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地质构造与地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地质构造与地貌

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高地。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思考断层和断裂有何区别?答案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仅为断裂,不能算作断层。

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方法及图示判读事例看新老关系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

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相关数据地点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 450 170B 520 140C 450 160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2020年高三小专题:概念区别,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ppt共17张)

2020年高三小专题:概念区别,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ppt共17张)

B.①③⑤
•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当地人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推断 合理的是( )
• A.凝灰岩质地松软,较易于开凿
•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排水
•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
•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 例5.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 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 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回答1~2题 。
• 10.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第10题答案 A 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 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 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 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 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
• 地质过程:某地貌经历一些列地质作用(内外力)的过程, 而形成如今的地貌。
试题链接 例1.2014 年北京卷 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D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例4.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喷发的火山灰熔岩堆积形成 玄武岩和凝灰岩层,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头带“帽子”的圆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分支领域。

其中,地质与地貌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地质学关注地球内部结构、岩层和地壳运动等,而地貌学则研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面造成的各种现象的学科。

地质学家通过对岩石、矿物、岩层等地质要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变动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岩石与矿物学岩石与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岩石和矿物的成分、构造和性质,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判断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

1.2 岩层与地层学岩层与地层学研究岩层地层的分布、演化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推测古生物的演化过程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1.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等现象。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理解地壳运动的机制和地震的发生规律。

1.4 沉积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研究沉积作用的过程与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界中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

二、地质现象对地貌的影响地质现象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地质过程会造成不同的地形特征。

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2.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包括构造抬升、地壳变形和断裂错动等。

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形变化包括山脉的抬升、地表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

2.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向地表释放的一种现象。

火山形成的火山喷发物质在地表堆积形成火山锥体,而喷发物质的不同特性会影响火山的形态。

2.3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会引起地壳的震动和位移。

地震活动可以导致地表的地貌改变,如断层和岩石的破裂等。

三、地貌的分类与形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地形特征,地形是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学
断层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断层地貌:断层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断层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产生影响
03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科学
•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 •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变化和规律
03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自然地理现象的信息 和数据 • 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应用领域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定量分析和模型研究: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 现象 • 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进行交叉研究 • 全球变化研究:关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等全球性问题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地质构造活动可能导致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变形 • 影响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联性分析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成因关联
•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与地质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联
• 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 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与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 关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劈理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劈理地貌:劈理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劈理对土壤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影响
褶皱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背斜和向斜地貌:背斜地貌通常表现为山地,向斜地貌通常表现为盆 地 • 穹隆和盆地地貌:穹隆地貌通常表现为高地,盆地地貌通常表现为低 地

专题10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析版

专题10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析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第10专题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析卷)【基础自检】1.地质构造的概念地质构造是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地质构造的类型结合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表。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A表示,B表示。

从防水角度考虑,背斜处还适宜修建。

(2) 向斜是良好的储构造,常有“自流井”分布。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3)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以免诱发、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答案:1. 地壳运动2.(1) 背斜老新谷地向斜新老山岭山岭谷地3. (1) 石油天然气隧道(2) 水(3) 断层地震【重难突破】一、地质构造类型与判别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两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易错提醒】1.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地形倒置现象不是普遍规律,一般情况下背斜多为山地,向斜多为谷地。

只有当经过很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以后,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从而成为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千万不能根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生产、生活(1) 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 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矿产层易被侵蚀。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较轻分布于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 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选址——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避开向斜部位,大多选择在背斜或背斜与向斜之间,因为向斜处易积水。

地理高考复习关键能力 融会贯通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附答案解析)

地理高考复习关键能力 融会贯通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附答案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2018·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1)~(3)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3)关于甲、乙两地之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良好的储油构造B.良好的储水构造C.适宜工程隧道建设D.有色金属矿丰富【解析】(1)选A,(2)选A,(3)选B。

第(1)题,从图中甲、乙之间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的数值可知,甲、乙之间为山地;从材料中P、C岩层的新老顺序,可知甲、乙之间岩层分布状况是老-新-老,呈现为向斜的分布特征,为向斜山;符合上述要求的向斜山为A项。

第(2)题,丙处垂直向下钻探取芯,可能获取到比丙处D岩层更老的岩层S1和S2,即志留系岩层。

第(3)题,甲、乙两地之间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背斜处适宜工程隧道建设;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而图中没有信息显示该处岩浆活动强烈。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 突破1 A.背斜岩层新老关系B.向斜岩层新老关系C.未受外力侵蚀地貌D.受外力侵蚀地貌(2) 突破1 A.岩层形态的变化B.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C.岩层新老关系的垂直变化D.岩层新老关系的水平变化(3) 突破2 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背斜适宜工程隧道建设D.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答案:(1)BD (2)C (3)B【备用真题】(2016·北京高考)右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是地下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山顶变平,随着岩石圈的下降,山顶部没入水下,进一步受海水的侵蚀变得更为平坦。

地理地质构造分析

地理地质构造分析

地理地质构造分析概述:地理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产生的分布、形态和变动的规律性的总体,它关系到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地貌和矿产资源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地理地质构造的分析,深入探讨其对地球表面景观形成和地质现象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地理地质构造的分类1.1 构造分类地理地质构造按照时间、形态、性质和地域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时间为基准,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构造古老、构造稳定和构造活动等类型。

以地域范围为基准,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局部构造等类型。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类地理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1.2 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貌和地势上。

不同的构造类型在长期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单位,如山脉、高原、低地、河流等。

本节将具体介绍各类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形成的影响机制。

第二章:地理地质构造与地震2.1 地质构造的地震背景地质构造与地震有密切的关联,特定的构造环境容易引发地震。

本节将介绍地质构造对地震发生的影响以及构造背景下的地震活动特点。

2.2 构造应力与地震断裂地震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断裂释放能量的结果。

地质构造的应力分布直接决定了地震断裂的形成和发展,本节将详细探讨构造应力与地震断裂的关系。

第三章:地理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3.1 构造背景下的火山活动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构造活跃的区域,火山活动频繁且剧烈。

本节将介绍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关系及构造对火山喷发的影响。

3.2 火山形成机制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的结果,地质构造直接影响了火山的分布和形态。

本节将探讨不同构造背景下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

第四章:地理地质构造与地质资源4.1 矿产资源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构造环境下,矿产资源有着差异化特征。

本节将详细介绍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影响机理和地质找矿的重要性。

4.2 油气资源与地质构造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入体
沉积 接触
二、地质年代表
新生代的进一步划分: 全新世Q4 第四纪Q:
更新世上Q3
更新世中Q2 更新世下Q1 上新世N2 中新世N1 渐新世E3 始新世E2 古新世E1
晚第三纪N 第三纪R: 早第三纪E
多 么 富 有 想

力 的 比 喻

§2-2 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类
一、序言
二、地层的产状要素 三、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四、褶皱构造 五、断裂构造
向 斜
背 斜
轴面

枢纽
核部
翼部
3 褶皱的分类 (1) 按轴面的产状
直立的
倾斜的
倒转的
平卧的
(2)按枢纽的产状
倾斜褶皱
水平褶皱
(3)按褶皱的紧密程度
五、断裂构造 断层
脆性岩石
节理
破裂面
1 节理
(1)节理的定义
(2)节理的形成
◆ 岩浆岩中的节理
◆ 构造节理
a: 压应力节理
b: 张应力场下形成的节理
C 褶皱构造中的节理
(3)节理的特征
▼ 产状 ▼ 间距 ▼ 口径 ▼ 连续性
▼ 粗糙度
▼ 充填
(4)节理的评价方法和节理研究的工程意义 节理玫瑰花图 N
0
10
20
W90E源自2 Faulting 断层
(1) 断层的基本概念 (2)断层的形态要素 断层面
断层 走向
断层 下盘 断层 上盘
断层 移动方向
第2章 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
内容提要 §2-1 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2-2 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类 §2-3 地质图以及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中的表现形式 §2-4 地形及地貌
§2-1 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一、地质年代
1 绝对年代法 2 相对年代法
♣ 地层层序法
♣ 化石演变法 ♣ 岩层接触关系法
♣ 地层层序法
最新地层
最老地层
♣ 化石演变法
♣ 岩层接触关系法 ① 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 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②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③ 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 合 接 触
角度不整 合 接 触
②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③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后期 沉积岩
先期 沉积岩
§2-3 地质图以及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中的表现形式
1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图的基本概念
◈地质图的规格 (图名、比例尺、图例、各种符号) ◈地质图的分类 地形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隧道工程地质图; 桥梁工程地质图 建筑工程地质图…..
2 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中的表现形式
断层切割褶皱后在地

5) 重力地貌
以重力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 地貌分级
地貌等级一般划分为四级: 1.巨型地貌 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都是巨 型地貌。巨型地貌几乎完全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所以 又称大地构造地貌。 2.大型地貌 山脉、高原、山间盆地等为大型地貌,基 本上也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3.中型地貌 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等为中型地貌, 主要由外力作用造成。内力作用产生的基本构造形态是 中型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貌的外部形态决定于 外力作用的特点。 4.小型地貌 残丘、阶地、沙丘、小的侵蚀沟等为小型 地貌,基本上受着外力作用的控制。


地貌条件与铁路及公路工程的建设及运营有着 密切的关系,道路常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 貌条件是评价道路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内容之 一。它关系到道路勘测设计,道路选线、桥隧 位置选择等技术经济问题和养护管理等。
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 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此外,地貌 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也决定于地貌水准面。地貌的
质图中的表现规律
断层切割倾斜岩层造地
层在地质图中突然中断
根据轴面产状对褶皱构造的分类
桥梁工程地质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质构造与道路工程
A台易产生 顺层滑动
B台位于断 层带上
C台较为
有利
§2-4 地形及地貌

“地形”是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 如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这些形 态在地形图上以等高线表达。 “地貌”则含义广泛,它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 全部外表特征,更重要的还要分析和研究这些 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2.外力地貌
以外力地质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外力地貌。根据外动力的 不同它又分为以下几种:

1) 水成地貌
以水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2) 冰川地貌
3) 风成地貌 4) 岩溶地貌
以冰雪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以风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3)断层的类型
◐ 按照两盘相对移动方向
*正断层 *逆断层 *平推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逆断层
平推断层
平推断层
◐按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 张性断层
压性断层
剪性断层
张性断层
压性断层
剪性断层
断层组合分类
倾向不同 的正断层 形成地堑 倾向相同 的正断层 形成地垒
倾向相同 的逆断层 形成叠瓦 状构造
形成和发展除受上述规律制约外,还受地质构造、
岩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地貌成因分类
1.内力地貌
以内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内力地貌,它又可分为:
1) 构造地貌 由地壳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其形 态能充分反映原来的地质构造形态。 2) 火山地貌 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碎屑物质堆积 所形成的地貌为火山地貌,如溶岩盖、火山锥等。
一、序言 1 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2 地质构造的特点 缓慢性、规模的多样性、活动的周期性
形态复杂性(脆性构造,柔性构造)
3 研究地质构造工程意义
小构造
大构造
二、 地层的产状要素
三要素:倾角、 倾向、走向
三、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
单斜构造
四、褶皱
1 褶皱的定义 2 褶皱形态描述 ( 背斜、向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