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合集下载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摘要: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山的相向挤压控制,因此发育了柴北缘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

同时在阿尔金构造带的重大影响下,发育形成了阿南断裂、格尔木——锡铁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

在两组不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用力下,使柴达木中后期盆地呈现出北东——南西向以及北东——南西向分带的特征,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控油意义一、概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四周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是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三大盆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库。

然而,因为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构造过程,导致盆地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不仅受周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深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影响。

二、基底构造特征1.重力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等值线在轴向上呈现出北北西方向特征,负异常中心处于三湖地区,盆地内部异常值变化较小。

盆地边缘出现非常密集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昆北断裂、柴北边缘断裂以及祁连山南部边缘断裂的存在必然性。

在重力异常图的剩于区域上,塔尔丁——鱼卡这条线存在一条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带,异常值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西部较东部埋藏浅,中间存在基底断裂。

2.磁场在航磁异常方面,柴达木盆地与昆仑山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可以理解为昆仑山北部大量的具有较强磁性的变质岩可以无限延伸至柴达木盆地下,从而构成盆地的结晶类基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被布伦台——鱼卡断裂一分为二,西部较东部沉积厚度大。

3.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基底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整体格局,大致分为茫崖凹陷、大风山隆起、一里坪坳陷、昆北断阶、阿南断阶等构造单元。

并且在盆地东部区域发现断裂两侧的磁异常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侧的异常值比南部低很多。

专家推测这种磁性异常极有可能体现了盆地的基底差异。

在盆地东部区域,基底的发育形成逆冲断层,将东部地区划分成昆北断阶、欧南断陷、花海子山间盆地等小构造单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摘要】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微咸水~半咸水湖泊环境,存在浅湖和半深湖两个沉积亚相。

浅湖亚相中的砂坪、颗粒滩等有利微相带主要位于构造西部,而在构造主体和东部不发育,沉积相控制了油气的富集。

油田含油储层主要发育在N21中上部到N22上部,岩性复杂,属于碳酸岩、碎屑岩、膏盐类物质混合沉积的岩类。

含油储层碳酸盐为主,次为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优质储层主要是颗粒灰岩和藻灰岩,碎屑岩主要发育在浅层的I+II油层组,以薄砂条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但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物性。

油田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属于中低孔-特低渗。

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强,注水开发中必须依据储层特征进行井网的优化和部署。

【关键词】南翼山油田储层湖相沉积混积岩类特低渗物性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亚区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该区第三纪长期处于微咸水一半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同时由于间歇性水流的注入,从N21中上部到N22顶部广泛发育由碳酸岩、碎屑岩、膏盐类物质混合沉积的岩类,岩性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薄、多、散、杂”,物性差。

通过强化储层研究,深化地质分析,对油田优质储层的分布特点、发育规律和表现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支撑了南翼山油田产量的持续增长。

1 油田沉积特征南翼山油田主要发育浅湖相和半深湖相两个亚相。

储层层理类型以水平、波状层理为主,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或透镜状层理,水动力整体较弱,储层颜色以浅灰、深灰色为主,也见棕灰色。

油田浅湖相中主要存在砂坪、泥坪、灰坪、颗粒滩等微相,其中砂坪、颗粒滩等有利微相带主要位于油田构造的西部,而在构造主体和东部不发育,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油田西部。

油田半深湖相位于浪基面以下,受湖浪作用影响较弱,层理类型以细薄的水平层理为主。

颜色以深灰色、灰色、绿色、黑色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半深湖相中主要存在泥坪、灰坪、砂坪等微相,主要位于油田的构造东部和南北两翼,基本不发育有利储层。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如果说褶皱构造是油田的骨架,那么油藏背斜就是油田的血液。

所以一个完整的油藏背斜通常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储量丰富:形成油藏背斜的岩层都有很高的含油气和产油气的物性(见表1)。

2。

垂向上的边界比较清楚:油藏的生、储、盖等不仅在平面上分布均匀而且在纵剖面上也显示出连续而规则的递变关系。

水驱期。

储量增长快、速度大。

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储量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储量不断增加。

有些地区还发现了裂缝型油藏,由于产层的裂缝和断层对储量的影响,目前正在研究中。

3.主要含水层砂岩分布广泛,这些层段容易出砂,对油井而言流动的砂比固相的更为有利。

同时,砂岩可以储存一定的石油,由于受到地层温度、压力及渗透率的影响,油层压力不同部位不同,在生产中要注意合理的开采时间,使砂岩油藏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情况对油井的施工工艺尤其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裸眼完井,钻井过程中应避免对砂岩的破坏,避免或减少井筒的堵塞和垮塌。

保持压力稳定。

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并实现油藏开发的最终目标。

4.储集空间由于上述原因,油藏背斜的储层横向连通性好,几乎是一个储油空间;储层纵向延伸深,分布广,油藏非均质性好。

据统计,世界上发现的油藏中背斜油藏占80%,而我国内蒙古乌审旗苏吉盖油田油藏背斜所占的比例就更大。

此外,背斜中垂向上隔层发育,垂向上储层分布多样性,有些地区背斜又具有多期的层段接触,使得储集体多样化。

油藏背斜上方地形闭塞,通道不畅,纵向长,横向窄,形成很厚的“皮壳”油藏。

储量在1-2亿吨左右。

但是,油藏背斜虽然资源丰富,却具有形成时间早,开发难度大,油水损失严重,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故开发技术也十分复杂,针对其缺陷,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

根据我国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应该遵循:①在有利于防止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油田的自然能力,提高油田采收率;②在保持和扩大油气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防止水和瓦斯突出;③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开发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发工艺;④在矿场上继续推广和应用油层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在构造地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即形成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

◆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翼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L层油气藏:不对称背斜圈闭,南翼倾角20~30°,北翼60~80°,被逆断层及横断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长轴背斜,由多条逆断层切割。

两翼不对称,西翼陡40~50°,东翼缓20~25°,构造轴线由浅向深向缓翼偏移。

◆该气田由多个背斜气藏组成。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四川石油管理局)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稳定地台区,盆地内部基底活动,差异升降,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

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实例: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等油田、波斯湾盆地中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的加瓦尔油田、以及西西伯利亚盆地的萨莫特洛尔大油田和乌连戈伊大气田中的油气藏。

大庆萨尔图油田剖面图(据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盐、膏、欠压实泥岩:密度比上覆地层低,受不均衡压力作用,上拱形成背斜。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三、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据胡见义,等,1991)◆长轴背斜,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油气藏及勘探潜力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油气藏及勘探潜力

第一作者简介: 陈子 , 男,198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学士;1988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 硕士;2001 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 博士;2004 年成 都理工学院博士后。 从事沉积储层研究工作。
59
No.5 2004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沉积储层
D E P O S I T I O N
2 藻灰岩的岩石类型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藻叠层灰岩、藻纹层灰岩、藻团块灰岩、藻鲕灰岩和藻 泥晶灰岩。 藻叠层灰岩(图版Ⅰ,Ⅱ):藻叠层灰岩在跃西、跃 东、花土沟和南翼山地区均较发育,藻呈叠锥状或柱状 生长形成藻叠层灰岩,主要形成于高能浅湖环境。湖相 叠层石的规模一般很小,最大仅15〜25cm。藻叠层灰 岩普遍见较强的溶蚀现象。 藻纹层灰岩(图版Ⅲ,Ⅳ):藻纹层灰岩在跃西、跃 东、花土沟和南翼山地区均较发育,藻呈水平纹层状或 波状生长形成藻纹层灰岩,主要形成于低能滨湖环境。
4.5 藻灰岩厚度 / 地�厚度 4 3.5 3 2.5 2 1.5 1 0.5 0 0 5 10 15 20 25 �酸�岩厚度/地�厚度
y = 0.6795ln x + 0.4819
图1 Fig.1
20 藻 灰 岩 厚 度,m 15 10 5 0 0 10
碳酸盐岩与藻灰岩发育程度关系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degree of carbonate rock and algal limestone
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 中分布较少,所以人们对其重视和研究的程度远不如 海相碳酸盐岩。但是,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实例,湖 相碳酸盐岩在一定条件下既是重要的生油岩,又可成 为重要的储油气岩。在巴西、美国西部、南美洲、非 洲、印度尼西亚、原苏联及中国的一些盆地中,都具 有重要的油气聚集,证实了湖相碳酸盐岩可作为重要 的储油气岩[1〜9]。例如,四川盆地的中侏罗统大安寨组 的介屑灰岩[10],华北盆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 段和四段的碳酸盐岩和礁灰岩 [11〜13] ,黄骅坳陷下第三 系沙河街组三段的碳酸盐岩[14,15],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沙 河街组三段的碳酸盐岩以及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阜宁组二 段的生物灰岩等[16],都是良好的储油层,甚至是高产油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摘要:在我国西部,有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石油工业的主要支撑和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中国迎接新世纪的油气资源战略的交替地区。

为了加深对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了解,促进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本文首先从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入手,论述了盆地性质与构造历史,以及西部地区的地质条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资源分布概况。

最后提出促进勘探开发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1.盆地性质与构造演化史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以及准噶尔盆地,这些沉积类盆地类属于克拉通盆地,它的基底是比较小的古大陆地壳块状,地壳大概有35~45千米的厚度,主要组成岩质是前震旦的酸性变质岩系。

平坦的海相碳酸盐岩与砂岩是古生界的构造特点,而中新生界主要是盆地沉寂。

在西部盆地的周围存在数量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前陆冲断带,主要体现为小型克拉通块状。

在中新生界的构造层,现代造山带相围的新生代盆地表现地十分突出,也就是中新生界盆地和古生界克拉通相互重叠的盆地地形。

西部地区的板块结构变化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震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第三纪以及晚第三纪—第四纪。

在经历这四纪构造演化之后,东西部分产生十分显著的构造差别,东侧部分包括四川与鄂尔多斯盆地中间发生隆起,周围也由于发生沉积编程前陆盆地地形,而西侧部分,包括柴达木,准噶尔以及塔里木盆地迅速沉积,幅度达到5000~7000米,发育时期也跟西部有很大不同。

2.西部地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西部地区的表面和地下都存在十分复杂的地质特点,地区表面主要是沙漠、黄土塬、隔壁以及山地,而地下主要由台盆区与推覆带构造而成。

当前西部的油气地区主要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盆地,以及河西走廊、鄂尔多斯以及柴达木地区,这些地形的地质特征都十分复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的地下构造在盆地中与山前带有着不同的复杂性特征。

背斜类型

背斜类型
偏移轨迹大体与断层面平行 。
Ⅱ′
Ⅰ′
-1850 坨庄
-1950
Ⅰ Ⅰ
-2000 海 拔 m -2500
利津 Es3

Ⅰ′ Ⅱ Ed
Es2 Es3
逆牵引背斜油藏 断块油藏 岩性油藏
Es2 Es上3
Es中3 Es下3
Es上4
Es下4
Ng
Es2
Es上-中 3
Es下3
Ⅱ′
-2000
-3000 海 拔
-4000 m
4-5
-1450
-1400 -1350
A
34
36 - 206
B
3 - 12
-1375
-1325 -1275
-1425
-1350
-1400
A
18 - 1

4-3
馆段

34

东 中
19
71
镇 陶


241
B



沙三段

沙一段
孤东油图田7-馆7 陶孤组东油油田藏馆构陶造组油图藏及构横造及剖剖面面图图 (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缝”→近断层位置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充填瞬间形成的空间(即“下滑”) 从而导致地层层面弯曲。
滚动背斜的主要特点:
⑴ 平面上:背斜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 小型宽缓短轴背斜或穹隆,有时也可以是长轴背斜;
⑵ 剖面上:轻微不对称,近断层翼稍陡,远断层翼平缓; ⑶ 背斜轴向:与断层线近平行,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⑷ 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层较小; ⑸ 背斜高点:距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
▲ 地层厚度和岩性:若古地形规模较大,所形成的背斜表现 出:顶部(轴部)地层岩性稍粗,地层厚度较小,而翼部地 层稍细、地层较厚—具有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