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表分析
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图表分析技巧

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图表分析技巧在高中地理考试中,图表分析技巧是学生们面对各种地理数据和信息时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
想象一下,当一张地图或一组统计数据出现在考卷上时,它们就像是一位沉默的导师,等待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和解释。
首先,学生需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图表的各个部分。
就像你和一位老师面对面时,每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性。
地理图表也是如此,每一条线、每个颜色、每个标记点都传达着信息。
例如,地图上不同的颜色可能表示不同的地形或人口密度,学生应该能够快速识别这些区别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分析能力在图表技巧中尤为重要。
这就像与老师交流时,你能够深入探讨每个数据点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一样。
当看到一组统计数据时,学生需要问自己: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趋势?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例如,一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趋势或城市化水平,这些都是地理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
进一步地,图表也是对地理概念和理论的应用。
就像你在课堂上学习新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一样,学生需要能够将地理理论与图表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推理和论证。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来解释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或农业产量的差异性。
最后,有效的图表分析不仅仅是理解,还包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分析结果。
就像你向老师汇报一样,学生应该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逻辑结构来解释他们对图表的理解和推论。
地理考试通常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性的作文或解释性的报告,这时他们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图表分析技巧在高中地理考试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通过善于观察、分析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和信息,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就像与一位导师的互动一样,学生们需要以探索的心态去应对每一张地理图表,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地理统计图表类型及其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统计图表类型及其解题方法在全国各省高考选择题中所占比重大,统计图表是学生容易得分也是容易失分的部分。
高考地理常见统计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结构图等统计图和表格资料等主要类型。
本文分析每种类型特点,提出相关的特点和针对性解题方法。
一、坐标图的判读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
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
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1坐标图上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认识,又需要定性分析。
2解读坐标图时,如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蕴涵的地理规律。
3因为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所以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
坐标图判读常见误区:1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忽略坐标轴的比例尺大小;2能够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别是关键值)分析;3多个要素的复合坐标图的数据读取容易张冠李戴;4对于单一地理要素统计图,只注意到其极值及总体变化,而往往忽略其阶段性差异。
二、结构图的判读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见的有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等,其地理内涵十分丰富。
在判读结构图时应灵活运用归纳、对比、推理、综合分析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对比,即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变化;(2)横向对比,即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
三角形坐标轴图判读许多学生比较困难,三角形坐标轴图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判读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图中数据为相对数据,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绝对数据;(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4)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图表分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图表分析1.结合等值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图表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3.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现象的分布、成因及发展过程。
一、统计图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而成的图形叫统计图,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图象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坐标图与结构图两类。
1.坐标图:分二维、三维与多维坐标图,如:2.结构图:包括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及矩形结构图,如:扇形结构图饼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二、关联图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带箭头的线段将有联系的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联网而形成的图形就叫关联图,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联系图、生产联系图及自然与经济发展联系图三类。
如:华北自然条件与治理措施关联图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三、示意图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的一种图形。
它包括剖面图、分布图、原理图及地理过程示意图等。
如: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我国某汽车企业生产发展过程及远景规划示意图四、等值线图把数值相同的点用线条连起来就形成了等值线图,它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深线、等降雨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地租线、等污染物线等多种等值线图,是目前高考中最主要的一种考试图形。
如:我国局部等降水量线五、景观图及漫画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图,其中既有素描图,也有照片加工而成的图。
漫画多以资源、人口、粮食、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其寓意深远。
漫画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六、表格表格可以把冗长的文字叙述加以简化,进行高度概括,是地理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
七、图表分析的一般要领1.先读图名。
这一步常被学生所忽视,他们拿到试卷,直奔主题,直接读图分析,这样就显得无目的性,针对性不强。
所以做读图分析题时,首先要读图名,因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的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高中地理图表分析教学总结

高中地理图表分析教学总结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探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综合认知和培养地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图表分析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地理图表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提高地理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高中地理图表分析教学的总结,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1.1 目标的设定地理图表分析的教学目标应包括掌握地理图表的基本元素、理解地理图表的构成和表示方式、学会运用地理方法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1.2 目标的达成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探讨,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理解各类地理图表,并能够用地理专业知识进行解读分析。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2.1 问题导入法通过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或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案例分析法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图表背后的地理现象和原因。
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联系到具体的地理实践,增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认知。
2.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图表分析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地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3.1 数据统计图表的分析对于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常见的数据统计图表,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地理现象。
3.2 地理专题图的分析对于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地理专题图,通过学习图例的解读和地理要素的分析,增加学生的对地理数据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3 多图表比较与综合分析将多个地理图表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图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过程的复杂性。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分布图和植被分布图,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评价标准的制定4.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导语:地理学科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高考)的一门科目,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复杂的考察形式。
其中,图表呈现在地理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特点的分析,探讨相关的教学启示。
一、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的形式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地图、柱状图、曲线图、气象图等。
这些图表常常用以表达地理现象、变化趋势、数据统计等信息,以此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地图是高考地理试题中最常见的图表之一。
地图题可以涉及人口、环境、农业、工业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志或分布情况,进行地理现象分析和问题解答。
柱状图和曲线图常用于反映地理现象的统计数据、变化趋势等。
学生需要根据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回答相关问题。
气象图则常用于考察气候变化、天气系统等内容。
学生需根据图表上的线条、箭头等标志,分析气象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的特点1.全面性:地理学科具有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呈现也是多样而全面的。
学生需要掌握各类图表的阅读和解析技巧,对各个地理领域的图表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2.信息量大: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往往涉及大量的信息,包括数字和文字等。
学生需要从中筛选关键信息,理解图表所表达的含义,抓住重点解决问题。
3.多学科综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在理解地理图表的基础上,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针对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呈现的教学启示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图表呈现只是考察知识的一种形式。
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为学生扎实的图表分析能力打下基础。
2.强化图表阅读和解析能力的训练: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呈现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和解析能力。
高考试题地理图表分析

高考试题地理图表分析地球物理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物理特征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体积为1.08321×10¹²立方公里,地球的表面积为510.03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密度为5.52克/立方厘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大,达到了6378.1公里。
而地球的质量达到了5.9722×10²⁴千克,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内行星。
地球大气层分布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地球大气层分布图。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区、热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的厚度为0~18公里,平流层的厚度为18~50公里,中间区的厚度为50~85公里,热层的厚度为85~500公里,外层的厚度为500公里以上。
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氩气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氢气、氦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地球壳层地震活动再来看一下地球壳层地震活动图表。
地球壳层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
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该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繁且强度大。
欧亚地震带也是全球较为活跃的地震带,该地震带上的地震造成的灾害较为严重。
地中海地震带则包括了地中海周围地区和亚得里亚海地区,该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繁但强度较小。
自然环境保护最后一个图表是自然环境保护图表。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一些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全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中国推行了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生态环保修复等工作;欧洲实行了“零废弃物计划”,推动循环经济,提高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率等。
以上四个图表都展现了地球与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图表类型与试题分析

I" b1d:◇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一中学 杨晓娟高考地理试题更加注重对同学们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更加凸显地理图表的重要性。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无图不成题,有题必有图”,这便充分反映了图表的重要性。
一、高中地理图表的类型1.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种类较多,一般包括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模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等。
地理示意图,是地理教材与地理试题中的常见图,可利用直观、简明的方式对地理事物成因、发展演变规律及原理进行说明,同时反映事物间的关系。
2.景观图景观图主要指各种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景物的照片等,与其他类型图表的最大差别就是不利用符号与文字对地理现象与事物进行表示,而是直接采用画面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60··之感,这会从视觉上使同学们产生冲击,加强学习体验。
二、高中地理图表试题分析1.地理示意图类试题地理示意图能够形象、直观、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原理、结构、成因等,当解答有关示意图的地理试题时,同学们应认识各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信息,并认真分析不同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例】南沙岛礁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读南沙群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 光照B.热量 土壤61C.水分 光照条件D.水分 土壤(2)“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 )A.减少暴雨的影响B.减少热量损失C.有利于循环通风D.减少强烈的光照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南海岛礁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可知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无法存贮水土。
第(2)题,温室一般建设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主要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
而“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太阳光照强烈,高温高湿,因此“南沙温室”并不侧重保温、保湿作用,而是对过高气温、太阳光照等进行调节。
高中地理常见图像图表的判读.

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
平面直角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 玫瑰图、点状图 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三维坐标图 地理统计图表 扇状结构图 饼状结构图 结构图柱状结构图 矩形结构图
表格
解答地理统计图表题,要做好“四部曲”——
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分析
题干设问,解决具体问题。
1.表格的判读
(1)读横向纵向表头。理解含义和比较对象。
(2)数据横行纵向分析。 (第一步:分析数据总体大小 第二步:找出数据极大小值 第三步:计算差值,研究变化趋势) (3)解析题干。提取表格中重点信息,忽略无用信息。 (4) 解决问题。利用提取信息并联系知识点,解决问题。
一、地理分布图
1.(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
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 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 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图不仅可以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特征,也可以透视其自
然环境特征。
(2) 判读方法和关键
1:关键: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 建筑等)。 2:利用标志性景观进行空间定位。 3:利用地理景观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联想有效信息,完成 题目。
2.地理漫画的判读
2.地质剖面图
指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
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地质构造示意图
3.河床剖面图
河谷基本形态包括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一般由河床和河漫滩组
成,谷坡上常发育一些阶地,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 4】(2012 年广东卷)图 4-4-9 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 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图 4-4-9
A.泥石流 C.陨石坠落 B.地面沉降 D.滑坡
【提取信息】图中显示山体斜坡的岩石沿一定滑动面整体 下滑。 【调用知识】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 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
(3)面状分布图:
面状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 理事物,面状分布图应从分布“方位”(在哪里)、“范围” (形 状、延伸方向、面积大小)去分析。
2.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 (1)读图名: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 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 (2)读图例:一般的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 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新 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 (3)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和相对位置。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
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
有利于城镇发展。
【学以致用】 1.(2011 年新课标卷)图 4-4-4 示意 2007 年中国大陆制造 业企业 500 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图 4-4-4
点拨:根据图例和图中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分 布,从方位和疏密两方面来回答。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
【提取信息】图中城镇分布不均,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调用知识】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且供水方
便;河流由东北流向东,故南部地势较低,有利于城镇建设; 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 【知识迁移】城镇发展的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和交通、
经济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答案】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 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
布局,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
(4)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具体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水灾的
防治,渤海海域中赤潮的防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等,这 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5)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 理措施。如温室效应、炙氧层空洞、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 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全球性。 (6)用关联图来表现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 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城市化等 相关的社会问题。
“数值变化规律” (由哪里向哪里递减∕增)等方面去分析。
【提取信息】图中等值线数值总体变化趋势是由西北向东 南递减,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比盆地小。 【调用知识】等值线数值西北向东南递减,说明受纬度影
响,高原和山地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可知受地形影响。
【答案】(1)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
【调用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是 秦岭山脉。
【答案】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东西延伸的渭河平原; 南部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学以致用】 3.(2012 年北京卷)图 4-4-8 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
图。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图 4-4-8 答案: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 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它来代表某一段经线、某一段纬线、某一条交通线、某一条旅
游线等。
2.圆模式:用一个圆表示若干相关的地理内容,如用它来 表示日照图、日期图、地球自转运动等。 3.靶形模式:所谓“靶形”是指图形近似于由若干个同心
圆组成的一个“靶”,用这种靶形可以解析地理知识中关于用
闭合曲线组演示的很多问题,如地形上的山峰、洼地,气压上
序,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概念 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
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1.地理示意图的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 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和反 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 意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其主要的原 理如下:
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
1.关联图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的表现: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池塘中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 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人 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2)某一国家、大洲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 见的由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 量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包括图名、图例、内容、功
能等环节,获取有效信息。 (2)联系知识进行分析。
图 4-4-10 A.防寒 B.采光 C.防洪 D.防风
点拨:由新西兰的纬度位臵可以确定其气候常年受西风带 的影响,且景观图中树倒向东侧验证了这一点。其次图中房屋 位于低洼处且房屋较低,不可能是防洪;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 温和湿润,也不可能是防寒;门窗较小不可能是考虑采光。 答案:D
2.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1)搞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把握图的核心,认真读懂图意, 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的知识进行联想,把相关知识在头 脑中过一遍,并使其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 判断。 (3)做这类题时,先把联系最紧密的,自己觉得最好填的先 填出来,剩余越少就越好选了。 (4)解答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
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等)、天气气
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素描图或照片等)、
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景观)等(如图 4-4-1),能
反映某区域的综合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景观特征;人文景观图常
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农田和农业景观图、工厂和工业景观图、
人种外貌景观图、民族风情景观图、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
三、地理模式图的判读 地理模式图是指将地理知识中不一定相关的若干内容,就 其组成结构、运动形式、地理分布、区位特点等,可以用同一 幅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予以表现、归纳和说明,通常称这种图形 为模式图,主要有过程模式和分布模式。常见的地理模式图有 以下几种:
1.线段模式:用一条线段表示若干相关的地理内容,如用
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
区)。纬度位置;地形。
【学以致用】 2.描述图 4-4-6 所示地区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成因(提示:分东段、西段分别描述)。
图 4-4-6
答案:东部: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自东南向西北受
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逐渐减少。西部:干燥度由西南
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与结果,西北内陆地区干旱 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与 典型性,南极洲寒冷气候的成因及表现。
(3)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 络图等。如某一钢铁、汽车、化工、服装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 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考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生产与
的高压、低压中心,城市与郊区的工业布局,人口流动,热岛
效应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 4.环流模式:箭头线组成的环流模式图可以归纳和解析很 多章节的有关地理内容,如洋流系统、大气环流、物质循环、 热力环流等。
5.其他分布模式:如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的自 然带分布模式图。 四、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1.地理景观图的类别: 地理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
原理示意图 河流流向和等高线的关系 示意图
地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方向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示 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对流层);海拔越高, 意图 气压越低。 东亚季风和南亚、东南亚的冬季风主要是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形成的,而南亚、东南亚的夏季风主要是气压 季风成因示意图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洋流流向及其性质的关系 流向较低纬度的多为寒流,流向较高纬度的多为暖流 原理示意图 (索马里寒流例外)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面,利 渔场分布示意图 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大气污染严重 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 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常年盛行风的下 风向或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漫流堆积。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使地表整体陷落。陨石坠落形成环形坑。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
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的地质现象。 【答案】 D
【学以致用】
4.(2012 深圳二模)图 4-4-10 是新西兰某乡村的民居,
该民居的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 )
向东北增加。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典例 3】描述图 4-4-7 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图 4-4-7
【审题指导】面状地理事物应从位臵、形状、延伸方向、 面积大小等方面去分析。 【提取信息】图中北部为高原,中部为渭河平原,沿东西 方向延伸,南部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
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