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背斜一般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
地质构造为 向斜 ,理由是 :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
褶皱
断层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的 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的形成
强大挤压
平整的岩层 背斜
背斜
持续作用
向斜
3、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1、“岩层形态”判定法
背斜(甲)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乙)岩层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甲
乙
2、“岩层新老关系”判定法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 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地质构造
4、读某地地质构造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
是( A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探究7:
读储油、储气构造示意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请解决如下问题:
(1)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石油或天然气?为什么? (2)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地下水?为什么?
A
B
答:(1)A 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地球的构造地质学与构造地貌

地球的构造地质学与构造地貌地球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奇迹的行星,它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和构造。
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学以及构造地貌是了解地球本身和地球演化过程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构造地质学和构造地貌,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
一、地球的构造地质学地球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
它可以分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圈的构成。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硅酸盐和氧化物组成。
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0-70千米;海洋地壳相对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千米。
地幔: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和氧化物组成。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的温度较低,下地幔的温度较高。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核的温度约为5000-6000摄氏度,非常高。
2. 岩石圈的构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的组合,是地球上固态岩石的层。
地壳和上地幔是一个巨大的岩石圈板块系统,这些板块以不断移动、相互碰撞和分离的方式塑造着地球的地貌和构造。
二、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是由构造活动造成的。
它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和平原等不同类型。
1. 山地山地是由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构造隆起和抬升形成的。
山地通常具有较陡峭的山脚、陡峭的山坡和尖峰。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都是由板块碰撞和挤压形成的。
2. 高原高原是由地壳板块的持续隆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高原通常位于山地之上,表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
例如,西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起的。
3. 盆地盆地是由地壳板块的相对下沉形成的,通常被周围的山地或高原所环绕。
盆地通常呈现出平坦或低洼的地形。
2.1.1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7.课后作业:布置与地质构造与地貌相关的实践作业,如绘制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形成过程充满好奇,具备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然而,由于地质构造与地貌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分析实际问题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强调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貌中的应用,介绍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讲授新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具体如下: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地质构造或地貌类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2.制定讨论提纲,引导学生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实际案例等方面展开讨论。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貌类型,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其地质构造背景,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一幅家乡或学校的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图,标注主要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以下选题之一:
2.1.1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主要地质过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课件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 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背斜与地貌
形成初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向斜山
背斜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 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 幅度的判断,正确的
C 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褶皱的判 读
岩层向下弯曲
老
新
向
斜
老
谷
由河谷中心向两侧岩层逐渐变老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
造类型和两侧地壳
抬升幅度的判断,
C 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陡
B.背斜 东侧小
向斜的正科确学结依据论。:
A—背斜, B—向斜, C—背斜, D—向斜。
未侵
常形成谷地或
蚀 常形成山岭 地貌
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
构 造 地 貌
侵蚀 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 向斜槽部受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
张力,常被 挤压,不易 侵蚀成谷地 被侵蚀,常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地 垒),如华山、庐山、 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解析:由题干可知,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读图可知,图中谷地 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且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 为向斜,故B、D项错误。图中西侧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 升幅度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
(1)解释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等。
其中,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是地球科学中两个重要的部分,对了解地球的现状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层结构、地殻运动和相对位置变化的学科。
地球表面的地层可以分为岩石圈和上层地幔。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和海底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岩石圈的厚度在大陆上为30-50千米,海底上平均为5千米左右。
上层地幔在岩石圈之下,厚度约为300千米。
地质构造和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的地壳由20多个板块组成,在板块之间存在各种构造关系和作用,并决定着地球表面地貌、地震、火山喷发和岩浆运动等自然现象。
地球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海底扩张、大陆向内缩和板块碰撞。
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地表的形态和地貌图案,包括山脉、河流、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峡谷、沙漠等各种自然地形。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它们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和自然力量(如水、风、冰、火等)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变化非常丰富,其中山脉是最引人注目的地形之一。
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或隆起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界或内部。
山脉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构造性山脉、火山性山脉和侵蚀性山脉。
构造性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火山性山脉也称火山链,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冰岛火山带等;侵蚀性山脉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如美国大峡谷、中国张家界等。
除山脉外,河流也是地球地形地貌中重要的一部分。
河流是受降雨和融雪引起的地表径流形成的,它们切割并侵蚀地表,形成山谷、河谷等地形。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分别位于非洲、南美和亚洲。
平原是地球地貌中的大部分。
平原是指地球表面平坦的、高度低于周围环境的区域,通常在海拔100米以内。
平原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如水流、细粒物质的沉积等。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 构造与地貌

◆若核部为老岩层,翼部为较新岩层,岩层 自中心向四周倾斜的浑圆形构造,就称之为 穹隆构造;
老
新
顺地貌——背斜山**
顺地貌——向斜谷
庐山王家坡
向斜山
逆地貌**
背 斜 谷
◆构造盆地;
指核部为新岩层,翼部为较老岩层,岩层 自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浑圆形构造。
老
第四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 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 动,也叫 “ 构造运动 ” 。
★构造运动按发生时间分为: ◆(古)构造运动 ——晚第三纪末期以前(约3百万年前); ◆新构造运动 ——晚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 ◆现代构造运动 ——五六千年前至现在。
二、地质构造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 通常某些低产土壤,如沼泽地、盐碱土 等大多数与地质基础属构造盆地有关。 必须了解盆的地质构造特点,才能采取 相应措施以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 改良沼泽地,引水进行灌溉,减少土壤 含盐量以改良盐碱土。
三、地质构造与农田水利工程的 关系
• 在山区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常需进行修筑梯田, 引水上山,作坝蓄水等农田水利工程,它们与地 质构造的关系密切。
④平卧褶曲(横卧褶曲):轴面水平或近乎 水平,两翼岩层也近乎水平。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发生倒转。
倒转褶曲
台湾
◆按平面形态,褶曲可分为三类
①短轴褶曲:其平面呈长圆状,长/宽 约 3/1 ~ 10/1 之间;
②线状褶曲
其平面呈长条状,长/宽一般>10/1 ;
B A B CBA
B C
B A
③浑圆形褶曲(穹隆构造、构造盆地):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案:地质构造与地貌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地质构造与地貌变化地质构造与地貌变化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是地理学中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特征,揭示了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一、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分类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上地幔及地球其他部分的内、外结构、形状和空间的规律性分布。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构造元素和构造形态两个方面。
构造元素是指地球内外部分的各种构造单元,如岩石体、断层、地层等。
构造形态则是指地质构造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如山脉、盆地、地籍等。
根据地质构造形成的不同方式和特征,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活动地质构造和静止地质构造两类。
活动地质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存在着强烈的形变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静止地质构造则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变化的地质构造。
二、地形变化的形成与作用地形变化是地貌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地质构造的结果。
地形变化包括地壳的隆升和下降、山谷的形成与演变、岛屿的形成与消亡等。
地形变化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
例如,山脉的隆升会导致气候变冷、降水增加,而盆地的下降则可能导致气候变暖、干旱加剧。
此外,地形变化还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因此,研究地形变化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构造与地貌变化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地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地表的不同地貌形成于地质构造的不同作用过程中。
例如,山脉往往形成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隆升过程中,而平原则形成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下降过程中。
地壳的断裂作用引起的断层和地表抬升,也会导致地貌特征的变化。
此外,火山活动和地震等地质构造的活动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形地貌,如火山口、地震断裂等。
地质构造还会影响地貌变化的发展趋势和速度。
例如,同一地区的不同构造单元受到不同的外力作用,地形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会不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6、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 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 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② 较合理,
理由是: 受地形影响,山区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2.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 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2、乙处的构造地貌是 ( B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向斜谷地 D.背斜谷地
3、有关乙处的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最理想的储油构造 B.最理想的储水构造 C.适宜开挖地下隧道 D.受挤压,多裂隙,岩层破碎
4、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C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在构造地貌上为谷地。即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
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这是为什么呢?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地形倒置
曾经的背斜山受外 力侵蚀成了谷地
曾经的向斜谷不易 侵蚀反而成了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地质构造的类型;
2.熟悉地貌的形成发展、分类及山地、平原地貌特点与类型;
3.熟悉第四纪陆相堆积物特点;
4.说明地质构造(倾斜、褶皱和断裂构造)对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5.说明山地地貌特征及其与公路选线关系;
6.说明地表水、地下水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具有野外识别倾斜、褶皱和断裂构造的能力及野外判断常见地貌的能力;
2.具有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时给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3.具有根据勘查资料认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的能力;
4.具有能分析公路通过地带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的能力;
5.具有初步公路地质选线的能力。
三、结构框图
四、引入
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岩石或岩体在地壳运动中,由于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的一些永久的变形和变位的现象,就产生了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类型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在地壳表面形成各种地貌类型。
无论在哪类地貌中,都蕴含着一种地貌类型,它不因是山地还是平原而出现本质的差异,那就是流水地貌,有自由液面的覆盖在地壳表层的液态水流,即地表水流。
与地表水相对的一类水流,它埋藏于地表以下、土中孔隙、岩石孔隙和裂隙及岩石空洞中的水,即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