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7.《红旗谱》教案

《朱老巩护钟》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化繁为简,概括小说情节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拟小标题。
文章较长,学生应具备很好的概括能力,梳理情节脉络。
2、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赏析片段,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更直接地演绎人物的性格。
3、小组合作,共同研讨。
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英雄在电视剧《红旗谱》的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自古燕赵多祸殃,大鼓小曲唱凄凉。
志士慷慨洒热血,只为百姓谋稻粱。
”对老百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犯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奋力反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旗谱》的第一章“朱老巩护钟”这个故事,一起来领略燕赵大地上的这位农民英雄的风采。
活动一化繁为简梳理情节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可以说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
表格展示,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再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脉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读写结合赏析形象梁斌说:“我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民族气魄,要靠英雄人物来彰显,在那个岁月里,朱老巩就是人们眼里的英雄。
高中语文 小说鉴赏方略之六 叙述角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中国小说欣赏》

叙述角度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
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
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
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
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电子版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教学目标一、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四、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单元介绍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
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高中语文 第十四课 做客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林的浮躁、孙少安的朴实、孙少平的热忱又各不相同,显
示出有志进取者的不同个性和不同人生境界。
在语言运用上,路遥的语言风格是细腻中透出凝重。
他擅长在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中纤毫毕露地呈现生活的艰难 与人性的压抑。
1.本文节选文字主要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文所节选的文字,主要记叙了孙少平应田润叶之邀 到田主任家吃饭的故事。孙少平的心情由惶恐到紧张到最 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 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 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 到了人间的温情。
1 .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章的写
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小说塑造 的人物形象。 2 .自查工具书,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阅读、讨论 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并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 .了解路遥的文学成就,学习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挖 掘出深刻的社会内涵的敏锐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索。
4.了解背景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处在一个历史的转 折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与 乡村、文明与落后、进取与守旧、当代意识与传统观念、 无神论与封建迷信等各种形态矛盾对立凸现,作者正是以 其敏锐的目光,注意到变革中的种种矛盾与希望,将国家 大事、政治形势、宗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 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
1.读准字音 拘囿 (yò u) . 缀 满(zhuì ) . 屙 尿(ē) . 耸 动(sǒng) . 笨拙 (zhuō) . 瞥 了一眼(piē) . 惊蛰 (zhé ) . 花蕾 (lěi) . 瓮 声瓮气(wè ng) . 眩 晕(xuà n) . 揶揄 (yéyú ) .. 弥 漫(mí ) . 镢 头(jué ) . 烩 粉条(huì ) . 火烧火燎 (liǎo) . 规规矩矩 (jǔ) .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中国小说欣赏》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面就自有一套体例。例如对于曹操,既要突出他的奸诈虚
伪和用心险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 备,则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 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他不讳言蜀国的失 败以至于灭亡,但尊蜀贬魏,却全书贯彻始终。
栏 目 链 接
3.走入作品
《三国演义》 刻画了近 400 个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 亮、 曹操、 关羽、 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 具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 雄心壮志,此外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 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 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 毅”“义重如山”, 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 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比喻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刮目相看。这原是鲁肃夸赞吕蒙学 有长进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栏 目
栏 目 链 接
jià nɡ 贱降 . xiá nɡ 投降 .
jià n 乘间 . jiān 距 间 .
ɡēnɡ 衣 更 . ɡè nɡ 加 更 .
栏 目 பைடு நூலகம் 接
2.写对字形 骁 侥 讫 迄 诞 涎 忖 肘
栏 目 链 接
候
候
3.词语积累
(1)来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2.水浒传赏析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2赏析: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行动。
武松的"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行动的贴切运用,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危急、有力地突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此中,我们也发觉选择人物在要害时刻的行动来写。
这样,行动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此外,作者把老虎的行动“一扑、一掀、一剪"都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为武松捏一把汗,作者对人物行动的查看是细致而敏锐的,本文的文字写得干净利落、情节曲折生动。
5、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查看;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云云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程序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赏析: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诛九族的罪,虽然火线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费心。
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程序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
这是宋江很真实的心理,也是宋江纷乱品德的外在表现。
6、林冲集结力量敷衍主要仇人陆谦。
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怎样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本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赏析: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结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先问罪、指责,杀得光亮磊落、理直气壮;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
若换成李逵杀人绝不会啰嗦,不同的英雄杀人杀得不一样,联合个英雄杀不同的人杀得也不一样。
《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导读及课文讲解

香 玉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1715 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 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 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 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 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 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 商人家庭。
2、 续书 (1) 续西游记 (2) 后西游记 (3) 西游补 (4) 新西游记
3、历史资料
(1)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永乐大典》之《西游记平话》 片断 《梦斩泾河龙》
(3) 销释真空宝卷
(4) 朴通事谚解(节录有关《西游 记》的部分)
(5)《西游记杂剧》(杨景贤) (6)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阙名) (7)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朱鼎臣) (8) 西游记传(杨致和)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 “专集之最有名者”。
思想内容
1、抒发现实公愤,讽刺贪官污吏。贪污 腐败,人世变化,冷暖世事等都有所体现。 如《促织》、《席方平》。
2、勾画考场考官的无能昏庸,揭露科举 黑幕。作者19岁进学,只有虚名没有功名。 借鬼狐之说抒发内心郁闷愤慨。如《司文 郎》、《于去恶》等。
二、
《西游记》的作者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入世精 神观照笔下的神幻世界,因此,对于社会现实 有所揭露和批判。本文中,山神土地所受的种 种盘剥,其实影射了现实中豪强霸占一方,巧 取豪夺,令民不聊生的现实,而作者嘲笑算命 不通的“卯酉星法”,嘲笑败家的“红百万” 变做“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 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也体现了作者对诸 多社会现象的调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 体“神魔小说”。
2022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课件:《儒林外史》

2021/6/20
26
答案
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心理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解读: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塑
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白、情感倾吐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4)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错点提醒:注意“霄”的写法,容易写成“宵”)
(5)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错点提醒:这个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理解成“面色如土“,营养不良)
2021/6/20
14
(6)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 (7)沈鱼落雁:即“沉鱼落雁”。鱼见了人沉入水底,大雁见了从天上 落下来,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8)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错点提醒:注意运用对象,一般只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9)宴尔新婚:形容新婚欢乐的情景。也作“新婚燕尔”。
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总是要通过他的外貌神态,或是他的行
动表现出来的。③通过对环境、景物、氛围的烘托、渲染间接地表现出
人物的心理状态。④通过梦境幻觉等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能较好地表现
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2021/6/20
29
总之,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第7课 《儒林外史》
——匡超人
《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精华,展示了一幅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⑶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⑶《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④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⑷《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⑸作者简介
⑹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
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
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
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
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
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2、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水浒传》内容简介。
⑶《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第一,《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第二,《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
第三,《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既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也堪称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①《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②《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颇有特点。
③《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
⑸作者简介
五、布置作业
1、预习《曹操献刀》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
2、精读《曹操献刀》,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p align=right>贺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