH 3(g) Δr H m =-92.36kJ.mol -1其中的mol -1 意指每生成1mol NH 3(g)的热效应。
9. 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ðU /ðV )P =0,(ðU /ðP )V =010. 1mol 水在101.325kPa 下由25ºC 升温至120ºC ,其ΔH =∫T1T2 C p,m dT 。
11. 因为内能和焓都是状态函数, 而恒容过程V U Q ∆=, 恒压过程p H Q ∆=, 所以Q p 何Q v是状态函数12. 恒温过程表示系统既不放热, 也不吸热13. 由于绝热过程Q=0, W=ΔU, 所以W 也是状态函数14.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做绝热膨胀时, 其内能总是减小的.15.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当其做自由膨胀时, 温度何内能不变, 则其状态函数也不发生变化16. H 2O(1)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也是同温度下H 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17. CO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也就是同温度下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18. 1mol 乙醇在等温变为蒸汽, 假设为理想气体, 因该过程温度不变, 故ΔU=ΔH=019. 系统的温度愈高, 热量就愈高, 内能就愈大20. 不可逆过程的特征是系统不能恢复到原态二 选择题1. 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有电阻丝,通以电流一段时间,如以电阻丝为体系,则上述过程的Q ,W 和体系的△U 值的符号为( )A :W =0,Q <0,△U <0B ;W <0,Q =0,△U >0C :W =0,Q >0,△U >0D :W <0,Q <0,△U >02. 隔离系统内 ( )A 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B 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C 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D 热力学能. 焓均不一定守恒3. 非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向真空膨胀后,下述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A Q =0B W =0C ΔU =0D ΔH =04. 1mol 水银蒸气在正常沸点630K 时压缩成液体。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19)--《物理化学》(下)考试试卷及答案(A)

四、(14 分)
(1) 在 平 衡 的 独 立 子 系 统 中 , 粒 子 的 两 个 能 级 的 能 量 分 别 为 ε1 = 6.1×10−21J 和 ε 2 = 8.4 ×10−21J ,能级的简并度分别为 g1 = 3和 g2 = 5 。试求 300 K 时此两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第2页
之比 N2 : N1 。已知玻尔兹曼常数 k = 13.81×10−24 J ⋅ K−1 。(7 分) (2) CO 气体分子的转动惯量 I = 1.45 ×10−46 kg ⋅ m2 ,试求 100℃时 CO 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
{ } { } 1.2307V, Eo Zn2+ Zn = −0.7630 V , Eo Cl− Hg2Cl2 (s), Hg (l) = 0.2676 V , (∂E ∂T )p =
− 4.29 ×10−4 V ⋅ K−1 。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5 分) (2) 求溶液中 ZnCl2的活度 aZnCl2 ;(5 分) (3) 当1mol Zn 发生反应时,求电池反应的 ∆rGm 、 ∆r Sm 、 ∆r H m 。(6 分)
h2 8π 2 Ik
=
(0.6626 ×10−33)2
8π
2
×
1.45
×
10−
46
×
13.81
×
10− 24
K
=
2.777 K
qr
=
T σ Θr
= 373.15 1× 2.777
= 134.4
五、解:(1) σ = σ ∗ − bc , (∂σ / ∂ c)T = −b
Γ (1) 2
⋅ dm3
⋅ s −1
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II)

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II)“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解析】D【详解】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天然纤维。
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答案解析】B【详解】A. 的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 =0.1NA,B项错误;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C项正确;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NA,D项正确;答案选B。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A)

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可带计算器)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F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R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F)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F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R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F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R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R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F )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R )二、选择题。
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
(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A. 5 LB. 4 LC. 6 LD. 1 L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的分压为()。
A. 100kPaB. 60kPaC. 40kPaD. 不确定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A. 易于压缩B. 不易压缩C. 易于液化D. 不易液化4、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B. 两个铜电极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 G=H+TSB. G=A+PVC. A=U+TS C. H=U—PV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变化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A. 1/6.443B. (6.443)1/2C. (1/6.443)2D. 1/(6.443)1/2(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A. 1,1,1,2B. 1,1,3,0C. 3,1,2,1D. 3,2,2,2 (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A. i j n ,V ,S i )n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A. 1B. 0.75C. 0.667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
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 和纯B( ) 9. 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 ·dm -3的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 ·m -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HAc)为A. 0.3569S ·m 2·mol -1B. 0.0003569S ·m 2·mol -1C. 356.9S ·m 2·mol -1D. 0.01428S ·m 2·mol -1( ) 10.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 11. 一体积的氢气在0℃,101.3kPa 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多少?(设氢气是理想气体)A. 0.4JB. 0C. 6JD.0.04J( ) 12. 已知反应CO(g)+1/2O 2(g)=CO 2(g)的Δ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A. ΔH 是CO 2(g)的生成热B. ΔH 是CO(g)的燃烧热C. ΔH 是负值D. ΔH 与反应ΔU 的数值不等( ) 13. 对于0.002mol/kg 的Na 2SO 4溶液,其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0.219是 A. 3.175×10-3B. 2.828×10-3C. 1.789×10-4D. 4×10-3( ) 14. 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C. 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 ( ) 15.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 H 2S(g) K 1 S(s) + O 2(g) = SO 2(g) K 2则反应H 2S(g) + O 2(g)= H 2(g) + SO 2(g) 的平衡常数为A. K 2/K 1B. K 1—K 2C. K 1×K 2D. K 1/K 2( ) 16. 对于N 2和H 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没有生产NH 3),则 A. ΔU=0 B. ΔH=0 C. ΔS=0 D. ΔG=0 ( ) 17. 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 ( ) 18. 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A. 101.3kPaB. 1013kPaC. 略高于101.3kPaD. 略低于101.3kPa ( ) 19.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 ( ) 20. 定温下气相反应K p 有什么特点?A. 恒为常数B. 恒等于K cC. 随压力而变D. 与体积有关 ( ) 21.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 ) 22. 在一定量AgI 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的是 AA. La(NO 3)3B. Mg(NO 3)2C. NaNO 3D. KNO 3( ) 23. 接触角可确定固体某种性质,若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是A.0=θ B. 90>θ C. 90<θ D. θ为任意角( ) 24. 混合等体积0.08mol ·dm 3 KI 和0.1mol ·dm 3AgNO 3溶液得到一溶胶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述三个电解质:(1) MgSO 4, (2) CaCl 2, (3) Na 2SO 4, 则其聚沉能力的大小为A. (1)>(2)>(3)B. (2)>(1)>(3)C. (3)>(1)>(2)D. (3)>(2)>(1)( ) 25. 298K时反应Zn+Fe2+=Zn2++Fe的E0为0.323V,则其平衡常数为A. 2.89×105B. 8.34×1010C. 5.53×104D. 2.35×102一、二、计算题:(共50分)1.(10分) A(熔点651℃)和B(熔点419℃)的相图具有一个低共熔点,为368℃(42% A,质量百分数,下同)。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物理化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封闭系统和环境间没有温度差就无热传递。
(√)2. 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3. 在隔离系统中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明显升高,则该系统的△U > 0(×)4.298.15K时,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与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量值上相等。
( √ )5.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过程。
(√ )6. 绝热过程Q =0,由于Q =ΔH,所以ΔH =0。
(×)7. 在一体积恒定的绝热箱中置一绝热隔板,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
在两侧分别放入T、p皆不相同的同种气体。
现将隔板抽去并达到平衡,若以箱内全部气体为系统,则此混合过程的Q、W、△U都为零。
(√)8.反应N2(g)+O2(g) = 2NO (g) 的热效应为Δr H m,这就是N2(g)的燃烧热,也是NO (g) 生成热的2 倍。
(×) 9.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10.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功的计算式为W = n C v,m (T2-T1),此式无论绝热过程是否可逆均适用。
(√ )11.凡是△S > 0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12. △f HΘm(C,金刚石,298.15K)= 0(×)13.体系由平衡态A变到平衡态B,不可逆过程的熵变一定大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 ×)。
14.熵增加原理就是隔离体系的熵永远增加。
( ×)15.298K时,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熵为零。
(×)16. 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17.只有广度量才有偏摩尔量,强度量是不存在偏摩尔量的。
(√)18. 向溶剂中加入少量溶质一定会导致该溶剂沸点上升。
(×)19. 在一定温度下,p*B>p*A,由纯液态物质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y B总是大于液相组成x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化学考试试卷2019 学年二学期时间110分钟工科大学化学之物理化学课程40 学时2.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升华0801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以下四种理解:⑴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⑵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⑶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⑷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 ⑴,⑵(B) ⑶,⑷(C) ⑵,⑷(D) ⑴,⑶2.当5mol的H2(g)与4mol的Cl2(g)混合,最后生成2mol的HCl(g)。
若以下式为基本反应单元:H2(g) + Cl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为( )(A) 1mol(B) 2mol(C) 4mol(D) 5mol3. 下列关于物质生成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B)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定(C)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4.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与范德华气体绝热自由膨胀的区别在于范德华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 )(A) W=0 (B) ΔH≠0 (C) ΔU≠0 (D) Q = 05.在pΘ下,385K的水蒸发成同温度下的水蒸气,则( ) (A) ΔS体+ΔS环> 0 (B)ΔS体+ΔS环< 0(C)ΔS体+ΔS环= 0 (D) ΔS体+ΔS环的值无法确定6.经过下列过程,体系的ΔG = ΔA的是( ) (A) 液体的恒温蒸发(B) 理想气体的恒温混合(C) 气体的绝热可逆膨胀(D) 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7. 设有以下5种状态的水:⑴373.15K,pΘ下的液态水;⑵373.15K,2pΘ下的液态水;⑶373.15K,2pΘ下的气态水;⑷374.15K,pΘ下的液态水;⑸374.15K,pΘ下的气态水。
下列4组化学势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μ2>μ1(B) μ3>μ5(C) μ5>μ4(D) μ3>μ18.确定的T,p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 )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一定9.在确定的T,p下,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函数( ) (A) Δr G m(B) Δr H m(C) Δr G mΘ(D) K pΘ10.反应2C(s) + O2(g) ⇌2CO(g) ,其Δr G mΘ/J·mol-1= -232600-167.7T,若温度升高,则( ) (A) Δr G mΘ变负,反应更不完全(B) K pΘ变大,反应更完全(C) K pΘ变小,反应更不完全(D) Δr G mΘ变正,反应更完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Q0、Δp0、ΔH0。
(填“<”、“>”或“=”)2. 基希霍夫定律的适用条件是:或、的化学反应。
3. 当某化学反应的时,则反应的Δr H m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缸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则体系的熵变ΔS0。
(填“<”、“>”或“=”)5. 对任意物质而言,其C p,m大于其C V,m。
(填“一定”或“不一定”)6.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表述为。
7. ΔG用作过程自动与否判据的条件是:、、。
8. 现有以下三种溶液⑴0.1mol蔗糖溶于80mL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1;⑵0.1mol葡萄糖糖溶于40mL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2;⑶0.1mol尿素溶于80mL 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3;则三个水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p1p2p3。
(填“<”、“>”或“=”)9. 物质[Al(H2O)4(OH)2]+的共轭酸为,共轭碱为。
10. 表示配位平衡的平衡常数有、和三种。
三、(12分) 298 K、pΘ下,在可逆电池中进行Zn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所做电功为200kJ,放热6 kJ。
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和Δr G。
四、(10分) 已知298K及pΘ下,丙烯腈CH=CH2-CN(l)、石墨和氢气的燃烧热分别为-1760.71、-393.51和-285.85 kJ·mol-1,丙烯腈的燃烧反应为:CH=CH 2-CN(l) + 3.75 O 2(g) === 3CO 2(g) +0.5N 2(g) + 1.5 H 2O(l)已知298K 及p Θ下CH=CH 2-CN(l)的蒸发热为△vap H m Θ= 32.84kJ·mol -1,气态HCN(g)和C 2H 2(g)的生成焓分别为129.70和226.73 kJ·mol -1;求反应C 2H 2(g) + HCN(g) == CH=CH 2-CN( g)在298K 和p Θ的热效应△r H m Θ。
五、(12分) 在300K 下,液态A 的蒸气压为37.338kPa ,液态B 的蒸气压为22.656kPa 。
将2 mol 的A 与2 mol 的B 混合形成溶液之后,液面上的蒸气压为50.663kPa ,在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为0.6。
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⑴求溶液中A 和B 的活度与活度系数;⑵求A 和B 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mix G 。
六、(6分) 在-10℃及p Θ下,1mol 过冷水凝固成冰,请用化学势计算该条件下水的融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fus G m 。
已知水和冰在-1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 1=287Pa 和p 2=259Pa 。
七、(12分)在300K 下,反应A(g) + B(g) ⇌ AB (g) 的Δr G m Θ= -8368 J·mol -1,将2mol 的A 和2mol 的B 在300K 及p Θ下进行上述反应。
⑴求反应的最大产率;⑵计算反应的平衡转化率;⑶计算平衡混合物中各气体的含量。
八、(8分) 在含有0.01 mol·L -1的I - 和Cl - 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计算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分别使AgI 开始沉淀和使AgCl 开始沉淀时的[Ag +]0,有无可能用此方法分离这两种离子?已知171038-⨯=.)AgI (sp K ,101081-⨯=.)AgCl (sp K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A3. C4. B5. A6. B7. A和C8. B9. A 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 、< 、=2. 恒压或恒容、不做非体积功3. ΔC p<4. >5. 不一定6. 0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7. 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8. p1> p2< p39. [Al(H2O)5(OH)]2+ ,[Al(H2O)3(OH)3] 10. K稳、K不稳和β累积三、(12分) 解:因为反应是可逆条件下进行的,所以,Q r= -6000J (2分)根据熵的定义有:Δr S = Q r /T = -6000/298 = -20.13 J·K-1(2分) 而可逆条件下体系所做的最大非体积功就等于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即:Δr G = W’= -200 kJ (2分) 由Δr G = Δr H-TΔr S得:Δr H=Δr G + TΔr S = -200000 + (-6000) = -206000 J (2分) 又Δr H = Δr U + Δ(pV) = Δr U + pΔ(V) =Δr U = -206000 J (2分) Δr A =Δr U-TΔr S = Δr H-TΔr S = Δr G = -206000 J (2分)四、(10分) 解:反应C2H2(g) + HCN(g) == CH=CH2-CN( g) 的热效应△r H mΘ与各反应物的生成热之间的关系为:△r H mΘ = △f H mΘ[CH=CH2-CN( g)] -△f H mΘ[C2H2(g)] -△f H mΘ[HCN(g)]根据CH=CH2-CN(l)的燃烧反应和CH=CH2-CN(l)的蒸发过程CH=CH2-CN(l) + 3.75 O2(g) === 3CO2(g) +0.5N2(g) + 1.5 H2O(l)△c H mΘ[CH=CH2-CN(l)] (1分)CH=CH2-CN(l) === CH=CH2-CN( g) △vap H mΘ(1分)得CH=CH2-CN(g )的燃烧反应热效应:CH=CH2-CN(g ) + 3.75 O2(g) === 3CO2(g) +0.5N2(g) + 1.5 H2O(l)△c H mΘ[CH=CH2-CN(g )] = △c H mΘ[CH=CH2-CN(l)]-△vap H mΘ= -1793.55 kJ·mol-1(2分)CH=CH2-CN( g) 的生成反应为:3C(s) +1.5 H2( g) + 0.5 N2(g) === CH=CH2-CN( g) (1分)所以,△f H mΘ[CH=CH2-CN( g)]= 3△c H mΘ[C(s)] +1.5△c H mΘ[H2( g)] -△c H mΘ[CH=CH2-CN(g)] (1分)= 3×(-393.51) +1.5×(-285.85) -(-1793.55) = 184.245 kJ·mol-1(1分)故反应C2H2(g) + HCN(g) == CH=CH2-CN( g) 的热效应为:△r H mΘ = △f H mΘ[CH=CH2-CN( g)] -△f H mΘ[C2H2(g)] -△f H mΘ[HCN(g)](1分)= 184.245 -226.73-129.70 = -172.185 kJ·mol-1 (2分)五、(12分) 解:⑴依题意p A= p A*×a A,p B= p B*×a B(2分)而p A= p×y A = 50.663×0.6 = 30.3978 kPa (1分)P B= p×(1-y A) = 50.663×0.4 = 20.2652 kPa (1分)所以,a A= p A/ p A* = 30.3978/37.338 = 0.814 (1分)a B= p B/ p B* = 20.2652/22.656 = 0.894 (1分)γA= a A/ x A = 0.814 / 0.5 = 1.628 (2分)γA= a A/ x A = 0.894 / 0.5 = 1.788 (2分)⑵A和B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mix G = RT∑n i ln a i= 8.314×300×2×(ln0.814 + ln0.894) = -1585.535J(2分)* =μΘ(T) + RT ln p水/pΘ(1分)六、(6分) 解:μ水μ冰* =μΘ(T) + RT ln p冰/pΘ(1分)△fus G m = G m,水-G m,冰= μ水*-μ冰* (2分)= RT ln(p水/p冰)= 8.314×263×ln(287/259) = 224.46 J·mol-1(2分)七、(12分)解:⑴依题意,在300K下,反应A(g) + B(g)⇌AB (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pΘ= exp(-Δr G mΘ/ RT) = exp(8368/8.314×300) = 28.645 (2分)平衡关系为:A(g) + B(g)⇌AB (g) ∑νi = -1τ=0时 2 2 0τ=τeq时2-x 2-x x ∑n i = 4-x(2分)K pΘ=K y(p / pΘ)∑νi = K y = x (4-x)/ (2-x)2(2分)解方程得:x = 1.633mol所以,反应的最大产率为:1.633/2 = 0.816 (1分)⑵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1.633/2 = 0.816 (2分)⑶y A = (2-x)/ (4-x) = 0.155 或n A = 2-x =0.367 mol (1分)y B = (2-x)/ (4-x) = 0.155 或n B = 2-x =0.367 mol (1分)y AB = 1-2 y A= 0.690或n AB = x = 1.633mol (1分)八、(8分) 解: ∵]Ag ][I [)AgI (sp +-=K ,]Ag ][Cl [)AgCl (sp +-=K (1分)∴ AgI 开始沉淀时的151********01038---+⨯=⨯==...]I [)AgI (]Ag [sp AgI,K (2分) 而AgCl 开始沉淀时的810010810101081---+⨯=⨯==...]Cl [)AgCl (]Ag [sp AgCl,K (2分) 显然,开始有AgCl 沉淀时,溶液中9817106410811038---+-⨯=⨯⨯==...]Ag [)AgI (]I [,AgCl sp K(2分) 即可以用此方法分离I - 和Cl -这两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