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重要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指导。
三、重要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总体布局、总任务、总目标等重要内容。
其中,总体要求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
总任务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总目标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
它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推荐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解放思想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黄书进[摘 要] 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前提,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理论特质和最突出的时代要求,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 解放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思想路线党的十七大前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解放思想的内涵实质和地位作用,对我们在当代条件下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特别是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什么是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强调的解放思想,是有特定含义和目标指向的,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党的思想路线本质相关。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这就第一次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内涵和功用。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江泽民进一步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突出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意义,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坚持这一精髓,就要自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进一步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突显出解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思想路线,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方向和道路,它是哲学路线、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点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点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治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点进行解析,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和领导力量,必须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第二,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的利益都应该放在首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的重要动力和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的改革必须“有序推进、稳中求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制约发展的各种束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第四,坚持推进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相互促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时,也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第五,坚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有通过提高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挑战。
第六,坚持推动党和国家建设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创新思维推进党和国家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布局,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本质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实质。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要求。
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它也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主题和主线

三、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 主题展开的。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 社会主义。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涵随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 涵和精神实质,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 的,两者是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解放思想
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
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 拓展和丰富发展的。 (4)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展望未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本 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
党章深刻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发展。
从实事求是原则的重新确立,到解放思想大旗的高高举起,再到与时俱进品质的不断强化,这一不平凡的思想变革历程表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重要法宝。
实事求是原则的重新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然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被逐渐淡化甚至歪曲,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和不断巩固。
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又赋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邓小平精辟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基于此,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为实践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邓小平深刻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第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宗旨、任务和政治路线方面的具体体现和充分展开。
第四,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鲜明的实践指向,这就是选择并不断拓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二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邓小平多次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这些精辟思想,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科学内涵,奠定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根本基础。
解放思想大旗的高高举起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解放思想促进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创造性贡献。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大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从政党建设来说,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思想僵化,使党充满活力;不坚持解放思想,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党就会失去活力和前进的动力。
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来说,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和道路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是以解放思想作为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的。
正是从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大背景和总主题出发,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领导与推进了解放思想,并且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创新。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放思想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破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条化、凝固化的倾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命之树长青;二是破除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理想化、纯洁化的倾向,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给广大人民带来实际利益的生产关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
这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坚持的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特殊功能。
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史雄辩地证明,解放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决党的思想路线方面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1978年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作为突出标志的思想解放,导致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9年至1984年重点围绕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所进行的思想解放,冲破了“生产关系越大越公越好”的传统观念,催生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解放,开辟了全面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纪元,孕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幼芽;1987年党的十三大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和思想解放,突破了长期以来力图超阶段地建成社会主义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模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置于现实基础之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触及了长期困扰人们的种种“左”的观念,澄清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创造性地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面向21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提出,进一步激发了思想解放的活力,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提供了根本保证。
解放思想贯穿于渗透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层面。
无论是道路的拓展,还是理论的创新以及事业的推进,都与解放思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都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形成,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作为前提和动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需要继续以解放思想作为前提和动力,进一步突破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脱离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的理想化成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建立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国情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比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当前亟须进一步突破一些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和偏见,真正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原则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基本点上。
又比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快我国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这就需要在全社会真正确立“人本位”、“民本位”的观念与体制。
再比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符合时代要求、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文化引领和支撑整个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各种背离时代要求、脱离人民利益的陈腐文化理念和习惯势力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每一个层面、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前提和动力。
要科学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价值。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崭新概括,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全部功能和最高价值,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应该体现和实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
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观念从不符合这两条基本原则的思想禁锢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
关键在于坚持做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不断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动摇。
“三个不动摇”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冲破一切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实际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乃至工作作风,把各项方针政策和建设措施真正建立在现实社会主义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品质的不断强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完善。
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重强调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把与时俱进提到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高度,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我们党之所以要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党的建设的宝贵品质,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由于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地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这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时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思想路线。
因此说,与时俱进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有机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能够与时俱进。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保证了党充满生机活力。
总之,与时俱进融化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之中,是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
以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推进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和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为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