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信号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雷达干扰实验报告

雷达干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雷达干扰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雷达干扰实验的结果,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原理雷达干扰是指利用电磁波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降低其性能。

雷达干扰技术包括压制干扰、欺骗干扰和干扰对抗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

压制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干扰信号,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被淹没,从而降低雷达的探测能力。

欺骗干扰:通过发射模拟目标信号的干扰信号,误导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使其无法正确识别目标。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2. 干扰设备:包括干扰发射机、干扰天线等;3. 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4. 实验软件: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干扰模拟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调试雷达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设置干扰参数,包括干扰功率、频率、波形等;3. 开启干扰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压制干扰实验;4. 记录雷达系统的响应,包括探测距离、目标识别率等;5. 关闭干扰设备,分析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6. 重复步骤3-5,进行欺骗干扰实验;7. 对比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8. 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制干扰实验(1)当干扰功率较小时,雷达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但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有所下降;(2)当干扰功率较大时,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显著下降。

2. 欺骗干扰实验(1)在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判断出现偏差;(2)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率降低。

六、实验结论1. 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均有较大影响,雷达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2. 雷达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抗干扰措施,如采用抗干扰波形、优化天线设计等;3. 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是指在雷达探测和测量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克服干扰因素对雷达
性能的影响,提高雷达的工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电子战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突破,雷达遭受到的敌方干扰也越来越频繁和复杂。

雷达抗
干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雷达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扰源特性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源进行特性分析,包括信号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方位角和距离等参数。

通过对干扰源的特性分析,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源采
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2. 干扰信号定位与抑制:对来自干扰源的信号进行波束形成和方位测量,定位干扰
源的方位和距离。

通过定位干扰源,可以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降低干扰对雷达运行的影响。

3. 波形设计与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通过设计特定的波形,使得雷达系
统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抑制干扰信号。

波形设计与优化是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4. 滤波与信号处理:采用滤波和信号处理技术,对雷达接收的信号进行去除干扰、
增强目标信号等处理,提高雷达探测目标的能力。

5. 仿真与实验验证: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对不同的抗干扰技术进行评
估和比较。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可以优化抗干扰技术的参数设置和算法效果,提高雷达的
工作性能。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包括干扰源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干扰抑
制的效果评估和算法的实时性等问题。

在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新的算法和方法,以适应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干扰环境。

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

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

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一、抗干扰频率范围雷达的抗干扰频率范围是指雷达在工作频段内,对抗干扰信号的能力。

这一指标衡量了雷达在特定频段内,能够有效地抵抗不同频率干扰信号的能力。

雷达的抗干扰频率范围越宽,其抵抗不同频率干扰信号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探测性能。

二、抗阻塞能力抗阻塞能力是指雷达在受到强干扰信号作用时,保持正常工作或快速恢复探测功能的能力。

阻塞干扰是指强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使接收机过载,导致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雷达的抗阻塞能力越强,其在受到强干扰作用时,越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或快速恢复探测功能。

三、抗瞄准式干扰能力抗瞄准式干扰能力是指雷达在面对具有特定方向的干扰信号时,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保持对目标探测的能力。

瞄准式干扰是指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具有明确的干扰方向,与雷达接收机波束形成一定角度。

在这种情况下,雷达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波束控制能力,以保持对目标的探测性能。

四、抗压制式干扰能力抗压制式干扰能力是指雷达在面对连续或脉冲式的压制干扰时,能够有效识别和抑制干扰信号,保持对目标探测的能力。

压制式干扰是指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具有与雷达接收机相似或相同的频率特性,通过连续或脉冲式的干扰方式,使雷达难以识别和跟踪目标。

雷达的抗压制干扰能力越强,其在面对压制式干扰时,越能有效地识别和抑制干扰信号,保持对目标的探测性能。

五、抗欺骗式干扰能力抗欺骗式干扰能力是指雷达在面对欺骗式干扰时,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干扰信号,保持对目标探测的能力。

欺骗式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模拟目标的回波特性,产生虚假目标或使真实目标难以被雷达识别。

雷达的抗欺骗干扰能力越强,其在面对欺骗式干扰时,越能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干扰信号,保持对目标的探测性能。

综上所述,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指标是多方面的,包括抗干扰频率范围、抗阻塞能力、抗瞄准式干扰能力、抗压制式干扰能力和抗欺骗式干扰能力等。

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探测性能。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和测距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

雷达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着来自各种干扰源的干扰,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雷达的探测能力,甚至对雷达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抗不同干扰源的能力研究、抗干扰算法的研究以及新型雷达系统的设计研究等方面。

在对抗不同干扰源的能力研究中,科研人员主要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干扰环境下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比如在噪声干扰、多普勒频率干扰、杂波干扰等情况下如何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抗干扰算法的研究方面,科研人员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和数字滤波器等手段来降低干扰对雷达接收信号的影响,提高雷达系统对目标信号的提取能力。

在新型雷达系统的设计研究方面,科研人员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改进雷达系统的硬件结构和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干扰范围。

目前,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抗噪声干扰的技术研究。

在雷达系统中,噪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源,会影响雷达系统的接收信号质量,降低目标信号的探测性能。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对噪声干扰的抵抗能力,科研人员需要对噪声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设计相应的补偿算法和滤波器来降低噪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二是抗多普勒频率干扰的技术研究。

多普勒频率干扰是一种常见的雷达干扰源,主要是由于目标的相对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偏移。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对多普勒频率干扰的抵抗能力,科研人员需要设计相应的多普勒频率滤波器和补偿算法来抑制多普勒频率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在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还探索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干扰算法、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为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干扰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雷达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向着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雷达抗干扰性能试验方法及效果评估

雷达抗干扰性能试验方法及效果评估

巨 一
磷 随 、 ~ 一 = 一 啸 一
一 ~ 一

远 距 离 支 援 干 扰 作 战 场 景 设 定 2架 电 子 战 飞 机 分 别 从 不
同 方 位 飞 抵 雷 达 的 有 效 探 测空 域 。 作椭圆形飞 行, 施 放 压 制式 噪声干扰 。 掩 护 战 斗 机隐 蔽 进 入 防 区 , 每 部 干 扰抗干扰 ; 模拟试验; 数据处理; 性 能评 估
0 概 述
随着 现 代 电 子 对 抗 技 术 的 不 断进 步 , 雷 达 干 扰 与 抗 干 扰 之
间 的斗 争 日趋 激 烈 。面 对 日益 复 杂 的 电子 干扰 环境 . 雷 达 必 须 提高其抗干扰能 力 , 才 能在现代战争 中生存 ; 进 而 才 能 发 挥 真 正作 战效 能 , 给 战 局 带来 积极 的影 响 。 目前 在 国 内一 些 的 主 流 雷 达 上 都 根 据 雷 达 的特 点 作 了抗 干 扰设 计 ,但 所 采 用 的抗 干 扰 设 计 在 实 战 中 的 实 际 效 果 如 何 ,
a )使用目标摸拟器 6 )使用空中真实目捧
图 2 抗 支 援 干 扰 试 验 阵 地 示 意 图
本 文 提 供 了一 些 验 证 雷 达 抗 干 扰 性 能 的 模 拟 试 验 和 效 果
评 估 的 方法 。
( 二) 随 队 干扰 ( 1 ) 试 验 模 拟 场 景 随 队干 扰 作 战 场设 定 为 多架 飞 机 编 队突 防 , 其 中有 1 架电 子 战飞 机 或 者 战 斗 机 ( 挂 载 干 扰 吊 舱) , 从 距 离 雷 达 的设 定 距 离
功率密度为 1 k W/ MH z , 试验模拟场景如图 1 所 示。 在 不 同作 战 场 景 中 . 干扰机 、 战 斗 机 与 雷 达 之 间 的夹 角 会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一、绪论1.1 前言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论文结构二、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基础2.1 雷达系统的基本构成2.2 雷达抗干扰的基本概念2.3 雷达抗干扰的评估指标三、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3.1 基于脉冲压缩特性的评估方法3.2 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评估方法3.3 基于波形分析的评估方法3.4 基于时频分析的评估方法四、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实验验证4.1 实验环境与设备4.2 实验方案设计4.3 实验结果分析五、总结与展望5.1 研究成果总结5.2 研究不足与展望5.3 实际应用前景PS: 在提纲中提到的各个小节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论文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一章绪论1.1 前言雷达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科研领域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防范和应对不同形式威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其中,针对雷达抗干扰的要求和研究越来越关注。

雷达抗干扰是评估雷达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评估雷达抗干扰性能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由于雷达系统长期处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在雷达工作中不断发生,导致雷达性能下降,从而威胁到雷达的正常工作、任务完成能力,甚至导致战场打击的失效。

因此,对于雷达的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是解决雷达系统工作中干扰问题的关键。

对雷达抗干扰性能加以评估,不仅能完善雷达设计和制造,提高雷达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还为一些特殊场合的雷达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本论文主要从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角度出发,探究了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并通过实验验证,综合评价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研究:1. 分析已有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探讨其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是指对雷达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在评估雷达抗干扰效能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抗干扰性能参数,评估雷达系统抗干扰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抗干扰性能参数,包括抗干扰阈值、动态范围、抗干扰比、抗干扰门限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量化雷达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

2. 干扰信号特征分析,对可能对雷达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干扰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包括频率、功率、调制方式、持续时间等。

通过对干扰信号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从而评估其抗干扰效能。

3. 抗干扰算法评估,评估雷达系统所采用的抗干扰算法的性能,包括抗干扰滤波器、自适应波束形成、频率捷变等技术。

通过对抗干扰算法的性能评估,可以判断雷达系统在受到干扰时的处理能力和抵抗能力。

4. 系统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通过系统仿真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对雷达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条件下的表现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雷达系统在实际干扰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从而评估其抗干扰效能。

5. 抗干扰性能综合评估,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对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综合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雷达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涉及多个方面的参数和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抗干扰性能参数、干扰信号特征分析、抗干扰算法评估、系统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以及综合评估等,以全面、准确地评价雷达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雷达抗干扰技术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以提高雷达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这些干扰包括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如天气干扰、电磁干扰、多径干扰等。

在雷达运行过程中,干扰对雷达系统的性能和输出结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对于保障雷达系统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雷达系统的内部干扰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干扰。

内部干扰主要是由于雷达系统工作的各个组件之间的互联和耦合所引起的,例如发射脉冲和接收信号之间的交叉干扰、回波信号和杂波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改进雷达系统的设计和结构,提高各个组件之间的隔离性,并采用合适的滤波和抑制技术来减少干扰。

除了内部干扰以外,雷达系统还需要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

电磁干扰是其中比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干扰形式,包括电磁干扰源、信号竞争干扰和多径干扰等。

针对这些干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如使用高功率发射器来增加雷达系统的信噪比,采用有效的抗多径干扰算法来解决多径干扰问题等。

针对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还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算法和方法。

可以利用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雷达系统对干扰的辨识能力和抑制能力。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能够自动地识别和追踪干扰源,并对其进行抑制或削弱。

改进雷达系统的波形设计也是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有效途径。

合理选择合适的波形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雷达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轻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在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和需求。

不同的雷达系统在工作场景和工作频段上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技术需求也可能不同。

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技术探索,以实现最佳的抗干扰效果。

(以上字数:1012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期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2月CHINESEJOURNALOFRADIOSCIENCEV01.23。

No.1February。

2008文章编号1005—0388(2008)Ol一0189—06随机信号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张新相1吴铁平2陈天麒1(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2.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所,北京100085)摘要研究了采用带限高斯白噪声波形的随机信号雷达在噪声和欺骗干扰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通过研究接收机输入/输出信噪比关系和检测性能,分析了随机信号波形抗噪声干扰的性能;采用仿真方法,分析了抗欺骗干扰性能。

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机信号波形比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波形具有更好的抗欺骗干扰能力。

关键词随机信号雷达;抗干扰≯噪声干扰;欺骗干扰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AECCMcapabilitiesofrandomsignalradarZHANGXin-xiangWUTie-pingCHENTian-qi(1.CollegeofE.E.,Univ.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ogyofChina.ChengduSichuan610054,China2.RadarInst.,AirforceEquipmentAcademy,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Thepedormanceofrandomsignalradar(RSR)isanalyzedbyemplo—yingaband-limitedwhitegaussnoisewaveforminactivejammingenvironments.Theinputandoutputsignal-to-noiseratioandprobabilityofdetectionofthereceiv—erarediscussed.SimulationisperformedtOshowtheperformanceindeceptivejam—mingcondition.Analysisandsimulationindicatethatrandomsignalwaveformpos—sessesbetterelectroniccounter-countermeasure(ECCM)capabilitiesthanlinearfrequencymodulated(LFM)waveform.Keywordsrandomsignalradar;ECCM;noisejamming;deceptivejamming1引言随机信号雷达(RSR)采用射频噪声或噪声调制信号作为发射波形[1],其最佳接收一般采用相关接收机。

对随机信号雷达的试验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Horton[2]首先提出了一种噪声测距雷达,此后CopperC33等研究了一种实验型随机信号雷达。

由于随机信号波形的低截获(LPI)性和优良的检测性能,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随机信号雷达的研究和试验系统[1“石],涵盖了探地、SAR/ISAR成像、雷达截面积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随机信号雷达采用非周期的噪声或类噪声波收稿日期:2006-i0-20189形,其模糊函数接近理想的图钉型,除具有良好的距离、速度分辨力和低截获性能【6]外,随机信号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也是其受到众多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文献中,针对随机信号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的较少见,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连续波随机信号波形,研究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仿真分析和对比试验。

刘国岁教授[7]等以对比试验方式,比较了随机二相码调制和伪随机二相码调制两种连续波随机信号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实验数据表明,随机二相码调制波形具有更强的抗各类干扰的能力。

Garmatyuk[8]对随机信号SAR在杂波/噪声和欺骗式干扰环境下的成像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与线性调频波形比较, 万方数据190电波科学学报第23卷证实了在相同的参数值下,随机信号波形比线性调频波形具有更好的抗有源干扰能力,特别是抗欺骗干扰能力。

文中分析了采用带限高斯白噪声波形的脉冲型随机信号雷达抗有源干扰的能力。

通过研究雷达接收机的输出特性、信噪比改善因子和检测性能,定量分析了带限高斯白噪声波形抗噪声干扰的性能;通过与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波形对比,仿真分析了随机信号雷达对噪声和欺骗式干扰的抑制能力。

2随机信号雷达接收机输出特性高斯白噪声信号是一种理想的随机信号波形,采用高斯白噪声波形的相关型随机信号雷达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随机信号雷达原理图随机信号源输出的高斯白噪声以(f)经带通滤波后成为带限噪声z(£),对z(£)延时后得到参考信号z。

(£),对目标回波信号X,(£)和参考信号aT,d(£)的相关处理由相关器完成。

相关器由乘法器和积分器组成,当积分时间足够长时,相关器的输出近似为z。

(£)和z,(£)的相关函数。

假设随机信号z(£)为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考虑到接收机噪声和外部噪声,有zd(£)一kdz(£一勘)+砌(£)(1)z,(f)一k,x(£一r,)+珥(£)(2)式中,靠。

(£)为参考信号支路中的噪声;,l,(£)为外部噪声;功、rr为参考信号和回波信号的延时;b、以为衰减系数。

同样假设n。

(£)、,l,(t)是方差为晶、砖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且与z(£)互不相关。

相关器的输出为却(£)、z,(t)的时间平均rry(rd,矗)=专IXd(£)z,(t)dt(3)其中T为信号脉宽。

由式(3)可知,对于各态历经过程z(£),当积分时间较大,且T》功和T》fr时,相关器的输出接近于z(£)的自相关函数。

但由于积分时间受信号时宽的限制,式(3)对相关函数估计的方差不为0,即实际的相关函数估计存在随机起伏。

(1)估计均值令参考信号与回波信号的相对时延f=Z'd一“,则相关估计的均值为优,(r)=下1IE[xa(t)x,(t)]出一leak厚。

(r)(4)式中,疋(r)一Zsine(Br)cos(cc,0r)为z(£)的相关函数,Z为z(£)的方差,B为系统带宽,(c,0为中心频率。

(2)估计方差相关估计的方差为砖(r)=下2\冠。

2冠,2J。

T(T一口)[R:(口)十R。

(口一r)R。

(口+r)Id口+点5I(T—v)R,(口)R。

(v)dv+忌;I(T—v)R姒(口)R。

(v)dv+I(T—v)R,(口)R村(v)dv(5)式中,R拟(口)=如sinc(Bv)cos(ouo口)、R,(口)一砖sinc(Bv)eos(o[,ov)分别为噪声砌(£)、行,(£)的自相关函数。

定义参考信号支路和回波信号支路的信噪比分别为SNRd=是d2口:2/砖(6)SNR,一k,2…2/tT!.,(7)代人式(5)得到蜘,三删:(T--v)sine[B(v--r)]·sincEB(v+r)]×coso咖(v--r)coso吣(v+r)dv+(1+西南e+两南i+萄靠)·I(T—v)sine2(By)cos2(o口ov)dv}(8)令“一By,r7=Br,D—B丁,删,=剐卜詈,妇(u--r')sine(u+r,)×c。

s学c。

s学d卅’1(1+丽+两南£+蜀沥e丽)× 万方数据第1期张新相等:随机信号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191』:ct一茜,sinc2c乱,c。

s2c蛐“/B,d“}c9,进一步可导出估计方差的上限:砌≤譬[五十击+壶+丽‰](10)其中1≤k≤2。

当r=0时,k一2;当r》1/B时,k≈1。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1)当T—o。

时,砖=0,即相关器的输出是对输入信号相关函数的无偏、一致性估计。

(2)当时间丁有限时,相关估计的输出存在幅度起伏,且估计方差随丁的增大而减小。

(3)相对时延r=0时,估计均值达到峰值,同时估计方差也达到最大值。

3抗噪声干扰性能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包括抗干扰改善因子(EIF)、抗干扰度量公式、相对自卫距离和相对测量精度等,其中EIF是较为通用的度量雷达抗噪声干扰的性能指标,其定义为雷达采用和未采用抗干扰措施时输出信干比之比。

以下从信噪比改善因子和检测性能两方面对比分析随机信号雷达和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的抗噪声干扰性能。

根据EIF的定义,对信噪比改善因子的比较等效于对两种雷达EIF的比较。

3.1接收机输出信噪比定义相关器输出信噪比为相关输出峰值的平方与估计方差之比[9],即SNR。

一仇;(o)/Z(r)(11)一般情况下,与外部的噪声干扰信号相比,接收机内部噪声可忽略,代人式(4)、(10)SNR。

≥D/(k+1/SNR,)(12)假设噪声干扰为高斯分布,以下通过与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波形对比,分析随机信号雷达抗噪声干扰性能。

3.2噪声干扰条件下的信噪比改善因子(1)随机信号雷达当噪声干扰信号通过相关器时,由于干扰信号与雷达发射信号不相关,理论上千扰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关输出应为0,然而由于相关时间的限制,噪声干扰会在相关器输出产生随机抖动。

由式(12)可知,随机信号雷达的信噪比改善因子是时宽带宽积D、相对时延r和信噪比SNR,的函数。

(2)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线性调频脉冲压缩信号的匹配滤波器在通带内具有均匀的幅度谱,噪声干扰通过匹配滤波器后,在滤波器带宽内的干扰功率不发生变化,即不被压缩,而有用信号经匹配滤波器脉压后输出峰值功率增加为BT倍,即线性调频脉冲压缩信号在噪声干扰条件下的信噪比改善因子为其时宽带宽积BT[1图2给出了由式(12)计算的随机信号雷达接收机输入/输出信噪比关系曲线,并与线性调频脉压雷达进行了对比。

图中r7=10,两种信号的时宽带宽积均为D=200。

占已丑棼逛名冬图2接收机输入/输出信噪比关系(D----200)由式(12)及图2可见,当输入信噪比较低(SNR,<一5dB)时,随机信号雷达接收机输出信噪比SNR。

≈D·田怄,,信噪比改善因子等于其时宽带宽积D,与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相同;当输入信噪比较大(SNR,>5dB)时,5NR。

≈D/k,输出信噪比近似为与D成比例的常数。

即在低输入信噪比时,随机信号雷达的接收机输出信噪比改善因子与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相近;而在高输入信噪比时,则低于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

图3(a)、(b)为噪声干扰条件下,仿真得到的随机信号雷达和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接收机输出波形。

由图3(a)、(b)可见,噪声干扰使随机信号雷达接收机输出波形的副瓣电平增加,使输出信噪比降低。

在所取仿真参数下,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接收机的信噪比改善能力略优于随机信号雷达接收机,这也证实了前述结论。

 万方数据192电波科学学报第23卷盆已看祭嚣耄i螭岔已田霹墨掣螭0.10.20-30.1O5100.10-20.30.10510(b)图3噪声干扰下接收机输出波形D=200(a)SNR,.=OdB,(b)5NRr=一5dB3.3噪声干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对随机信号雷达相关器的输出信号采用相干检测时,检测概率为n13B=PⅣ(Z>L);熹‰(墨)NX妻矿K~(N一1)!b∥d,鲁P一肿“h(41T硒d]L‰,.4(p1T币d](1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