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的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传统习俗吃饺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春节传统习俗吃饺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春节传统习俗吃饺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法定假期中,吃饺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传统习俗吃饺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一、历史背景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末除夕之夜。

相传,饺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民间。

当时,冬至之后的夜晚,人们用面粉和各种馅料做成馅饺,供奉给祖先和神灵。

吃饺子象征着除旧迎新、祈求好运的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传承下来,并成为了春节期间家庭团聚的重要活动。

二、饺子制作方法1.准备材料制作饺子的原材料包括面粉、水和馅料。

面粉是选择普通的面粉即可,推荐使用高筋面粉,因为它能够确保饺子皮的口感更加弹牙。

水的选择可以使用普通的自来水。

至于馅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猪肉、韭菜、虾仁等各种食材。

2.调制面团将面粉倒入大碗中,并逐渐加入水。

用筷子或是手指搅拌均匀,揉搓面团至光滑有弹性。

盖上湿布,醒发片刻。

3.制作馅料将选好的肉馅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盐、姜末、葱花以及一些调料。

顺时针搅拌馅料,直至成为一个细腻的馅料。

4.擀皮包馅将面团分成若干个小面团。

取一个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皮,在中间放入适量的馅料,然后将皮对折,将边缘揪起捏紧,再按照个人喜好的样式将饺子收口。

5.煮饺子将包好的饺子放入已经烧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再倒入一碗冷水。

重复此步骤三次,直到饺子变得透明熟烂。

三、饺子文化饺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因此,吃饺子被视为迎接财富和好运到来的象征。

此外,饺子还代表着团圆和家人的情感纽带。

在春节期间,家人们一起包饺子,共同分享团圆和幸福的时刻。

除了以上的象征意义,饺子也承载着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饺子的制作需要耐心和技巧,传统的包饺子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传承的艺术,代代相传。

各地的饺子文化也各有特色,例如宁波的锅贴、山东的水饺、四川的抄手等等。

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吃饺子的传统习俗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饺子历史悠久。

两千年前,就有饺子了。

在中国,农历新年时吃饺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代表着吉祥和团圆。

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就齐聚一堂,一边看新年节目,一边包饺子,共享天伦之乐。

饺子一般在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享用。

因为这段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与家人一起吃饺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很有意义。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在农历新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此外,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东西包在饺子馅里。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

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

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

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提及”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春节吃饺子的规矩

春节吃饺子的规矩

春节吃饺子的规矩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除夕有“守岁”“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食物,而除夕吃饺子则是一种传统习俗,象征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2. 吃饺子要在除夕的“零点”前开始包制,饺子要包上几个硬币(现在可用铜钱、硬币等代替),谁先吃到,就意味着谁有福气。

吃饺子的家庭都会有一句吉利话。

3. 吃饺子是春节的守岁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有时候饺子里会放入糖和花生,外面捏好之后用开水烫过,然后作为饺子的馅料,一家人在除夕晚上熬夜等福气等好运。

糖是用来围砌团圆骨的代表团团圆圆、丰收幸福之意;花生取的是个开头的寓意希望新的一年福气满满开门见喜好事连连。

4. 春节吃饺子的时候,人们还会在煮饺子的水里加入一些蔬菜,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更加美味。

5. 春节吃饺子也有讲究,需要用专门的炊具来煮,比如用大锅或者灶台来煮,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才更有寓意。

6. 煮饺子的水最好一直保持沸腾状态,煮出来的饺子才会更加鲜嫩可口。

7. 吃饺子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需要先吃素菜再吃荤菜,寓意着新的一年素菜为主、荤菜为辅,生活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春节吃饺子的规矩不仅仅是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

这种习俗不仅让人们更加珍惜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当然,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可能会有不同的春节吃饺子的规矩和习俗,但是无论如何,饺子的美味和团圆的寓意都是不变的。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和寓意

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和寓意

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和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有一个习俗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传承和庆祝,那就是吃饺子。

这种丰盛的食物不仅代表着家庭的团聚,还承载着丰收和好运的寓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和寓意。

首先,吃饺子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个习俗始于古代,相传是古代有个叫张敬老的医生,他发现冬天的时候很多人手脚都冷,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一些草药和肉馅一起包在薄面皮里,煮熟后发现大家吃了之后手脚就不再冷了。

从此以后,人们纷纷效仿他的做法,制作饺子。

慢慢地,这个传统就传承下来,并成为农历新年期间的必备菜肴。

其次,吃饺子的形状和寓意给了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饺子形如元宝,因此在中国民间有个寓意,叫做“吃饺子,有吃财”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饺子的人就像是吸收了财气一样,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此外,饺子的包法也有一定的讲究。

有的人喜欢包馅多的大饺子,寓意着来年家庭的生活会更加丰盛;有的人则喜欢包制作精细的小饺子,这代表着来年家庭的财运会更加兴旺。

无论大小,饺子的形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也象征着团聚的家庭幸福。

再次,吃饺子的习俗还具有意义上的象征。

在中国,饺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

除了肉类,还有蔬菜、鱼虾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在古代,人们认为饺子里包的馅料越多,代表着来年收获的物质和财富也越多。

而在今天,人们更加注重饺子的健康和营养,所以会加入各种蔬菜和海鲜来丰富馅料的种类。

这些多样性的馅料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吃饺子的习俗也是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表达。

在农历新年期间,家人回到家中,围坐在餐桌前,共同包饺子、煮饺子,这个过程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们可以借此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味传统美食,传承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
过年吃饺子作为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饺子外形
圆润饱满,寓意着年年有余、团团圆圆。

饺子的制作过程中,包裹馅料的过程象征着辞旧迎新、赶走晦气。

吃饺子不仅是独特的年味体验,更是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寓意丰富的饺子
饺子外形圆润,象征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在中国文化中,圆形
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代表团圆、完整和和谐。

过年吃饺子,寓意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希望家庭和睦、和谐。

辞旧迎新的象征
包饺子过程中,将馅料包裹在面皮里的动作,代表着辞旧迎新、甩掉晦气。


说中,吃饺子能够排除晦气,除旧迎新。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参与,象征着家庭团结和和谐,共同期许新的一年的美好。

新年的祝福与期盼
吃饺子在传统习俗中代表着对新年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饺子馅料多样,口味丰富,象征着新的一年将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

每一口饺子背后,都蕴含着对家人健康幸福、事业顺利和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结语
过年吃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美好的习俗之一。

饺子寓意着团圆、吉祥、辞旧迎新、祝福和期盼。

在饺子这一小小食物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让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共同祈福。

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吃饺子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祝愿新的一年所有的美好梦想都能实现。

大年三十为什么吃饺子_节日习俗

大年三十为什么吃饺子_节日习俗

大年三十为什么吃饺子北方除夕夜,一家人包饺子守岁,是过年的重要习俗。

那您可知,大年三十为什么吃饺子?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大年三十吃饺子的原因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在除夕的交子时分,人吃了饺子会通身添力,饺子音谐交子。

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地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

慢慢传承后,就有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

大年三十适合吃的饺子1、韭菜鸡蛋饺子韭菜又名起阳草,味甘、辛,性温,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

韭菜含多种维生素和粗纤维,营养价值较高,同时又能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

原料:韭菜,鸡蛋,耗油,生抽,生粉,盐做法:1.韭菜去黄叶洗净切成韭菜末,用盐先小腌片刻后,轻轻抓去韭菜中的水分。

2.鸡蛋打散,放入1勺温开水混合,打成蛋液。

3.锅烧热,倒入食用油+猪油烧至7成热,倒下蛋液,当蛋液周边冒泡,底部开始凝固时,用筷子按顺时针把鸡蛋在锅中搅散成小碎块,然后用锅铲背把鸡蛋块压碎成小碎末,越小越好,倒入蚝油拌匀鸡蛋末。

4.盛起鸡蛋末与韭菜混合在一起,倒盐、生抽调味,加生粉充分拌匀(也可不加生粉)即可。

5.把和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赶成圆皮。

6.包上肉馅就好了。

7.锅里放水,水开后下入水饺,煮开2分钟,就熟了。

2、酸菜水饺原料:猪五花肉馅500克,腌酸菜1棵,葱花,姜末,酱油,五香粉,盐,味精,香油,色拉油酱汁:蒜泥,香油做法:1.在猪肉馅中首先放入适量香油搅拌均匀,倒入酱油搅拌均匀。

2.接着放入五香粉(花椒粉,八角粉,姜粉,桂皮粉,茴香粉),盐,味精彻底搅拌均匀。

3.再倒入适量色拉油拌匀,放入葱花和姜末拌匀(量要比平时做菜的量大,这是饺子提味很关键的步骤)。

4.腌酸菜1整棵对半切开,一定要用凉水彻底清洗掉酸菜的粘液及臭味(切不可用热水烫)。

5.将洗干净的酸菜剁成馅,也不用剁的太细那样就没有口感了。

除夕夜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

除夕夜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

除夕夜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除夕夜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有着许多传统习俗,如吃团圆饭、贴春联、放烟花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便是吃饺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在除夕夜吃饺子呢?一、饺子的形状寓意好饺子呈团圆形,又因为“饺子”与“交子”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合家团圆、阖家平安、富贵吉祥。

这与除夕夜这个团圆的节日相得益彰,因此,在除夕夜吃饺子,也成为了一种习俗。

二、饺子寓意着年年有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也有着“年年有余”的象征意义。

民间传说,吃饺子可以让财神爷留下一点财富,让家庭财运亨通。

因此,吃饺子也被视为一种求财的吉利方式。

而吃饺子的人越多,财运也就越旺盛。

三、吃饺子有着历史渊源吃饺子的习俗源远流长。

最初,饺子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气里,人们普遍有在家吃饺子的习惯。

而后来,吃饺子逐渐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如今,在全中国各地,吃饺子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文化传统。

四、吃饺子有喜庆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饺子也与除夕夜的喜庆气氛相得益彰。

饺子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吃饺子的过程也是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快乐的时刻。

正是这份喜悦,也为新的一年带来了好运和美好的祝福。

综上所述,吃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除夕夜吃饺子则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

从饺子的形状到寓意,从历史渊源到喜庆象征,饺子在新年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和传承。

在这个除夕夜,与家人团聚,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也许就是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份味道和这份文化的真正意义。

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在中国,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有一个特殊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的风俗不仅在中国流行,也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喜爱。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冬至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

古代中国人相信在冬至这一天,阴气最盛,阳气最衰,天地阴阳交替的时刻。

因此,在冬至这天,人们积极准备饺子,以求驱邪、辟寒,同时也象征着一年的劳动受到了回报,迎接新年的开始。

吃饺子的习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说当时中国南方的一位医生发现冬天经常有很多人患上冻疮,他认为是因为人体过度消耗阳气导致,于是他在冬至这一天研制了一种叫做“饺子”的食物,用以保暖养生。

后来,这一传统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了中国冬至的重要标志之一。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不仅因为其寓意而受到喜爱,也因为其制作过程和食用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欢迎。

制作饺子的过程需要几个人的合作,可以成为一种团聚的形式。

一般而言,家庭的女性会和老人一起包饺子。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互相交流感情,分享欢乐。

而饺子的形状则有许多不同,有水饺、锅贴、蒸饺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使得吃饺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除了家庭聚会外,许多地方也会举办饺子宴,吸引着许多游客和食客前来品尝。

这些饺子宴往往是规模盛大的活动,不仅有各种口味的饺子,还有传统的舞狮、舞龙及其他庆祝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所以,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围坐在饭桌边,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着亲情、友情和家的温暖。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在城市中流行,也在乡村和农村地区保留下来,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记忆和独特的风景。

总之,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代表着温暖、团聚和幸福。

通过这个习俗的传承,人们不仅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饺子,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中,还是在外出就餐的饺子宴上,人们都体验到了冬至这一特殊日子带来的喜庆和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饺子的习俗
大凡很多重要的节日,饺子无疑在饮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大年除夕吃饺子,“破五”要吃饺子,入伏要吃饺子,立秋要吃饺子,到了冬至也要吃饺子,很多很多啦。

为什么这些天都要吃饺子呢?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在北方,过年吃饺子是个很普遍的习俗,年夜饭必须要吃饺子,不管有多穷,借钱也要包饺子吃。

在东北农村,年三十吃饺子更有讲究,比如在饺子里面放几枚硬币,谁吃到就意味谁来年会发财。

另外,还要包几个白糖馅的饺子,意味来年的日子甜甜美美。

总之,通过这顿饺子,要把新的一年的期盼包进去。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除夕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与「交子」谐音,饺子命名取「更岁交子之义」。

虽然作为中国北方民间日常主食,饺子天天餐餐都可以吃,但同时饺子又是最重要的贺岁美食,农历大年初一零点是吃饺子的「正点时刻」。

饺子通常要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前包好,甚至在晚上十一点多时烧上水煮饺子,等农历新年零点钟声敲响放过贺岁鞭炮后,大家互道新年祝福,然后全家围坐欢欢喜喜热气腾腾吃饺子,寓意「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图吉利的中国人,年节饺子很重视馅料的寓意,比如,芹菜馅,寓意「勤奋上进」,「勤财」;韭菜馅,寓意「长长久久」,「久财」;白菜馅,寓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百财」;香菇馅,寓意「鼓财」,荷包鼓胀;酸菜馅,寓意「算财」,善于理财。

另外,据老辈北方人说,从前过年包饺子图吉利,会将几枚钱币洗干净,包在几个饺子里,谁吃饺子吃出钱币,会被认为来年发财富贵,还有人家把几块糖果包入个别饺子里,谁吃到有糖果的饺子,会被认为来年生活甜蜜。

饺子皮的折迭包法多种多样。

最通常的折法,是放入适量馅料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

一饺四味的「四喜饺」,是将较大的饺皮捏成「田字形」方格,每格放入不同的馅料,然后蒸熟成「四喜蒸饺」。

此外,还有鱼形饺、白兔饺、太阳饺、月牙饺、元宝饺……只要喜欢,饺子可以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有餐馆供应五彩饺子大受欢迎。

用菠菜、红萝卜等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和面,或在白面里掺入不同颜色的五谷杂粮面,制成红、绿、黄、紫、黑等等不同色彩的饺子皮。

2.正月初五为什么吃饺子:
除了年夜饭要吃饺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饺子。

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3.入伏为什么吃饺子: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

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4. 立秋为什么吃饺子: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5.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6.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东汉的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因为医术高明,被人成为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

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饺儿)。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

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

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

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

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

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参加过旅游局搞的一个饺子节,有上百种的饺子,各种各样的造型,各种各样的馅料。

大的有如拳头,小的婉若弹丸,简单的集如一球,复杂的有白鹤亮翅,当时面对这么好看的饺子,真舍不得咬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